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星际技术上交了 第60节
古景耀也很好奇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他有时候怀疑这一切是不是和他的穿越有关系,但作为一个学者他觉得不能武断地做出这样的判断,不过他也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关键也不知道该从哪里研究起,所以平时他做的事情也就是对自己的身体做一些记录而已。
所幸这不算是坏事,不管是教官们,还是曾磐少将部下的军官们知道了古景耀的情况之后只觉得羡慕,也并没有流露出太多异常的情绪,所以现在古景耀基本上也安之若素了。
吴衡当然也知道古景耀没办法回答自己了,他只是有些羡慕,叹了口气说道:“如果我能像景耀一样就好了。”
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希望能够驾驶飞行器的梦想的,如果他能够像古景耀一样真实体质远超纸面上的数据,那他可能就能实现梦想了。
但很可惜,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像古景耀一样,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
吴衡也尝试过增加自己的训练强度,但在发现自己的体质真的无法承受之后,他只能停下了这种作死的尝试,免得不仅不能够增强体质,反而留下永久伤害。
现在吴衡也依然还会在极限允许在范围内试探自己的底线,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他的体质还是有一些增强的,只是增强的幅度有限,想要靠着这点提升达到驾驶飞行器的最低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吴衡并没有放弃,无论如何体质增强总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吴衡为什么每次训练完之后就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的原因,他真的把自己的没一点体力都榨干了,把自己逼到了极限。
这点,作为他的室友古景耀显然是清楚的,在这种情况下,古景耀没办法说什么,只能拍了拍吴衡的肩膀以示鼓励。
孙蔼明没管他们的嬉闹,思考了一会儿说道:“第一次联合训练是在下个月月初,大概也就只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古景耀沉吟了一下,倒是想起了之前马上校说带他去看军演的话,当然他不可能带着孙蔼明他们去看蓝星的军演,“我觉得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指挥一场战役,别说大型战役,小规模的也没有。虽然我们上过很多指挥相关的理论课程,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邱况赞同地点头:“景耀说得很对啊,我觉得第一次配合我们肯定不可能配合好,但至少我们的指挥工作不能太拉跨。不管怎么说,我们指挥系,尤其我们指挥系一班可是全校最好的班级之一,只有指挥十一班能和我们相提并论,总不能在其他专业的学生面前太丢人吧?”
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大家都是天之骄子,还是很有一点傲气和偶像包袱的。
孙蔼明眼中流露出笑意,说道:“那看来我们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这就好办了。我的意见是,我们这半个月时间,每天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在虚拟系统中进行指挥训练。”
实际上,他们之前的训练内容中也有相关的训练,但训练的强度并不是很高,而且这种训练和真正的实战差别还是很大的,他们面对的战场都是系统模拟的,真人和人工智能的思维差别其实很大,哪怕人工智能会尝试模拟真人的思维方式,但有些东西是天生的。
不过目前来说实战确实是没有办法,即便是演习,他们一个班级两个班级的演习也没什么意义,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了。
这个训练系统是独立的,也就是说每一场战役都是人机……
等等,想到这里,古景耀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对战模式?两个人随机匹配指挥一方,虽然其他诸如战场、军队之类的东西依然是系统模拟的,但至少双方的指挥官是真人,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吧?”
这个孙蔼明其实考虑过了,他无奈地说道:“这个系统要解锁对战模式有一定的要求,我之前尝试过,我们暂时达不到要求,至少还要积累几十场人机对战的胜利才行。”
因为疲惫而有些心不在焉的邱况听到这里突然清醒了过来,说道:“啊!我想起来,这件事情我知道该怎么办啊!我哥告诉过我,想要提前解锁是有办法的,只要去找总教官帮忙就可以了,每一个班级的总教官都有权限。”
所有人都转过头看着邱况,表情上明晃晃地写着:这么重要的事情,你现在才说?!
邱况傻笑一声,下意识退后了一步:“这个……之前晚上我和我哥通讯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的,我本来想要第二天告诉你们,但是那天不是太累了,然后我就给忘了。之后又是高强度的训练……啊!别打!我错了!”
