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其中,只是大学士王掞,在圣驾四月出京前,曾有过面谕,让其在家调养,因此着宽免。
剩下萧永藻、星峨泰、长寿、张鹏翮、孙柱、李旭升、汤右曾、傅尔笏纳、吕履恒、殷特布、党阿赖、田从典、赖都、张廷枢、王度昭、董弘毅、郝林、周道新等人,俱着降二级留任,恩诏所得荫生俱着革退。
大学士嵩祝不将在京诸臣不虔诚祈雨、奏报迟延之处即行指名参奏,亦属不合,着革职留任,恩诏所得荫生着革退。
京城留守的六部九卿衙门,有头有脸的,都在这里了。别的不说,就说六部衙门,就发作了八个尚书,十三个侍郎。
除了礼部尚书赫硕咨被革退外,其他的都降级留任。饶是如此,也够让人吃惊的。
偌大一个京城,没有几个三品以上顶戴的了。
除了吃惊,不少人心里剩下的就是窃喜。
工部尚书出缺没多久,还没有人补缺,这又空出来一个礼部尚书来。
曹颙这边,寻思的却是别的。
既然专程回京详查官员祈雨之事的嵩祝没有即行指名参奏,那递折子的是哪个?
即便是当初废太子时,康熙也没有这么大面积的处置群臣。不过同那时的处置相比,这次更像是“小惩”。
“降级留任”,不过是换身顶戴罢了,没有换差事。只要出点小成绩,就是“官复原职”;当然,要是出了纰漏,怕是就彻底掉下来,甭指望再充京堂。
这相当于每个人的脖子上,都套了个套,就得战战兢兢的才行,否则就要断送了前程。
发作完留守京城的官员,内侍没有像平素朝会似的,喊什么“有本早奏,无本退朝”,而是直接喊了“散朝”。
朝堂上的几位皇子,三阿哥、四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几个,则是有内侍传口谕,到烟波致爽殿见驾去了。
曹颙则随着文武百官出来,回到内务府衙门这边。
康熙并无大碍,这使得曹颙松了口气。不过也开始琢磨,是不是再写个请旨折子。
曹颙这边惦记着事儿,伊都立这边也没闲着。
因修缮行宫,伊都立这边才立了功,还惦记着自己复职之事。就算不回太仆寺,仍在内务府这边,从五品的位置也委实太低些。
趁着四下无人,伊都立问曹颙道:“孚若,瞅着这番动作,倒是瞧不出皇上用意来,到底因何大怒,总不会就为了祈雨吧?”
曹颙听了,摇了摇头,道:“圣心难测,我也不知。”
伊都立则是有些坐不住,在地上踱了两步,叹了口气道:“就算熬下来优异的考评又能如何?我想要升一升,怕是艰难。”说到最后,已经分外沮丧。
曹颙见了,劝慰道:“左右大人还年轻,着急什么?熬上几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碰到机会。”
他说这些,是因为伊都立是十三阿哥的连襟,同十三阿哥关系还好,但凭这两条,往后的前程就错不了。
“早过了而立之年,快要四十了,还年轻什么?”伊都立摇摇头,道:“先父这个年岁,已经进了内阁,迁了礼部侍郎。我却还在从五品上混着,真是给祖宗蒙羞。早知如此,我就该考进士,入翰林,也不用这般苦熬。”
伊都立抱怨了两句,想起一事来,道:“大人,今儿衙门要是不忙的话,卑职想早些回去。仕云到热河轮班,正打算给他接风洗尘。”
听他这般说,曹颙摆摆手,道:“大人去吧,衙门没什么事儿,不用在这边耗着。”
伊都立听了大喜,便先出了衙门家去。
曹颙看着伊都立的背影,想起到河南府赴任的曹项。
在曹颙心中,十六岁的曹项还是个半大孩子,正是该学习的年纪。他只当现在逮了机会,得以出仕,却不晓得这地方官一级一级的升起来,也不是那么好熬巴的。
又不是个有心机的孩子,品性纯良,是个老实人。
不晓得多少年后,当他的同窗们走进士科入了翰林,做了革臣时,他会不会后悔。
河南府知府衙门驻地在洛阳,训导是知府衙门的辅官,并没有自己的衙门,就是知府衙门这边办公。
曹项五月初六打京城出发,在月末到抵洛阳。
洛阳知府李廷臣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资历熬了多年,才推升到知府任上。
虽早有公文下来,晓得衙门里要补一个训导,但是见到曹项时。李廷臣还是意外得紧。
原本还担心曹项带着世家子弟的恶习,是傲慢无礼之人,没想到竟然这般儒雅。
一番恳谈下来,两人倒是相投。
听说曹项身边只跟来一妾照看起居,还没有娶正妻,李廷臣不由心动。
曹项虽不过是七品官身,但是兄长是侍卫,伯父、堂兄都是京堂,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李廷臣是汉军旗的,两家联姻也能使得。只是他没有女儿,想要召曹项为女婿也是空想罢了。
曹项这边,打家里出来,虽带着新奇,但是也多了份小心,怕行池有差,使得家族蒙羞。
前任训导的宅子虽空着,但是脏破不堪。而且不久前,前任训导就是害病,死在这边。
曹项听了,心里忌讳,加上不愿委屈绿菊,便暂住驿站,使人出去寻宅子租赁。
没几日,在衙门附近寻了处两进的小宅,三年四十两银子的租金租赁下来。里头的木头家具都是现成的,曹项一行便搬了进去。
剩下萧永藻、星峨泰、长寿、张鹏翮、孙柱、李旭升、汤右曾、傅尔笏纳、吕履恒、殷特布、党阿赖、田从典、赖都、张廷枢、王度昭、董弘毅、郝林、周道新等人,俱着降二级留任,恩诏所得荫生俱着革退。
大学士嵩祝不将在京诸臣不虔诚祈雨、奏报迟延之处即行指名参奏,亦属不合,着革职留任,恩诏所得荫生着革退。
京城留守的六部九卿衙门,有头有脸的,都在这里了。别的不说,就说六部衙门,就发作了八个尚书,十三个侍郎。
除了礼部尚书赫硕咨被革退外,其他的都降级留任。饶是如此,也够让人吃惊的。
偌大一个京城,没有几个三品以上顶戴的了。
除了吃惊,不少人心里剩下的就是窃喜。
工部尚书出缺没多久,还没有人补缺,这又空出来一个礼部尚书来。
曹颙这边,寻思的却是别的。
既然专程回京详查官员祈雨之事的嵩祝没有即行指名参奏,那递折子的是哪个?
