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第15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书记在村里威望还是很高的,哪怕已经退休了,可村里人依然很尊敬他,不然也不会因为他的影响力,让他的女婿成为下届大队书记的有力竞争者,实际上,下一任大队书记,还真是他女婿,后来因为将大队部的钱,拿出去放印子钱,被人举报后,被查,那都是十几年后了,他女婿早已经拿着这些年用大队部的钱放贷的利息,在距离沪市很近的一个城市买了房,全家移居到那个城市了。
  江爸极其热情的上前和孙校长、大小王主任一一握手,又和摄像机大哥握手。
  吴记者对着镜头说:“下面我们就来采访一下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其中一个还考上了京城大学的传奇爸爸。”
  传奇爸爸四个字,让江爸兴奋的脸色通红,笑容快咧到耳后根了,不停地说:“不敢当不敢当,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我几个儿女都十分省心,平时都不用我们管,他们自己就知道努力学习。”
  “对于您的女儿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江爸高兴地说:“从小,我就告诉我几个儿女,一定要考大学,只有考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他们能考上,就是博士、博士后我都继续供他们读,我这个女儿,从小就聪明,不管教什么,一教就会。”
  他突然想到,他曾经见人就夸女儿聪明,结果女儿上了小学之后,成绩在班里泯然于众,宛如小透明一般,还被认识他的老师们嘲笑,说他牛皮吹破了的事。
  那几个老师是许家村的,可惜他们不在,不然他真想大声问他们:“我到底有没有吹牛!我女儿是不是很聪明!”
  江爸此时已经完全美化了江柠小时候的记忆,兴奋地说:“她还没上学的时候,五六岁,就会被唐诗三百首和九九乘法表,背的滚瓜烂熟,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背文言文!那么长的文言文,她都能通篇背下来,三年级就会做五年级的小学奥数题了。”
  他带着记者来到他和江妈的房间,他房间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书,除了他给三个孩子买的一些学习的书籍外,还有什么《辞海》《鸡鸭养殖指南》等许多书籍。
  江爸抽出一本很旧了的《文言文大全》《小学生奥数竞赛题》等书籍,给吴记者看里面曾经江柠背书做题时留下的痕迹,摄像师就跟在后面拍。
  因为房间不大,里面又摆满了衣柜橱柜,跟进去的人不多。
  这些书,本来是买来下教给江松看的,可江松性子跳脱坐不住,根本不愿意看这些,江爸前脚教他,后脚他就跟猴子似的蹿不见了,你追都追不上他。
  后来给江柏看,江柏也没兴趣,于是他的一腔好为人师的父爱,全部给了年龄最小的江柠,这一书架的书,只有江柠是好好的看完学完了的。
  不得不说,江爸是个非常爱惜书的人。
  江家三个孩子,从小到大的书,都被他很好的保存收藏着。
  他爬到屋顶。
  江爷爷因为巡山的缘故,每年山上有什么树死了,他都拖回家,这些年下来,屋顶横了满满一排的树,就等着哪年盖新房,这些树木能用的上。
  他从这些树上的菱角盆中,搬出来一个大箱子下来,擦去上面的灰,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江柠从小到大的各种书,除了部分被江松小时候不懂事,撕了折成飞机和各种正方形的纸牌方去玩了,就连她小时候的作业本都保存下来了。
  这事情,江柠知道。
  后来,江家建了大房子,在楼上朝阳的那间房,做了楼上的会客厅,这个会客厅内,有一整面墙的书架,安装着玻璃推拉门的书架上摆满了江松、江柏、江柠那么多年的所有书籍、奖状、获奖证书。
  她每一次过年回到老家,在看到那些她小时候的印记,被仔细保存着的时候,她也不是不触动的。
  江爸总是这样,在她看透这个世界、这个村子、甚至是他的本质之后,偏偏又给你保留着一点温情的东西。
  而这点温情,他不是装的,他是真的。
  第143章 143
  而如今的江柠, 只是微笑而又冷漠的看着,像在看一出戏。
  她看着江爸,将里面她小时候的书翻出来给记者看, 摄像师的镜头也对准这些旧书和她小时候的作业本。
  孙校长和大小王主任也不是不动容的, 为江家对学习的重视,对江家的学风。
  有这样一对重视子女学习教育的父母, 也难怪能教出两个大学生了。
  之后就是在摄像机和众人的见证下,孙校长为江柠颁发奖学金。
  此时,几乎全村的人都来到了江家看热闹,江家的门口的高台,已经被清空, 因为孙校长要在江家的破屋前的高台上,为江柠颁发奖学金。
  周围高台, 邻居们的楼上,二楼三楼全都围满了人, 下面的路上密密麻麻站的都是人,许许多多回娘家的女孩子们,都抱着孩子在看着这一幕,有些已经当了妈妈的女孩,还低声教育自己的孩子:“阿强, 看到了没?你将来也要好好读书, 像你柠姑姑一样, 考上京大, 那妈妈这辈子就值了。”
  还有许多父亲们, 羡慕地看着江家那破屋门前高台上的正在接受孙校长颁发奖学金的江柠, 江爷爷,江爸。
  本来江妈也是邀请上来一起见证的, 可江妈不知怎么犯了倔脾气,闹别扭似的不愿意上台。
  众人劝了又劝,都没有劝住,可后来真没叫她上台了,她心里又很不舒服,觉得委屈的很。
  “大个子这下是真值了,家里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
  “他家债都还完了,现在挣的就是建房子的钱了,听说他宅基地都选好了,就等着建了。”
  “等他两个儿女大学出来,就舒服了。”
  “儿子考到沪市大学,女儿考到京城大学,以后都不得了,比他们两个叔叔考的大学还要好,尤其是这个小的,那可是京城大学!”