第82章 发刊
指挥战斗训练系统可以提前解锁对战模式这件事情, 马普上校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是他忘记了,他只是单纯的不告诉学生们而已。
或者说, 这其实是所有总教官之间的默契, 如果学生们没有主动找到他们请求帮忙解锁, 他们就会当做这件事情不存在。
至于学生们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总教官们有解锁的权限,总教官们并不关心, 不管这个渠道是什么,都是学生自己的能耐。
总是可以开启对战模式之后,学生们有了不小的进步。
顺便一提这事他们也没藏着掖着,虽然也没有故意宣扬,但告诉了同在特别班的其他学生,而特别班的其他学生自然也会告诉其他同班的学生, 而其他同班的学生多少也都有点其他班级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所以没过多久整个大三这一届的指挥系就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也都解锁了对战模式。
而有了对战模式之后,古景耀对夏国军演的事情虽然也还惦记着,但没有那么惦记了,主要还是因为他确实没时间,而且军演也不会因为他惦记着就提前。
《天工》的各项事宜都已经确定下来,第一期要刊发的稿子也确定了下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天工》编辑部要忙的, 等到第一期的样刊出来, 古景耀再看看也就是了。
唯一的问题是, 因为《天工》是初创, 所以许部长希望请古景耀写一个刊首语。
这个刊首语写不写,请谁写, 许部长是慎重考虑过的,不过最后觉得还是应该写,而人选没有比古景耀更好的了,毕竟《天工》能够出现,古景耀居功至伟,没人比他更有资格写这个刊首语。
古景耀倒是觉得自己写刊首语有些托大,不过最后还是答应了。
《天工》第一期发行的时候,古景耀正在和佟院士他们一起检查月球空间站广寒宫核心舱的每一个细节,即便是以古景耀强大的精神力,那么多那么繁杂的数据看一下,也不免感觉到疲惫不堪,当《天工》第一期正刊送到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也根本没空去看。
《天工》第一期,主要的订阅者来自国内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所,基本上每一所高校和研究所都订阅了,只有一些私企的研发单位因为这方面的消息并不灵通,所以大部分没有订阅。
除此之外,国外的一些名校、著名的研究所,甚至于个人也有订阅的。
正如古景耀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夏国这段时间爆发出来的科技成果让国外的研究机构和科学家都对此好奇不已,当知道夏国官方要新创一个综合型的期刊并且对稿件要求非常高之后,想要知道夏国最近科研进展的国外科学家和研究机构自然会订阅一下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
《天工》是中文期刊,但考虑到对国际发行的需求,一开始就有英文翻译的版本,订阅机构或个人可以选择订阅中文版本,也可以选择订阅中文版本+英文翻译版,两者价格自然不同,但不能选择单独订阅英文翻译版。
这样做许部长他们自然是有考虑的,想要把中文变成国际学术圈通用语言,让所有学者来学习中文的梦想,可不是只有网友们才有。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讲究策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天工》的发行,同样也是这样一个开始,至于最后能否达到目的,大家暂时没有想太多,这不是主要的目的,不过是一步闲棋。
不过许部长他们也相信,只要夏国能够成为国际学术圈的核心,只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在夏国不断涌现,迟早有一天学者们会为了科学去学习中文。
《天工》期刊的中英文版本就是这样一个阳谋,虽然有英文翻译版,但永远不要怀疑真正有学术追求的科学家对科学的执着。
众所周知,翻译不是那么准确的,如果是文学作品,翻译作品有时候甚至等同于翻译者用另外一种语言把原来的故事重新写了一边,至于重新写了一遍的故事到底有多少翻译者加进去的私货,那可能就只有翻译者本人和阅读过原文书籍的人才会知道了。
文学作品尚且如此,讲究准确性的科学论文更加不能容忍翻译上的任何差错。
为什么夏国的学者都要会英文,至少自然科学领域和数学领域的都要回英文,因为主流科学界是用英文写论文的,学者们往往每天都要阅读相当多的论文,这些论文他们不可能都让人先帮他们翻译出来,实际上科学论文想要翻译的精准要求也是很高的,至少翻译者本身也要有一定的学术素养。
有多少翻译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达到这样要求的翻译一天能翻译多少论文呢?
这样的翻译薪资要求又会有多高呢?
这些都是对科研来说不必要的成本,唯有学者们自己能够熟练地读懂英文论文,才能够这样的困境。
更何况,即便真的有学者有条件能够用得起这样的翻译,科学家天生的质疑一切的精神也会让他们在心里产生一个疑问,翻译者翻译出来的内容,真的是完全准确的吗?
