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落花
伏珺既然知道眉瑾昨日为她安排了一辆马车,又因为李媛翊的话,在发觉有一辆马车和眉瑾所安排的相似便追了出来。
那眉瑾一定也知道她离开,且伏珺出来寻她这件事了。
同样一件事,吴先生知道,蔺玉觅也知道,就只有晏既不知道。
伏珺出来寻她一次,让她能有机会将这些话说完,其实也好。
观若同伏珺行了大礼,“今日一别,更不知来日何时相见了。”
或许在伏珺心中,也是永远都不要见才更好。
她总是会不自觉站在晏既那边的,在她眼中,总是晏既对观若情深意切,执意要离开,是观若自己的错。
“愿伏大人将来能够长风万里,所向披靡。”
观若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是祝愿伏珺,更是祝愿晏既。
若这天下终将易主,由他来做这个主人,总是比旁人要好一些。于天下万民如是,或许于她也如是。
“殷姑娘。”伏珺好像终于准备要说她真正要说的话了。“你和明之之间,就真的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么?”
她就知道,她与明之之间,永远都是明之爱的更深一些。
昨夜明之遇刺,昏迷之中还在呼唤着她的名字。
好不容易醒来,醒来的好像也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双眼无神地望着帐顶,说出口的第一句话,便是:“她走了。”
殷观若走了,她想要将所有祝贺他们新婚的那些装饰都拆下来,他却也不许。
分明还是盼望着她能回来。
这一句话说不出口,她懂得他的心意,追到了这里来,却并不觉得自己能将她带回去。
这句话她是为自己而问的。
她见不得她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已经早夭在了承平九年的秋日里,还有一个失去了心爱的女子,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再有欢颜。
若是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在劝解明之之前,她恐怕要先说服自己。
观若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将军同伏大人说过,我究竟为何要选择离开吗?”
甚至不光是“离开”这两个字而已,她还用那支金钗伤了他。
他是知道那支金钗于她的意义的,她这样的举止,会比他伤了他的实质更令他痛彻心扉。
伏珺摇了摇头,“明之什么都没有说。”
他只是说她离开了,再没有别的。她曾经呆过的屋子里因为后来的打斗一片狼藉,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好的了。
观若低头苦笑了一下,“那我也没有什么可以和伏大人说的了。”
他们说是无话不谈,可是晏既还是对自己重活一世这件事讳莫如深,或许任何人都没有告诉。
只有她知道而已。
“我既然决定要离开,自然是因为发生过于我而言犹如天崩地裂一般的事,伏大人便不必追问了。”
“我不会再回将军身边去了。若有可能,请大人替我转致将军,令他往后不必再念我了。”
他们的朝朝暮暮,终成朝开暮飞去。
伏珺沉默了片刻。比起一般的发冠,她平日里总是更喜欢用束带,比晏既他们更少了几分肃杀之气,是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
或许也是她内心深处,留给自己女性身份的一处小小角落。
此时束带被猎猎的风吹起来,与狂风共舞,像是要飘到很远的地方去。可是它的一端被牢牢地束缚着,哪里都不能去。
只能在平原上的风止息的时候,无力地垂落下来。
伏珺从怀中取出了那朵白色的宫花,还有观若的那支红宝石发钗,递给了她。
“这些都是曾经属于殷姑娘的东西,还是要物归原主。”
那朵芍药宫花就放在她的梳妆台上,红宝石发钗,却是在已经昏迷了的明之手中发现的。
那上面沾满了他的血,她将它洗干净了。
观若差点要脱口而出,追问她,“这是将军的意思么?”
