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258节
“太不像话了,以后不许再发生这种事。”
吴教授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整个办公室的气氛变得相当压抑。
因为大家都能看出来,吴教授现在的心情很不好。
谁也不敢触这个霉头。
李敬生坐在位子上有些无聊,他可不会管吴教授那张‘老虎’脸。
他拿出手机准备玩玩。
因为实在太无聊了。
本来没有吴教授这个棒打鸳鸯的老家伙,他肯定在与欧晴岚愉快的讨论着病例或者聊着天。
想要提升在骨外科的地位,肯定要亮本事才行。
手法正骨门诊那边,他上午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
相信华主任和医院领导肯定在暗中关注着。
对他的表现,应该会感到满意。
徐医师赶鸭子上架,强行逼着他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正骨病例,肯定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刚玩了没几分钟,就看到一个长相还算清秀的瓜子脸护士跑了进来。
“25床的病人突然昏迷了!血压直往下掉,快去抢救。”
护士具备一定的抢救能力。
但是更多的是辅助。
一般发生这种紧急事件,至少也得是主治级别以上的医生主持抢救。
李敬生听到发生这种事,并不是很惊讶。
以前他干住院部的时候也经常遇到。
呼衰病人啦,哮喘病人啦……都很容易发生紧急事件。
第172章 就这缝合水平?有的放矢
“25床的病人?阮小勤,这不是你负责的床位吗?”吴教授看向尖嘴猴腮的中年医生。
原来这人叫阮小勤。
“是我负责的。这个病人是咱们昨天刚治疗的那个,就是您亲自指导灌骨水泥的那名妇女。”
阮小勤脸色有些惊慌的站起身。
医院有着三级查房制度不假,但是主诊医生担的责任最大。
有时候手上的病人出点状况,主诊医生可能比家属还要更焦虑,更担忧。
至于有些负面新闻,说什么医生高冷,不管病人死活,那纯粹是扯淡。
医生不怎么关心的病人,多半是轻症,偷着乐就对了。
真有问题的病人,医生绝对有一趟没一趟的往病房跑,不可能不关心病人的死活。
“走,看看去!”
吴教授一听这个患者是昨天由他亲自指导治疗的,起身就往病房赶去。
“那个谁,别愣着,立刻跟我们一起参与抢救!”
吴教授还不忘使唤李敬生。
立威的意义更大。
就是告诉李敬生,在骨外科,他有能力指挥李敬生干活,让李敬生别太嚣张,最好夹着尾巴低调做人。
官大一级压死人。
在医院,上级医生也确实有这个地位和权力。
当然,遇到比较妖孽的年轻医生,能不能压制住就不好说了。
根据医生条例与医院的抢救急危重病例的相关规定,李敬生这种情况下是没办法拒绝的。
他倒是干脆,起身跟着一起去病房。
正好见识一下吴教授等人的急救水平。
骨外科一般很少收重症病人,因为真有重伤病人一般直接送icu去了。都是等到生命体征稳定了,符合手术标准了,这才会考虑做骨外手术。
没哪个骨外的医生会傻乎乎的收个重伤垂死或者存在极高风险的病人。
最简单的肋骨骨折,如果引发了肺积水,开胸手术至少二十万以上。
遇到年龄大点的,医生一般都会建议置管引流,然后保守治疗。
啥意思呢?
就是让肋骨自行愈合。
如果骨折严重有移位,往往都是畸形愈合。
李敬生跟着刚走到病房门口,已经感受到了沉重、紧张的气氛。
出现紧急状况,一般都是整个科室的力量扑上去抢救。
大一点的科室通常会分组。
组内的医生能处理,那就自行处理。解决不了,肯定只能低头向其它组求援。
“吴教授,病人的血压还在掉,呼吸也出了很大问题!”
管床的实习生都快要急哭了。
遇到这种紧急状况,很少有实习医生能保持镇定的。
好多规培两三年的医生做个腰穿,手还抖得跟啥一样。
家属在旁边急得直哭。
病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脸色苍白,额头不断冒出细密汗珠,表情很痛苦。呼吸粗重且短促,人已经处于浅昏迷状态。
眼睛无神的睁开一条小缝,整个人已经意识不清醒。
“血压多少?”
