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软美人年代文甜宠日常 第197节
郝月买的是稿纸,她家里经济条件差,现在大运动结束,报纸杂志征稿的稿费制度已经恢复,她便想方设法挣些钱,准备投稿h市最大的日报。
简璐来一趟,买了瓶墨水,她一瓶墨水快见底,得备着。
其他人也四处看看,邱翠萍出手最大方,称了一斤桃酥一斤冬瓜糖,又买了一包饼干,花钱花得孙尚美心里不住啧啧称奇。
看来她家里条件是真好,对她也好,不过想起邱翠萍曾经下乡当了好几年知青,孙尚美又想不明白,这么心疼闺女的家庭,怎么舍得让她下乡插队去。
“邱翠萍,你这花钱是一点儿不节制啊?”郝月是个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总觉得这人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忍不住多嘴一句。
可话刚说出口,她就后悔了,自己说她一句,这人怕不是会闹腾起来。
谁想到,这回邱翠萍不一样了,笑了笑解释,“没事儿,我这是一个月的量,慢慢吃。”
奇了怪了,郝月竟然觉得邱翠萍好说话了!
“邱翠萍?”
正说话间,一个女同志亦步亦趋走了过来,直盯着邱翠萍看,就眼神儿里闪烁着几分疑惑和打量。
“你是邱翠萍啊?”女同志又想了想,接着问道,“在d市当过知青的吗?”
邱翠萍愣住,一时没有回答。反而是旁边的宋桂兰替她应了,“是,翠萍是在那边插队干了几年。”
这事儿大家都知道,毕竟户籍和档案里都写了的。
“真是你啊?!”女同志立马拉起她的手,却被人邱翠萍瞬间躲开,尴尬神色爬上女同志的脸颊,“翠萍姐,你还记得我不?我是马小玲啊!十年前,我们在下乡当知青的火车上碰到的。”
邱翠萍瞬间瞪大了眼睛,瞪得眼珠子差些掉出来,一张嘴张了张,到底没说出什么,只是面上泛红,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着急的。
“你这几年变化好大呀,我压根儿认不出你了,要不是刚刚听那同志叫你名字,我都不相信能在这儿碰见你!”
“同志,你们俩是当知青认识的?”宋桂兰凑过去,觉得这缘分挺奇妙。
孙尚美也喜欢听故事,随声附和,“十年后才再见到?”
“对呀,那时候我们就在火车上见了一回,然后就去不同的地方当知青了,没想到啊,居然能在这儿见到!”马小玲一阵激动,可看着邱翠萍的神色,这人好像不认识自己了,“你...我不会认错人了吧?你真不记得我了?”
马小玲左看右看,试图将人和自己十年前有一面之缘的记忆重合起来,不过记忆模糊,“你是从a市去d市松原县下乡当知青的邱翠萍吧?”
“是她是她!”宋桂兰和孙尚美明显比当事人激动,名字和地方都对得上,这样的多年后重逢的戏码她们最爱看。
邱翠萍脸色苍白,嘴唇都在颤抖,“是,小玲啊,我...我就是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现在有印象了,毕竟,毕竟太多年了。”
“是,真是太多年了,你这是考上大学出来了吗?我也是!”
老友重逢,其他人也跟着热闹,简璐看着邱翠萍的脸色,总觉得她这会儿倒比平时更像是生病了,脸色有些苍白。
和老朋友相遇,这是激动得太过了?
原本以为邱翠萍要和马小玲多说说话或是去吃个饭,简璐几人买完东西准备先回去,谁知道,邱翠萍竟然也开口要走。
“我们还得回去学习,就先走了啊。”
在隔壁师范大学念书的马小玲有些遗憾,“行,那下回我再约着叙叙旧啊。”
简璐和孙尚美听到这话对视一眼,觉得太阳打西边出来了,邱翠萍竟然说要学习?!
