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7章 移民一年比一年多
大唐帝国的军事体系是比较完善的,除了正规军外,还有预备役部队以及民兵部队。
在本土的话,主要还是以正规军驻防,预备役充当后备军为主,民兵部队的话,早些年刚统一,土匪,地主武装等比较多的时候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不过最近这些年,本土基本上已经是没有什么非法武装了。
而民兵部队的话,用处也就不怎么大了。
如今本土的民兵部队,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动员机制,在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时候,迅速征召民兵补充进预备役部队,然后组建动员师作战。
但是在海外领地里,民兵部队的重要性就要高的多。
受限于距离以及军费的影响,大唐帝国不可能在海外派遣太多的部队的,而受限于当地的人口,也不可能有太多的预备役部队。
因此除了正规军外,其实军方所能够获得的补充主要就是民兵部队了,
因此在海外领地里,民兵部队也是会经常辅助正规军参加战争的,虽然干的事都是护送补给,维持后勤线等。
然而哪怕是在平常时候,民兵部队也是保护移民点不受土著侵袭的重要武装力量。
这些民兵部队,以军方退役的军官和士兵为骨干,加上众多移民里的青壮,农忙的时候耕种,农闲的时候就是进行训练,有事没事就扫荡一下周边的土著,其战斗力纵然不如正规军,但还是比较可观的。
在美洲也是同样如此,那些土著们干不过大唐的正规军,就喜欢跑去袭击大唐的普通移民,而大唐的移民为了自保,也会频繁以民兵的民兵组织起来,然后对周边的土著部落进行扫荡。
这种事,其实也不是大唐独有的,实际上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海外的殖民地也是这么干的,对付土著的时候,正规军只是战略打击力量而已,平常的时候大多还是依赖移民自身去对抗那些土著。
移民里的青壮所组成的民兵部队,也是大唐在海外领地维护统治的重要力量之一。
所以对于民兵部队的建设,尤其是海外民兵部队的建设,李轩历来都是比较重视的。
通常民兵部队里的骨干都是退役军官以及士兵,这些退役的军官和士兵都是因为军功,可以在海外领地免费分得大量的土地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他们也会非常积极的训练民兵,然后和土著干架。
可以说,大唐在海外领地的扩张,其实更多的还是移民自发行为,民兵部队主动出击为主,而当地的正规军嘛,通常只负责干掉敌人的大规模部队,至于剩下的就不怎么管了,毕竟兵力有限,驻防的地方也太大,忙不过来。
这种情况在北美洲那边显得更加明显。
前往美洲的移民越来越多,民兵部队也越来越多,同时也是越来越往内陆地区扩张。
北美洲的相当多地方,都是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的,而且还和帝国本土的气候环境差不多,历来都是帝国移民最喜欢去的地方。
早些年还因为船只航速慢,吨位小,前往美洲的成本高而且麻烦,但是现在蒸汽钢铁船只出现后,航海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运输量也是大大提高。
这移民的风险小,费用也变小了。
所以帝国本土前往美洲的移民是一年比一年多。
宣平三十三年的时候,仅仅是一年的时间里,帝国就有大约十万人移民前往北美洲。
这个数字可是相当恐怖的。
也好在是如今的船舶吨位够大,横跨太平洋的客轮动不动就是几千吨的,而且为了运输移民,很多远洋客轮都是采取的高低并行策略。
如今大唐的远洋客轮,都会有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的区分,前面两者自然是为权贵以及中产阶层服务的,但实际上这些舱室都很少,更多的还是廉价的,为普通移民服务的三等舱。
这一趟过去,能运好几千人呢,只是运的人多了,舒适性自然也就别提了,说是人挤人都不过分。
而且运输移民,帝国移民屯垦司还会给予船票补贴,所以现在的航运公司在设计远洋客轮的时候,都会注重移民运输这一块。
要不然的话,运输的移民不够多,光靠正常的旅客航运公司的远洋客轮会亏死的。
虽然说如今帝国的海外领地已经足够多,各个地方的移民人口也不少了,正常的往来旅客数量也多。
但是架不住竞争大啊!
