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郭氏眯了眯眼,神情有些恍惚,陷入遥远的回忆中。
族中妯娌数十人,郭氏最敬佩的就是孙氏。并不是孙氏有多么出奇之处,只是那种怡人自得、波澜不惊的态度,还有那种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的宽和善良,都不是寻常妇人能做到的。在成亲数年无子的情况下,孙氏并没夺人之子抢了庶长子养育;有了亲生子后,也没有忌惮压制庶长子,该延师延师,该教导教导。要不是如此,郭氏也不会恨沈源与郑氏之余,对沈瑾不顾念嫡母恩德、一味亲近生母的“白眼狼”行为深厌之。
眼见沈瑾对当年的行为有了悔意,郭氏心里也舒坦些,叹息道:“既是知晓你母亲的不容易,以后就多看顾下瑞哥儿。你母亲去了,放心不下的也只有你们兄弟。”
沈瑾正色道:“不用婶娘吩咐,侄儿只有瑞哥儿这一个亲兄弟,自当尽兄长之责。”
郭氏在心里算了下日子,道:“他们也差不多到松江,也不知现下如何?”
沈瑾安慰着:“不过几日功夫,我们也到了。说不得到时候,六哥该处理的已经处理完了,婶娘莫要担心。”口中这样说,袖子里的拳头却是握紧,商船上的消息到底没有官船上方便,虽说也有几句传言,可都是东一句、西一句,听得没一个准。沈瑾对于不轻不重的消息,还敢告诉沈鸿夫妇,对于砍砍杀杀那些,都瞒了下来。虽说有的消息听着就夸张没谱,可真真假假的,也隐藏着松江府确实被倭寇劫掠颇重的消息。
松江码头,沈瑞走到实地上,脚步有些发软。因为坐的是快船,不到一个月就到了松江,正因为船快,不如慢船那些平稳,就算是沈瑞几个都是青壮年,到了最后也都被摇的吃不好睡不好,每日里昏昏欲睡,直到踏上实地,都习惯性的觉得地面有些晃。
沈理看着不远处佩刀甲士,又回头看了看码头。苏松是产粮大府,又都有往京城输送“白粮”的任务,因此码头修葺的颇为宏伟,能同时容纳十几艘大船装卸,一直也有驻军巡视把手,可以往却没有现下人手多,也没有这般肃穆。早先熙熙攘攘的码头,如今也冷冷清清的,只有稀稀落落几艘船在码头边停泊。
沈全、沈瑞也察觉出码头异样,沈全心里沉甸甸的,越发担心胞兄,归心似箭。
沈瑞则是忍不住看向盘查民船上下的巡丁,若有所思。
沈理见状,道:“瑞哥儿想到什么了?”
沈瑞道:“虽然码头上并无打斗痕迹,可要是‘倭寇’上岸劫掠,这里正是最好的地方。”
“咦?瑞哥儿怎么会这样想?这里并不是海边,倭寇要是在这里上岸,还要经过江口那里,那里可是有一个千户驻守的。”沈全在旁听了,诧异道。
沈瑞道:“要是驻军有用,就没有这样的事了,松江府外也是有驻军的。”
沈全还是有些不觉,沈理派出去租车马的管家回来,族兄弟几个上车,一行往府城去了。
管家骑马随行在旁,禀道:“老爷,小人问过了,倭寇是五月二十九上岸,总听来了五艘大船,四、五百贼人,先打发人下药,迷倒了这边码头轮值的把总与手下二十七人,随后又悄无声息的进城,劫掠了不少大户,被害百姓五十五人,受伤百姓一百三十四人,牺牲官兵衙役十九人,劫掠妇孺八十五口。”
虽说比不上传言中动则千口,可如今太平光景,伤亡官民二百余人也是惊天大案。族兄弟几个面面相觑,沈全的脸色惨白。倭寇既是为了劫掠才上岸,那士绅富户自然是首选,沈家是松江大族,五房又是其中比较富裕的一房,竟是怎么想也难以幸免。
接下来的路上,族兄弟几个都缄默无言。
到了城门口,沈瑞才撩起帘子,望向城门。同码头不一样,松江府城门被焚,即便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可城门附近的城墙与地面上,都是黑乎乎的,带了几分狼藉。进出城门的官民百姓,也没有了往日的富足笑容,面上带了几分惴惴。
官家上前出示文书,守卫看到上面的官职与名讳,并没有例行见官员的毕恭毕敬,而是带了几分压抑与怒气的模样。
沈瑞看在眼中,暗暗称奇。
文书既是对上了,城门卫放行,马车直接往沈家坊方向去了。
眼见路过的商铺没有了往日繁华,或是被焚或是被打砸,族兄弟几个亦是能想到当时惨状,不敢再心存侥幸。
沈理催促马车快行,沈全的心则提到嗓子眼,只在心里赌咒发誓盼着胞兄一家平安。
过了两刻钟,马车终于行驶到府衙后街的沈家坊。
等到族长家大门口下车,看着完好无缺的大门,几人才略松了一口气。却是大门紧闭,直到管家上前敲门,才有门房探头出来张望,脸上带了几分忐忑小心。
这门房年岁不大,沈理与沈瑾都离开松江好几年,因此并不认识两位,只看着沈全有些眼熟,小声问道:“来人可是全三爷?”