现在换成外国的学者也一样,当他们看到英文版的论文,确定了论文了极大价值之后,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开始怀疑,由翻译而不是原作者翻译的论文翻译版是否准确,在学术论文中,有时候哪怕是一个微小的数值、概念、语义的偏差,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样一来,为了能够读懂论文的原文,可能就会有一部分的学者选择去学习中文。
当然,短时间内这样的人可能不会有很多,因为他们需要阅读的中文论文并不多,更可能的是他们可能会找一个会中文的学生来帮忙,比起不了解的翻译,学者们对自己的学生会更信任一点。
但只要《天工》能够持续不断地产出高质量的论文,外国学者们迟早会为了实际的需求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能够成为国际知名学者的人,大多数智商都不低,虽然中文的学习难度比较高,但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一门语言而已。
如果一切按照预期的发展,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对夏国都是有利的,即便事情的发展超出了预期,对夏国来说也没什么损失。
这是后话,现在拿到《天工》期刊的学者们并没有想那么多,首先吸引他们注意的是期刊的封面文章,古景耀特意为了《天工》写的论文,标题是“关于空间折叠技术的一种理论模型”。
空间折叠技术也就是人造虫洞,在星际时代已经非常成熟了,哪怕是小国家都可以熟练应用,只是技术水平的高低区别而已,但古景耀的论文自然不可能照抄星际对空间折叠技术的研究。
他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他考虑到蓝星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现状,用数学方法设计出来的另外一种理论模型,在实际应用之前,谁都不能保证一定可行,不过古景耀在超算“九章”上对这套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就模拟结果来看,可行性还是比较高的,所有这一切模拟的数据也都在论文中体现出来了。
他把这篇论文发表出来也并不担心会被其他国家,尤其是漂亮国学会,虽然这个理论模型对技术的要求是比较低的,是符合蓝星当前科技水平的,但他说的这个符合,是指他开过挂的夏国的科技水平,漂亮国以前是蓝星第一科技强国,但现在已经不是了,这个理论模型对其他国家来说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论而已。
《天工》的封面当然没有论文的详细内容,只有文章的标题和作者,以及一幅夏国最高水平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科技感十足的封面。
但很可惜,大多数拿到期刊的学者对封面设计的水平如何不感兴趣,他们的目光长久的停留在了文章的标题和作者上,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标题和迪教授的常温超导一样耸人听闻。
学者们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尤其论文的作者他们此前根本没有听说过,这就显得这篇论文更加不可信了。
但是……想到这个期刊是夏国官方发型的,而且事前做了那么多的造势,再想想夏国的量子计算机和智能系统以及全息游戏,他们又觉得或许不能那么快下定论了。
毕竟夏国官方的公信力,即便是外国人其实也是比较信服的,他们都是知识分子,而不是被媒体舆论牵着鼻子走的无知民众,清楚夏国和媒体报道的妖魔化的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些报道不过政客玩弄的把戏罢了,而且他们对这些媒体可没有什么好感,那些无良媒体对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可没少拖后腿。
再者说了,夏国今年拿出来的那些直接在民间发售的科技产品,哪一样不是他们觉得根本不可能在现阶段制造出来的?但那些东西的成品他们都拿到自己试过了,夏国确实没有夸张,他们的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得吓人。
学者们不禁在心里感慨:夏国真的和过去不同了啊。
当然,他们一直知道夏国是个很神奇的国家,这个东方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也有过璀璨的文明和科技发明,比如夏国的四大发明其实就是外国学者评出来了,认为这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
而这些年夏国也同样做成了一件件外国人认为他们做不成的事情,不管是战略武器、飞行轨道离谱的□□、空间站等等,都是举世瞩目让人震惊的成就。
但这些东西还在科学家们可以理解的范畴内,属于确实是蓝星当前的科技可以做到的范围,但量子计算机、智能系统和全息游戏就真的是超过了,就好像全世界都在正常发展,只有夏国悄悄开了个挂。
这些各国的顶级学者们都知道自己国家的政府在关注着这些事情,因为他们多少也被咨询过,不过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并不为政府服务,只对自己的研究感兴趣,只是提供了一些科学上的咨询服务。
不过他们所有人都觉得,这种技术除非真的有外星人来到了蓝星并且教授了夏国人这些东西,否则这些东西绝对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夏国人很可能秘密研究了很久,现在技术成熟了才放出来。
他们都相信,夏国肯定有更好的技术,这在全世界都一样,最好的技术肯定是先应用在军事领域的,等到军事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之后,才会轮到民用领域。
仔细想想,他们觉得这种可能性还蛮大的,因为夏国确实经常会在悄悄研究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有成果了再放出来,他们有很多国家级的秘密研究所,保密等级非常高,外国人也很难窃取这些秘密研究所里的情报,没有人知道这些研究所在研究些什么东西。
那么写了这篇论文的古景耀会是秘密研究所的人吗?