邱翠萍当然没有回去学习,这人回到宿舍把买的吃食锁进柜子里就收拾着出门了。
孙尚美觉得这才对了,这是她认识的邱翠萍。
不过,邱翠萍不再出幺蛾子,宿舍几人觉得日子都好过了,慢慢地又恢复了和谐的相处氛围。
——
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星期六下午多出了半天假期,简璐和孙尚美以及宋桂兰去参加诗社的活动。
今年,h市两所大学的诗社组织交流活动,每人准备最少一首诗,带来互相交流。
简璐在这儿看到了许多后世看不见的场面,不少同学闭着眼,慢悠悠背诵着自己的诗,抑扬顿挫,情感充沛,其他同志听了便用力鼓掌。
背完诗,有人还会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大部分人生活阅历丰富,以情赋诗。
这会儿正在人群中央念诗的便是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男同志,三十多岁,在乡下当了六年知青,高考恢复后考上大学终于返城,乌黑的发丝中已经掺杂了几根白发。
“这首诗是我插队当知青的时候写的,我还记得,那年是我下乡第一年,遇到秋收抢收,大晚上的田里全是人,大家都在干活,我以前哪见过这阵仗,抢收一个月真是累得直不起腰,回知青所也吃不了一口饱饭。那天,我现在还记得...”
他目光注视着前方,不知道是盯着教室墙壁,还是透过墙壁思绪回到了遥远的知青岁月。
“那天,天色暗淡,月亮很圆,就那么挂在天上,我们抢收到了夜里九点多十点,一整天就吃了两个棒子面馒头,又累又饿,就是那时候,一切忙完了,我瘫坐在地里,身前身后都是稻谷,抬头是黑夜明月,低头是庄稼地,写了这首诗《思乡》。现在我能上大学,能有饱饭吃,还能想起来那天的样子。”
77级大学生里,不少都是知青考回城的,对此很是感同身受,好像透过这位同学的描述,自己也回到了过去的下乡岁月,和着泪与尘土。
简璐跟着鼓掌,她以前对诗社兴趣不大,还是孙尚美拖着她来参加的,每回参加活动也是随便参与看看,可此刻,却也被带进这个同学的诗,虽然是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岁月,好似也能体会一番心绪。
“真挺不容易啊。”孙尚美坐在简璐旁边感慨,而她旁边的宋桂兰眼角泛红,明显是被勾起回忆。
“桂兰姐...”简璐掏出自己的手帕递过去,示意她擦擦眼角。
宋桂兰想到过去当知青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种情绪交杂,如今好不容易考回城,能读大学,又有一种深深的庆幸。
在她眼里,自己和郝月邱翠萍是一类人,都是经历过漫长知青岁月的,她心里将两人划分得更亲近些。
诗社进行到一半的流程,大伙儿又自由行动起来,三四人、五六人围坐在一起品读诗集,偌大的教室分成了好几块。
“哎,璐璐姐,你看看,那是不是翠萍姐的熟人,那个,那个...马...”
简璐提醒她,“马小玲。”
“对!”孙尚美想起来了。
马小玲察觉到不远处的目光,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也看见了几人。
“你们是翠萍的室友吧?”马小玲脸上挂着笑,过来打招呼。
“是。”简璐将三人的名字报了报,大家也算正式认识了,“小玲同学,你也参加你们学校诗社啦?”
“对呀,今天我们学校的过来你们学校搞交流会,我还说到时候找翠萍说说话呢。”
孙尚美觉得两人关系好,好奇问她,“小玲姐,你和翠萍姐就十年前在火车上见了一面,看着关系好好啊。”
说到这儿,简璐也挺疑惑,马小玲很想和邱翠萍亲近似的。
不过邱翠萍的态度却让人看不透。
“那当然了,翠萍姐是我见过最好的人,又乐于助人,又无私奉献,我们在火车上两天,她可照顾我们。所以我一直记得她呢。”
啊?
简璐和孙尚美对视一眼,就连对知青有特殊亲近感情的宋桂兰也惊讶,这些话,听着和邱翠萍不太像啊。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年纪小嘛,下乡当知青多遭罪,吓得在火车上就难受,直接病了,那时候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就翠萍姐给我水喝,还经常摸我额头看还发烧没,整整照看了我两天!不光我,其他人托她打个水帮忙什么的,都很热心,那两天我头都是晕乎的,多亏了她。就是可惜,我要去别的地方当知青,比她先下车,后来地方远,我和她十年没见了。”
孙尚美唏嘘,“原来翠萍姐以前是这样的?”