沈全点头应是,道:“听闻松江变故,我与瑞二弟随着六族兄南下,今日才到松江,过来拜会族长大伯,劳烦小哥去禀告一声。”
门房满脸激动,忙推开大门:“可算是到了,老爷早等着了,几位大爷快快请进!”一边迎大家进门,一边吩咐小厮往里面传话。
小厮飞一般的跑去传话,几人随着门房往客厅去。
族中妯娌数十人,郭氏最敬佩的就是孙氏。并不是孙氏有多么出奇之处,只是那种怡人自得、波澜不惊的态度,还有那种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的宽和善良,都不是寻常妇人能做到的。在成亲数年无子的情况下,孙氏并没夺人之子抢了庶长子养育;有了亲生子后,也没有忌惮压制庶长子,该延师延师,该教导教导。要不是如此,郭氏也不会恨沈源与郑氏之余,对沈瑾不顾念嫡母恩德、一味亲近生母的“白眼狼”行为深厌之。
眼见沈瑾对当年的行为有了悔意,郭氏心里也舒坦些,叹息道:“既是知晓你母亲的不容易,以后就多看顾下瑞哥儿。你母亲去了,放心不下的也只有你们兄弟。”
沈瑾正色道:“不用婶娘吩咐,侄儿只有瑞哥儿这一个亲兄弟,自当尽兄长之责。”
郭氏在心里算了下日子,道:“他们也差不多到松江,也不知现下如何?”
沈瑾安慰着:“不过几日功夫,我们也到了。说不得到时候,六哥该处理的已经处理完了,婶娘莫要担心。”口中这样说,袖子里的拳头却是握紧,商船上的消息到底没有官船上方便,虽说也有几句传言,可都是东一句、西一句,听得没一个准。沈瑾对于不轻不重的消息,还敢告诉沈鸿夫妇,对于砍砍杀杀那些,都瞒了下来。虽说有的消息听着就夸张没谱,可真真假假的,也隐藏着松江府确实被倭寇劫掠颇重的消息。
松江码头,沈瑞走到实地上,脚步有些发软。因为坐的是快船,不到一个月就到了松江,正因为船快,不如慢船那些平稳,就算是沈瑞几个都是青壮年,到了最后也都被摇的吃不好睡不好,每日里昏昏欲睡,直到踏上实地,都习惯性的觉得地面有些晃。
沈理看着不远处佩刀甲士,又回头看了看码头。苏松是产粮大府,又都有往京城输送“白粮”的任务,因此码头修葺的颇为宏伟,能同时容纳十几艘大船装卸,一直也有驻军巡视把手,可以往却没有现下人手多,也没有这般肃穆。早先熙熙攘攘的码头,如今也冷冷清清的,只有稀稀落落几艘船在码头边停泊。
沈全、沈瑞也察觉出码头异样,沈全心里沉甸甸的,越发担心胞兄,归心似箭。
沈瑞则是忍不住看向盘查民船上下的巡丁,若有所思。
沈理见状,道:“瑞哥儿想到什么了?”
沈瑞道:“虽然码头上并无打斗痕迹,可要是‘倭寇’上岸劫掠,这里正是最好的地方。”
“咦?瑞哥儿怎么会这样想?这里并不是海边,倭寇要是在这里上岸,还要经过江口那里,那里可是有一个千户驻守的。”沈全在旁听了,诧异道。
沈瑞道:“要是驻军有用,就没有这样的事了,松江府外也是有驻军的。”
沈全还是有些不觉,沈理派出去租车马的管家回来,族兄弟几个上车,一行往府城去了。
管家骑马随行在旁,禀道:“老爷,小人问过了,倭寇是五月二十九上岸,总听来了五艘大船,四、五百贼人,先打发人下药,迷倒了这边码头轮值的把总与手下二十七人,随后又悄无声息的进城,劫掠了不少大户,被害百姓五十五人,受伤百姓一百三十四人,牺牲官兵衙役十九人,劫掠妇孺八十五口。”
虽说比不上传言中动则千口,可如今太平光景,伤亡官民二百余人也是惊天大案。族兄弟几个面面相觑,沈全的脸色惨白。倭寇既是为了劫掠才上岸,那士绅富户自然是首选,沈家是松江大族,五房又是其中比较富裕的一房,竟是怎么想也难以幸免。
接下来的路上,族兄弟几个都缄默无言。
到了城门口,沈瑞才撩起帘子,望向城门。同码头不一样,松江府城门被焚,即便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可城门附近的城墙与地面上,都是黑乎乎的,带了几分狼藉。进出城门的官民百姓,也没有了往日的富足笑容,面上带了几分惴惴。
官家上前出示文书,守卫看到上面的官职与名讳,并没有例行见官员的毕恭毕敬,而是带了几分压抑与怒气的模样。
沈瑞看在眼中,暗暗称奇。
文书既是对上了,城门卫放行,马车直接往沈家坊方向去了。
眼见路过的商铺没有了往日繁华,或是被焚或是被打砸,族兄弟几个亦是能想到当时惨状,不敢再心存侥幸。
沈理催促马车快行,沈全的心则提到嗓子眼,只在心里赌咒发誓盼着胞兄一家平安。
过了两刻钟,马车终于行驶到府衙后街的沈家坊。
等到族长家大门口下车,看着完好无缺的大门,几人才略松了一口气。却是大门紧闭,直到管家上前敲门,才有门房探头出来张望,脸上带了几分忐忑小心。
这门房年岁不大,沈理与沈瑾都离开松江好几年,因此并不认识两位,只看着沈全有些眼熟,小声问道:“来人可是全三爷?”
沈全点头应是,道:“听闻松江变故,我与瑞二弟随着六族兄南下,今日才到松江,过来拜会族长大伯,劳烦小哥去禀告一声。”
门房满脸激动,忙推开大门:“可算是到了,老爷早等着了,几位大爷快快请进!”一边迎大家进门,一边吩咐小厮往里面传话。
小厮飞一般的跑去传话,几人随着门房往客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