忽而又想起来,其实晏既并不知道伏珺出来找她的这件事。伏珺没有必要骗她。
她接了过来,她已经没有力气再和伏珺说什么了。
那支红宝石发钗在她手中,日光越璀璨,它也就越美丽,好像已经完全抛却了昨夜的阴影。
观若已经没有话要和伏珺说了,“妾身如蒲柳,命如飘萍,能够与伏大人相识一场,是妾的福气。”
“今日能得伏大人相送,欣喜无尽。但愿伏大人踏上归途,亦能一路平安。”
她说完这句话,开始转身往回走。
她知道自己的余力不多,不想再像是一个做错了事情的人那样,唯唯诺诺地跟在伏珺身后了。
伏珺的声音在她身后,“殷姑娘,你我虽然不再是朋友,可我也希望你将来一切都好。”
观若停下来,道了一声谢,“多谢伏大人了。”
她其实还欠她好几句抱歉的。
她为她和晏既的婚礼忙碌了这样久,最后却一杯薄酒也不得,只剩下一场空。
而她在青华山时私藏的那支箭头落在平阳,不在她身边了,她的金钗,却还是插在了晏既身上。
还是以感谢作为结尾吧。
伏珺的亲卫散开,马车开始重新朝前,往裴俶既定的方向走。
观若将车窗打开,双手都倚靠在窗棂上。她的脑袋如同醉酒之时一样沉重,再吹一吹风,或许能够清醒一些。
那支红宝石发钗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她手里。回到她手里,她仍然珍视它,珍视和它一起度过的岁月。
可这支玉楼琼勾,不该是属于她的东西了。
属于她的只是开在云蔚山北麓的,李三郎簪到她发上的无名的白色芍药。
早已经干燥枯萎,遗失在岁月中,她再看不见了。
她拿着那朵已成断肠枝的宫花,任由它随风落了下去,零落到了尘土之中,她终于望不见了。
她望不见了,有人勒住了马,从马上缓慢地下来,弯下腰捡起了那朵玉楼琼勾。
开在夏天的花朵,度不过三秋。
他将它拾起来,手上有血,顷刻间便将血色也染到了洁白的花瓣之上。
他再珍而重之,终究是不能使得它变回原来的模样了。
他好像忽而明白,为什么姑姑后来不再喜欢这些宫花了。
是因为梁帝,却不是因为梁帝的命令。而是因为她知道,他们的夏天过去了,就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那眉瑾一定也知道她离开,且伏珺出来寻她这件事了。
同样一件事,吴先生知道,蔺玉觅也知道,就只有晏既不知道。
伏珺出来寻她一次,让她能有机会将这些话说完,其实也好。
观若同伏珺行了大礼,“今日一别,更不知来日何时相见了。”
或许在伏珺心中,也是永远都不要见才更好。
她总是会不自觉站在晏既那边的,在她眼中,总是晏既对观若情深意切,执意要离开,是观若自己的错。
“愿伏大人将来能够长风万里,所向披靡。”
观若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是祝愿伏珺,更是祝愿晏既。
若这天下终将易主,由他来做这个主人,总是比旁人要好一些。于天下万民如是,或许于她也如是。
“殷姑娘。”伏珺好像终于准备要说她真正要说的话了。“你和明之之间,就真的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么?”
她就知道,她与明之之间,永远都是明之爱的更深一些。
昨夜明之遇刺,昏迷之中还在呼唤着她的名字。
好不容易醒来,醒来的好像也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双眼无神地望着帐顶,说出口的第一句话,便是:“她走了。”
殷观若走了,她想要将所有祝贺他们新婚的那些装饰都拆下来,他却也不许。
分明还是盼望着她能回来。
这一句话说不出口,她懂得他的心意,追到了这里来,却并不觉得自己能将她带回去。
这句话她是为自己而问的。
她见不得她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已经早夭在了承平九年的秋日里,还有一个失去了心爱的女子,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再有欢颜。
若是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在劝解明之之前,她恐怕要先说服自己。
观若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将军同伏大人说过,我究竟为何要选择离开吗?”
