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谈心
姬昌听到李志承认了这些事情,他更觉得心中发寒,他战战兢兢的问道:“陛下为何如此之说,以陛下的圣名,教化百姓,哪有一点过失。功名传万代。我等俱是佩服无比。”
李志却是不屑一笑:“你也不必多说了,我这功过岂能是你所论断,我今天所问你一事,你说我要是一直这样下去,民心逐渐失去,不定天下百姓都有不满,那时该怎么办呢?”
姬昌听了李志的话赶紧摇头:“不不不!陛下不要想那么多,天下百姓一心都向着人皇陛下,哪敢有什么怨言。”
李志是突然眼珠一转说道:“当年西伯侯好像是取了先皇之妹,对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按照辈分,寡人是不是应该叫你一声姑父呢?”
姬昌听闻李志的话,吓得亡魂大冒:“莫要折煞微臣了陛下,自古只有君臣,哪有家礼!”
李志目光逐渐发冷:“我这姑母倒也是一个向着夫家的人呢,这些年,根本就没想着我大商,反而为了西伯侯不断的打通关系,想让西伯侯回去。贿赂我朝中大臣,费用和尤浑二人收了十几万石粮食,这样的事情你可知啊?”
淡然的一句话听在姬昌的耳朵里面,却如同今天炸雷一般,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人皇陛下都了如指掌,而且连粮食的数量都知道,谁敢说眼前这位人皇陛下是昏庸无道的,谁敢说!?
就听李志继续说道:“西伯侯在这也不少时日了,若是回到西岐吗?正是主持大局的时候,我本来也有心放你回归,但是方才请教你治国之道,奈何,西伯侯就想竟然不想告知,莫非是西伯侯活腻歪了?还是说西伯侯被我关傻了?你真的想放弃这么一个回到西岐的机会吗?”
姬昌听到李志的话,顿时暗道,可惜方才他选错喽,不过整理思路赶紧说道:“陛下,若是所谓治国之道,陛下才是我等楷模。老臣一有也有两三个小计策,陛下,听老臣慢慢道来,百姓民心所需,其实不多,无非温饱而已,所谓有具有居住,有饭吃,自不会有异心,夏朝之所以王国,正是因为下节,不顾百姓死活,暴政于民,有百姓指天骂曰“时日谒丧,子及汝具亡!”,只因下节失德。才民有益心,反叛于他。”
李志皱眉,知道当日里,夏朝之时百姓咒骂,这天和夏桀,你什么时候灭亡,我和你同归于尽,由此可见百姓对夏桀已经恨到什么程度了。
而心里是觉得自己在非常时刻做着非常的事情,但是为了避免在重蹈覆辙,步夏朝的后尘就糟糕了,所以要好好继续想想对于姬昌说道:“若是寡人一直昏庸,那民心若是尽失应该如何?”
姬昌听闻李志的话,斟酌良久:“陛下的圣德早就植入民心,纵然偶尔失德,其实百姓也不在乎,哪怕做得再过分一些,百姓依然如此,只要不太过逼迫百姓,其实天下百姓最是愚笨,不懂真理,广施仁政,字可以让天下百姓民心皈依,此乃老臣肺腑之言。”
李志却是不屑一笑:“你也不必多说了,我这功过岂能是你所论断,我今天所问你一事,你说我要是一直这样下去,民心逐渐失去,不定天下百姓都有不满,那时该怎么办呢?”
姬昌听了李志的话赶紧摇头:“不不不!陛下不要想那么多,天下百姓一心都向着人皇陛下,哪敢有什么怨言。”
李志是突然眼珠一转说道:“当年西伯侯好像是取了先皇之妹,对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按照辈分,寡人是不是应该叫你一声姑父呢?”
姬昌听闻李志的话,吓得亡魂大冒:“莫要折煞微臣了陛下,自古只有君臣,哪有家礼!”
李志目光逐渐发冷:“我这姑母倒也是一个向着夫家的人呢,这些年,根本就没想着我大商,反而为了西伯侯不断的打通关系,想让西伯侯回去。贿赂我朝中大臣,费用和尤浑二人收了十几万石粮食,这样的事情你可知啊?”
淡然的一句话听在姬昌的耳朵里面,却如同今天炸雷一般,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人皇陛下都了如指掌,而且连粮食的数量都知道,谁敢说眼前这位人皇陛下是昏庸无道的,谁敢说!?
就听李志继续说道:“西伯侯在这也不少时日了,若是回到西岐吗?正是主持大局的时候,我本来也有心放你回归,但是方才请教你治国之道,奈何,西伯侯就想竟然不想告知,莫非是西伯侯活腻歪了?还是说西伯侯被我关傻了?你真的想放弃这么一个回到西岐的机会吗?”
姬昌听到李志的话,顿时暗道,可惜方才他选错喽,不过整理思路赶紧说道:“陛下,若是所谓治国之道,陛下才是我等楷模。老臣一有也有两三个小计策,陛下,听老臣慢慢道来,百姓民心所需,其实不多,无非温饱而已,所谓有具有居住,有饭吃,自不会有异心,夏朝之所以王国,正是因为下节,不顾百姓死活,暴政于民,有百姓指天骂曰“时日谒丧,子及汝具亡!”,只因下节失德。才民有益心,反叛于他。”
李志皱眉,知道当日里,夏朝之时百姓咒骂,这天和夏桀,你什么时候灭亡,我和你同归于尽,由此可见百姓对夏桀已经恨到什么程度了。
而心里是觉得自己在非常时刻做着非常的事情,但是为了避免在重蹈覆辙,步夏朝的后尘就糟糕了,所以要好好继续想想对于姬昌说道:“若是寡人一直昏庸,那民心若是尽失应该如何?”
姬昌听闻李志的话,斟酌良久:“陛下的圣德早就植入民心,纵然偶尔失德,其实百姓也不在乎,哪怕做得再过分一些,百姓依然如此,只要不太过逼迫百姓,其实天下百姓最是愚笨,不懂真理,广施仁政,字可以让天下百姓民心皈依,此乃老臣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