帝国的航运公司可是一抓一大把呢。
除开冯氏航运公司,长江航运公司这两大巨头外,最近十年里太平洋航运公司也是迅速崛起,此外还有十多家航运公司从事远洋运输业务呢。
这些航运公司依靠成本优势等,都已经是把很多远洋贸易公司的海上运输业务挤占了大部分。
搞的很多远洋贸易公司甚至都已经是放弃了自家的船队,转而雇佣航运公司的船只来运输货物了。
这么多航运公司,在本土的各条航线上就已经是打出狗脑子来了,竞争激烈利润自然也是越来越低,一些有实力的航运公司,就是把目标瞄向了海外运输市场。
比如说他们搞出来的大吨位货轮,直接把很多远洋贸易公司的自有商船都是给挤死了,如今跑本土到马六甲再到印度再到南非港的这一条航线里,相当多一部分可都是各大航运公司的货轮,当然了,上面的运输的还是各大远洋贸易公司的。
除了货轮外,他们还先后涉足远洋客运业务。
这一块其实利润不低,因为有实力参与的航运公司不多,而且地球那么大,帝国的海外领地那么多,彼此间的竞争也就小了一些。
但是中高端旅客的总量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还是移民。
光靠中高端旅客的话,这些远洋客轮都得亏本!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航运公司都注重移民运输的缘故。
同时为了更低成本的进行移民,这远洋客轮也是越来越大,毕竟船只大了,这一次性运输的移民就更多了,相对来说运输成本也就降下来了,然后票价也可以搞得更便宜,吸引更多的移民乘坐他们的船只。
如今远洋客轮,四五千吨都是正常标配了,甚至冯氏航运公司还搞出来了七千多吨的大型远洋客轮。
这玩意在海上,可就是一座庞大的移民城市,除了少量的头等舱和二等舱客房外,其他的都是廉价的三等舱舱室,不客气的说,这就是一艘专门为了运输移民而建造的远洋客轮。
这和冯氏航运公司一贯以来的策略是有关的。
他们最近二十年来的竞争策略就是低成本,当年依靠低成本在货运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在客运市场他们同样也是这么玩。
冯氏航运公司的远洋客轮的三等舱票价玩低价策略,其他航运公司自然是不得不跟进,如此也是造成了如今前往海外移民的船票价格是越来越低。
让更多的人可以移民了。
因为航运的发展,如今帝国在海外各个领地的人口数量也是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南洋地区的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澳洲四地,目前的总人口数量已经是突破了两百万,其中的重镇乃是马六甲港以及吕宋湾港。
吕宋湾港,整个港湾地区的人数数量已经是达到将近十五万人了,人口密度甚至已经是可以和本土部分地区相提并论。
而马六甲港这么一个小地方,也是差不多有十万人口。
早已经被列为本土的北海省,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早就有了一百多万的人口,如今已经是快要达到两百五十万了。
在印度半岛地区以戈河州、锡兰岛、泊木州为主,加起来的总人口大约也有四十万左右。
西亚和东北非少一些,加起来才五万多人而已。
倒是非洲南部的南非以及西印州的人数多一些,南非港就有八万多人口呢,整个南部非洲地区有将近二十万人。
不过,上述地区的移民人口数量,和美洲比起来就逊色多了。
虽然帝国开发美洲的时间晚一些,但人数却是一点也不少。
如今北美洲的东西两岸,西海岸有将近四十万人口,东海岸开发也没几年呢,但是现在却已经是有了三十多万人口,这加起来总人口已经是将近八十万了。
这么多的移民,和帝国的航海业发展是分不开的,没有大吨位的远洋客轮运输移民,没有大吨位的货轮运输各种物资,是不可能短短二十多年里向海外输出这么多移民,并保障他们在当地安家落户的。
当然了,移民刚抵达海外领地,其第一年的生活所需,其实大多也不是从国内运输过去的,一般都是就近采购,或者直接征召。
要不然,大唐的运输力量再牛逼,也不可能这么搞。
比如说北美洲那边的移民前期所需要的粮食,其实很多都是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控制的殖民地采购的。
但是等他们熬过了第一年后,第二年种植的粮食开始出产后,那么情况就是发生了变化。