  现在没有一个人再说什么女孩子读书没用,女孩子读书是给人家的读的了。
  他们要是有个这样的女儿,他们也愿意供她读啊,读出来了,将来考到政府里上班,那他们就有个在政府里上班的女儿,以后有什么事找她,多方便啊!
  尤其是他们得知,奖学金有五千块钱的时候,更是眼睛都羡慕的红了。
  五千块钱啊,那是现在很多家庭一年的总收入,如果不出去打工,只是在家里务农的话,靠那十来亩田地,连五千块钱都挣不到,大个子家的女儿,考个大学,就有五千块钱的奖学金!
  这五千块钱,一个是奖励她考上京大的两千块钱,一个是她拿到全国奥赛金奖的两千块钱,还有她代表吴城一中,进入了冬令营的一千块钱。
  颁发奖学金的地方很是简陋,可仪式感却做的足足的。
  在采访完江家,搜集了足够多的素材后,记者和摄像师、孙校长他们终于离开了江家村,离开了临河大队,开始加班加点的连夜剪辑成片。
  这次的采访片子非常好剪辑,因为光是一个江柠,她本身的故事就非常具有故事性,反转又反转。
  第二天的早间新闻上,就播了这件事,主要是讲吴城吴中和吴城一中,两所学校,分别有一位学生,被清大和京大录取的事情,还放了两人在校门口简短的几秒钟采访,和各自与各自学校的合照。
  这下可让吴中和一中大大的出了风头。
  孙校长、张主任一大早就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今天的市电台的早间新闻,可惜等了半天没有等到,又去守晚间新闻。
  吴城县电视台,因为是个地方小破台,一没有自己的剧,二没有自己的节目,三没钱做节目,每天只有晚上七点多有个晚间新闻,新闻后面有个采访节目,一般也没有收视率,没人会看,等到了九点,有个专门播放几年前的老电视剧的时间段,播放的剧全都是已经被别的台播烂了的电视剧,到了十一点半,电视台就停播了。
  昨天的采访完成了后,他们回到吴城,当天的新闻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放在今天的晚间新闻里,晚上的晚间新闻之后,还有一个专门的采访节目。
  不过让大家比较意外的是,市电台的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都播出了这件事。
  江家村的人一大早就守在电视机前,想看到自己上电视了没有,尤其是那些被采访到的人,都等着看自己在电视上的风姿。
  可惜他们现在看电视,还考‘大锅天线’收信号,能够播放出来的电视台极少,除了中央电视台,就是他们本地的省电视台,市电视台,因为吴城县电视台实在没啥看头,他们主要看的还是市电视台。
  没想到中午就看到了采访。
  可惜新闻中展现出来的时间只有几十秒钟,饶是如此,也算是给了这件事很大牌面了,很多不太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人,却很喜欢看市台和省台晚间的《新闻六十分》,因为说的全都是和他们生活贴息相关的小事、琐事。
  晚间的《新闻六十分》因为要避开央视黄金档的《新闻联播》,所以会提前一个小时播,每天晚上六点开始,到七点结束。
  这次播出的时常倒是长了一些,不仅播了江柠、宋培风在吴中门口和一中门口的采访,还播了在村里的颁奖仪式。
  这下子,全市的人都知道,吴城这次考了一个清大,一个京大的了,尤其是教育界的人,都纷纷为吴城今年的好成绩感到震惊,也对吴城教育局深深的慕了。
  还有人感叹宋书记好运的,这才来吴城当一把手没两年,就出了这样的两个全国顶尖学府的高材生,这可算是他的政绩的,这运气也太好了吧?
  因为没有宣传的缘故,除了吴城本地的,外地的现在还不知道,这两个清北的学生中,还有一个是宋书记的亲儿子。
  江家村的人也都在市台的《新闻六十分》中看到了这个新闻,哪怕是第二次看到,他们依然很激动,遗憾的是,没有从电视中找到他们的身影。
  昨天电视台的人走了后,村子里的人打招呼都是问:“大个子家来了电视台的人采访,你们见到了没有?”
  然后一个个都向没看到这个盛况的人,说起这件事,“还采访了我呢!”
  “她两个叔叔,她二哥都考上了大学,那也没像她这么轰动,学校给她发这么多奖学金啊!”