学者们看着古景耀的单位写着的是京华大学,不由再次皱眉,他们当然知道京华大学,这些年京华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也一直在上升,每年都有不少重要的科研成果,他们对京华大学的一些学者的名字也很熟悉,但古景耀这个名字他们确定没有听说过。
不过就像当初常温超导的论文发表之后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确信迪某人就是个骗子,却还是认认真真阅读了迪某人的论文,不少人还去做了重复试验一样,这种重要的论文不管到底靠不靠谱,还是值得看一看的,万一是真的呢?
而且搞科学,讲究的是务实求真,讲究的是有理有据,不能凭感觉做事,即便你很确定一个东西是假的,你也得有理有据地做出123点它是假的的理由,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翻开《天工》之后,第一页就是刊首语。
“天,在中文语境中有很多种含义,天工的天取的可能是最大的一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相关的词语,比如我们将基因带给我们的特征称为天生的,我们将自然灾害称为天灾,在这种时候天似乎就是人类行为干预之外的一切。但天又不是那些具体事物,如果一定要给天下一个定义,从科学上来说,我认为应该是世间的一切规律。
那么所谓天工,便是这一切规律所塑造出来的一切,包括宇宙的诞生、恒星的演化、星系的运动,也包括气候的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更加包括生命的出现、食物链的平衡、人体的奥妙。所有这一切我们归类于自然科学的东西,都是天与天工。
《天工》的创刊,旨在探索发现利用世间一切规律,所谓人法天便是如此。”
对刊首语的翻译之中,实际上有些词并没有翻译,比如“天”并没有翻译成任何一个英文单词,而是直接用了中文拼音“tian”,天工的翻译也是如此,还有人法天也没有翻译。
实际上《天工》这个刊物的名称也是没有翻译的,英文版本的《天工》用的刊物名称直接就是《tiangong》。
很多时候因为语言本身的不同,中文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很难做到信达雅,强行翻译并不是不可信,但大家讨论之后觉得没必要,于是干脆就用了道教界的普遍方法,重要名词直接不翻译。
顺便吐槽一句,道教为什么这些年一直积极在海外传播虽然有了一些成果,却一直无法和佛教等其他宗教比肩,固然有很多其他原因,这种高冷的态度无疑也居功至伟,即便是翻译过的经典或者通俗介绍,外国信徒依然要面对一大堆根本看不懂的词汇,而深入学习之后还会发现不仅必须学中文,还必须学文言文,当时就崩溃了好吗?
当然,学术语言还是道教经典还是不一样的,学术语言讲究的就是一个简单直白,重要的是把事情描述地清清楚楚,就算你想不开要在论文里秀语法、秀文学素养,学术期刊的编辑也不会欣赏的,要秀文笔建议去投文学刊物呢。
这段刊首语对夏国人来说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但外国人看到就有些不是很透彻了,这也是文化环境不同造成的,里面用了很多中文特有的词汇,对中文了解不深的人确实会有些迷糊,但大概意思还是能明白的。
更加引人注意的是这段刊首语的署名,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刊首语的署名还是古景耀。
不知道古景耀的人对他不免更加感兴趣了,能够被刊物邀请写创刊的刊首语的人,肯定不能是一般人啊,这也让他们对古景耀的那篇论文有了一些期待。
在外国学者们开始阅读古景耀的论文的时候,京华大学里知道古景耀的人看到期刊的第一反应就是:古景耀不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到底都做了什么,为什么都能被《天工》这样的刊物邀请写刊首语了?而且他不是学材料学的吗?为什么写的论文居然是理论物理学的?
材科院讲师们的大办公室里,有一个人小声嘀咕道:“会不会不是我们知道的那个古景耀?”
另外一个人白了他一眼:“别闹了,除了他之外,京华大学你还听说过另外一个叫做古景耀的吗?虽然《天工》是刚创立的刊物,但上面的决心你不会不知道吧?能够被邀请给《天工》写刊首语的人,能够在《天工》发表封面文章的人,你觉得他会是个无名之辈吗?”
有一个老师眼尖地看到何老师手上也拿着一本《天工》走进来,连忙高声问道:“老何你来了,《天工》上刊首语和封面文章是不是你老板写的啊?”
何老师看了他一样,点了点头道:“是。”
刚刚因为他的出现安静下来的办公室瞬间爆发出了激烈的议论声,有人问道:“老何,你老板怎么去搞理论物理了?他这个课题,你有参与吗?”
