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共识
观若才跑出了景明殿的门,立刻便被禁军的佩剑拦下了。
“娘娘,如今雪停天晴,宫车已然修好,就停在景明殿前。”
他们的话语是恭敬的,却不容质疑与推诿。“请您跟着属下上车,遵陛下之令回永安宫中去。”
他们比方才都更紧地攥着自己的剑柄,似是怕观若再来夺一次,再要挟他们一次。
这一次观若即便能有刀剑,她想要达成的目的,终究和方才来景明殿见燕德妃是不同的。
不是这样容易的,她不会这样做。
伴随着他们的话语,已经有两个宫娥走到观若身旁,一左一右地搀扶着她。其实也就是钳制着她,令她无法挣脱。
就算是此刻她能从这些禁军手里脱身,她究竟又能去哪里,如何将这个消息传达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晏既呢。
她脑海之中回想起了方才燕德妃的呼喊,在同禁军对峙,在安静的片刻里,她明白了燕德妃的意思。
于是她回过了头去,怒目而视,“谢氏贱婢!这一次你没有能够死成,都是本宫给你的运气。”
“你最好让你的这个秘密烂在肚子里,否则等本宫从永安宫中出来,你还是死无葬身之地!”
景明殿中,燕德妃慢慢地从地上站了起来,目光晦暗不明,“贵妃,有些话,还是等你被陛下解了禁足令之后再说吧。”
“也或许您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待本宫重新梳妆之后,便要去含元殿见陛下了。”
语意深沉,“本宫会在陛下面前说些什么话,您应当知道的。”
观若知道燕德妃是聪明人,她已然明白了她的意思,也就装作不耐烦地拂开了那两个宫娥的手,“本宫自己会走。”
在差点经历了一回生死之后,燕德妃的思路,似乎也被完全改变了。
她不再想要像梁帝所想的那样,站在谢家的立场上与晏氏作对,与观若作对了。
她们所求的都是自己最大的利益,要家人活着,要爱人活着。
无论是为了燕德妃自己,还是为了她们在乎的那些人,她都不会将今日之事,将她已经泄露谢氏军队的这件事告诉梁帝的。
只有先隐瞒梁帝,才能求得一线转机。
此刻的观若只要好好想一想,该如何将这件事传达给晏既便好。
所以,她到底应当怎么做……
宫车碌碌,很快将观若送回了永安宫中。
薛庆的神色看起来不好,是过于劳累的缘故。他同样忙了一夜,年事已高,不得睡眠,不是和观若这样的年轻人一样轻松的。
“娘娘,老奴便只能送您到这里的。”
他在为自己开脱,“您今日在景明殿闹出来的动静实在太大了,只怕含元殿也已经有所耳闻,老奴也没有办法。”
隐瞒不住,他也不得不受责罚。
“不过老奴一定会尽力为您在陛下面前转圜的,请您这一阵子便好好在永安宫中歇息。”
只要他还愿意讨好观若,那便说明,在他的判断之中,观若还不是完全失败的。
梁帝还会再想起她,她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这是件好事,或许也算是薛庆的好意。
有过这番对话,新被调遣而来守永安宫门的宫人,自然也就不敢轻视了她,在用度上怠慢她了。
但是这对于观若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她怕的不是吃苦,而是抓耳挠腮,无可奈何。
薛庆很快又让出了一个身位,让一个禁军侍卫走到了观若面前,“这一位是新入禁军当值的郭大人,负责永安宫的护卫。”
“若是您有什么事,可以遣人同他说,老奴自当尽力为您办到。”
那禁军自然恭敬地同观若行了礼,抬起头,赫然便是孟移。
孟移是裴俶的近人,能入禁军也就罢了,还能得薛庆这样引荐,他们到底还搞了什么鬼?