  有念过书的人就说:“难怪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能没有黄金屋吗?”
  这件事给江家村,和整个临河大队的人,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过去很多不愿意给女儿读初中高中,只让她们念个小学不当睁眼瞎的人家,都开始愿意给女儿读书了,并督促、叮嘱她们好好念书。
  “假如就像大个子家那样,出来一个大学生呢?”
  “都是同一个祖宗,没道理文气都聚集在了大个子家,我们家没有吧?”
  又说自己儿女:“人家江柠也就是两只眼睛一只鼻子一张嘴,能考上京城大学,你们就考不上?你们不比她精多了?”
  毕竟江柠可是从小到大,村里有名的‘憨’人,哪天路过江家,不听到她父母说她‘笨的跟猪一样’‘笨的跟鹅一样’?
  这小姑娘从小到大,除了嘴巴甜一点,好像是不多聪明,这样都能考上京大,她那个二哥,更是从小到大就没听说过什么聪明名声,兄妹两个成绩都一般,都能考上大学,他们的儿子这么聪明,还能考不上?
  “他家的三个儿女是人,你们也是人,人家能考上,我就不信我的儿女考不上!”
  他们很多人都认为,江家三个儿女能考上两个,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聪明,只是因为江爸给他们读书了而已,不然之前那么多年,也没听说江柏成绩多好,江柠成绩多好。
  他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哪知道晚上《新闻联播》结束之后,县台突然花了三十分钟,专门播放吴城吴中的宋培风和吴城一中的江柠分别考上清大和京大的事。
  这个时间点,临河大队的人,都在看z省台的《包青天》第三部 。
  江姑姑的婆婆,突然激动的从隔壁的阳台探出头来喊:“小凤!小凤!你快来看,你哥哥外甥女上电视了!”
  江姑姑和她公婆因为白天要看店买东西,根本没有时间看电视,只有到了晚上,关门收摊了,才能看一会儿。
  江姑姑房间的电视,这个时间段基本都被一双儿女霸占了,想看新闻之类的,根本不可能。
  可她公婆是要看新闻和天气预报的,当下就看到了市电视台的《新闻六十分》,又在调台的时候,看到了吴城县电视台对江柠、宋培风的专访。
  说是两个人的专访,实际上更像是江柠一个人的专访,因为宋培风的采访非常的简短,说了一些学校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说了一些竞赛时的趣事,连他爸妈都没有出境。
  但江柠就不同了,首先,江柠本身的经历,就更具故事性和传奇性。
  记者的采访虽然是从学校开始采访,但剪切好的成片,却不是如此,而是记者们在得知了一中的江柠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奖后,他们先是去学校采访,却没有见到江柠本人,于是,记者终于等到了年初四,才等到从冬令营回来的江柠,刚好学校领导们为江柠送奖学金,于是,一行人开车面包车来到江柠所在的临河大队江家村。
  电视节目的后面的背景音,就是记者的声音,说:“我们一路开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快要到达临河大队时,却在山涧乡,遭遇到一道山涧溪流,将路断绝,没有桥的情况下,听江柠说,只能淌水过去。”
  接着是吴记者采访江柠的画面:“这水这么冰,这样淌水过去,不冷吗?”
  画面中,是江柠浅笑着淡然的回答:“淌习惯了。”她一边脱鞋卷裤腿,一边跟记者们介绍:“初中有时候没钱过渡口,就只能从这边绕路,不光是我一个人这样淌水过山涧,这十里八乡,只要是住在山涧这头的和我差不多大的人,几乎都淌过水。”
  她脱好鞋子后,江爷爷也要脱鞋,却被江柠止住,对记者说:“我爷爷干了几十年的守林员,不论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巡山,防止有人偷猎、偷树、乱砍乱伐,也防止山林着火,秋冬季节秋深露重,爷爷年轻时日子过的苦,没两件衣裳,裤子在山林里被露水打湿也没的换,得了老寒腿,碰不到冰水。”
  她强硬的蹲到不愿意让她背的江爷爷面前,一把将骨瘦嶙峋的江爷爷背起,背着江爷爷淌过山涧清澈又冰凉刺骨的溪水。
  画面上出现江柠背着爷爷淌水的背影。
  电视机前,看到这一幕的人,没有人不动容。
  一个孩子成绩好,人们还希望她有美好高尚的品德,这很难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但孝顺,却是最好的展现方式。
  之后是他们艰难想办法过山涧的场景。
  这一段充分展现了,江柠所在的村子的偏僻,行路难。
  然后画面一转,他们来到了临河大队,他们一行人从车里下来,下一个画面,就是江柠身披大红绸花,扶着江爷爷,后面两个老师,拉着长长的横幅,一步一步,往前走的画面,途中扫过附近出来看热闹的村民,接着一行人就到了临河大队。
  “出来了出来了,到我了到我了!”之前被采访过的江家村女孩子惊喜地抓着自己妈妈的胳膊,指着电视机大叫。
  但最先采访的,却是临河大队的大队书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