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无非是多耗几天时间,将政令送往洛阳,由中书省颁布天下。
元仲华在婢女的簇拥下来到渤海王府之际,府外的马队已经在装载行囊。
除了年幼的几个兄弟,如才满周岁的高淯,未满周岁的高湛,其余人哪怕是未满三岁的高演、高涣也被高澄带在了身旁。
更别提十二岁的高洋。
随着高洋年岁渐长,特别是他开始装傻充愣后,高澄也有意识的不让他独留洛阳,与段荣等人有所接触。
段荣是自己姨父,又何尝不是同母兄弟高洋的姨父。
高澄一眼就望见了进门的元仲华。
这些年,随着年岁增长,元仲华的五官也逐渐长开。
她相貌虽美,但在一众妻妾中并不出彩。
今天的元仲华特意盘了妇人发髻,妆容也往成熟靠拢,确实与以往不同,可高澄并不喜欢。
“来,随我去屋里。”
高澄牵起妻子的手,说道。
元仲华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终于要来了吗?我不用等到十六岁?
她轻轻嗯了一声,声若蚊吶。
高澄一边回后院,一边不忘交代婢女去打一盆清水。
进到屋子,便让元仲华坐下,将她脸洗干净,只是为她画眉,不做多余修饰。
在元仲华几分欣喜,几分羞赦,又有几分失望的复杂情绪中,高澄笑道:
“你这年纪,莫要画那种妆容,这般自然模样最好看。”
第二百零四章 启程离洛
给元仲华画了眉,时候还早,高澄又往姑臧侯府辞行。
洛阳遍地王府、公府,但没人敢小看了这位姑臧侯,他是段韶的父亲、高欢的连襟、高澄的姨父,段荣。
从段荣的爵位就可以看出,自高家掌权以来,其实已经在着力改变尔朱氏滥赏的局面,有一点可以明确,无功不得晋爵。
尔朱氏滥封可以由高欢举例,高欢作为亲信都督,追随尔朱荣进洛阳,凭借拥立元子攸之功,跳过子、男两爵,受封为铜鞮伯。
尔朱荣死后,高欢表态支持尔朱兆,尔朱兆掌权同样投桃报李,于是由铜鞮伯跳过县侯、郡侯、县公三级,晋为平阳郡公。
没过几个月时间,尔朱世隆废掉尔朱兆所立的元晔,立元恭为帝,出于拉拢高欢的心理,封他为渤海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欢救援尔朱兆,是在获得郡公之后,封王之前。
高家掌权的时候,接手的就是这样一副烂摊子,遍地的公爵、王爵。
这也是高欢、高澄两父子在爵位上稍显吝啬的原因。
潼关之战,高澄为段韶、斛律光、高季式封县侯,高欢这才借口段荣多年辛苦,由县侯晋为郡侯,不让他处于父子同爵的窘境。
此番巡视河北,全城勋贵少不了要送行,但段荣已经六十高龄,高澄又怎能劳他抱病相送。
“姨父虽有留守之名,但无需劳心事务,且安心养病便是,城中一切,澄已然布置妥当,过些时日,等表兄安排好了北豫州之事,他便会领兵入洛阳。”
缠绵病榻的段荣点着头,略带几分虚弱道:
“姨父老病不堪,帮不上阿惠太多,只能指望孝先(段韶)代我为相王与阿惠父子的大业尽忠尽力了。”
当年信都建义,高澄领部民往沧州谋生,高欢担心才十一岁的他不熟政务,特意任段荣为沧州刺史,替他把控大局。
那时的段荣也才五十出头,两鬓虽白,但壮志冲销,哪像如今满头白发,暮气沉沉的模样。
越是对比心中姨父的两种形象,高澄越是感到心里憋得慌。
眼泪轻易流了下来。
“阿惠还真是相王的儿子。”
段荣感慨道。
高澄抹着泪,戏言道:
“甥儿今日之泪可比父王真挚许多,姨父可一定要遵医嘱,按时用药,我还等着您的扶持,否则少了您这位母族倚靠,庶弟们少不得要生出什么心思来。”
说罢,两人尽皆大笑起来。
以高澄如今的权势与羽翼,就算没了他与窦泰、娄昭为首的母族势力,也不可能再有人动摇他继承人的位置。
段荣笑了几声,似乎呛着气,咳嗽起来,高澄赶忙为他抚背。
好一会才抚平气息,段荣向候立在一旁的次子呼唤道:
“孝言过来。”
“是,阿爷。”
段孝言依言走了近来。
段荣将视线转向高澄,轻笑道:
“人老了,难为为子孙忧虑,阿惠与孝先自幼友善,荣不会为长子操心,但总放不下孝言、孝玄两个。”
说着,不自觉看了一眼继室怀抱中才满周岁的三子段孝玄,继续道:
“孝先在外领军,我死后,他这两个儿子就要多请阿惠教导了。”
高澄本要回以姨父高寿,何须效托孤之举,但看着他眼中的请求,还是应了下来:
“姨父尽管放心。”
段荣闻言神情一松,赶紧催促段孝言道:
“孝言,快向你表兄磕头,将来为父不在,你需如侍奉父兄一般,侍奉你的表兄。”
段孝言依言磕头道:
“表兄在上,请受孝言一拜。”
受了这一礼,高澄才将他扶起:
“我与孝先亲若兄弟,你我又是表亲,何须如此。”
元仲华在婢女的簇拥下来到渤海王府之际,府外的马队已经在装载行囊。
除了年幼的几个兄弟,如才满周岁的高淯,未满周岁的高湛,其余人哪怕是未满三岁的高演、高涣也被高澄带在了身旁。
更别提十二岁的高洋。
随着高洋年岁渐长,特别是他开始装傻充愣后,高澄也有意识的不让他独留洛阳,与段荣等人有所接触。
段荣是自己姨父,又何尝不是同母兄弟高洋的姨父。
高澄一眼就望见了进门的元仲华。
这些年,随着年岁增长,元仲华的五官也逐渐长开。
她相貌虽美,但在一众妻妾中并不出彩。
今天的元仲华特意盘了妇人发髻,妆容也往成熟靠拢,确实与以往不同,可高澄并不喜欢。
“来,随我去屋里。”
高澄牵起妻子的手,说道。
元仲华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终于要来了吗?我不用等到十六岁?
