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
郑成功接见徐应元后便召集六官及藩下各将前来议事,由刘国轩将广东太平军约兵之事与众人详细说了。刘国轩刚刚说完,陈永华便匆匆赶到,却是成功特意派人去叫他的。
“广东兴平伯的意思是他于惠州牵制济度大军,本藩遣兵掠漳浦经南诏攻潮州,断济度大军粮道,尔后两军合击济度,待大败济度后,兴平取惠州,本藩取潮州,却不知你们以为此策可行否?”
成功环视文武诸官,要听取他们对于太平军约兵共击济度的意见。诸官听后都是惊讶,太平军在广州大败满州靖南将军哈哈木和尚、耿二藩的消息他们都早已得知,但他们对太平军的了解并不多,只知其统帅是一个秀才出身的年轻人,除此便一无所知了。
有人心中困惑,不知道为何朝廷对立下如此大功之人只授了一个兴平伯的爵位,要知道在座众人中光是侯爷就有三位呢。
众人尚未开口发表意见,参军陈永华便问道:“藩主可知太平军兵马有多少?”
成功道:“据那使者所言,兴平麾下有四镇三万余兵,另有惠州降将胡启立部万余兵,合有四五万众。使者言兴平已率主力东征吴六奇,这吴六奇兵不及兴平多,怕是要缩回潮州去了。”说完顿了一顿,又道:“济度大军最迟二月当到潮州。”
陈永华听后便思索开来,未再开口。
成功轻一点头,看向其余诸人,六官之首的吏官潘庚钟起身道:“藩主,我以为广东约兵之事不可为。”
前军提督黄廷皱眉问道:“潘尚书为何以为不可?”
潘庚钟道:“漳、泉二府沿边,民苦争战,并且偈于一隅难号召天下。藩主屡番经营,为的便是欲伸大义,故自前年藩主便有意进军长江,从瓜镇径取江南。金陵一破,中兴事业,就有指望,天下思明之人也定会群起响应。藩主为此筹备两年,日夜操练兵马。从征甲士,检定十七万,五万习水战,五万习骑射,五万习步击。还选一万轻骠善战的往来策应。所做准备全为长江之战,现今突然要变更战略与广东合兵,这长江战略便要放弃不成?”
成功听后默然不语,为入长江破金陵,他实是筹备了两年之久,不仅大力操练士兵练习步战,更从军中选有力能举重五百斛的强壮士兵,命他们披了铁铠,画着朱碧彪文,只留出两个眼珠子,都给与砍马大刀,站在阵前,专砍敌军马足,名叫铁人军,望去宛如神兵一般。铁人军由成功嫡系亲信左虎卫陈魁统辖,为的就是北上之后能大破满州八旗兵。倘若真要答应与广东太平军联兵,那势必就要重作部署,肯定会影响几月后的北上。
其实和太平军使者见面时,成功便没有和太平军合兵共击济度的心思,当年李定国两攻广东时也曾数次派人来与他约兵,双方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如此拥明势力便能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南直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
为了促成此事,李定国甚至希望李、郑能够连姻以求巩固盟谊,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屡屡不能成事。二次东征时,李定国抱了极大期望派使者致书郑成功,希望他能率兵来会师,结果成功正与清方“和议”,为防消息走漏竟然将使者稽留于厦门,拖了一段时间才派人回书。信中却对联兵之事模棱两可,也迟迟不动,致使李定国再次含恨退军。
归根结底,成功不愿与李定国会师广东,却是因为当年隆武帝对成功知遇太深,使得成功对隆武帝早生士为知己者而死的信念。隆武帝死后,他拒绝承认肇庆的永历政权,直至后来绍武覆没,这才不得不在部下的劝告下接受永历册封。李定国是大西军出身,又是拥戴永历帝,虽两家会师能够尽取广东,但成功却是不愿从李定国,而是想自己独力行动,若能事成,则有望再拥唐王登基,使隆武帝能入大庙。
成功如此心态,自然使得李定国对成功大失所望,在信中直指其虚君不愿奉永历天子的真实意图。太平军在广东同李定国一样,依旧是打着永历旗号,且成功又早为北上长江之役做了许久准备,故潘庚钟一番话便让他不再迟疑,拿定了主意。
但中军甘辉却有不同意见,他道:“北上长江须要等到七月信风方能行,且是空国远征,一旦失败,便有全军覆没危险。便是不致如此,大军出征后,金厦亦有被清军再度进攻之危险,所以我认为倒不如和广东合兵共击济度大军,取潮州安置军民,再击达素,稳固闽中再图北上,这样大军北上就不复两岛有危。”
“甘将军,你的眼光儿未免太近点了,清廷所以不攻金厦,就是怕滇、黔的牵制。如今孙可望降清,清廷已下令三路大军进攻贵州,晋王李定国势单力孤,如何能挡住清廷这十多万兵马?果滇黔削平,清廷便可全力来扑我们,区区两岛,岂能独全?现藩主统率貔貅,人据长江,截其粮道。他们自救不暇,哪里还有功夫攻两岛?”
