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十三
  新反馈的这条线索极具侦查价值,专案组决定乘最早的一班飞机赶往目的地。这么一来,按常理来说,一贯作为御用司机的吕瀚海这次又能放飞自我去浪一波了。然而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一向投机耍滑的吕瀚海竟然主动要求前往。
  “闲着也是闲着,兴许可以帮上一点忙也说不定。”吕瀚海觍着脸搓搓手,满眼祈求地看着展峰。
  不熟悉吕瀚海的人,多半会觉得他想假公济私跑出去玩玩,可熟悉他的人就不会这么看了。隗国安就觉得万分奇怪,订票时干脆跟他坐在了一起:“实话实说吧!你干吗跟过来?”
  “我想看看x航的空姐到底有多漂亮。”吕瀚海斜着眼睛窥视着推餐车的空姐,眼神在人家腰身上打转。
  “咳!收敛一点,你也不觉得丢人……”隗国安转了一下身,挡住吕瀚海的贼忒忒的模样。
  隗国安不会轻易相信这就是吕瀚海死皮赖脸跟过来的真正缘由,不过他也明白,这位要不想说的话,除非是展峰,否则谁也撬不开他的嘴。
  三个小时之后,飞机准时抵达qx市北江国际机场,因为上机前内勤莫思琪已经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一下飞机五人就通过贵宾通道直接上了一辆广汽传祺商务车。副驾驶位置上那位是摸出线索的情报专员,也是qx市公安局情报信息处副处长王伟。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王处对本城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车辆发动,他向专案组介绍说:“咱们市里主要交通运输都走水运,货船大多靠柴油驱动。船和汽车还不一样,汽车没油了能去加油站,轮船要半路没油了,麻烦可就大了。早些年监管不严,跑长途的都会在船上自备柴油。要装油肯定少不了油桶。我们这里以前有大大小小几十家油桶厂,代码为两位数的也有13家。”
  “我们要找的是300升非标油桶,应该可以缩小范围吧!”嬴亮听着有些忐忑。
  “嘿!好就好在你们说清楚了要找什么。”王处说话很直爽,“我专门找了个老师傅,他告诉我,铁皮油桶有两种,对内销售的是200升规格,用于出口的是220升规格。每种规格需要不同的生产线,一般厂家也只会生产这两种型号,你们要找的那种桶很不常见。”
  “不常见,就好找多了吧!”隗国安递了根烟过去,“看来已经找到了?”
  “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家一家地排查,第六家大庆油桶厂原来的厂长告诉我,他们厂曾建过一条300升的生产线。订单式生产,成品多供给一些小企业,说是经他们厂卖出的300升非标油桶有好几万个。”
  展峰问:“销售记录还能查到吗?”
  “他们是国企,销售科有账目,厂子倒闭后相关资料都被送到了县档案局封存。”王处抬手看看手表,“从机场到郎平县有两百多公里,还都是山路。现在是下午2点,如果快的话能在5点之前赶到。我马上和县局郝局长再联系下,让档案馆的同志再多等我们一会儿。”
  “那就麻烦王处长了!”展峰也不过多客气,道了声谢,叮嘱大家乘机养养神。
  司机知道要赶路,立马拿了一盏警灯贴在车顶,伴着警笛的一路呼啸,车子以120迈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穿梭而去……
  下午5点,郝局长带着前销售科长马新强在档案局与专案组碰了面。与此同时,大庆油桶厂的相关资料也已经被调了出来。
  “怎么还要让马科长过来?”见此情形,王处也有些惊讶。郝局长苦笑道:“那时候都是手写记录,我们调资料的时候发现字迹已经不清楚了,就找马科长过来亲自辨认一下。”
  看着厚厚的销售记录,马科长问:“警察同志,你们需要哪些资料?”
  “我们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不过有件事想问一下,你们厂为什么要生产300升的非标油桶?”展峰见马科长有些紧张,选择慢慢打开话题。
  马科长扶了扶老花镜,回忆说:“我们厂建得有些偏僻,所以效益一直不温不火。当年我和厂长建议修改下生产线,做一些容量大的油桶。我从小生长在农村,见过很多家里把废旧的油桶改成炉灶,我的意思是既然纯粹装油的油桶卖不出去,倒不如跟小企业合作,用油桶做些别的玩意儿,也算开了条路。”
  “还有这种改造?”嬴亮是年轻人,从来没听过这种用油桶改灶台的事情,好奇地问了一句。
  “不少见,”马科长放松了许多,“我用半年时间与几家灶具、炉具厂建立了供货关系,这些厂生产的产品都是供应给政府企业的大型食堂,他们要求油桶的规格必须要大,我们就加装了一条300升的油桶生产线。”
  “非标油桶全部都供应给这些小企业?”展峰问。
  “也不全是,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很弱,前后没几年,跟我们合作的厂家就相继倒闭,从那以后厂子就彻底没了销路,剩下的压箱货让我给低价处理了。”
  “也就是说,油桶绝大多数都卖给了小企业,只有少量的库存是零售出去的。”
  马科长点点头。“就是这样。”
  “还有零售记录吗?”展峰看看那堆记录。
  “有的,厂子里的每一笔账我都记得清清楚楚。”马科长拍拍账本。
  展峰客气地说:“那就劳烦您受累帮我们找一找了。”
  “厂子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停产的,剩下的库存也是当年处理掉的。看1990年的就行了。”马科长蘸着唾沫一页一页翻看,遇到相关记录,嬴亮就会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
  过程用了半个多小时,上百条涉及十多个地市的销售记录呈现在面前。
  令专案组苦恼的是,那个电话并未普及的年代,所谓销售记录也只是记下了时间、数量、地市、货款结算之类的模糊信息,连购买者的姓名都没有。
  就这样的玩意儿,连嬴亮这种擅长追踪搜索线索的专家也实在想不出该从何查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