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北伐前奏(六)
在广东的视察没办法弄太久,韦泽只待了三天就离开了广东。在火车上韦泽与同行的中央同志就未来大规模的内部教育进行了商谈。
这次的教育不仅仅是像以前那样以“明确组织,明确制度”的目的,十几年的时间过去,已经不用再反复强调组织与纪律,凡是不认组织不服纪律的都被清理一空。对组织敢怒不敢言的家伙虽然不是没有,不过从“明确组织,明确制度”的角度来看,敢怒不敢言本身就证明这些同志知道组织的存在,更知道组织的厉害。现阶段他们属于过关成员。
“需要多长时间?”毕庆山问。
韦泽思忖了一阵答道:“第一轮大概得半年多吧,准备这些相关书籍,以及顶层培训就需要这么久才行。”
“也就是说半年多时间不用打仗喽?”毕庆山对不打仗很重视,半年多不打仗就意味着他不用再额外编预算,现在的政府工作也能在一个比较平和的环境下进行考核。
看韦泽没有反对这种说法,毕庆山笑道:“就让满清多活这大半年吧。”
提及军事问题,同行的胡成和笑道:“捻军和太平军都在,我们让满清多活大半年,捻军和太平军却是要满清现在死。能不能活下去,就看满清自己的能耐吧。”
提到更弱的对手,大家都笑起来。一时间,火车车厢里面充满了欢快。
就在韦泽他们在火车上谈论着北方的战局,在已经摆脱了寒意的四月河南大地上,一队捻军满头大汗的赶回陈州城。带队的军官见到西捻军首领赖文光之后焦急的说道:“王爷,还是没能征到粮食。”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日子,想轻松弄到粮食哪里那么容易。赖文光也没有责怪部下,只是让他们下去休息。占领陈州已经半个多月,征粮没有丝毫的进展,赖文光与西捻军的粮食已经所剩不多。下一步该怎么办,赖文光召集了西捻军的诸将商量。
“我们还是去山东吧,杀了苗沛霖那狗贼给兄弟们报仇!”张宗禹杀气腾腾的提出了建议。
西捻军的干将任柱也忍不住表示赞同,“杀了苗沛霖,占了济宁。背后就靠着光复军的徐州,那时候我们各路出兵的时候也方便很多。”
赖文光否定了任柱的建议,“诸家兄弟,我们是太平军的一脉,太平军是怎么从江南到了西北。天京城怎么从江宁变成了长安。现在两边没有打起来,可不等于以后就不会再打。”
否定了任柱的建议就等于某种意义上否定了张宗禹的建议,张宗禹不高兴了。他问赖文光,“难道就放过苗沛霖不成?”
捻军众将都没有放过苗沛霖意思,所以大家目光灼灼的看着主帅赖文光。赖文光感受到了这些视线带来的强大压力,与捻军得知湘军在涡阳实施了大屠杀之后相比,现在的压力更大了。对任何中国人来说,报仇雪恨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情绪,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更何况是涡阳一带几十万人的性命。
但是赖文光却要努力顶住这样的压力,这难度实在是太过于巨大。为了缓解这样的压力,赖文光说道:“诸位兄弟,曾国藩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我等所图的还是最终砍下曾国藩的狗头。若是现在耐不住,我们可是没办法报仇雪恨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心灵感应,曾国藩在河南周口四月的春风中打了个喷嚏。在曾国藩旁边的鲍超问道:“大帅,僧王的骑兵果然能如约夹击么?”河南远没有江南温暖湿润,即便是在相对湿润的周口,鲍超的皮肤也显得颇为干燥,嘴角甚至有些裂口。
“僧王不是失信之人!”曾国藩说的斩钉截铁。僧王指的是亲王僧格林沁,他在去年歼灭了数千东捻军主力,尽管蒙古骑兵同样损伤惨重,东捻军无法再次发动强有力的攻势,满清整个战局的压力大大降低。
湘军、淮军、僧格林沁的八旗,这清军三路主力的达成了共同看法,歼灭西捻军这支当下清军正面战场上的唯一敌人。
但是这却是不容易的事情,从被俘的捻军人员获知,指挥西捻军的是出身太平天国的赖文光。这个人把太平天国的一贯战术用的淋漓尽致,他们从不试图占领稳固的地盘,而是以流动作战的方式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回游走,瞅住机会就啃掉清军的小部队。如果清军逼得紧了,他们就撤到由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控制的洛阳一带。清军一个不注意,他们就钻出清军的包围圈,进入清军后方大肆行动。面对这种泥鳅般油滑的敌人,清军恨得牙痒痒。
去年大半年的时间里面,曾国藩基本都是和赖文光作战,好不容易趁着赖文光的粮食吃尽,回到洛阳。清军随即开始布局。
赖文光带领的西捻军在三月突然跳出清军对洛阳一带的封堵之后直奔陈州,如果曾国藩没有想错的话,赖文光的打算还是在陈州弄到粮食,
陈州也叫周口,地处平原,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著名的包公戏剧陈州案就是指的这里。因为周口气候湿润,素来是产粮地区,所以陈州闹饥荒自然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才有了包公针对此地的调查。西捻军占领陈州无疑能得到绝佳的粮食来源,只要能够熬到六月,这里无疑就是除了南阳之外的大粮仓。
“此计是你定的,现在如何看?”曾国藩询问起在旁边的李鸿章。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弟子,此次接受江忠源的命令到湘军这里帮忙,听他老师曾国藩询问,李鸿章立刻答道:“老师,捻匪确实能打仗。不过只要让他们真觉得自己能打仗,我们就可赢了他们。剩下的就看捻匪自己怎么做了。”
正说话间,有探马来禀报,几支捻军的探马正围着湘军的部队所在来回兜圈子。曾国藩看了一眼李鸿章,对部下下令,“把捻匪的探马彻底撵走!”