潘庚钟所言也是有理,眼下清军已经大举用兵西南,又有济度用兵广东,若郑军此时用兵长江,势必能截断清廷漕运,断江南粮饷,使这两路清军无有粮草供应,故虽未和太平军约兵共击济度,但也是达到了断清军后路的战略意图。便是西南那边暂不受影响,广东这边的济度却是要受直接影响的。再者,大军入长江,东南清军哪个不危,达素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选择攻打金厦,他只能调兵往金陵救援,他若不去,清廷也会砍了他脑袋。至于济度那边,反而因为太平军的存在而不得回援,说起来反是有利于郑军入江之战。
“兵法有云,围魏救赵。藩主统大军入长江夺金陵,便是要替西南解围,此策,万不能因事耽搁延迟。”
工官冯澄世直接参与了藩下十多万大军的军械准备,是坚定的北上派,不同意和广东合兵。
“清廷大举用兵西南,又有济度用兵广东,这正是北上夺取金陵的大好时机...达素所部不足为虑,只需留万余兵马守金厦,达素便不敢来攻。现在金厦兵马云集,日费万金,上下皆知即将北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绝不能因事耽搁,自老其师。”
户官郑泰是郑芝龙的堂侄,郑成功的堂兄,长期担任郑成功的户官,管理延平藩的财务及对外贸易,隆武帝时曾封郑泰为建平侯。出于钱粮考虑,郑泰也认为不当此时和太平军合兵,而当是按照既定部署准备北上。
部下只甘辉一人同意和广东太平军约兵共击济度大军,郑成功没有再犹豫,见陈永华也没有开口反对,便对诸官道:“本藩以抗清为己任,在南为抗清,在北亦为抗清,相较广东而言,金陵意义更大,且有援应西南之效,故本藩不意与广东兴平约兵,然可提供其一些军械饷银,以助兴平坚守。”
诸官都称好,陈永华虽另有想法,但见藩主决心已下,又想北上长江乃是他当初力主之事,故也未再开口相劝。甘辉很是失望,却也只能服从。
郑成功没有再见徐应元,只叫刘国轩将军议结果告之于他,一听郑成功不愿出兵合击济度大军,徐应元听了只是一怔,但却没有什么失望之色,只是拿出一纸清单交给刘国轩,请求延平王能够照此清单给予太平军一些钱粮军械,太平军可出银购买。
刘国轩将清单拿给成功,成功见上面多是些火器和药子,藩下尚多存货,便要刘国轩一一照办。
“广东兴平伯的意思是他于惠州牵制济度大军,本藩遣兵掠漳浦经南诏攻潮州,断济度大军粮道,尔后两军合击济度,待大败济度后,兴平取惠州,本藩取潮州,却不知你们以为此策可行否?”
成功环视文武诸官,要听取他们对于太平军约兵共击济度的意见。诸官听后都是惊讶,太平军在广州大败满州靖南将军哈哈木和尚、耿二藩的消息他们都早已得知,但他们对太平军的了解并不多,只知其统帅是一个秀才出身的年轻人,除此便一无所知了。
有人心中困惑,不知道为何朝廷对立下如此大功之人只授了一个兴平伯的爵位,要知道在座众人中光是侯爷就有三位呢。
众人尚未开口发表意见,参军陈永华便问道:“藩主可知太平军兵马有多少?”
成功道:“据那使者所言,兴平麾下有四镇三万余兵,另有惠州降将胡启立部万余兵,合有四五万众。使者言兴平已率主力东征吴六奇,这吴六奇兵不及兴平多,怕是要缩回潮州去了。”说完顿了一顿,又道:“济度大军最迟二月当到潮州。”
陈永华听后便思索开来,未再开口。
成功轻一点头,看向其余诸人,六官之首的吏官潘庚钟起身道:“藩主,我以为广东约兵之事不可为。”
前军提督黄廷皱眉问道:“潘尚书为何以为不可?”
潘庚钟道:“漳、泉二府沿边,民苦争战,并且偈于一隅难号召天下。藩主屡番经营,为的便是欲伸大义,故自前年藩主便有意进军长江,从瓜镇径取江南。金陵一破,中兴事业,就有指望,天下思明之人也定会群起响应。藩主为此筹备两年,日夜操练兵马。从征甲士,检定十七万,五万习水战,五万习骑射,五万习步击。还选一万轻骠善战的往来策应。所做准备全为长江之战,现今突然要变更战略与广东合兵,这长江战略便要放弃不成?”