甚至不光是“离开”这两个字而已,她还用那支金钗伤了他。
他是知道那支金钗于她的意义的,她这样的举止,会比他伤了他的实质更令他痛彻心扉。
伏珺摇了摇头,“明之什么都没有说。”
他只是说她离开了,再没有别的。她曾经呆过的屋子里因为后来的打斗一片狼藉,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好的了。
观若低头苦笑了一下,“那我也没有什么可以和伏大人说的了。”
他们说是无话不谈,可是晏既还是对自己重活一世这件事讳莫如深,或许任何人都没有告诉。
只有她知道而已。
“我既然决定要离开,自然是因为发生过于我而言犹如天崩地裂一般的事,伏大人便不必追问了。”
“我不会再回将军身边去了。若有可能,请大人替我转致将军,令他往后不必再念我了。”
他们的朝朝暮暮,终成朝开暮飞去。
伏珺沉默了片刻。比起一般的发冠,她平日里总是更喜欢用束带,比晏既他们更少了几分肃杀之气,是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
或许也是她内心深处,留给自己女性身份的一处小小角落。
此时束带被猎猎的风吹起来,与狂风共舞,像是要飘到很远的地方去。可是它的一端被牢牢地束缚着,哪里都不能去。
只能在平原上的风止息的时候,无力地垂落下来。
伏珺从怀中取出了那朵白色的宫花,还有观若的那支红宝石发钗,递给了她。
“这些都是曾经属于殷姑娘的东西,还是要物归原主。”
那朵芍药宫花就放在她的梳妆台上,红宝石发钗,却是在已经昏迷了的明之手中发现的。
那上面沾满了他的血,她将它洗干净了。
观若差点要脱口而出,追问她,“这是将军的意思么?”
忽而又想起来,其实晏既并不知道伏珺出来找她的这件事。伏珺没有必要骗她。
她接了过来,她已经没有力气再和伏珺说什么了。
那支红宝石发钗在她手中,日光越璀璨,它也就越美丽,好像已经完全抛却了昨夜的阴影。
观若已经没有话要和伏珺说了,“妾身如蒲柳,命如飘萍,能够与伏大人相识一场,是妾的福气。”
“今日能得伏大人相送,欣喜无尽。但愿伏大人踏上归途,亦能一路平安。”
她说完这句话,开始转身往回走。
她知道自己的余力不多,不想再像是一个做错了事情的人那样,唯唯诺诺地跟在伏珺身后了。
伏珺的声音在她身后,“殷姑娘,你我虽然不再是朋友,可我也希望你将来一切都好。”
观若停下来,道了一声谢,“多谢伏大人了。”
她其实还欠她好几句抱歉的。
她为她和晏既的婚礼忙碌了这样久,最后却一杯薄酒也不得,只剩下一场空。
而她在青华山时私藏的那支箭头落在平阳,不在她身边了,她的金钗,却还是插在了晏既身上。
还是以感谢作为结尾吧。
伏珺的亲卫散开,马车开始重新朝前,往裴俶既定的方向走。
观若将车窗打开,双手都倚靠在窗棂上。她的脑袋如同醉酒之时一样沉重,再吹一吹风,或许能够清醒一些。
那支红宝石发钗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她手里。回到她手里,她仍然珍视它,珍视和它一起度过的岁月。
可这支玉楼琼勾,不该是属于她的东西了。
属于她的只是开在云蔚山北麓的,李三郎簪到她发上的无名的白色芍药。
早已经干燥枯萎,遗失在岁月中,她再看不见了。
她拿着那朵已成断肠枝的宫花,任由它随风落了下去,零落到了尘土之中,她终于望不见了。
她望不见了,有人勒住了马,从马上缓慢地下来,弯下腰捡起了那朵玉楼琼勾。
开在夏天的花朵,度不过三秋。
他将它拾起来,手上有血,顷刻间便将血色也染到了洁白的花瓣之上。
他再珍而重之,终究是不能使得它变回原来的模样了。
他好像忽而明白,为什么姑姑后来不再喜欢这些宫花了。
是因为梁帝,却不是因为梁帝的命令。而是因为她知道,他们的夏天过去了,就永远都不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