“不过兴许是过了太多年,我也记不太清了,总觉得翠萍姐变化挺大的,要不是听到你们叫她名字,还确认了她下乡的地方,我都不敢认那是她。以前她跟我差不多,挺朴素的,那时候我们聊天嘛,她说她家里穷,人多,全靠她爸在家电厂的一份二级工工资养着,日子过得紧巴巴,衣裳上都是补丁,她也节约得很,压根儿舍不得花钱的。”
简璐明白,现在的邱翠萍穿衣服挺大胆,买的衣裳款式时髦,面料又好,肯定和当年的朴素模样不一样。
“翠萍舍不得花钱?”宋桂兰想想,翠萍天天抹雪花膏,衣裳也是买好的,看来家里是发达了。
几人说了一阵话,马小玲想去找邱翠萍叙旧,便跟着简璐三人去宿舍。
“翠萍姐,你看看谁来了!你的老熟人!”孙尚美听了马小玲一番话,突然就对邱翠萍改观了些,以前多好一个人啊,肯定是当知青的日子太苦太难,让她像是变了个人。
邱翠萍正比划着自己新买的一条布拉吉,听到声音转头看去,脸瞬间僵住,嘴角肌肉跳动。
“你...”
“翠萍姐,我跟我们学校诗社一块儿过来的,你一会儿有空吗?我们吃个饭说说话吧。”
抿了抿唇,邱翠萍眸光闪烁,“不好意思啊,我有事儿了。”
“这样啊。”马小玲也不好勉强,“下个星期日休息呢?”
“也有事儿了。”
“下下个?”
邱翠萍不耐烦,嗓门也大了几分,“都有安排了,我以后空了找你吧。”
惊觉自己反应有些大,邱翠萍尽量软着声音,“好吗?”
“哦哦,好的。”马小玲不是个傻的,有些失落地应下,告别离开。
她能体会出来,十年后再见,翠萍姐好像不太想和自己亲近。
邱翠萍看着马小玲离开,胸口剧烈喘息,好一阵才平缓下来,转头就看到简璐正看着自己。
眼神闪烁几下,邱翠萍破天荒地冲简璐露出个微笑。
=
大二第一学期开学两个月,星期六下午没课,简璐再请了半天假,凑了个两天假期,在星期五下午出发回了趟家。
明天是婆婆的六十大寿,家里总要热闹一番。
因着简璐自入学以来一直是年级前几名,各类活动也积极参与,从班主任到各科老师对她的印象都很好,因此请假也很顺利。
轻装简行,简璐就拎了一个单肩包坐上绿皮火车,在晚上八点左右回了海梧县城。
不过这个点儿已经没了回海岛上的渡船,只能等时间,明天一早登岛。
程铮穿着一身白色军装,笔直挺拔地站在火车站站台。
“程大哥!”
简璐心情大好地朝他奔去,又是两个多月没见,在学习时还好,在火车上,想到一会儿就要见面的时候,思念便像蜘蛛吐丝,不一会儿便交织串出一张网,是思念的滋味,交织缠绕,不分彼此。
“累不累?”
程铮特意来接人,媳妇儿今晚回不了岛上,他便过来陪着住一晚招待所。
“不累!也就两个小时火车嘛。”难得的双休假期让人沉醉,简璐的笑容比此刻天上的月亮还耀眼夺目。
“先去招待所办个房间入住,晚了可能没位置。”程铮清楚媳妇儿,“是不是饿了?”