她轻轻嗯了一声,声若蚊吶。
高澄一边回后院,一边不忘交代婢女去打一盆清水。
进到屋子,便让元仲华坐下,将她脸洗干净,只是为她画眉,不做多余修饰。
在元仲华几分欣喜,几分羞赦,又有几分失望的复杂情绪中,高澄笑道:
“你这年纪,莫要画那种妆容,这般自然模样最好看。”
第二百零四章 启程离洛
给元仲华画了眉,时候还早,高澄又往姑臧侯府辞行。
洛阳遍地王府、公府,但没人敢小看了这位姑臧侯,他是段韶的父亲、高欢的连襟、高澄的姨父,段荣。
从段荣的爵位就可以看出,自高家掌权以来,其实已经在着力改变尔朱氏滥赏的局面,有一点可以明确,无功不得晋爵。
尔朱氏滥封可以由高欢举例,高欢作为亲信都督,追随尔朱荣进洛阳,凭借拥立元子攸之功,跳过子、男两爵,受封为铜鞮伯。
尔朱荣死后,高欢表态支持尔朱兆,尔朱兆掌权同样投桃报李,于是由铜鞮伯跳过县侯、郡侯、县公三级,晋为平阳郡公。
没过几个月时间,尔朱世隆废掉尔朱兆所立的元晔,立元恭为帝,出于拉拢高欢的心理,封他为渤海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欢救援尔朱兆,是在获得郡公之后,封王之前。
高家掌权的时候,接手的就是这样一副烂摊子,遍地的公爵、王爵。
这也是高欢、高澄两父子在爵位上稍显吝啬的原因。
潼关之战,高澄为段韶、斛律光、高季式封县侯,高欢这才借口段荣多年辛苦,由县侯晋为郡侯,不让他处于父子同爵的窘境。
此番巡视河北,全城勋贵少不了要送行,但段荣已经六十高龄,高澄又怎能劳他抱病相送。
“姨父虽有留守之名,但无需劳心事务,且安心养病便是,城中一切,澄已然布置妥当,过些时日,等表兄安排好了北豫州之事,他便会领兵入洛阳。”
缠绵病榻的段荣点着头,略带几分虚弱道:
“姨父老病不堪,帮不上阿惠太多,只能指望孝先(段韶)代我为相王与阿惠父子的大业尽忠尽力了。”
当年信都建义,高澄领部民往沧州谋生,高欢担心才十一岁的他不熟政务,特意任段荣为沧州刺史,替他把控大局。
那时的段荣也才五十出头,两鬓虽白,但壮志冲销,哪像如今满头白发,暮气沉沉的模样。
越是对比心中姨父的两种形象,高澄越是感到心里憋得慌。
眼泪轻易流了下来。
“阿惠还真是相王的儿子。”
段荣感慨道。
高澄抹着泪,戏言道:
“甥儿今日之泪可比父王真挚许多,姨父可一定要遵医嘱,按时用药,我还等着您的扶持,否则少了您这位母族倚靠,庶弟们少不得要生出什么心思来。”
说罢,两人尽皆大笑起来。
以高澄如今的权势与羽翼,就算没了他与窦泰、娄昭为首的母族势力,也不可能再有人动摇他继承人的位置。
段荣笑了几声,似乎呛着气,咳嗽起来,高澄赶忙为他抚背。
好一会才抚平气息,段荣向候立在一旁的次子呼唤道:
“孝言过来。”
“是,阿爷。”
段孝言依言走了近来。
段荣将视线转向高澄,轻笑道:
“人老了,难为为子孙忧虑,阿惠与孝先自幼友善,荣不会为长子操心,但总放不下孝言、孝玄两个。”
说着,不自觉看了一眼继室怀抱中才满周岁的三子段孝玄,继续道:
“孝先在外领军,我死后,他这两个儿子就要多请阿惠教导了。”
高澄本要回以姨父高寿,何须效托孤之举,但看着他眼中的请求,还是应了下来:
“姨父尽管放心。”
段荣闻言神情一松,赶紧催促段孝言道:
“孝言,快向你表兄磕头,将来为父不在,你需如侍奉父兄一般,侍奉你的表兄。”
段孝言依言磕头道:
“表兄在上,请受孝言一拜。”
受了这一礼,高澄才将他扶起:
“我与孝先亲若兄弟,你我又是表亲,何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