即便是当初废太子时,康熙也没有这么大面积的处置群臣。不过同那时的处置相比,这次更像是“小惩”。
“降级留任”,不过是换身顶戴罢了,没有换差事。只要出点小成绩,就是“官复原职”;当然,要是出了纰漏,怕是就彻底掉下来,甭指望再充京堂。
这相当于每个人的脖子上,都套了个套,就得战战兢兢的才行,否则就要断送了前程。
发作完留守京城的官员,内侍没有像平素朝会似的,喊什么“有本早奏,无本退朝”,而是直接喊了“散朝”。
朝堂上的几位皇子,三阿哥、四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几个,则是有内侍传口谕,到烟波致爽殿见驾去了。
曹颙则随着文武百官出来,回到内务府衙门这边。
康熙并无大碍,这使得曹颙松了口气。不过也开始琢磨,是不是再写个请旨折子。
曹颙这边惦记着事儿,伊都立这边也没闲着。
因修缮行宫,伊都立这边才立了功,还惦记着自己复职之事。就算不回太仆寺,仍在内务府这边,从五品的位置也委实太低些。
趁着四下无人,伊都立问曹颙道:“孚若,瞅着这番动作,倒是瞧不出皇上用意来,到底因何大怒,总不会就为了祈雨吧?”
曹颙听了,摇了摇头,道:“圣心难测,我也不知。”
伊都立则是有些坐不住,在地上踱了两步,叹了口气道:“就算熬下来优异的考评又能如何?我想要升一升,怕是艰难。”说到最后,已经分外沮丧。
曹颙见了,劝慰道:“左右大人还年轻,着急什么?熬上几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碰到机会。”
他说这些,是因为伊都立是十三阿哥的连襟,同十三阿哥关系还好,但凭这两条,往后的前程就错不了。
“早过了而立之年,快要四十了,还年轻什么?”伊都立摇摇头,道:“先父这个年岁,已经进了内阁,迁了礼部侍郎。我却还在从五品上混着,真是给祖宗蒙羞。早知如此,我就该考进士,入翰林,也不用这般苦熬。”
伊都立抱怨了两句,想起一事来,道:“大人,今儿衙门要是不忙的话,卑职想早些回去。仕云到热河轮班,正打算给他接风洗尘。”
听他这般说,曹颙摆摆手,道:“大人去吧,衙门没什么事儿,不用在这边耗着。”
伊都立听了大喜,便先出了衙门家去。
曹颙看着伊都立的背影,想起到河南府赴任的曹项。
在曹颙心中,十六岁的曹项还是个半大孩子,正是该学习的年纪。他只当现在逮了机会,得以出仕,却不晓得这地方官一级一级的升起来,也不是那么好熬巴的。
又不是个有心机的孩子,品性纯良,是个老实人。
不晓得多少年后,当他的同窗们走进士科入了翰林,做了革臣时,他会不会后悔。
河南府知府衙门驻地在洛阳,训导是知府衙门的辅官,并没有自己的衙门,就是知府衙门这边办公。
曹项五月初六打京城出发,在月末到抵洛阳。
洛阳知府李廷臣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资历熬了多年,才推升到知府任上。
虽早有公文下来,晓得衙门里要补一个训导,但是见到曹项时。李廷臣还是意外得紧。
原本还担心曹项带着世家子弟的恶习,是傲慢无礼之人,没想到竟然这般儒雅。
一番恳谈下来,两人倒是相投。
听说曹项身边只跟来一妾照看起居,还没有娶正妻,李廷臣不由心动。
曹项虽不过是七品官身,但是兄长是侍卫,伯父、堂兄都是京堂,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李廷臣是汉军旗的,两家联姻也能使得。只是他没有女儿,想要召曹项为女婿也是空想罢了。
曹项这边,打家里出来,虽带着新奇,但是也多了份小心,怕行池有差,使得家族蒙羞。
前任训导的宅子虽空着,但是脏破不堪。而且不久前,前任训导就是害病,死在这边。
曹项听了,心里忌讳,加上不愿委屈绿菊,便暂住驿站,使人出去寻宅子租赁。
没几日,在衙门附近寻了处两进的小宅,三年四十两银子的租金租赁下来。里头的木头家具都是现成的,曹项一行便搬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