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 第148节
“要的,要的!你去吧。”张二娘赶紧点头,似乎就等着她男人说这句话。
大山也不多话,挂了个水囊,就要出门去。
张二娘又一把拉着他,说道:“你再赶了柱子家的驴车去,还能帮上一把,也能回来的快些。”
大山点了点头,不多说话,往隔壁借车去了。
张二娘这才重重松了口气,挨着海棠在院里的桃树前坐了。
中午时分,大山没有回来,车夫一行人都被请去村里卖了果子的人家吃饭,王管事也去了远松家。杜鹃娘进了海棠家小院,要请大山过去一起陪客吃饭,听说他还没回来,便作罢。
家里母子几个,心都吊着呢,也没有心思做顿好的,应付着过去了。到了未时,那收货的马车都快到柱子家门口了,大山才带着两个妻弟,赶着三驴车的货,赶回来了。
张二娘急着道:“怎去了这么久?”
大山喘着气,喝了一大口水后,才说道:“娘家里的干果都还没有装袋呢,现装的袋子,又要扛上车,几千斤货呢,赶现在过来,还是早的了。”
张二娘不再多苛责什么,赶紧拉了人进来,歇息。
又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收到了海棠家里。
两个舅舅帮着把仓房的货一点点搬出来,车夫们上称,计数。
包括盐巴和山药,连同舅舅家的货,装了整整两辆马车。
早些收满货的马车,装满之后就往镇上送去了,等到腾空了车辆,这才又回转第二趟。
要不然,就这十辆马车,怕也不够装一个村的干果。
收了钱,两个舅舅也不多待,欢欢喜喜往家去了。
钱货两清,王管事也要离开。
村里人更是欢天喜地,一村人都出来给王管事一行人送行。
天色不早,王管事也怕天黑误事,也不废话,只客套两句之后便走了。
车队有序鱼贯而去,扬起漫天尘埃。
送走了大客人,清水村人,依旧欢喜非常,热闹的如同过大年般。家家户户得了天大的实惠,欢喜的都不知如何是好。
众人叽叽喳喳打探,谁家卖的钱最多,谁家悔得肠子都青了,怎不多从娘家借几个人来帮手摘果子。一时间,村里骂娘的,懊恼的,欢叫的,乱成了一锅粥。
而全村尤其以二癞子家存货最多,也不知是怎么个情况,他家居然存了四千多斤的货,就这一出一进,他家就白白得了二十两银子。羡慕的村里人眼珠子都红了。
二癞子媳妇大着嗓门儿夸自己的男人有眼光,去年家家户户都往海棠家送货去,他家就没送,如今果然就得了这天大的好处了。
这话出来,让春杏和杜鹃娘都不高兴了,说的好似海棠家亏待了村里人一样。石头媳妇笑着挖苦道:“平日上山捡果子,也就见着你带着两个娃娃捡了,怎会捡的比我们这全家上阵的都多呢?”
“就是,就是啊,”村里妇人们疑惑,附和说道。
“癞子媳妇,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商户也是海棠家找来的,如果真要贪便宜,也不会让人给这么高的价钱了,她家不会自己吃了再转手卖去?”杜鹃娘气不过,瞪着眼珠子说道。
“是这个理,咱们可不能忘了本分。”村里上年纪的老妇人点头附和。
村里人目光不太友善,二癞子媳妇这才觉着自己这一番话引起了众人公愤,她也不是那傻人,赶紧闭紧了嘴巴,灰溜溜的往家去了。
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村住着,大家伙也不是那得理不饶人的,况且得了钱都高兴,也就把这一茬给放过去了。
海棠家卖了两千斤果子,十两银子,这里头有一半都是村里人送来的,大山过意不去,想着怎么把这钱退给村里人,张二娘却心疼,不让他退。
正在争执着,远松两口子带着石头,石头媳妇上了门,看样子是有正事来了。
两人赶紧住了嘴,把一行人迎进屋里。
喝过茶,远松媳妇笑弯了眼睛,说道:“弟妹啊,大山兄弟,这回村里人真要感谢你们了,可给咱们赚了回大的,这都够一家人吃用许多年了。”
“嗨,应该的,应该的”大山赶紧摆手。接着开口:“我正要说这事呢,这不,我家卖出的两千斤货哎呦”话说到一半,冷不防后腰上一阵揪心的痛,他痛呼出声,这才发现,这是张二娘在偷拧他。
“怎的了?”远松一行人齐声好奇问道。
“没不碍事,不碍事咬到舌头了”大山赶紧再摆手,胡乱扯了个谎话。
然而缓了片刻,即便张二娘再拧他,他还是把话一气说完了,“我家这十来两银子,有一半是村里人给我家送的货,这叫我怎么收的下,不是摆明了赚乡亲们便宜吗?”