“嗯,确实饿了。”简璐走得急,上了火车才发现忘拿吃的了。
“先垫着。”程铮不知名从哪里变出一块鸡蛋糕,喂到媳妇儿嘴边,又解释,“从双双那儿拿的。”
“双双听话不?想我没有?”简璐想闺女,恨不得这会儿就飞越海洋回到岛上。
可是从码头到海岛上的渡船有班次限制,除非是军人有公务登岛,可以申请岛上派人来接,其他人其他私事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想了,不过没有我想。”
简璐来一趟,买了瓶墨水,她一瓶墨水快见底,得备着。
其他人也四处看看,邱翠萍出手最大方,称了一斤桃酥一斤冬瓜糖,又买了一包饼干,花钱花得孙尚美心里不住啧啧称奇。
看来她家里条件是真好,对她也好,不过想起邱翠萍曾经下乡当了好几年知青,孙尚美又想不明白,这么心疼闺女的家庭,怎么舍得让她下乡插队去。
“邱翠萍,你这花钱是一点儿不节制啊?”郝月是个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总觉得这人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忍不住多嘴一句。
可话刚说出口,她就后悔了,自己说她一句,这人怕不是会闹腾起来。
谁想到,这回邱翠萍不一样了,笑了笑解释,“没事儿,我这是一个月的量,慢慢吃。”
奇了怪了,郝月竟然觉得邱翠萍好说话了!
“邱翠萍?”
正说话间,一个女同志亦步亦趋走了过来,直盯着邱翠萍看,就眼神儿里闪烁着几分疑惑和打量。
“你是邱翠萍啊?”女同志又想了想,接着问道,“在d市当过知青的吗?”
邱翠萍愣住,一时没有回答。反而是旁边的宋桂兰替她应了,“是,翠萍是在那边插队干了几年。”
这事儿大家都知道,毕竟户籍和档案里都写了的。
“真是你啊?!”女同志立马拉起她的手,却被人邱翠萍瞬间躲开,尴尬神色爬上女同志的脸颊,“翠萍姐,你还记得我不?我是马小玲啊!十年前,我们在下乡当知青的火车上碰到的。”
邱翠萍瞬间瞪大了眼睛,瞪得眼珠子差些掉出来,一张嘴张了张,到底没说出什么,只是面上泛红,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着急的。
“你这几年变化好大呀,我压根儿认不出你了,要不是刚刚听那同志叫你名字,我都不相信能在这儿碰见你!”
“同志,你们俩是当知青认识的?”宋桂兰凑过去,觉得这缘分挺奇妙。
孙尚美也喜欢听故事,随声附和,“十年后才再见到?”
“对呀,那时候我们就在火车上见了一回,然后就去不同的地方当知青了,没想到啊,居然能在这儿见到!”马小玲一阵激动,可看着邱翠萍的神色,这人好像不认识自己了,“你...我不会认错人了吧?你真不记得我了?”
马小玲左看右看,试图将人和自己十年前有一面之缘的记忆重合起来,不过记忆模糊,“你是从a市去d市松原县下乡当知青的邱翠萍吧?”
“是她是她!”宋桂兰和孙尚美明显比当事人激动,名字和地方都对得上,这样的多年后重逢的戏码她们最爱看。
邱翠萍脸色苍白,嘴唇都在颤抖,“是,小玲啊,我...我就是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现在有印象了,毕竟,毕竟太多年了。”
“是,真是太多年了,你这是考上大学出来了吗?我也是!”
老友重逢,其他人也跟着热闹,简璐看着邱翠萍的脸色,总觉得她这会儿倒比平时更像是生病了,脸色有些苍白。
和老朋友相遇,这是激动得太过了?
原本以为邱翠萍要和马小玲多说说话或是去吃个饭,简璐几人买完东西准备先回去,谁知道,邱翠萍竟然也开口要走。
“我们还得回去学习,就先走了啊。”
在隔壁师范大学念书的马小玲有些遗憾,“行,那下回我再约着叙叙旧啊。”
简璐和孙尚美听到这话对视一眼,觉得太阳打西边出来了,邱翠萍竟然说要学习?!