何老师翻了个白眼,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打开了电脑,一边说道:“你当我是我老板吗?我一个搞材料学的,数学也不太好,不懂理论物理。”
顿时有人笑了起来:“不是,我说老何,你在我们面前说你数学不好,这就有点装了哦。”
所幸这不算是坏事,不管是教官们,还是曾磐少将部下的军官们知道了古景耀的情况之后只觉得羡慕,也并没有流露出太多异常的情绪,所以现在古景耀基本上也安之若素了。
吴衡当然也知道古景耀没办法回答自己了,他只是有些羡慕,叹了口气说道:“如果我能像景耀一样就好了。”
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希望能够驾驶飞行器的梦想的,如果他能够像古景耀一样真实体质远超纸面上的数据,那他可能就能实现梦想了。
但很可惜,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像古景耀一样,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
吴衡也尝试过增加自己的训练强度,但在发现自己的体质真的无法承受之后,他只能停下了这种作死的尝试,免得不仅不能够增强体质,反而留下永久伤害。
现在吴衡也依然还会在极限允许在范围内试探自己的底线,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他的体质还是有一些增强的,只是增强的幅度有限,想要靠着这点提升达到驾驶飞行器的最低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吴衡并没有放弃,无论如何体质增强总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吴衡为什么每次训练完之后就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的原因,他真的把自己的没一点体力都榨干了,把自己逼到了极限。
这点,作为他的室友古景耀显然是清楚的,在这种情况下,古景耀没办法说什么,只能拍了拍吴衡的肩膀以示鼓励。
孙蔼明没管他们的嬉闹,思考了一会儿说道:“第一次联合训练是在下个月月初,大概也就只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古景耀沉吟了一下,倒是想起了之前马上校说带他去看军演的话,当然他不可能带着孙蔼明他们去看蓝星的军演,“我觉得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指挥一场战役,别说大型战役,小规模的也没有。虽然我们上过很多指挥相关的理论课程,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邱况赞同地点头:“景耀说得很对啊,我觉得第一次配合我们肯定不可能配合好,但至少我们的指挥工作不能太拉跨。不管怎么说,我们指挥系,尤其我们指挥系一班可是全校最好的班级之一,只有指挥十一班能和我们相提并论,总不能在其他专业的学生面前太丢人吧?”
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大家都是天之骄子,还是很有一点傲气和偶像包袱的。
孙蔼明眼中流露出笑意,说道:“那看来我们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这就好办了。我的意见是,我们这半个月时间,每天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在虚拟系统中进行指挥训练。”
实际上,他们之前的训练内容中也有相关的训练,但训练的强度并不是很高,而且这种训练和真正的实战差别还是很大的,他们面对的战场都是系统模拟的,真人和人工智能的思维差别其实很大,哪怕人工智能会尝试模拟真人的思维方式,但有些东西是天生的。
不过目前来说实战确实是没有办法,即便是演习,他们一个班级两个班级的演习也没什么意义,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了。
这个训练系统是独立的,也就是说每一场战役都是人机……
等等,想到这里,古景耀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对战模式?两个人随机匹配指挥一方,虽然其他诸如战场、军队之类的东西依然是系统模拟的,但至少双方的指挥官是真人,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吧?”
这个孙蔼明其实考虑过了,他无奈地说道:“这个系统要解锁对战模式有一定的要求,我之前尝试过,我们暂时达不到要求,至少还要积累几十场人机对战的胜利才行。”
因为疲惫而有些心不在焉的邱况听到这里突然清醒了过来,说道:“啊!我想起来,这件事情我知道该怎么办啊!我哥告诉过我,想要提前解锁是有办法的,只要去找总教官帮忙就可以了,每一个班级的总教官都有权限。”
所有人都转过头看着邱况,表情上明晃晃地写着:这么重要的事情,你现在才说?!
邱况傻笑一声,下意识退后了一步:“这个……之前晚上我和我哥通讯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的,我本来想要第二天告诉你们,但是那天不是太累了,然后我就给忘了。之后又是高强度的训练……啊!别打!我错了!”
