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送去瑶光寺安置罢。”
  五名女子从未离开江南,只以为送往瑶光寺便是要她们落发为尼,常伴青灯古佛,她们大好年纪,自然不愿寂寥一生。
  纷纷哭泣求饶,声称只愿以身事君。
  “叔正(崔季舒),你与她们解释清楚,若还是不愿往,那也罢了。”
  高澄实在不好意思当面提瑶光寺的属性,把这个问题抛给崔季舒,便匆匆出门而去。
  屋内,崔季舒向五女解释了瑶光寺的特殊之处。
  如今的瑶光寺,早就不是当初北魏供妃嫔的容身之处,在高澄多年努力下,成了他私人的快乐城,寺内不止有各方美妇,更圈养奇珍异兽,多置酒肉,时常与寺中妇人们放浪形骸,共享欢乐。
  五女面面相觑,最终还是禁不住心中好奇,想见一见崔季舒口中所谓人间极乐之地。
  昭德四年(551年)十月初三,高澄留段韶为京口镇将,统兵三万驻守三城与京口,又以王伟多谋善断,任为京口镇长史,辅佐段韶。
  自己则领其余人马在水师的护卫下,于京口渡江,重返北地。
  而高澄也没忘了答应萧纶的粮草、兵械,他早就行文江汉三州,命他们为萧纶提供补给,以支持荆南与岭南之间的战事。
  昭德四年十月十六,高澄尚在淮南,洛阳宫城之中,又添新丁。
  曾为广阳公府家妓的陈氏在宫中诞下一子。
  “瞧瞧这小胖模样,只怕又是一个孝琮。”
  娄昭君搂着小孙子眉开眼笑道。
  作为母亲,她与嫡长子高澄不和,主要是这个儿子太过忤逆不孝,但母子俩的仇,终究没有波及到孙儿身上。
  不只是自己养大的高孝璋、高孝瑜,无论是嫡子所出,还是庶子所出,娄昭君爱极了这些孙儿辈,时常要将他们唤入宫中相见。
  高澄的嫔妃们当然知道母子俩的过节,但在娄昭君面前还是得伏低做小,尽着封建礼教中的儿媳本分。
  见娄昭君喜笑颜开,洛阳宫城也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
  与此同时,成功夺取汉中的斛律光也收到了高澄在江南发来的行赏诏书。
  高澄对待斛律光这位爱将,自然不吝赏赐,封斛律光为中山郡王,移镇汉中,为梁州刺史,赏赐布绢五千匹,其余将士另有封赏。
  而荆州刺史一职,随着斛律光移镇,也沦为文职,不再领兵。
  高澄以斛律光领骑卒一万,步卒两万,继续留守汉中,其余人马,各归本镇。
  此前领兵屯驻大散关,分散独孤信守军的雍州刺史高季式也有嘉奖,高澄为他改授范阳郡公,增其食邑,距离郡王,也只一步之遥。
  当然了,无论是原时空,还是如今,北齐王爵都存在滥赏的现象,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举动。
  限制了武将们掌权,又限制他们牟利,自然得在名分上宽松点。
  所幸王爵不能承袭,高澄也没有给宗室大开方便之门。
  况且高澄这人吝啬得很,不许王爵承袭,一世而终,后人袭爵,必须降一等,只得郡公。
  但王爵再是廉价,也挡不住将领们对它苦苦追求,君不见江汉一战,侯景为了王爵,每战必为先锋,连家底都快打光了。
  如愿以偿获封王爵以后,连高澄将他的老部队划为战兵,随时可以抽调、归属其余将领,也不在乎。
  他侯景又不想着谋反,自己可是大齐忠臣。
  斛律光获封王爵,甚至没来得及上表谢恩,就写了两封信。
  一封寄往江南,自然是送去给段韶的,就是要告知他,自己如今也是郡王,以后少来跟他炫耀。
  另一封寄往长安,便是给中山郡公高季式的,询问他当了郡王以后,待人接物要注意些什么。
  第四百四十章 老病
  斛律光始终等不到高季式的回信,又碍于刺史无故不得离境的规矩,只能遣人往长安讨要回信。
  可高季式连门都没让那人进,直接驱逐出了长安城,据说雍州刺史府里,最近砸烂了不少酒器,也有许多犯错之人遭遇鞭刑。
  虽说这等行为不值得提倡,但相较于其兄高敖曹的暴躁脾气,还是缓和了许多,至少没有动辄将人双腿打断。
  高澄于十一月下旬抵达洛阳,自第一次南征以来,他已经习惯在冬季回师,相较于以前,此番少了窦泰熟悉的身影。
  窦泰年轻时候常为先锋大将,落下一身伤病,虽说在高澄掌权后,逐渐退居二线,任为洛阳留守,为小高王看家,却还是在秋冬之交的时候病逝于府邸,时年五十二岁。
  高澄对此也有心理准备,毕竟自己离开洛阳的时候,窦泰就已经病倒了,故而此番洛阳留守是陈元康,而非窦泰。
  小高王当然知道自己又得一子,但他还是先往窦泰府中拜祭。
  被窦泰之子窦孝敬迎进府里,望着姨父的灵位,高澄的眼泪说流就流,也并非全是演戏,伴随高氏创业的老人逐渐凋零,就连司马子如也患病,上表告老乞骸骨,心中总有几分感触。
  窦泰的身后哀荣自不必说,一系列追赠之外,高澄为其配享高欢庙庭,与贺六浑、娄昭、蔡俊、刘贵等人共食香火。
  其子窦孝敬按例不能袭王爵,却也能得一个广阿郡公,流传子孙。
  高澄又拜过姨母,姨母娄黑女是娄昭君二姐,也许是听闻了三妹的家事,知晓他们母子有心结,便想居中调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