邱翠萍当然没有回去学习,这人回到宿舍把买的吃食锁进柜子里就收拾着出门了。
孙尚美觉得这才对了,这是她认识的邱翠萍。
不过,邱翠萍不再出幺蛾子,宿舍几人觉得日子都好过了,慢慢地又恢复了和谐的相处氛围。
——
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星期六下午多出了半天假期,简璐和孙尚美以及宋桂兰去参加诗社的活动。
今年,h市两所大学的诗社组织交流活动,每人准备最少一首诗,带来互相交流。
简璐在这儿看到了许多后世看不见的场面,不少同学闭着眼,慢悠悠背诵着自己的诗,抑扬顿挫,情感充沛,其他同志听了便用力鼓掌。
背完诗,有人还会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大部分人生活阅历丰富,以情赋诗。
这会儿正在人群中央念诗的便是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男同志,三十多岁,在乡下当了六年知青,高考恢复后考上大学终于返城,乌黑的发丝中已经掺杂了几根白发。
“这首诗是我插队当知青的时候写的,我还记得,那年是我下乡第一年,遇到秋收抢收,大晚上的田里全是人,大家都在干活,我以前哪见过这阵仗,抢收一个月真是累得直不起腰,回知青所也吃不了一口饱饭。那天,我现在还记得...”
他目光注视着前方,不知道是盯着教室墙壁,还是透过墙壁思绪回到了遥远的知青岁月。
“那天,天色暗淡,月亮很圆,就那么挂在天上,我们抢收到了夜里九点多十点,一整天就吃了两个棒子面馒头,又累又饿,就是那时候,一切忙完了,我瘫坐在地里,身前身后都是稻谷,抬头是黑夜明月,低头是庄稼地,写了这首诗《思乡》。现在我能上大学,能有饱饭吃,还能想起来那天的样子。”
77级大学生里,不少都是知青考回城的,对此很是感同身受,好像透过这位同学的描述,自己也回到了过去的下乡岁月,和着泪与尘土。
简璐跟着鼓掌,她以前对诗社兴趣不大,还是孙尚美拖着她来参加的,每回参加活动也是随便参与看看,可此刻,却也被带进这个同学的诗,虽然是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岁月,好似也能体会一番心绪。
“真挺不容易啊。”孙尚美坐在简璐旁边感慨,而她旁边的宋桂兰眼角泛红,明显是被勾起回忆。
“桂兰姐...”简璐掏出自己的手帕递过去,示意她擦擦眼角。
宋桂兰想到过去当知青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种情绪交杂,如今好不容易考回城,能读大学,又有一种深深的庆幸。
在她眼里,自己和郝月邱翠萍是一类人,都是经历过漫长知青岁月的,她心里将两人划分得更亲近些。
诗社进行到一半的流程,大伙儿又自由行动起来,三四人、五六人围坐在一起品读诗集,偌大的教室分成了好几块。
“哎,璐璐姐,你看看,那是不是翠萍姐的熟人,那个,那个...马...”
简璐提醒她,“马小玲。”
“对!”孙尚美想起来了。
马小玲察觉到不远处的目光,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也看见了几人。
“你们是翠萍的室友吧?”马小玲脸上挂着笑,过来打招呼。
“是。”简璐将三人的名字报了报,大家也算正式认识了,“小玲同学,你也参加你们学校诗社啦?”
“对呀,今天我们学校的过来你们学校搞交流会,我还说到时候找翠萍说说话呢。”
孙尚美觉得两人关系好,好奇问她,“小玲姐,你和翠萍姐就十年前在火车上见了一面,看着关系好好啊。”
说到这儿,简璐也挺疑惑,马小玲很想和邱翠萍亲近似的。
不过邱翠萍的态度却让人看不透。
“那当然了,翠萍姐是我见过最好的人,又乐于助人,又无私奉献,我们在火车上两天,她可照顾我们。所以我一直记得她呢。”
啊?
简璐和孙尚美对视一眼,就连对知青有特殊亲近感情的宋桂兰也惊讶,这些话,听着和邱翠萍不太像啊。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年纪小嘛,下乡当知青多遭罪,吓得在火车上就难受,直接病了,那时候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就翠萍姐给我水喝,还经常摸我额头看还发烧没,整整照看了我两天!不光我,其他人托她打个水帮忙什么的,都很热心,那两天我头都是晕乎的,多亏了她。就是可惜,我要去别的地方当知青,比她先下车,后来地方远,我和她十年没见了。”
孙尚美唏嘘,“原来翠萍姐以前是这样的?”