在本土的话,主要还是以正规军驻防,预备役充当后备军为主,民兵部队的话,早些年刚统一,土匪,地主武装等比较多的时候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不过最近这些年,本土基本上已经是没有什么非法武装了。
而民兵部队的话,用处也就不怎么大了。
如今本土的民兵部队,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动员机制,在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时候,迅速征召民兵补充进预备役部队,然后组建动员师作战。
但是在海外领地里,民兵部队的重要性就要高的多。
受限于距离以及军费的影响,大唐帝国不可能在海外派遣太多的部队的,而受限于当地的人口,也不可能有太多的预备役部队。
因此除了正规军外,其实军方所能够获得的补充主要就是民兵部队了,
因此在海外领地里,民兵部队也是会经常辅助正规军参加战争的,虽然干的事都是护送补给,维持后勤线等。
然而哪怕是在平常时候,民兵部队也是保护移民点不受土著侵袭的重要武装力量。
这些民兵部队,以军方退役的军官和士兵为骨干,加上众多移民里的青壮,农忙的时候耕种,农闲的时候就是进行训练,有事没事就扫荡一下周边的土著,其战斗力纵然不如正规军,但还是比较可观的。
在美洲也是同样如此,那些土著们干不过大唐的正规军,就喜欢跑去袭击大唐的普通移民,而大唐的移民为了自保,也会频繁以民兵的民兵组织起来,然后对周边的土著部落进行扫荡。
这种事,其实也不是大唐独有的,实际上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海外的殖民地也是这么干的,对付土著的时候,正规军只是战略打击力量而已,平常的时候大多还是依赖移民自身去对抗那些土著。
移民里的青壮所组成的民兵部队,也是大唐在海外领地维护统治的重要力量之一。
所以对于民兵部队的建设,尤其是海外民兵部队的建设,李轩历来都是比较重视的。
通常民兵部队里的骨干都是退役军官以及士兵,这些退役的军官和士兵都是因为军功,可以在海外领地免费分得大量的土地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他们也会非常积极的训练民兵,然后和土著干架。
可以说,大唐在海外领地的扩张,其实更多的还是移民自发行为,民兵部队主动出击为主,而当地的正规军嘛,通常只负责干掉敌人的大规模部队,至于剩下的就不怎么管了,毕竟兵力有限,驻防的地方也太大,忙不过来。
这种情况在北美洲那边显得更加明显。
前往美洲的移民越来越多,民兵部队也越来越多,同时也是越来越往内陆地区扩张。
北美洲的相当多地方,都是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的,而且还和帝国本土的气候环境差不多,历来都是帝国移民最喜欢去的地方。
早些年还因为船只航速慢,吨位小,前往美洲的成本高而且麻烦,但是现在蒸汽钢铁船只出现后,航海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运输量也是大大提高。
这移民的风险小,费用也变小了。
所以帝国本土前往美洲的移民是一年比一年多。
宣平三十三年的时候,仅仅是一年的时间里,帝国就有大约十万人移民前往北美洲。
这个数字可是相当恐怖的。
也好在是如今的船舶吨位够大,横跨太平洋的客轮动不动就是几千吨的,而且为了运输移民,很多远洋客轮都是采取的高低并行策略。
如今大唐的远洋客轮,都会有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的区分,前面两者自然是为权贵以及中产阶层服务的,但实际上这些舱室都很少,更多的还是廉价的,为普通移民服务的三等舱。
这一趟过去,能运好几千人呢,只是运的人多了,舒适性自然也就别提了,说是人挤人都不过分。
而且运输移民,帝国移民屯垦司还会给予船票补贴,所以现在的航运公司在设计远洋客轮的时候,都会注重移民运输这一块。
要不然的话,运输的移民不够多,光靠正常的旅客航运公司的远洋客轮会亏死的。
虽然说如今帝国的海外领地已经足够多,各个地方的移民人口也不少了,正常的往来旅客数量也多。
但是架不住竞争大啊!