第82章 发刊
指挥战斗训练系统可以提前解锁对战模式这件事情, 马普上校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是他忘记了,他只是单纯的不告诉学生们而已。
或者说, 这其实是所有总教官之间的默契, 如果学生们没有主动找到他们请求帮忙解锁, 他们就会当做这件事情不存在。
至于学生们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总教官们有解锁的权限,总教官们并不关心, 不管这个渠道是什么,都是学生自己的能耐。
总是可以开启对战模式之后,学生们有了不小的进步。
顺便一提这事他们也没藏着掖着,虽然也没有故意宣扬,但告诉了同在特别班的其他学生,而特别班的其他学生自然也会告诉其他同班的学生, 而其他同班的学生多少也都有点其他班级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所以没过多久整个大三这一届的指挥系就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也都解锁了对战模式。
而有了对战模式之后,古景耀对夏国军演的事情虽然也还惦记着,但没有那么惦记了,主要还是因为他确实没时间,而且军演也不会因为他惦记着就提前。
《天工》的各项事宜都已经确定下来,第一期要刊发的稿子也确定了下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天工》编辑部要忙的, 等到第一期的样刊出来, 古景耀再看看也就是了。
唯一的问题是, 因为《天工》是初创, 所以许部长希望请古景耀写一个刊首语。
这个刊首语写不写,请谁写, 许部长是慎重考虑过的,不过最后觉得还是应该写,而人选没有比古景耀更好的了,毕竟《天工》能够出现,古景耀居功至伟,没人比他更有资格写这个刊首语。
古景耀倒是觉得自己写刊首语有些托大,不过最后还是答应了。
《天工》第一期发行的时候,古景耀正在和佟院士他们一起检查月球空间站广寒宫核心舱的每一个细节,即便是以古景耀强大的精神力,那么多那么繁杂的数据看一下,也不免感觉到疲惫不堪,当《天工》第一期正刊送到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也根本没空去看。
《天工》第一期,主要的订阅者来自国内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所,基本上每一所高校和研究所都订阅了,只有一些私企的研发单位因为这方面的消息并不灵通,所以大部分没有订阅。
除此之外,国外的一些名校、著名的研究所,甚至于个人也有订阅的。
正如古景耀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夏国这段时间爆发出来的科技成果让国外的研究机构和科学家都对此好奇不已,当知道夏国官方要新创一个综合型的期刊并且对稿件要求非常高之后,想要知道夏国最近科研进展的国外科学家和研究机构自然会订阅一下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
《天工》是中文期刊,但考虑到对国际发行的需求,一开始就有英文翻译的版本,订阅机构或个人可以选择订阅中文版本,也可以选择订阅中文版本+英文翻译版,两者价格自然不同,但不能选择单独订阅英文翻译版。
这样做许部长他们自然是有考虑的,想要把中文变成国际学术圈通用语言,让所有学者来学习中文的梦想,可不是只有网友们才有。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讲究策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天工》的发行,同样也是这样一个开始,至于最后能否达到目的,大家暂时没有想太多,这不是主要的目的,不过是一步闲棋。
不过许部长他们也相信,只要夏国能够成为国际学术圈的核心,只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在夏国不断涌现,迟早有一天学者们会为了科学去学习中文。
《天工》期刊的中英文版本就是这样一个阳谋,虽然有英文翻译版,但永远不要怀疑真正有学术追求的科学家对科学的执着。
众所周知,翻译不是那么准确的,如果是文学作品,翻译作品有时候甚至等同于翻译者用另外一种语言把原来的故事重新写了一边,至于重新写了一遍的故事到底有多少翻译者加进去的私货,那可能就只有翻译者本人和阅读过原文书籍的人才会知道了。
文学作品尚且如此,讲究准确性的科学论文更加不能容忍翻译上的任何差错。
为什么夏国的学者都要会英文,至少自然科学领域和数学领域的都要回英文,因为主流科学界是用英文写论文的,学者们往往每天都要阅读相当多的论文,这些论文他们不可能都让人先帮他们翻译出来,实际上科学论文想要翻译的精准要求也是很高的,至少翻译者本身也要有一定的学术素养。
有多少翻译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达到这样要求的翻译一天能翻译多少论文呢?
这样的翻译薪资要求又会有多高呢?
这些都是对科研来说不必要的成本,唯有学者们自己能够熟练地读懂英文论文,才能够这样的困境。
更何况,即便真的有学者有条件能够用得起这样的翻译,科学家天生的质疑一切的精神也会让他们在心里产生一个疑问,翻译者翻译出来的内容,真的是完全准确的吗?
