【第023章】 远东新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s:这几天家里搬家有点忙,更新姑且欠着,下次一并补上,祝各位读者国庆节好。
  欧洲的局面得益于《凡尔赛合约》和随后进行的德国资产大拍卖,终于在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稳定了下来。德国国内巴伐利亚共和国的革命浪潮,也在兴登堡为首的德国国防军力量绞杀下最终失败,速度甚至比真实的历史更快一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苏维埃俄国没有那么景气的缘故。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协约国也没有兴趣过多干涉德国国内的事情,在国防军有效增压“革命”的情景里,终于明白维持一个比较有规模的德国武装力量还是有用处的。
  在中国方面大笔款子的挥舞下,英法方面也只能对德国军事技术和人才流入远东的情况视而不见——如果不给这些人一条出路,德国再折腾起来只会更糟。事实上,英法国内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德国战争机器拆解前往远东未尝不是一个削弱德国战争潜力的好办法。起码在现在,德国丧失了全部重型装备制造能力,无论是飞机还是重炮、无论是潜艇还是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德国在短期内根本不再具备制造能力。而中国即便得到了德国的生产装备与技术,能否全面吸收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便将来中国真的进化到了那个地步,也不会比这些东西留着德国国内的威胁更大。
  当然,国际政治还存在着两处显而易见的危机。其一是国联,国联按照《凡尔赛条约》的设想最终在1921年年中正式成立了,按照原有设想,国联应该设立5个常任理事国,英、法、意大利和日本都是常任,最后一个空缺原本是美国的,但作为发起国之一的美国因为国联被英法实际控制而拒绝批准有关条约内容,并没有加入,也就谈不上常任资格了。于是乎,争取最后一个常任资格变成了各国之间的香饽饽。比利时、波兰、西班牙都跃跃欲试,中国并不是大战的参战国,而且从传统的欧洲中心来说并不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国土广大、人口众多、政治经济实力也广泛增长,但并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需求。而秦时竹等人,因为熟知国联将来的堕落,对此亦不热衷。五常的地位听着威风,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这等虚名不要也罢。
  但出乎意料的是,由于中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积极立场,特别是中国在后来向各国开放了针对西班牙流感特效药专利授权的举动,中国的声誉在欧洲大为提高。英法的主流新闻舆论,特别是诸如《泰晤士报》、《费加罗报》等重量级媒体不止一次地指出,在美国不加入国联的当下,应该想办法提高国联的广泛性与代表性,提高“维持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作为远东大国,已经证明了他们可以履行这样“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既然给了日本人五常的地位,应该考虑给予“中国人同样的地位”。留洋出身,与欧洲各国外交界颇为熟稔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顾维钧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契机,居然在最后与英法协调了统一立场,为中国争取到了被美国放弃的常任理事国地位。
  自然,所有理由只是冠冕堂皇的外在借口。客观上说,随着欧洲局势落下帷幕,国际政治关注的焦点已经转向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中国与日本的传统矛盾自然被人所重视,英法既要借重中国的力量防止日本铤而走险,又要利用日本来遏制中国的最终崛起。这个常任理事国的位置自然是进一步搅混水的好棋。日本持反对态度自然不必多言,但英法意三国统一了口径,再加上欧洲票数占绝绝对优势,日本也无法阻挠中国获得此席位。