这次的教育不仅仅是像以前那样以“明确组织,明确制度”的目的,十几年的时间过去,已经不用再反复强调组织与纪律,凡是不认组织不服纪律的都被清理一空。对组织敢怒不敢言的家伙虽然不是没有,不过从“明确组织,明确制度”的角度来看,敢怒不敢言本身就证明这些同志知道组织的存在,更知道组织的厉害。现阶段他们属于过关成员。
“需要多长时间?”毕庆山问。
韦泽思忖了一阵答道:“第一轮大概得半年多吧,准备这些相关书籍,以及顶层培训就需要这么久才行。”
“也就是说半年多时间不用打仗喽?”毕庆山对不打仗很重视,半年多不打仗就意味着他不用再额外编预算,现在的政府工作也能在一个比较平和的环境下进行考核。
看韦泽没有反对这种说法,毕庆山笑道:“就让满清多活这大半年吧。”
提及军事问题,同行的胡成和笑道:“捻军和太平军都在,我们让满清多活大半年,捻军和太平军却是要满清现在死。能不能活下去,就看满清自己的能耐吧。”
提到更弱的对手,大家都笑起来。一时间,火车车厢里面充满了欢快。
就在韦泽他们在火车上谈论着北方的战局,在已经摆脱了寒意的四月河南大地上,一队捻军满头大汗的赶回陈州城。带队的军官见到西捻军首领赖文光之后焦急的说道:“王爷,还是没能征到粮食。”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日子,想轻松弄到粮食哪里那么容易。赖文光也没有责怪部下,只是让他们下去休息。占领陈州已经半个多月,征粮没有丝毫的进展,赖文光与西捻军的粮食已经所剩不多。下一步该怎么办,赖文光召集了西捻军的诸将商量。
“我们还是去山东吧,杀了苗沛霖那狗贼给兄弟们报仇!”张宗禹杀气腾腾的提出了建议。
西捻军的干将任柱也忍不住表示赞同,“杀了苗沛霖,占了济宁。背后就靠着光复军的徐州,那时候我们各路出兵的时候也方便很多。”
赖文光否定了任柱的建议,“诸家兄弟,我们是太平军的一脉,太平军是怎么从江南到了西北。天京城怎么从江宁变成了长安。现在两边没有打起来,可不等于以后就不会再打。”
否定了任柱的建议就等于某种意义上否定了张宗禹的建议,张宗禹不高兴了。他问赖文光,“难道就放过苗沛霖不成?”
捻军众将都没有放过苗沛霖意思,所以大家目光灼灼的看着主帅赖文光。赖文光感受到了这些视线带来的强大压力,与捻军得知湘军在涡阳实施了大屠杀之后相比,现在的压力更大了。对任何中国人来说,报仇雪恨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情绪,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更何况是涡阳一带几十万人的性命。
但是赖文光却要努力顶住这样的压力,这难度实在是太过于巨大。为了缓解这样的压力,赖文光说道:“诸位兄弟,曾国藩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我等所图的还是最终砍下曾国藩的狗头。若是现在耐不住,我们可是没办法报仇雪恨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心灵感应,曾国藩在河南周口四月的春风中打了个喷嚏。在曾国藩旁边的鲍超问道:“大帅,僧王的骑兵果然能如约夹击么?”河南远没有江南温暖湿润,即便是在相对湿润的周口,鲍超的皮肤也显得颇为干燥,嘴角甚至有些裂口。
“僧王不是失信之人!”曾国藩说的斩钉截铁。僧王指的是亲王僧格林沁,他在去年歼灭了数千东捻军主力,尽管蒙古骑兵同样损伤惨重,东捻军无法再次发动强有力的攻势,满清整个战局的压力大大降低。
湘军、淮军、僧格林沁的八旗,这清军三路主力的达成了共同看法,歼灭西捻军这支当下清军正面战场上的唯一敌人。
但是这却是不容易的事情,从被俘的捻军人员获知,指挥西捻军的是出身太平天国的赖文光。这个人把太平天国的一贯战术用的淋漓尽致,他们从不试图占领稳固的地盘,而是以流动作战的方式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回游走,瞅住机会就啃掉清军的小部队。如果清军逼得紧了,他们就撤到由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控制的洛阳一带。清军一个不注意,他们就钻出清军的包围圈,进入清军后方大肆行动。面对这种泥鳅般油滑的敌人,清军恨得牙痒痒。
去年大半年的时间里面,曾国藩基本都是和赖文光作战,好不容易趁着赖文光的粮食吃尽,回到洛阳。清军随即开始布局。
赖文光带领的西捻军在三月突然跳出清军对洛阳一带的封堵之后直奔陈州,如果曾国藩没有想错的话,赖文光的打算还是在陈州弄到粮食,
陈州也叫周口,地处平原,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著名的包公戏剧陈州案就是指的这里。因为周口气候湿润,素来是产粮地区,所以陈州闹饥荒自然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才有了包公针对此地的调查。西捻军占领陈州无疑能得到绝佳的粮食来源,只要能够熬到六月,这里无疑就是除了南阳之外的大粮仓。
“此计是你定的,现在如何看?”曾国藩询问起在旁边的李鸿章。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弟子,此次接受江忠源的命令到湘军这里帮忙,听他老师曾国藩询问,李鸿章立刻答道:“老师,捻匪确实能打仗。不过只要让他们真觉得自己能打仗,我们就可赢了他们。剩下的就看捻匪自己怎么做了。”
正说话间,有探马来禀报,几支捻军的探马正围着湘军的部队所在来回兜圈子。曾国藩看了一眼李鸿章,对部下下令,“把捻匪的探马彻底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