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这个坑也不能随便填回去,否则也会造成文物损坏,而且填回去之后也会影响以后判断这个墓坑所在的时代。
  土层中存在着多层沉积,通过对不同层次和颜色深浅的土层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不同时期的土层沉积情况,从而间接推断墓坑所处年代。
  土不能填,她们能做的就是在旁边弄好防水装置,在墓坑上铺好保护膜。
  “国家为什么一定要在这时候停止所有考古行动呢?”旁边的人喃喃自语道。
  这不仅是他们的疑问,也是其他遗址考古人员的疑问,甚至网上很多知道这件事的人也在猜测。
  没有人能给出准话,国家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停止。
  张庆红只能道:“快点保护好这里,还有一些未发掘的陵墓国家希望我们能去给出保护建议。”
  龙国从事考古工作的人不算多,怎么保护未发掘的陵墓也需要专业的考古人员给出建议,他们要快点行动。
  全国各地考古遗址的保护工作都在进行,部分遗址的保护方案也在制定中。
  国家面临的另一个难题不是文物归国,而是古建筑。
  未发掘陵墓不能进入文明保护空间,古建筑同理,而且就算古建筑能进入国家也不一定会考虑。
  毕竟古建筑不像未发掘陵墓那样没多少人知道具体地址。
  因此国家能想到的就是用新型材料增强古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再在周边设置排水系统,还要加固屋顶和墙壁,也许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古建筑的抗灾能力。
  研究院研究出来的各种涂层材料也可以给古建筑用上。
  不过都要等专家评估出结果之后才能知道该怎么做。
  许槐桑把海云市几大博物馆的文物收回之后也听说了国家正在操心古建筑的事情。
  她和韩朋坐在一起,手撑着下巴姿势都相同,最后两人一起叹了口气。
  两人最近基本都在一起,也算是混成忘年交了。
  她们都有同样的担心。
  “古建筑能怎么办?”许槐桑不了解考古,也不太了解文物和古建筑保护。
  虽然从文明保护空间出现开始她也在学,但几天不可能什么都懂。
  韩朋摇摇头道:“没有什么好办法,遇到极端天气灾害现代的建筑都扛不住,更别提古建筑。”
  古人的智慧当然不能小觑,古人在建造古建筑的时候也会考虑防灾问题,但是遇到太严重的情况再怎么做抗灾结构也没用。
  而国家也不敢随便做保护或加固工作,越保护坏的越快的情况以前出现过。
  可惜两人再愁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抓紧时间收文物。
  许槐桑和韩朋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把国内所有博物馆的文物全部收进文明保护空间。
  而这时最后一批撤侨行动也刚好完美结束,虽然中途为了躲避风浪不断转向导致比预估到达的时间晚了一些,可总算最后一批海外的龙国人也回到祖国。
  随她们回来的还有部分流失在海外的文物。
  许槐桑和韩朋在装在文物的船快靠近港口的时候就已经等在那里,和两人一起等的还有其他文物修复师,以及撤侨对象的家人。
  国家已经在渡口旁边建造了临时的文物保护工作间,刚归国的文物部分会先进入工作间,还有一部分直接装进空间。
  许槐桑站在人群的最后面,前面熙熙攘攘的,有些手里还拿着一个饭盒。
  “她们回来国家也算了却一桩心事。”许槐桑继续念叨,“不过这人也太多了吧。”
  要不是有军人守着留出部分空间还限制人数,站在这儿的估计还不止这么多人。
  拉着横幅的军舰和渡轮很快停在下船口,撤侨对象挨个从上面走下来,可能是在海上太久,她们脸色看上去有些苍白,但是眼里又满是兴奋。
  蔡书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很快就轮到她下船。
  她一下船便边走边用视线搜寻家里人的位置。
  “蔡书!”
  蔡书瞬间分辨出来这是她妈妈的声音,然后又看到挥舞的牌子,上面也写着她的名字。
  她赶忙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她爸爸顺势把行李接到手上。
  “走吧,回家给你煮点好吃的。”
  这句话不断出现,被不同的人说出口。
  “还是回家好。”
  许槐桑转头看向在最后慢悠悠停靠的货船,不管是人还是文物,都是回家好。
  第69章 六十九 (一更
  海外文物是一批一批回来, 而且每次到达的港口都不一样。
  国家也让许槐桑不要那么急,时间还充足,但许槐桑没有休息, 下一批文物没有到的时候她就把附近一些濒危物种收进空间。
  运送文物的船在半个月内便陆陆续续到达,但部分文物需要做简单的修复或保护工作, 所以许槐桑和韩朋花了二十多天才把所有文物都收进空间。
  在这段时间青贮玉米和土豆也再一次收获, 而下一批民众种的是大豆、高粱、土豆和青贮玉米。
  不同地区种植的也不同, 由于上一批中途种植的时间也出现过天灾导致减产的情况,所以国家也进行了相应的补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