  消息传回国内,国人的热情被煽动起来。自鸦片战争被打开国门之后,中国一直签署着丧权辱国的条约,被人当做东亚病夫,好容易通过对日、对俄两次战争挽回了一点信心,现在居然能跻身世界六大国之一(五个常任+美国),让国内舆论兴奋不已,尽力推动此事并奔走斡旋的顾维钧名声大噪,俨然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外交明星。就连唐绍仪也感觉脸上有光,一下子觉得干劲都鼓足了——从龙之说现在他也看不出端倪来,但工作不能落后,女婿虽然在其他方面都是遵照总统的意志办理,唯独这个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争来出乎意料,总归还是事在人为。就连秦时竹在收到电报后,也是连连称赞顾维钧勇于任事,前途不可限量,五常这个名义,在国际上多少还有点威信,对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大义名分的国内来说,更不啻于极大的鼓舞。
  当然,英法的好处也不是白拿的,英法就明确提出,希望中国参加远东地区的国际政策协调会,特别是务必在有关海军军备方面支持英法立场,共同向日本施加压力。欧洲战争结束以后,远东掀起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日本提出了“八八舰队”建设方案,美国提出了“大海军建设计划”,面对咄咄逼人的造舰竞赛,英国被迫放弃坚持了一个世纪的两强标准,但仍然坚持一强标准。想法倒是不错,问题是欧战造成英国政府大出血,虽然通过拍卖德国财产获取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但与战争损耗相比,只能说杯水车薪。更何况这笔钱更多地用来偿还美国债务,稳定英镑币值,根本就不能用于军备竞赛。
  对英法的邀请,秦时竹心知肚明,这不就是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么?只不过中国在欧洲问题上横插了一脚,再加上中国海军实力近几年的急剧扩充,使得中国居然也具备了参加这次会议的资格,这就像国联五常资格一样,成为历史走势变化后的新变数。对此,他一方面指示顾维钧代表中国方面接受英法的邀请,准备参加有关国际会议,另一方面又提出,希望能够加入中国议题的讨论,以便完成凡尔赛和会时没有完成的讨论。这当然是给英法出难题,你在凡尔赛和会时说中国话题不属于大会内容而拒绝,现在为了稳定远东局势而邀请中国参加,总不能再对中国议题视而不见了吧?
  犹豫再三,在征得美国同意以后,英法意三国决定接受中国方面的请求,统一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称为远东和平会议,主要讨论远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以及国际问题,除了国联五个常任和美国外,还包括在远东有利益涉及的葡萄牙、比利时和荷兰,统称九国会议;还有一块重要内容则是海军军备会议,主要讨论英美日法意中6个国家的海军问题。虽然中国海军的规模还不算大,但在日本的坚持下,各国还是将这个话题放了进去。
  从会议地点就可以看出来,华盛顿会议显然是由美国人主导的。因为英法在欧洲问题上占了美国的便宜,所以在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上,英法就不能不对美国表示一些让步以表示安抚。对美国而言,停止海军竞赛并不是当务之急,因为美国有丰厚的战争红利和可靠的战略环境,根本不惧怕英国或者日本在军事上的压力,事实上,人均国民收入不到美国7%的日本要想同美国拼海军,自然远远不是对手。对美国而言,在意的是英日同盟和中国问题。
  如果在欧战以前,英日同盟的矛头指向还可以辩解的话,那么到了华盛顿会议时期,英日同盟的指向必然是美国。于是,在预备会议上,休斯国务卿毫不掩饰地指出了美国对英日同盟的厌恶,要求尽早解散这个同盟,并且威胁,“倘若英日同盟不解散,为了维系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平衡,美国考虑与中国结成类似的排他性同盟。”反过来,如果英日同盟解散,美国可以在其他地方让步:一则是暂停海军竞赛,使美国海军保持与英国海军相等的实力——在会议召开的时候,英美日三国海军总吨位比例为12.7:10:4.7,这个比例较历史时空未改变的角度来说来说略微有点不同,主要是英国在欧战中损失增大,日本在山东战役中有所损失,如果加上已经开工的那部分,则三国主力舰比例为10:10.7:8.9,美国已经压倒了英国,而且英国主力舰老龄化的程度远高于美国,也逊色于日本,不要说美国,就是与日本之间的差距也微乎其微,保持英美海军规模对等绝不是美国占英国的便宜,而是英国占了美国的便宜;二则是在中国问题与列强保持一致,美国持中立立场——只要不妨碍门户开放政策,考虑到各国都在处心积虑地思考重返亚洲,美国的这个表态不啻于维持国际联合。
  对美国人的小算盘,顾维钧心知肚明,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中国能反制美国的牌并不多。但是,单纯的抵制或者退出更不理想,只有借力使力,依托各国间的矛盾才能使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