话说完,石头媳妇摆摆手,摇头笑道:“我还说是啥大事呢,这算啥,真要算的这样仔细,这村人,家家户户都得给你家送银子呢,不是你家,谁人能得这多银钱呢?”
远松和媳妇也点头赞同。
大山还要开口说什么,远松忙止住他,劝道:“大山兄弟,你就甭记挂这事了,都是村里人,不会计较这个。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张二娘欣喜回道:“我也是这么说,可孩子爹就是个死心眼的,非得倔着这个理。”
众人又是大笑一阵。闹过之后,这才说到正事上来。
远松叹口气,为难道:“今年家家户户得了好处,九月份山里果子再熟了,我怕这是要出乱子了。”
众人皆点头。
海棠抱着阿福,坐在边边上,她虽然没有插话,但现在越发觉得,远松这个村长是真有想法,看的也远。
“今年这果子,胡乱卖了个高价,大家都知道值钱了,下回还不得抢了,没得为了钱伤和气,我这回过来,也是叫了你两家人,商量个法子出来,看今年下半年该怎么办才好。”
第153章:分配
“是啊,依我看,明年不到熟透,这果子就该被抢光了。”石头媳妇附和。
大山也不多话,挂了个水囊,就要出门去。
张二娘又一把拉着他,说道:“你再赶了柱子家的驴车去,还能帮上一把,也能回来的快些。”
大山点了点头,不多说话,往隔壁借车去了。
张二娘这才重重松了口气,挨着海棠在院里的桃树前坐了。
中午时分,大山没有回来,车夫一行人都被请去村里卖了果子的人家吃饭,王管事也去了远松家。杜鹃娘进了海棠家小院,要请大山过去一起陪客吃饭,听说他还没回来,便作罢。
家里母子几个,心都吊着呢,也没有心思做顿好的,应付着过去了。到了未时,那收货的马车都快到柱子家门口了,大山才带着两个妻弟,赶着三驴车的货,赶回来了。
张二娘急着道:“怎去了这么久?”
大山喘着气,喝了一大口水后,才说道:“娘家里的干果都还没有装袋呢,现装的袋子,又要扛上车,几千斤货呢,赶现在过来,还是早的了。”
张二娘不再多苛责什么,赶紧拉了人进来,歇息。
又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收到了海棠家里。
两个舅舅帮着把仓房的货一点点搬出来,车夫们上称,计数。
包括盐巴和山药,连同舅舅家的货,装了整整两辆马车。
早些收满货的马车,装满之后就往镇上送去了,等到腾空了车辆,这才又回转第二趟。
要不然,就这十辆马车,怕也不够装一个村的干果。
收了钱,两个舅舅也不多待,欢欢喜喜往家去了。
钱货两清,王管事也要离开。
村里人更是欢天喜地,一村人都出来给王管事一行人送行。
天色不早,王管事也怕天黑误事,也不废话,只客套两句之后便走了。
车队有序鱼贯而去,扬起漫天尘埃。
送走了大客人,清水村人,依旧欢喜非常,热闹的如同过大年般。家家户户得了天大的实惠,欢喜的都不知如何是好。
众人叽叽喳喳打探,谁家卖的钱最多,谁家悔得肠子都青了,怎不多从娘家借几个人来帮手摘果子。一时间,村里骂娘的,懊恼的,欢叫的,乱成了一锅粥。
而全村尤其以二癞子家存货最多,也不知是怎么个情况,他家居然存了四千多斤的货,就这一出一进,他家就白白得了二十两银子。羡慕的村里人眼珠子都红了。
二癞子媳妇大着嗓门儿夸自己的男人有眼光,去年家家户户都往海棠家送货去,他家就没送,如今果然就得了这天大的好处了。
这话出来,让春杏和杜鹃娘都不高兴了,说的好似海棠家亏待了村里人一样。石头媳妇笑着挖苦道:“平日上山捡果子,也就见着你带着两个娃娃捡了,怎会捡的比我们这全家上阵的都多呢?”
