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陈尧叟被赵亮怼得一愣,猝忽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王钦若替他解围道:“临安侯此言差矣。陈大人并非怯战,只是心悬陛下的安危,不愿让我大宋皇帝以身犯险罢了。他刚才说的没错啊,一旦兵败如山倒,谁来护着陛下呢?你敢夸这个海口吗?”
“你这种假设分明就是在杞人忧天。”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质问,赵亮从容不迫的说道:“刚才我讲的很清楚,陛下御驾亲征,主要是为了巡视前线、鼓舞士气,同时震慑大举来犯的契丹人,并无直接参战的危险。此次敌人的总兵力大约二十万,是进攻方,而我们作为守方,一旦全力迎战,至少能动员四十万左右的军队,再加上坚固的城池要塞和充沛的粮草补给,即便作战失利,也完全可以凭险固守,给陛下留足撤离险境的时间。所以说,像眼前这样一个能让陛下亲征督战、取得对辽国的大胜,进而名垂青史的好机会,竟然被你们两个蠢货白白浪费,真是愚不可及!”
听赵亮扯到“名垂青史”,宋真宗的小心思又开始不受控制的萌动了,他犹豫片刻,试探着问道:“额……临安侯、寇相,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朕只是到前线那边巡视督战一下就可以吗?”
“吾皇圣明,千真万确呀。”寇准听出皇帝再次动心,赶紧又添上一把柴火:“臣之前曾与高老将军商议妥当,定下了此行的万全之策,必然可保陛下亲征的安全,绝对不会有半点差错。”
寇准所说的高老将军,指的是殿前都指挥使、六十九岁的老将军高琼。此人在后周时期便是军中名将,后来又成了宋太宗赵匡义的禁卫亲信,历任龙直指挥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等职,深得太宗、真宗父子两代皇帝的信任。
听到宰相提及自己,高琼大步走出,朗声道:“陛下,国家临危,大将理当效死!宰相主战,实乃良谋,望陛下御驾亲征,重振大宋军威。老臣虽年近古稀,愿效力死战,保吾皇周全无虞。”
高琼在宋真宗心中极有分量,连他都这么说,顿时让皇帝安心不少。略微思忖后,宋真宗点头道:“好,那就劳烦寇相和高爱卿一起,再商议出个详细的条陈奏对,包括几时率军出征、带哪些部队同行、走什么路径、在何处歇驾、卫戍重任由谁负责等等。待朕看过没问题后,再做定夺。”
早朝散了之后,赵亮跟着小王爷和寇准一起离开大殿,径直前往楚王府。
一路上,两人对赵亮赞不绝口,连连夸奖他想出的妙计果然厉害。半数的大臣把白布条往头上一绑,顿时令陛下六神无主,连带着王钦若陈尧叟等人也目瞪口呆,完全被打的措手不及。
赵亮谦虚几句,记起了杨宗保的事,遂问道:“小王爷,杨公子怎么样了?能捞出来吗?”
小王爷摇了摇头:“别提了,陈尧叟那个王八蛋,接到了杨延昭将军和本王的书信,仍旧硬扛着不肯放人,说什么大战在即,带兵武官没理由撇下部队跑回来当王府教习,所以还须勘合考虑一番再说。因为这属于枢密院的正常职权,寇相觉得即便闹到陛下那里也没有用,所以只能再等等看。好在陈尧叟顾忌佘老太君的面子,也不敢怎么为难宗保,故而不至于在牢里吃什么苦头。”
赵亮也觉得暂时没有其他好办法,既然寇准说再等等,那便只好继续静观其变了。三人边聊边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八千岁的王府。甫一进院,小王爷就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好奇询问身旁的管家到底怎么了。
管家怯生生的看了看寇准和赵亮,答道:“殿下,呼延将军的信使来啦。”
“哦?前线有消息了?”小王爷转身对赵亮解释:“呼延霆原本是本王的家将,后来到通利军当了副都指挥使。自打辽国入侵,我便命他及时禀报前线战况,好让我心中有数。”
说着,小王爷抬步朝王府里走去,赵亮和寇准同样惦记边关的情况,连忙紧紧跟随。三人刚绕过屏风,进了内院,只见一名只穿军装、未着铠甲的武官快步迎出来,俯身拜倒:“卑职乔义,参见八千岁殿下。”
小王爷一把将他扶起,看着乔义风尘仆仆的样子,知道他这一路肯定跑得非常辛苦,显然是有极为重要的军情,于是赶紧问道:“老乔,发生了何事?”
乔义顾不上给寇准和赵亮见礼,答道:“殿下,辽军主力在瀛洲久攻不下,竟然选择主动放弃,改为绕过瀛洲,直接南下,目前兵峰已逼近澶州防线!”
第二百零五章 月牙儿
小王爷闻言微微一愣,连忙领着大家来到旁边的书房,那里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河北地形图。他伸出手,在图上指着瀛洲的位置,奇道:“咦?不对呀?瀛洲位于河间地区,是河北腹地的重要据点,辽国大军不把这里拿下便匆匆南进,等于是在自己身后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难道不怕粮道被我们给截断吗?”
寇准问道:“守瀛洲的是谁?”
