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实在太凶猛了 第158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那些独一无二,至高无上,人尽皆知的存在,名字根本没有意义。
  “太古文明”只是龙城文明对他们的称呼。
  哪怕“圣光文明”,“神魔文明”,“始祖文明”,“起源文明”,等等等等,也只是今天生活在异界的各个子嗣种族,抱着敬畏交加的态度,对创造并一路引领他们来到这里的神秘力量的尊称。
  至于他们自己,只是简单自称为“文明”。
  没错,他们就是唯一的文明,就是文明本身,就是文明的定义,就是文明的终结。
  然而,在探索并征服了这片“灵能充裕地带”所有的恒星系之后,文明的扩张,却遇到了麻烦。
  放眼望去,他们已经征服了可以征服的一切。
  眺望无尽宇宙的更深处,四周都是灵能稀薄的贫瘠区域。
  没有灵能狂潮的推波助澜,哪怕将工质引擎研发到极致,速度也很难超过光速的十分之一。
  依靠这个速度,想要进一步扩张文明的广度和深度,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该文明的科学家已经探明,在遥远的银河彼岸,还有新的“绿洲”——和母星一样的灵能富集区域。
  只要想办法跳跃到新的绿洲去,该文明所能掌控的资源,至少会增加一倍,甚至由量变引起质变,实现文明等级的全面提升。
  唯一的问题就是,应该如何跨越两片绿洲之间,广袤无垠的不毛之地。
  没错,该文明已经掌握了“人造灵能狂潮,撕裂四维空间,无视三维距离,长途传送物质”的技术。
  但受到文明层级乃至物理法则的限制,他们能够无视距离传送的质量并不大。
  充其量,只能传送相当于该文明个体的一颗头颅大小、轻重的物体。
  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颗头颅,不,是这枚火种上。
  该文明当然不会直接砍下某个个体的头颅,哪怕是最优秀,最聪慧的个体。
  而是以出神入化的基因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该文明的成百上千名佼佼者的大脑数据包括思维逻辑,统统传输到一枚“火种”当中。
  同样载入火种的,还有能够自我采集资源,自我复制,并在复制到一定数量之后,自我组合,不断升级的纳米机器人。
  以及该文明搜集的,来自数百颗可居住行星的基因图谱。
  第1948章 创世引擎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文明”掀起灵能风暴,撕裂四维缝隙,通过更高维度的宇宙,越过星海间浩瀚无垠的荒芜区域,将他们的“火种”,投向了银河彼岸,新的丰饶区域。
  当火种侦测并抵达了新的,条件合适的类地行星之后,它立刻开始作业。
  最初的区区数百条纳米机器人被释放出来,向这颗原始星球的四面八方进军。
  纳米机器人的本体非常脆弱,其中绝大多数,都毁于原始星球上,无处不在的火山、地震、熊熊燃烧的风暴。
  但也有极少数纳米机器人幸存下来,成功寻找到了晶石以及金属矿脉。
  在之后的,从地质构造的层面来说,弹指一挥间的若干年里,这些纳米机器人夜以继日、兢兢业业甚至是无比疯狂地汲取着晶石以及金属矿脉中的能源和养分,不断复制他们自己。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当纳米机器人的数量,呈指数提升,从百万级变成了千万级,又从千万级提升到了亿万级乃至兆亿级,并且按照最初的设计图,组合成了具备不同功能的不同单元,初步控制住了地震、火山以及狂暴的海洋,“火种”便进入了第二阶段,至关重要的作业。
  那就是,创造生命。
  生命在地球上的诞生无比艰难。
  但在灵能丰饶的世界,却不是一个问题。
  几乎在这颗原始星球那浓稠如粥的海洋,稍稍冷却到有机物可以生存的时候,最初的生命就已经诞生。
  而在纳米机器人以及基因图谱的帮助下,生命的进化,更是一日千里。
  接下来,两方面的变化,同时在这颗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类地行星上发生。
  一方面,“文明”曾经在本土的各个星球上发现的千姿百态的碳基生命体,逐一出现在这颗新的星球上,并且在基因图谱的引导下,坚定不移,朝着母星上的“文明个体”的形态发展着。
  在此过程中,各种生物和大自然不断互动,也在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地改变着自然环境,令这颗类地行星的生态圈,和母星更加趋同。
  另一方面,纳米机器人仍在地底,围绕着“火种”,忠诚地工作着。
  他们挖掘地底矿脉,为“火种”的一次次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
  随后,组成不同形态和功能,却同样精密到不可思议的零部件,搭载到“火种”之上,令“火种”变得越来越强大。
  很快,当地面世界进化到了巨大爬行动物称王称霸的纪元,“火种”也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次升级,拥有了穿越四维空间,和母星交互信息,实现通讯的能力。
  尽管这种通讯并不是实时的。
  能够交互的信息也相当有限。
  在母星期盼已久的人们,还是欣喜若狂。
  来自远方的回响,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们的征途还没有结束,伟大的文明,仍在前进!