帝国的航运公司可是一抓一大把呢。
除开冯氏航运公司,长江航运公司这两大巨头外,最近十年里太平洋航运公司也是迅速崛起,此外还有十多家航运公司从事远洋运输业务呢。
这些航运公司依靠成本优势等,都已经是把很多远洋贸易公司的海上运输业务挤占了大部分。
搞的很多远洋贸易公司甚至都已经是放弃了自家的船队,转而雇佣航运公司的船只来运输货物了。
这么多航运公司,在本土的各条航线上就已经是打出狗脑子来了,竞争激烈利润自然也是越来越低,一些有实力的航运公司,就是把目标瞄向了海外运输市场。
比如说他们搞出来的大吨位货轮,直接把很多远洋贸易公司的自有商船都是给挤死了,如今跑本土到马六甲再到印度再到南非港的这一条航线里,相当多一部分可都是各大航运公司的货轮,当然了,上面的运输的还是各大远洋贸易公司的。
除了货轮外,他们还先后涉足远洋客运业务。
这一块其实利润不低,因为有实力参与的航运公司不多,而且地球那么大,帝国的海外领地那么多,彼此间的竞争也就小了一些。
但是中高端旅客的总量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还是移民。
光靠中高端旅客的话,这些远洋客轮都得亏本!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航运公司都注重移民运输的缘故。
同时为了更低成本的进行移民,这远洋客轮也是越来越大,毕竟船只大了,这一次性运输的移民就更多了,相对来说运输成本也就降下来了,然后票价也可以搞得更便宜,吸引更多的移民乘坐他们的船只。
如今远洋客轮,四五千吨都是正常标配了,甚至冯氏航运公司还搞出来了七千多吨的大型远洋客轮。
这玩意在海上,可就是一座庞大的移民城市,除了少量的头等舱和二等舱客房外,其他的都是廉价的三等舱舱室,不客气的说,这就是一艘专门为了运输移民而建造的远洋客轮。
这和冯氏航运公司一贯以来的策略是有关的。
他们最近二十年来的竞争策略就是低成本,当年依靠低成本在货运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在客运市场他们同样也是这么玩。
冯氏航运公司的远洋客轮的三等舱票价玩低价策略,其他航运公司自然是不得不跟进,如此也是造成了如今前往海外移民的船票价格是越来越低。
让更多的人可以移民了。
因为航运的发展,如今帝国在海外各个领地的人口数量也是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南洋地区的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澳洲四地,目前的总人口数量已经是突破了两百万,其中的重镇乃是马六甲港以及吕宋湾港。
吕宋湾港,整个港湾地区的人数数量已经是达到将近十五万人了,人口密度甚至已经是可以和本土部分地区相提并论。
而马六甲港这么一个小地方,也是差不多有十万人口。
早已经被列为本土的北海省,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早就有了一百多万的人口,如今已经是快要达到两百五十万了。
在印度半岛地区以戈河州、锡兰岛、泊木州为主,加起来的总人口大约也有四十万左右。
西亚和东北非少一些,加起来才五万多人而已。
倒是非洲南部的南非以及西印州的人数多一些,南非港就有八万多人口呢,整个南部非洲地区有将近二十万人。
不过,上述地区的移民人口数量,和美洲比起来就逊色多了。
虽然帝国开发美洲的时间晚一些,但人数却是一点也不少。
如今北美洲的东西两岸,西海岸有将近四十万人口,东海岸开发也没几年呢,但是现在却已经是有了三十多万人口,这加起来总人口已经是将近八十万了。
这么多的移民,和帝国的航海业发展是分不开的,没有大吨位的远洋客轮运输移民,没有大吨位的货轮运输各种物资,是不可能短短二十多年里向海外输出这么多移民,并保障他们在当地安家落户的。
当然了,移民刚抵达海外领地,其第一年的生活所需,其实大多也不是从国内运输过去的,一般都是就近采购,或者直接征召。
要不然,大唐的运输力量再牛逼,也不可能这么搞。
比如说北美洲那边的移民前期所需要的粮食,其实很多都是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控制的殖民地采购的。
但是等他们熬过了第一年后,第二年种植的粮食开始出产后,那么情况就是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