“是李延渥将军,”乔义回答:“听说他率领一万步骑,死扛契丹十几万兵马轮番猛攻,连辽国的小皇帝都亲自上阵擂鼓助威,也没能打下瀛洲城。”
赵亮赞叹道:“牛掰!兵力如此悬殊,仍能稳如泰山,可见辽军也并非不可战胜啊。”
寇准微微颔首:“说的没错,此事可谓喜忧参半。尽管敌人行动神速,眼看逼近大河防线,情况非常紧急,但是瀛洲的胜利同样鼓舞人心,况且还在辽军后方埋下伏笔,为将来的大胜攒够本钱。”
“你这种假设分明就是在杞人忧天。”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质问,赵亮从容不迫的说道:“刚才我讲的很清楚,陛下御驾亲征,主要是为了巡视前线、鼓舞士气,同时震慑大举来犯的契丹人,并无直接参战的危险。此次敌人的总兵力大约二十万,是进攻方,而我们作为守方,一旦全力迎战,至少能动员四十万左右的军队,再加上坚固的城池要塞和充沛的粮草补给,即便作战失利,也完全可以凭险固守,给陛下留足撤离险境的时间。所以说,像眼前这样一个能让陛下亲征督战、取得对辽国的大胜,进而名垂青史的好机会,竟然被你们两个蠢货白白浪费,真是愚不可及!”
听赵亮扯到“名垂青史”,宋真宗的小心思又开始不受控制的萌动了,他犹豫片刻,试探着问道:“额……临安侯、寇相,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朕只是到前线那边巡视督战一下就可以吗?”
“吾皇圣明,千真万确呀。”寇准听出皇帝再次动心,赶紧又添上一把柴火:“臣之前曾与高老将军商议妥当,定下了此行的万全之策,必然可保陛下亲征的安全,绝对不会有半点差错。”
寇准所说的高老将军,指的是殿前都指挥使、六十九岁的老将军高琼。此人在后周时期便是军中名将,后来又成了宋太宗赵匡义的禁卫亲信,历任龙直指挥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等职,深得太宗、真宗父子两代皇帝的信任。
听到宰相提及自己,高琼大步走出,朗声道:“陛下,国家临危,大将理当效死!宰相主战,实乃良谋,望陛下御驾亲征,重振大宋军威。老臣虽年近古稀,愿效力死战,保吾皇周全无虞。”
高琼在宋真宗心中极有分量,连他都这么说,顿时让皇帝安心不少。略微思忖后,宋真宗点头道:“好,那就劳烦寇相和高爱卿一起,再商议出个详细的条陈奏对,包括几时率军出征、带哪些部队同行、走什么路径、在何处歇驾、卫戍重任由谁负责等等。待朕看过没问题后,再做定夺。”
早朝散了之后,赵亮跟着小王爷和寇准一起离开大殿,径直前往楚王府。
一路上,两人对赵亮赞不绝口,连连夸奖他想出的妙计果然厉害。半数的大臣把白布条往头上一绑,顿时令陛下六神无主,连带着王钦若陈尧叟等人也目瞪口呆,完全被打的措手不及。
赵亮谦虚几句,记起了杨宗保的事,遂问道:“小王爷,杨公子怎么样了?能捞出来吗?”
小王爷摇了摇头:“别提了,陈尧叟那个王八蛋,接到了杨延昭将军和本王的书信,仍旧硬扛着不肯放人,说什么大战在即,带兵武官没理由撇下部队跑回来当王府教习,所以还须勘合考虑一番再说。因为这属于枢密院的正常职权,寇相觉得即便闹到陛下那里也没有用,所以只能再等等看。好在陈尧叟顾忌佘老太君的面子,也不敢怎么为难宗保,故而不至于在牢里吃什么苦头。”
赵亮也觉得暂时没有其他好办法,既然寇准说再等等,那便只好继续静观其变了。三人边聊边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八千岁的王府。甫一进院,小王爷就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好奇询问身旁的管家到底怎么了。
管家怯生生的看了看寇准和赵亮,答道:“殿下,呼延将军的信使来啦。”
“哦?前线有消息了?”小王爷转身对赵亮解释:“呼延霆原本是本王的家将,后来到通利军当了副都指挥使。自打辽国入侵,我便命他及时禀报前线战况,好让我心中有数。”
说着,小王爷抬步朝王府里走去,赵亮和寇准同样惦记边关的情况,连忙紧紧跟随。三人刚绕过屏风,进了内院,只见一名只穿军装、未着铠甲的武官快步迎出来,俯身拜倒:“卑职乔义,参见八千岁殿下。”
小王爷一把将他扶起,看着乔义风尘仆仆的样子,知道他这一路肯定跑得非常辛苦,显然是有极为重要的军情,于是赶紧问道:“老乔,发生了何事?”
乔义顾不上给寇准和赵亮见礼,答道:“殿下,辽军主力在瀛洲久攻不下,竟然选择主动放弃,改为绕过瀛洲,直接南下,目前兵峰已逼近澶州防线!”
第二百零五章 月牙儿
小王爷闻言微微一愣,连忙领着大家来到旁边的书房,那里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河北地形图。他伸出手,在图上指着瀛洲的位置,奇道:“咦?不对呀?瀛洲位于河间地区,是河北腹地的重要据点,辽国大军不把这里拿下便匆匆南进,等于是在自己身后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难道不怕粮道被我们给截断吗?”
寇准问道:“守瀛洲的是谁?”
“是李延渥将军,”乔义回答:“听说他率领一万步骑,死扛契丹十几万兵马轮番猛攻,连辽国的小皇帝都亲自上阵擂鼓助威,也没能打下瀛洲城。”
赵亮赞叹道:“牛掰!兵力如此悬殊,仍能稳如泰山,可见辽军也并非不可战胜啊。”
寇准微微颔首:“说的没错,此事可谓喜忧参半。尽管敌人行动神速,眼看逼近大河防线,情况非常紧急,但是瀛洲的胜利同样鼓舞人心,况且还在辽军后方埋下伏笔,为将来的大胜攒够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