“不过兴许是过了太多年,我也记不太清了,总觉得翠萍姐变化挺大的,要不是听到你们叫她名字,还确认了她下乡的地方,我都不敢认那是她。以前她跟我差不多,挺朴素的,那时候我们聊天嘛,她说她家里穷,人多,全靠她爸在家电厂的一份二级工工资养着,日子过得紧巴巴,衣裳上都是补丁,她也节约得很,压根儿舍不得花钱的。”
简璐明白,现在的邱翠萍穿衣服挺大胆,买的衣裳款式时髦,面料又好,肯定和当年的朴素模样不一样。
“翠萍舍不得花钱?”宋桂兰想想,翠萍天天抹雪花膏,衣裳也是买好的,看来家里是发达了。
几人说了一阵话,马小玲想去找邱翠萍叙旧,便跟着简璐三人去宿舍。
“翠萍姐,你看看谁来了!你的老熟人!”孙尚美听了马小玲一番话,突然就对邱翠萍改观了些,以前多好一个人啊,肯定是当知青的日子太苦太难,让她像是变了个人。
邱翠萍正比划着自己新买的一条布拉吉,听到声音转头看去,脸瞬间僵住,嘴角肌肉跳动。
“你...”
“翠萍姐,我跟我们学校诗社一块儿过来的,你一会儿有空吗?我们吃个饭说说话吧。”
抿了抿唇,邱翠萍眸光闪烁,“不好意思啊,我有事儿了。”
“这样啊。”马小玲也不好勉强,“下个星期日休息呢?”
“也有事儿了。”
“下下个?”
邱翠萍不耐烦,嗓门也大了几分,“都有安排了,我以后空了找你吧。”
惊觉自己反应有些大,邱翠萍尽量软着声音,“好吗?”
“哦哦,好的。”马小玲不是个傻的,有些失落地应下,告别离开。
她能体会出来,十年后再见,翠萍姐好像不太想和自己亲近。
邱翠萍看着马小玲离开,胸口剧烈喘息,好一阵才平缓下来,转头就看到简璐正看着自己。
眼神闪烁几下,邱翠萍破天荒地冲简璐露出个微笑。
=
大二第一学期开学两个月,星期六下午没课,简璐再请了半天假,凑了个两天假期,在星期五下午出发回了趟家。
明天是婆婆的六十大寿,家里总要热闹一番。
因着简璐自入学以来一直是年级前几名,各类活动也积极参与,从班主任到各科老师对她的印象都很好,因此请假也很顺利。
轻装简行,简璐就拎了一个单肩包坐上绿皮火车,在晚上八点左右回了海梧县城。
不过这个点儿已经没了回海岛上的渡船,只能等时间,明天一早登岛。
程铮穿着一身白色军装,笔直挺拔地站在火车站站台。
“程大哥!”
简璐心情大好地朝他奔去,又是两个多月没见,在学习时还好,在火车上,想到一会儿就要见面的时候,思念便像蜘蛛吐丝,不一会儿便交织串出一张网,是思念的滋味,交织缠绕,不分彼此。
“累不累?”
程铮特意来接人,媳妇儿今晚回不了岛上,他便过来陪着住一晚招待所。
“不累!也就两个小时火车嘛。”难得的双休假期让人沉醉,简璐的笑容比此刻天上的月亮还耀眼夺目。
“先去招待所办个房间入住,晚了可能没位置。”程铮清楚媳妇儿,“是不是饿了?”
“嗯,确实饿了。”简璐走得急,上了火车才发现忘拿吃的了。
“先垫着。”程铮不知名从哪里变出一块鸡蛋糕,喂到媳妇儿嘴边,又解释,“从双双那儿拿的。”
“双双听话不?想我没有?”简璐想闺女,恨不得这会儿就飞越海洋回到岛上。
可是从码头到海岛上的渡船有班次限制,除非是军人有公务登岛,可以申请岛上派人来接,其他人其他私事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想了,不过没有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