  母星立刻向银河彼岸的新家园,传送最新科技的相关信息。
  从“火种”发射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无比漫长的时间,足够母星上的文明,进行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科技革命。
  最初的“四维宇宙穿越技术”,只能传送相当于一颗头颅大小和质量的物体。
  现在的四维宇宙穿越技术,在能源充足,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则能够传输相当于一栋摩天大楼,或者一艘巨型战舰大小和质量的东西。
  甚至,有一定概率,能传输活生生的生命!
  在遥远的新家园,得到了新技术的火种继续升级。
  并将新家园的岩石、土壤、动植物样本,通过新技术,传送回到母星。
  研究这些样本,能够使母星对于新家园的帮助,更有针对性。
  母星也消耗了无比宝贵的能源,将大量对文明诞生和进化而言,无比重要的东西,传输到了新家园。
  此后的一个纪元,在新家园,原本就风驰电掣的进化之旅,速度更是不断提升。
  大地之上,类人碳基智慧生物终于诞生。
  在母星的祝福下,他们瞬间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无论外在形态、内脏机能、大脑构造、思维方式、智慧、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力还是对于无尽未知的好奇心,这些在银河彼岸独自诞生的文明个体,都和他们远在母星的同胞,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大地深处,“火种”已经升级成了结构精密,错综复杂,功能极其先进的庞然大物。
  不但和母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大幅提升,能让母星在有限的延迟下,知晓发生在新家园的一切。
  甚至,在必要时,“火种”还能激荡出强大无比的磁场,包裹住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范围内的一切物质以及生命,安全通过四维宇宙,穿越回到母星,乃至茫茫星海的任意一个角落去。
  发展到了这一阶段,已经不能再用“火种”来称呼这个至关重要的模块。
  人们敬畏交加地将“火种”称为“创世引擎”。
  创世引擎之上,一座代表着新家园最先进科技、最优美艺术以及最和谐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辉煌大城,在类地行星环绕恒星的短短十圈内就宣告落成。
  当这座城市利用创世引擎,带着数以千万计算的市民,毫发无损地穿越回到母星,他们受到了母星同胞的盛大欢迎。
  这次穿越不但加强了母星和新家园之间的联系,为双方提供了无比宝贵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流动,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的机会。
  也代表着新的拓殖模式,完全可行。
  在那之后,无论母星还是新家园,都将“火种”或者说“创世引擎”的研发和升级,当成了拓展文明深度和广度的突破口。
  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的创世引擎被研发、制造出来,通过四维宇宙,抛向了茫茫星海的最深处。
  曾经发生在新家园的“创世”景象,在一百颗、一千颗、一万颗类地行星上,同时上演。
  原本冰冷、黑暗、死寂的宇宙,几乎瞬间,被文明之火点燃,变得充满活力,一片喧嚣和光明。
  第1949章 “系统”
  “那是整个文明最辉煌的纪元。”
  零告诉孟超,“利用创世引擎,我们的文明从一个星系跳跃到另一个星系,从一条悬臂扩张到另一条悬臂,短短的几百万年间,我们就扩张到了已知宇宙的绝大部分星域,拥有了数以万计的可居住星球。
  “甚至连曾经冰冷、黑暗、死寂的不可居住行星,经过陨石撞击、地壳再造以及生态系统复刻,也变得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
  当文明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积累的矛盾和爆发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空间和时间。
  任何生命、帝国乃至文明本身,无论多么强大和先进,终究是有极限的。
  当位于文明边疆的星球,和文明发源的母星之间,相隔浩瀚星海,互相联系的成本不断提升,直到成本大于收益时,边疆星球就逐渐失去了对母星的需求、敬畏以及臣服之心。
  而在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年间,各自独立发展出来的文明分支,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差异时,他们也越来越难以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想象的共同体”。
  短短万年内,辉煌一时的文明由盛转衰。
  无数边疆星球纷纷举起叛旗,既不愿意再遵从源自母星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也不愿意承担他们对于庞大帝国的与生俱来的神圣义务。
  文明核心,已经发展了上千万年的精华区域,也有大量文明个体,厌倦了虽然完美却一成不变的生活,甚至因为长久的征服,失去了对生命以及宇宙本身的热忱,迷失了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
  内忧外患延绵了数十万年,导致了文明诞生之后,第一次最重大的危机。
  尽管叛乱最终被勉强平定,但导致文明分裂甚至毁灭的火种,仍旧在广袤无垠的宇宙深处,诡谲叵测的黑暗中默默蔓延。
  “零”就是在那时候诞生的。
  最初的零,仅仅是一套“危机预测系统”。
  通过海量初始数据的录入,经过超级计算机的夜以继日的计算和推演,锁定整个文明最混乱、最脆弱、最有可能爆发下一场危机的星球,在叛乱尚未爆发之前,将一切危险,扼杀在襁褓之中。
  但随着太古文明的人工智能以及超级运算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层级越来越高,甚至实现了人工智能的不断自我进化,迭代升级。
  很快,该系统能够预测的,就不仅仅是危机。
  或者说,该系统能够用“排除法”,首先计算出已知宇宙中存在的绝大部分危机,将其逐一排除之后,再推演出唯一的,正确,和谐,光明的可能性。
  发展了上千万年的古老文明,已经很难再通过自然手段,产生继续前进的动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