“收缩压78mmhg,舒张压49mmhg。”
护士在旁边报数。
成年人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在9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60-89mmhg之间。
上述血压属于比较理想的正常血压。
现在病人的高、低压全都低于正常值,这意味着低血压症状明显。
临床实践中,血压的收缩压只要低于80mmhg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现在,患者的血压已经跌破了80汞柱,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两分钟之前,患者的血压还有81mmhg,正在快速下降。”
实习生在旁边补充道。
“我先检查一下腿部创口!”
吴教授拆开患者膝部的纱布,可以看到已经缝合好的手术创口。
看来这是把骨水泥灌进了膝关节的某块骨骼内。
骨水泥大约六十年代就问世了,八十年代开始临床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九十年代才开始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差不多零六年才开始有一些医院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取得成功。
相对来说,算是发展得比较晚了。
骨水泥有着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性能稳定,见效快等优点。
很多骨病患者,做完骨水泥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
对患者而言,这肯定是一大福音。
不过因为是一项新技术,很多患者本身对于在身体内使用水泥也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所以它的总体使用病例不算多。
这也导致它的临床应用经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丰富。
第二医院算是一家大医院,骨外科治疗水平远远算不上优秀。最近这两年,它的骨外科业务渐渐有了很大起色,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属于手法复位门诊室。
它为第二医院骨外科赢得的口碑和声誉,以及带来的影响力都是难以估量。
只是医学界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现状,真正会治病的反而不吃香。那些论文写得好,科研成果惊人的医生,反而更受医院优待。
比如徐医师,在第二医院要不是没人能取代,早八百年就被辞退了。
吴教授这种学术和科研都不错的医生,反而成了香饽饽。
伤口略有些红肿,这属于正常现象。
本身也是昨天才做完手术,需要等几天才能慢慢恢复。
李敬生发现伤口使用的是垂直褥式缝合。
缝合水平竟然……比他强不到哪去。
也不知道是哪个医生缝的?
肯定不是吴教授亲手缝的。
不然,一个主任医师缝成这样,有点雷人。
李敬生现在的垂直褥式缝合是熟练级,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按理说,外科优秀一点的主治医师基本都能达到这个缝合水平。
主任要是缝出了住院医师水平,这个主任的水分也太大了一点。
吴教授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整个办公室的气氛变得相当压抑。
因为大家都能看出来,吴教授现在的心情很不好。
谁也不敢触这个霉头。
李敬生坐在位子上有些无聊,他可不会管吴教授那张‘老虎’脸。
他拿出手机准备玩玩。
因为实在太无聊了。
本来没有吴教授这个棒打鸳鸯的老家伙,他肯定在与欧晴岚愉快的讨论着病例或者聊着天。
想要提升在骨外科的地位,肯定要亮本事才行。
手法正骨门诊那边,他上午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
相信华主任和医院领导肯定在暗中关注着。
对他的表现,应该会感到满意。
徐医师赶鸭子上架,强行逼着他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正骨病例,肯定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刚玩了没几分钟,就看到一个长相还算清秀的瓜子脸护士跑了进来。
“25床的病人突然昏迷了!血压直往下掉,快去抢救。”
护士具备一定的抢救能力。
但是更多的是辅助。
一般发生这种紧急事件,至少也得是主治级别以上的医生主持抢救。
李敬生听到发生这种事,并不是很惊讶。
以前他干住院部的时候也经常遇到。
呼衰病人啦,哮喘病人啦……都很容易发生紧急事件。
第172章 就这缝合水平?有的放矢
“25床的病人?阮小勤,这不是你负责的床位吗?”吴教授看向尖嘴猴腮的中年医生。
原来这人叫阮小勤。
“是我负责的。这个病人是咱们昨天刚治疗的那个,就是您亲自指导灌骨水泥的那名妇女。”
阮小勤脸色有些惊慌的站起身。
医院有着三级查房制度不假,但是主诊医生担的责任最大。
有时候手上的病人出点状况,主诊医生可能比家属还要更焦虑,更担忧。
至于有些负面新闻,说什么医生高冷,不管病人死活,那纯粹是扯淡。
医生不怎么关心的病人,多半是轻症,偷着乐就对了。
真有问题的病人,医生绝对有一趟没一趟的往病房跑,不可能不关心病人的死活。
“走,看看去!”
