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周氏族人都很兴奋,脸上洋溢着胜利者的骄傲,以及对周忠的崇拜。
周忠拒绝袁绍,逃离舒城时,他们都有些怨恨,觉得周忠不仅放弃了周氏列代先人辛苦经营的人脉,与袁氏为敌,无异于自取灭亡。如果袁绍撤退,周忠载誉归来,他们才意识周忠的明智。
如果当初答应了袁绍,现在只怕也被槛车征送长安了。
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大宅里,周忠没什么兴奋,反倒有一丝不安。
天下虽然太平了,但纷争并未结束。袁绍还不死心,借着度田兴风作浪,鼓动山东大族反对度田,原本正常的争论随时可能激化矛盾,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作为士大夫的一员,自己该何去何从?
夫子说:君了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既然以君子自居,自然应该守义忘利,但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拿出所有的粮食赈济百姓,没问题。
让他放弃所有的田宅,与普通百姓一样占田,他做不到。
那是一族老小生存的根本。
“公奇,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去年十月,韩遂进驻洛阳之后。”周异说道。“我与他相处不来。”
“韩遂为人霸道?”周忠有些诧异。
他太清楚自己这个从弟了。虽然出身庐江周氏,但仕途一直不太顺利,为人也非常低调。洛阳这几年都成废墟了,他却一直坚守在洛阳令的位置上,没有放弃。
这样的一个人,和韩遂无法相处,只能是韩遂欺人太甚。
周异笑笑。“作为西凉人,他已经很克制了。不过他对当年事似乎难以忘怀,对关东人也有些偏见。”
周忠来了兴趣。“怎么说?”
周异沉默了片刻。“他几次公开宣称,山东度田难成,必有风波,所以驻洛阳的大军要随时做好准备,只待朝廷一纸诏书,便出兵平叛。”
周忠心里一紧。“洛阳……有多少大军?”
“韩遂所部有两万多,最近曹操转为燕然都护,他麾下的一部分将士也会转到韩遂部下,应该有五万步骑吧。”
周忠倒吸一口冷气。
“你对那些人说过么?”
周异苦笑。“说过,但是没用,没人相信天子会冒着刀兵重起的危险,强行度田。”
“愚蠢!”周忠脱口而出。
第六百九十七章 周忠还朝
孙策、周瑜走进了路北的大宅。
十年前,孙策受周瑜之邀,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
那可能是他有生以来最舒心的一段时间。家庭的重任有父亲孙坚扛着,身边有志趣相投的同龄好友周瑜相伴。
人生之乐,莫过于此。
在之后的十年艰辛的对比下,这两年的时光格外温馨,时常出现在他的梦中,无数次梦回。
但此刻,他身在舒县,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
眼前的宅院,不是他记忆中的宅院。太新,还带着呛人的白垩味。
“公瑾,令尊这时候修缮宅院,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啊。”
周瑜转身四顾,也有些陌生。
其实不用孙策说,还没进门,他就父亲这么做不太合适,只是身为人子,他也不好当面直言。
孙策虽然直率,也是憋到现在才说。
“伯符,你说,朝廷会如何处理庐江的舆情?”
孙策转头四顾,没吭声。
他也不知道朝廷会如此处理庐江的情况。这几年,他听多了关于年轻天子的传说,有真有假,有些近乎神话,令人难以置信。
这大概也是他入朝的动机之一。
当面看一看年轻的天子,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传说的那样高不可攀。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想看看天子是否如周忠所说,能够让他走得更远,一从所愿。
“补旧不如建新。”孙策叹了一口气,转身往回走,准备回驿舍去住。
这似旧非旧的宅院,让他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就像在战场上,明明眼前一切正常,却让他有一种危险就在身边的感觉。
“伯符?”
“我回驿馆去住,你呢?”
周瑜想了想。“我难得回来一次,还是要陪陪父母。”
孙策点点头,转身走了。
“明天见。”周瑜抬起手,想和孙策打个招呼,孙策却已经走远了。他举着手,看着孙策的背影,一时怅然。
这次遇到孙策之后,他就觉得孙策有些异样,不像之前那么亲近。此时此刻,这种感觉更加清晰,更加强烈。
也许,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
周忠在舒县停了两天。
他没有出门,但每天都有访客,络绎不绝,但谈的内容大同小异。
都是希望他回朝以后,能向天子求情,不要在庐江度田,或者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强行铺开。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依附袁绍,也不是所有的土地都是霸占来的,凭什么就这么交出去?