现在换成外国的学者也一样,当他们看到英文版的论文,确定了论文了极大价值之后,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开始怀疑,由翻译而不是原作者翻译的论文翻译版是否准确,在学术论文中,有时候哪怕是一个微小的数值、概念、语义的偏差,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样一来,为了能够读懂论文的原文,可能就会有一部分的学者选择去学习中文。
当然,短时间内这样的人可能不会有很多,因为他们需要阅读的中文论文并不多,更可能的是他们可能会找一个会中文的学生来帮忙,比起不了解的翻译,学者们对自己的学生会更信任一点。
但只要《天工》能够持续不断地产出高质量的论文,外国学者们迟早会为了实际的需求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能够成为国际知名学者的人,大多数智商都不低,虽然中文的学习难度比较高,但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一门语言而已。
如果一切按照预期的发展,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对夏国都是有利的,即便事情的发展超出了预期,对夏国来说也没什么损失。
这是后话,现在拿到《天工》期刊的学者们并没有想那么多,首先吸引他们注意的是期刊的封面文章,古景耀特意为了《天工》写的论文,标题是“关于空间折叠技术的一种理论模型”。
空间折叠技术也就是人造虫洞,在星际时代已经非常成熟了,哪怕是小国家都可以熟练应用,只是技术水平的高低区别而已,但古景耀的论文自然不可能照抄星际对空间折叠技术的研究。
他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他考虑到蓝星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现状,用数学方法设计出来的另外一种理论模型,在实际应用之前,谁都不能保证一定可行,不过古景耀在超算“九章”上对这套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就模拟结果来看,可行性还是比较高的,所有这一切模拟的数据也都在论文中体现出来了。
他把这篇论文发表出来也并不担心会被其他国家,尤其是漂亮国学会,虽然这个理论模型对技术的要求是比较低的,是符合蓝星当前科技水平的,但他说的这个符合,是指他开过挂的夏国的科技水平,漂亮国以前是蓝星第一科技强国,但现在已经不是了,这个理论模型对其他国家来说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论而已。
《天工》的封面当然没有论文的详细内容,只有文章的标题和作者,以及一幅夏国最高水平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科技感十足的封面。
但很可惜,大多数拿到期刊的学者对封面设计的水平如何不感兴趣,他们的目光长久的停留在了文章的标题和作者上,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标题和迪教授的常温超导一样耸人听闻。
学者们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尤其论文的作者他们此前根本没有听说过,这就显得这篇论文更加不可信了。
但是……想到这个期刊是夏国官方发型的,而且事前做了那么多的造势,再想想夏国的量子计算机和智能系统以及全息游戏,他们又觉得或许不能那么快下定论了。
毕竟夏国官方的公信力,即便是外国人其实也是比较信服的,他们都是知识分子,而不是被媒体舆论牵着鼻子走的无知民众,清楚夏国和媒体报道的妖魔化的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些报道不过政客玩弄的把戏罢了,而且他们对这些媒体可没有什么好感,那些无良媒体对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可没少拖后腿。
再者说了,夏国今年拿出来的那些直接在民间发售的科技产品,哪一样不是他们觉得根本不可能在现阶段制造出来的?但那些东西的成品他们都拿到自己试过了,夏国确实没有夸张,他们的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得吓人。
学者们不禁在心里感慨:夏国真的和过去不同了啊。
当然,他们一直知道夏国是个很神奇的国家,这个东方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也有过璀璨的文明和科技发明,比如夏国的四大发明其实就是外国学者评出来了,认为这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
而这些年夏国也同样做成了一件件外国人认为他们做不成的事情,不管是战略武器、飞行轨道离谱的□□、空间站等等,都是举世瞩目让人震惊的成就。
但这些东西还在科学家们可以理解的范畴内,属于确实是蓝星当前的科技可以做到的范围,但量子计算机、智能系统和全息游戏就真的是超过了,就好像全世界都在正常发展,只有夏国悄悄开了个挂。
这些各国的顶级学者们都知道自己国家的政府在关注着这些事情,因为他们多少也被咨询过,不过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并不为政府服务,只对自己的研究感兴趣,只是提供了一些科学上的咨询服务。
不过他们所有人都觉得,这种技术除非真的有外星人来到了蓝星并且教授了夏国人这些东西,否则这些东西绝对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夏国人很可能秘密研究了很久,现在技术成熟了才放出来。
他们都相信,夏国肯定有更好的技术,这在全世界都一样,最好的技术肯定是先应用在军事领域的,等到军事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之后,才会轮到民用领域。
仔细想想,他们觉得这种可能性还蛮大的,因为夏国确实经常会在悄悄研究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有成果了再放出来,他们有很多国家级的秘密研究所,保密等级非常高,外国人也很难窃取这些秘密研究所里的情报,没有人知道这些研究所在研究些什么东西。
那么写了这篇论文的古景耀会是秘密研究所的人吗?