能让孟移留在这里,不算是坏事。可是今日之事是与晏既息息相关的,只怕她就算是告诉了孟移背后的裴俶,他也不会做什么好事的。
甚至或许还会利用谢家这支军队,成全他自己的目的。
观若并没有理会孟移,神情十分冷淡,她只是吩咐薛庆,“近来本宫时常去陪伴安虑公主,原本她的病情已经有了些起色了。”
“如今本宫身体不好,不得不在永安宫中休养,公主那边,却还没有吩咐过什么。”
“不知能否麻烦薛公公将公主身边的涓月姑娘请过来,让本宫吩咐她几句话。”
梁宫之中,与她是同一条心的,也只有安虑公主了。若是这一条路行不通,那么她再想别的方法。
“对了,让她带上文嘉皇后娘娘的那几本起居注。往常都是本宫为公主念那上面的故事,公主才好一些的。”
“如今本宫已经不能,便只能请涓月姑娘代劳了。所以,本宫需要同她说一说已经读到了哪里。”
薛庆面露为难之色,“这……”
观若的神情冷肃,透着不耐烦,“陛下只说不让本宫出门,可从没有说过不让本宫见客。”
“更何况此事关系的是安虑公主,薛公公也要拦着么?”
孟移在这时适时地开了口,“公公,您若是为难的话,便由我去请公主身边的那位涓月姑娘吧。”
“若是您还不放心,娘娘见那位姑娘的时候,您也跟在一旁听着便是了。”
观若的眼睛不着痕迹地眯了眯,孟移这是要堵死了她向外求援的路。
这个消息便是要泄露,也只能泄露给他身后的裴俶。
可是她不能再此时发作,更坐实了她心怀不轨,反而可能会连累无辜的旁人。
薛庆却同意了他的提议,“那么便麻烦郭大人了,老奴今日便陪着娘娘一起等您带着那位涓月姑娘过来。”
她要如何在薛庆面前做手脚,才能不暴露公主的秘密?
孟移很快便转身出去了,观若四下环视,永安宫中也显然多了许多观若并不认识的宫娥内侍。
虎视眈眈。
故意告诉她消息,又令人牢牢地监视她,令她每一日都煎熬着。梁帝还是梁帝,宝刀未老。
“娘娘,如今雪停天晴,宫车已然修好,就停在景明殿前。”
他们的话语是恭敬的,却不容质疑与推诿。“请您跟着属下上车,遵陛下之令回永安宫中去。”
他们比方才都更紧地攥着自己的剑柄,似是怕观若再来夺一次,再要挟他们一次。
这一次观若即便能有刀剑,她想要达成的目的,终究和方才来景明殿见燕德妃是不同的。
不是这样容易的,她不会这样做。
伴随着他们的话语,已经有两个宫娥走到观若身旁,一左一右地搀扶着她。其实也就是钳制着她,令她无法挣脱。
就算是此刻她能从这些禁军手里脱身,她究竟又能去哪里,如何将这个消息传达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晏既呢。
她脑海之中回想起了方才燕德妃的呼喊,在同禁军对峙,在安静的片刻里,她明白了燕德妃的意思。
于是她回过了头去,怒目而视,“谢氏贱婢!这一次你没有能够死成,都是本宫给你的运气。”
“你最好让你的这个秘密烂在肚子里,否则等本宫从永安宫中出来,你还是死无葬身之地!”