成功听后默然不语,为入长江破金陵,他实是筹备了两年之久,不仅大力操练士兵练习步战,更从军中选有力能举重五百斛的强壮士兵,命他们披了铁铠,画着朱碧彪文,只留出两个眼珠子,都给与砍马大刀,站在阵前,专砍敌军马足,名叫铁人军,望去宛如神兵一般。铁人军由成功嫡系亲信左虎卫陈魁统辖,为的就是北上之后能大破满州八旗兵。倘若真要答应与广东太平军联兵,那势必就要重作部署,肯定会影响几月后的北上。
其实和太平军使者见面时,成功便没有和太平军合兵共击济度的心思,当年李定国两攻广东时也曾数次派人来与他约兵,双方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如此拥明势力便能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南直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
为了促成此事,李定国甚至希望李、郑能够连姻以求巩固盟谊,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屡屡不能成事。二次东征时,李定国抱了极大期望派使者致书郑成功,希望他能率兵来会师,结果成功正与清方“和议”,为防消息走漏竟然将使者稽留于厦门,拖了一段时间才派人回书。信中却对联兵之事模棱两可,也迟迟不动,致使李定国再次含恨退军。
归根结底,成功不愿与李定国会师广东,却是因为当年隆武帝对成功知遇太深,使得成功对隆武帝早生士为知己者而死的信念。隆武帝死后,他拒绝承认肇庆的永历政权,直至后来绍武覆没,这才不得不在部下的劝告下接受永历册封。李定国是大西军出身,又是拥戴永历帝,虽两家会师能够尽取广东,但成功却是不愿从李定国,而是想自己独力行动,若能事成,则有望再拥唐王登基,使隆武帝能入大庙。
成功如此心态,自然使得李定国对成功大失所望,在信中直指其虚君不愿奉永历天子的真实意图。太平军在广东同李定国一样,依旧是打着永历旗号,且成功又早为北上长江之役做了许久准备,故潘庚钟一番话便让他不再迟疑,拿定了主意。
但中军甘辉却有不同意见,他道:“北上长江须要等到七月信风方能行,且是空国远征,一旦失败,便有全军覆没危险。便是不致如此,大军出征后,金厦亦有被清军再度进攻之危险,所以我认为倒不如和广东合兵共击济度大军,取潮州安置军民,再击达素,稳固闽中再图北上,这样大军北上就不复两岛有危。”
“甘将军,你的眼光儿未免太近点了,清廷所以不攻金厦,就是怕滇、黔的牵制。如今孙可望降清,清廷已下令三路大军进攻贵州,晋王李定国势单力孤,如何能挡住清廷这十多万兵马?果滇黔削平,清廷便可全力来扑我们,区区两岛,岂能独全?现藩主统率貔貅,人据长江,截其粮道。他们自救不暇,哪里还有功夫攻两岛?”
潘庚钟所言也是有理,眼下清军已经大举用兵西南,又有济度用兵广东,若郑军此时用兵长江,势必能截断清廷漕运,断江南粮饷,使这两路清军无有粮草供应,故虽未和太平军约兵共击济度,但也是达到了断清军后路的战略意图。便是西南那边暂不受影响,广东这边的济度却是要受直接影响的。再者,大军入长江,东南清军哪个不危,达素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选择攻打金厦,他只能调兵往金陵救援,他若不去,清廷也会砍了他脑袋。至于济度那边,反而因为太平军的存在而不得回援,说起来反是有利于郑军入江之战。
“兵法有云,围魏救赵。藩主统大军入长江夺金陵,便是要替西南解围,此策,万不能因事耽搁延迟。”
工官冯澄世直接参与了藩下十多万大军的军械准备,是坚定的北上派,不同意和广东合兵。
“清廷大举用兵西南,又有济度用兵广东,这正是北上夺取金陵的大好时机...达素所部不足为虑,只需留万余兵马守金厦,达素便不敢来攻。现在金厦兵马云集,日费万金,上下皆知即将北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绝不能因事耽搁,自老其师。”
户官郑泰是郑芝龙的堂侄,郑成功的堂兄,长期担任郑成功的户官,管理延平藩的财务及对外贸易,隆武帝时曾封郑泰为建平侯。出于钱粮考虑,郑泰也认为不当此时和太平军合兵,而当是按照既定部署准备北上。
部下只甘辉一人同意和广东太平军约兵共击济度大军,郑成功没有再犹豫,见陈永华也没有开口反对,便对诸官道:“本藩以抗清为己任,在南为抗清,在北亦为抗清,相较广东而言,金陵意义更大,且有援应西南之效,故本藩不意与广东兴平约兵,然可提供其一些军械饷银,以助兴平坚守。”
诸官都称好,陈永华虽另有想法,但见藩主决心已下,又想北上长江乃是他当初力主之事,故也未再开口相劝。甘辉很是失望,却也只能服从。
郑成功没有再见徐应元,只叫刘国轩将军议结果告之于他,一听郑成功不愿出兵合击济度大军,徐应元听了只是一怔,但却没有什么失望之色,只是拿出一纸清单交给刘国轩,请求延平王能够照此清单给予太平军一些钱粮军械,太平军可出银购买。
刘国轩将清单拿给成功,成功见上面多是些火器和药子,藩下尚多存货,便要刘国轩一一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