学者们看着古景耀的单位写着的是京华大学,不由再次皱眉,他们当然知道京华大学,这些年京华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也一直在上升,每年都有不少重要的科研成果,他们对京华大学的一些学者的名字也很熟悉,但古景耀这个名字他们确定没有听说过。
不过就像当初常温超导的论文发表之后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确信迪某人就是个骗子,却还是认认真真阅读了迪某人的论文,不少人还去做了重复试验一样,这种重要的论文不管到底靠不靠谱,还是值得看一看的,万一是真的呢?
而且搞科学,讲究的是务实求真,讲究的是有理有据,不能凭感觉做事,即便你很确定一个东西是假的,你也得有理有据地做出123点它是假的的理由,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翻开《天工》之后,第一页就是刊首语。
“天,在中文语境中有很多种含义,天工的天取的可能是最大的一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相关的词语,比如我们将基因带给我们的特征称为天生的,我们将自然灾害称为天灾,在这种时候天似乎就是人类行为干预之外的一切。但天又不是那些具体事物,如果一定要给天下一个定义,从科学上来说,我认为应该是世间的一切规律。
那么所谓天工,便是这一切规律所塑造出来的一切,包括宇宙的诞生、恒星的演化、星系的运动,也包括气候的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更加包括生命的出现、食物链的平衡、人体的奥妙。所有这一切我们归类于自然科学的东西,都是天与天工。
《天工》的创刊,旨在探索发现利用世间一切规律,所谓人法天便是如此。”
对刊首语的翻译之中,实际上有些词并没有翻译,比如“天”并没有翻译成任何一个英文单词,而是直接用了中文拼音“tian”,天工的翻译也是如此,还有人法天也没有翻译。
实际上《天工》这个刊物的名称也是没有翻译的,英文版本的《天工》用的刊物名称直接就是《tiangong》。
很多时候因为语言本身的不同,中文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很难做到信达雅,强行翻译并不是不可信,但大家讨论之后觉得没必要,于是干脆就用了道教界的普遍方法,重要名词直接不翻译。
顺便吐槽一句,道教为什么这些年一直积极在海外传播虽然有了一些成果,却一直无法和佛教等其他宗教比肩,固然有很多其他原因,这种高冷的态度无疑也居功至伟,即便是翻译过的经典或者通俗介绍,外国信徒依然要面对一大堆根本看不懂的词汇,而深入学习之后还会发现不仅必须学中文,还必须学文言文,当时就崩溃了好吗?
当然,学术语言还是道教经典还是不一样的,学术语言讲究的就是一个简单直白,重要的是把事情描述地清清楚楚,就算你想不开要在论文里秀语法、秀文学素养,学术期刊的编辑也不会欣赏的,要秀文笔建议去投文学刊物呢。
这段刊首语对夏国人来说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但外国人看到就有些不是很透彻了,这也是文化环境不同造成的,里面用了很多中文特有的词汇,对中文了解不深的人确实会有些迷糊,但大概意思还是能明白的。
更加引人注意的是这段刊首语的署名,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刊首语的署名还是古景耀。
不知道古景耀的人对他不免更加感兴趣了,能够被刊物邀请写创刊的刊首语的人,肯定不能是一般人啊,这也让他们对古景耀的那篇论文有了一些期待。
在外国学者们开始阅读古景耀的论文的时候,京华大学里知道古景耀的人看到期刊的第一反应就是:古景耀不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到底都做了什么,为什么都能被《天工》这样的刊物邀请写刊首语了?而且他不是学材料学的吗?为什么写的论文居然是理论物理学的?
材科院讲师们的大办公室里,有一个人小声嘀咕道:“会不会不是我们知道的那个古景耀?”
另外一个人白了他一眼:“别闹了,除了他之外,京华大学你还听说过另外一个叫做古景耀的吗?虽然《天工》是刚创立的刊物,但上面的决心你不会不知道吧?能够被邀请给《天工》写刊首语的人,能够在《天工》发表封面文章的人,你觉得他会是个无名之辈吗?”
有一个老师眼尖地看到何老师手上也拿着一本《天工》走进来,连忙高声问道:“老何你来了,《天工》上刊首语和封面文章是不是你老板写的啊?”
何老师看了他一样,点了点头道:“是。”
刚刚因为他的出现安静下来的办公室瞬间爆发出了激烈的议论声,有人问道:“老何,你老板怎么去搞理论物理了?他这个课题,你有参与吗?”
何老师翻了个白眼,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打开了电脑,一边说道:“你当我是我老板吗?我一个搞材料学的,数学也不太好,不懂理论物理。”
顿时有人笑了起来:“不是,我说老何,你在我们面前说你数学不好,这就有点装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