吴教授一听这个患者是昨天由他亲自指导治疗的,起身就往病房赶去。
“那个谁,别愣着,立刻跟我们一起参与抢救!”
吴教授还不忘使唤李敬生。
立威的意义更大。
就是告诉李敬生,在骨外科,他有能力指挥李敬生干活,让李敬生别太嚣张,最好夹着尾巴低调做人。
官大一级压死人。
在医院,上级医生也确实有这个地位和权力。
当然,遇到比较妖孽的年轻医生,能不能压制住就不好说了。
根据医生条例与医院的抢救急危重病例的相关规定,李敬生这种情况下是没办法拒绝的。
他倒是干脆,起身跟着一起去病房。
正好见识一下吴教授等人的急救水平。
骨外科一般很少收重症病人,因为真有重伤病人一般直接送icu去了。都是等到生命体征稳定了,符合手术标准了,这才会考虑做骨外手术。
没哪个骨外的医生会傻乎乎的收个重伤垂死或者存在极高风险的病人。
最简单的肋骨骨折,如果引发了肺积水,开胸手术至少二十万以上。
遇到年龄大点的,医生一般都会建议置管引流,然后保守治疗。
啥意思呢?
就是让肋骨自行愈合。
如果骨折严重有移位,往往都是畸形愈合。
李敬生跟着刚走到病房门口,已经感受到了沉重、紧张的气氛。
出现紧急状况,一般都是整个科室的力量扑上去抢救。
大一点的科室通常会分组。
组内的医生能处理,那就自行处理。解决不了,肯定只能低头向其它组求援。
“吴教授,病人的血压还在掉,呼吸也出了很大问题!”
管床的实习生都快要急哭了。
遇到这种紧急状况,很少有实习医生能保持镇定的。
好多规培两三年的医生做个腰穿,手还抖得跟啥一样。
家属在旁边急得直哭。
病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脸色苍白,额头不断冒出细密汗珠,表情很痛苦。呼吸粗重且短促,人已经处于浅昏迷状态。
眼睛无神的睁开一条小缝,整个人已经意识不清醒。
“血压多少?”
“收缩压78mmhg,舒张压49mmhg。”
护士在旁边报数。
成年人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在9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60-89mmhg之间。
上述血压属于比较理想的正常血压。
现在病人的高、低压全都低于正常值,这意味着低血压症状明显。
临床实践中,血压的收缩压只要低于80mmhg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现在,患者的血压已经跌破了80汞柱,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两分钟之前,患者的血压还有81mmhg,正在快速下降。”
实习生在旁边补充道。
“我先检查一下腿部创口!”
吴教授拆开患者膝部的纱布,可以看到已经缝合好的手术创口。
看来这是把骨水泥灌进了膝关节的某块骨骼内。
骨水泥大约六十年代就问世了,八十年代开始临床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九十年代才开始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差不多零六年才开始有一些医院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取得成功。
相对来说,算是发展得比较晚了。
骨水泥有着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性能稳定,见效快等优点。
很多骨病患者,做完骨水泥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
对患者而言,这肯定是一大福音。
不过因为是一项新技术,很多患者本身对于在身体内使用水泥也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所以它的总体使用病例不算多。
这也导致它的临床应用经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丰富。
第二医院算是一家大医院,骨外科治疗水平远远算不上优秀。最近这两年,它的骨外科业务渐渐有了很大起色,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属于手法复位门诊室。
它为第二医院骨外科赢得的口碑和声誉,以及带来的影响力都是难以估量。
只是医学界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现状,真正会治病的反而不吃香。那些论文写得好,科研成果惊人的医生,反而更受医院优待。
比如徐医师,在第二医院要不是没人能取代,早八百年就被辞退了。
吴教授这种学术和科研都不错的医生,反而成了香饽饽。
伤口略有些红肿,这属于正常现象。
本身也是昨天才做完手术,需要等几天才能慢慢恢复。
李敬生发现伤口使用的是垂直褥式缝合。
缝合水平竟然……比他强不到哪去。
也不知道是哪个医生缝的?
肯定不是吴教授亲手缝的。
不然,一个主任医师缝成这样,有点雷人。
李敬生现在的垂直褥式缝合是熟练级,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按理说,外科优秀一点的主治医师基本都能达到这个缝合水平。
主任要是缝出了住院医师水平,这个主任的水分也太大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