“就是,就是啊,”村里妇人们疑惑,附和说道。
“癞子媳妇,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商户也是海棠家找来的,如果真要贪便宜,也不会让人给这么高的价钱了,她家不会自己吃了再转手卖去?”杜鹃娘气不过,瞪着眼珠子说道。
“是这个理,咱们可不能忘了本分。”村里上年纪的老妇人点头附和。
村里人目光不太友善,二癞子媳妇这才觉着自己这一番话引起了众人公愤,她也不是那傻人,赶紧闭紧了嘴巴,灰溜溜的往家去了。
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村住着,大家伙也不是那得理不饶人的,况且得了钱都高兴,也就把这一茬给放过去了。
海棠家卖了两千斤果子,十两银子,这里头有一半都是村里人送来的,大山过意不去,想着怎么把这钱退给村里人,张二娘却心疼,不让他退。
正在争执着,远松两口子带着石头,石头媳妇上了门,看样子是有正事来了。
两人赶紧住了嘴,把一行人迎进屋里。
喝过茶,远松媳妇笑弯了眼睛,说道:“弟妹啊,大山兄弟,这回村里人真要感谢你们了,可给咱们赚了回大的,这都够一家人吃用许多年了。”
“嗨,应该的,应该的”大山赶紧摆手。接着开口:“我正要说这事呢,这不,我家卖出的两千斤货哎呦”话说到一半,冷不防后腰上一阵揪心的痛,他痛呼出声,这才发现,这是张二娘在偷拧他。
“怎的了?”远松一行人齐声好奇问道。
“没不碍事,不碍事咬到舌头了”大山赶紧再摆手,胡乱扯了个谎话。
然而缓了片刻,即便张二娘再拧他,他还是把话一气说完了,“我家这十来两银子,有一半是村里人给我家送的货,这叫我怎么收的下,不是摆明了赚乡亲们便宜吗?”
话说完,石头媳妇摆摆手,摇头笑道:“我还说是啥大事呢,这算啥,真要算的这样仔细,这村人,家家户户都得给你家送银子呢,不是你家,谁人能得这多银钱呢?”
远松和媳妇也点头赞同。
大山还要开口说什么,远松忙止住他,劝道:“大山兄弟,你就甭记挂这事了,都是村里人,不会计较这个。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张二娘欣喜回道:“我也是这么说,可孩子爹就是个死心眼的,非得倔着这个理。”
众人又是大笑一阵。闹过之后,这才说到正事上来。
远松叹口气,为难道:“今年家家户户得了好处,九月份山里果子再熟了,我怕这是要出乱子了。”
众人皆点头。
海棠抱着阿福,坐在边边上,她虽然没有插话,但现在越发觉得,远松这个村长是真有想法,看的也远。
“今年这果子,胡乱卖了个高价,大家都知道值钱了,下回还不得抢了,没得为了钱伤和气,我这回过来,也是叫了你两家人,商量个法子出来,看今年下半年该怎么办才好。”
第153章:分配
“是啊,依我看,明年不到熟透,这果子就该被抢光了。”石头媳妇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