景明殿中,燕德妃慢慢地从地上站了起来,目光晦暗不明,“贵妃,有些话,还是等你被陛下解了禁足令之后再说吧。”
“也或许您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待本宫重新梳妆之后,便要去含元殿见陛下了。”
语意深沉,“本宫会在陛下面前说些什么话,您应当知道的。”
观若知道燕德妃是聪明人,她已然明白了她的意思,也就装作不耐烦地拂开了那两个宫娥的手,“本宫自己会走。”
在差点经历了一回生死之后,燕德妃的思路,似乎也被完全改变了。
她不再想要像梁帝所想的那样,站在谢家的立场上与晏氏作对,与观若作对了。
她们所求的都是自己最大的利益,要家人活着,要爱人活着。
无论是为了燕德妃自己,还是为了她们在乎的那些人,她都不会将今日之事,将她已经泄露谢氏军队的这件事告诉梁帝的。
只有先隐瞒梁帝,才能求得一线转机。
此刻的观若只要好好想一想,该如何将这件事传达给晏既便好。
所以,她到底应当怎么做……
宫车碌碌,很快将观若送回了永安宫中。
薛庆的神色看起来不好,是过于劳累的缘故。他同样忙了一夜,年事已高,不得睡眠,不是和观若这样的年轻人一样轻松的。
“娘娘,老奴便只能送您到这里的。”
他在为自己开脱,“您今日在景明殿闹出来的动静实在太大了,只怕含元殿也已经有所耳闻,老奴也没有办法。”
隐瞒不住,他也不得不受责罚。
“不过老奴一定会尽力为您在陛下面前转圜的,请您这一阵子便好好在永安宫中歇息。”
只要他还愿意讨好观若,那便说明,在他的判断之中,观若还不是完全失败的。
梁帝还会再想起她,她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这是件好事,或许也算是薛庆的好意。
有过这番对话,新被调遣而来守永安宫门的宫人,自然也就不敢轻视了她,在用度上怠慢她了。
但是这对于观若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她怕的不是吃苦,而是抓耳挠腮,无可奈何。
薛庆很快又让出了一个身位,让一个禁军侍卫走到了观若面前,“这一位是新入禁军当值的郭大人,负责永安宫的护卫。”
“若是您有什么事,可以遣人同他说,老奴自当尽力为您办到。”
那禁军自然恭敬地同观若行了礼,抬起头,赫然便是孟移。
孟移是裴俶的近人,能入禁军也就罢了,还能得薛庆这样引荐,他们到底还搞了什么鬼?
能让孟移留在这里,不算是坏事。可是今日之事是与晏既息息相关的,只怕她就算是告诉了孟移背后的裴俶,他也不会做什么好事的。
甚至或许还会利用谢家这支军队,成全他自己的目的。
观若并没有理会孟移,神情十分冷淡,她只是吩咐薛庆,“近来本宫时常去陪伴安虑公主,原本她的病情已经有了些起色了。”
“如今本宫身体不好,不得不在永安宫中休养,公主那边,却还没有吩咐过什么。”
“不知能否麻烦薛公公将公主身边的涓月姑娘请过来,让本宫吩咐她几句话。”
梁宫之中,与她是同一条心的,也只有安虑公主了。若是这一条路行不通,那么她再想别的方法。
“对了,让她带上文嘉皇后娘娘的那几本起居注。往常都是本宫为公主念那上面的故事,公主才好一些的。”
“如今本宫已经不能,便只能请涓月姑娘代劳了。所以,本宫需要同她说一说已经读到了哪里。”
薛庆面露为难之色,“这……”
观若的神情冷肃,透着不耐烦,“陛下只说不让本宫出门,可从没有说过不让本宫见客。”
“更何况此事关系的是安虑公主,薛公公也要拦着么?”
孟移在这时适时地开了口,“公公,您若是为难的话,便由我去请公主身边的那位涓月姑娘吧。”
“若是您还不放心,娘娘见那位姑娘的时候,您也跟在一旁听着便是了。”
观若的眼睛不着痕迹地眯了眯,孟移这是要堵死了她向外求援的路。
这个消息便是要泄露,也只能泄露给他身后的裴俶。
可是她不能再此时发作,更坐实了她心怀不轨,反而可能会连累无辜的旁人。
薛庆却同意了他的提议,“那么便麻烦郭大人了,老奴今日便陪着娘娘一起等您带着那位涓月姑娘过来。”
她要如何在薛庆面前做手脚,才能不暴露公主的秘密?
孟移很快便转身出去了,观若四下环视,永安宫中也显然多了许多观若并不认识的宫娥内侍。
虎视眈眈。
故意告诉她消息,又令人牢牢地监视她,令她每一日都煎熬着。梁帝还是梁帝,宝刀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