有人倒是做出了让步,要度田也可以,按市价赎买。
看着这些或义愤或委屈的乡党,周忠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自己也很纠结,周氏作为庐江大族,同样拥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推行度田,周氏根本供养不起那么多人,让每个人都去耕种,自给自足,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周忠拒绝袁绍,逃离舒城时,他们都有些怨恨,觉得周忠不仅放弃了周氏列代先人辛苦经营的人脉,与袁氏为敌,无异于自取灭亡。如果袁绍撤退,周忠载誉归来,他们才意识周忠的明智。
如果当初答应了袁绍,现在只怕也被槛车征送长安了。
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大宅里,周忠没什么兴奋,反倒有一丝不安。
天下虽然太平了,但纷争并未结束。袁绍还不死心,借着度田兴风作浪,鼓动山东大族反对度田,原本正常的争论随时可能激化矛盾,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作为士大夫的一员,自己该何去何从?
夫子说:君了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既然以君子自居,自然应该守义忘利,但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拿出所有的粮食赈济百姓,没问题。
让他放弃所有的田宅,与普通百姓一样占田,他做不到。
那是一族老小生存的根本。
“公奇,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去年十月,韩遂进驻洛阳之后。”周异说道。“我与他相处不来。”
“韩遂为人霸道?”周忠有些诧异。
他太清楚自己这个从弟了。虽然出身庐江周氏,但仕途一直不太顺利,为人也非常低调。洛阳这几年都成废墟了,他却一直坚守在洛阳令的位置上,没有放弃。
这样的一个人,和韩遂无法相处,只能是韩遂欺人太甚。
周异笑笑。“作为西凉人,他已经很克制了。不过他对当年事似乎难以忘怀,对关东人也有些偏见。”
周忠来了兴趣。“怎么说?”
周异沉默了片刻。“他几次公开宣称,山东度田难成,必有风波,所以驻洛阳的大军要随时做好准备,只待朝廷一纸诏书,便出兵平叛。”
周忠心里一紧。“洛阳……有多少大军?”
“韩遂所部有两万多,最近曹操转为燕然都护,他麾下的一部分将士也会转到韩遂部下,应该有五万步骑吧。”
周忠倒吸一口冷气。
“你对那些人说过么?”
周异苦笑。“说过,但是没用,没人相信天子会冒着刀兵重起的危险,强行度田。”
“愚蠢!”周忠脱口而出。
第六百九十七章 周忠还朝
孙策、周瑜走进了路北的大宅。
十年前,孙策受周瑜之邀,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
那可能是他有生以来最舒心的一段时间。家庭的重任有父亲孙坚扛着,身边有志趣相投的同龄好友周瑜相伴。
人生之乐,莫过于此。
在之后的十年艰辛的对比下,这两年的时光格外温馨,时常出现在他的梦中,无数次梦回。
但此刻,他身在舒县,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
眼前的宅院,不是他记忆中的宅院。太新,还带着呛人的白垩味。
“公瑾,令尊这时候修缮宅院,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啊。”
周瑜转身四顾,也有些陌生。
其实不用孙策说,还没进门,他就父亲这么做不太合适,只是身为人子,他也不好当面直言。
孙策虽然直率,也是憋到现在才说。
“伯符,你说,朝廷会如何处理庐江的舆情?”
孙策转头四顾,没吭声。
他也不知道朝廷会如此处理庐江的情况。这几年,他听多了关于年轻天子的传说,有真有假,有些近乎神话,令人难以置信。
这大概也是他入朝的动机之一。
当面看一看年轻的天子,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传说的那样高不可攀。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想看看天子是否如周忠所说,能够让他走得更远,一从所愿。
“补旧不如建新。”孙策叹了一口气,转身往回走,准备回驿舍去住。
这似旧非旧的宅院,让他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就像在战场上,明明眼前一切正常,却让他有一种危险就在身边的感觉。
“伯符?”
“我回驿馆去住,你呢?”
周瑜想了想。“我难得回来一次,还是要陪陪父母。”
孙策点点头,转身走了。
“明天见。”周瑜抬起手,想和孙策打个招呼,孙策却已经走远了。他举着手,看着孙策的背影,一时怅然。
这次遇到孙策之后,他就觉得孙策有些异样,不像之前那么亲近。此时此刻,这种感觉更加清晰,更加强烈。
也许,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
周忠在舒县停了两天。
他没有出门,但每天都有访客,络绎不绝,但谈的内容大同小异。
都是希望他回朝以后,能向天子求情,不要在庐江度田,或者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强行铺开。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依附袁绍,也不是所有的土地都是霸占来的,凭什么就这么交出去?
有人倒是做出了让步,要度田也可以,按市价赎买。
看着这些或义愤或委屈的乡党,周忠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自己也很纠结,周氏作为庐江大族,同样拥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推行度田,周氏根本供养不起那么多人,让每个人都去耕种,自给自足,也是根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