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7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按郑国习俗,姑爷进门后,过一段时间便是需要省亲的。李然既然是上门的女婿,那自然而然的第二天就要再去见过全族上下的族长及老小们的。这也是出于对整个家族成员的尊重。
  子产原本以为李然是要在今日的祭氏内部“大杀四方”,一展他洛邑守藏室史满腹文墨的风采,可谁知他竟是来了自己这里。
  “呵呵,让大夫笑话了,今日家中微有变故,再说然也不是郑人,这套礼俗于然而言,实在也不太合适。”
  “今日然前来拜访,乃是为了族中孟兄一事。”
  李然没有废话,直入主题道。
  子产闻声脸色微变,摆手示意李然坐下,而后道:
  “祭老的意思侨也明白,但子明啊,竖牛此番险些酿成大祸。亏得是你机智应对,要不然只怕后果是不堪设想啊。况且,祭氏内部对竖牛的处置,众卿大夫都看在眼中,实是大为不妥啊。”
  “不过事已至此,我若强行处置,只怕也会让祭老无所适从吧……也罢,此事便如此吧。”
  其实子产也知道李然这话的意思,当即顺了祭先的意,不再进行追究。
  “如此,那李然便替祭氏,多谢子产大夫周全了。”
  李然闻声,不由大喜过望,急忙起身谢礼。
  可谁知还未待他抬手作揖,子产府上的一名仆人便急匆匆的从外面跑了进来,而后径直跪在子产身前喘着粗气,只见其神色十分的慌张。
  “何事如此慌张?”
  子产皱眉问道。
  “大人,据说现在城西是突发了疠疾,仅一个上午……便已有离奇死者近……近十人呐!染病更是有百余人之多!”
  仆人的话音落下,李然与子产皆是变色。
  第九十一章 厉大行
  李然原本还想与子产再聊聊竖牛的事,可真谁知今日郑邑城中竟是突发了疠疾,一上午便死了十几人。
  要知在这尚不十分发达的年代,无论上至国君,下至百姓,最为惧怕的除了天灾,便是疠疾。
  这疠疾所至,必是死伤无数。故而,后世常以“疠疾”,“瘟神”代称那些倒霉之人。也正是因为这时代的人,对疠疾能够采取的手段也非常有限,所以大都只能是听天由命。也由此,这疠疾在人们心目中,其恐惧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子产听到“疠疾”二字,也不由吓得往后退了两步,脸色顿时骤变。
  “怎……怎会突然就出现了疠疾?可曾查实了?!”
  郑邑乃是国之都城所在,一旦这里出现了疠疾,那扩散开来,将对整个郑国都将造成巨大的打击。
  子产身为郑国的执政卿,如今都城内出现了疠疾,他自是责无旁贷的。
  “回禀主公,坊间传言甚盛,应当确属疠疾无疑。现在城中的医馆内已是人满为患,不少患病者无药可医,皆已命悬一线……而且……而且……”
  “而且什么?!”
  听到这里,子产的脸色更差了。
  “而且有传闻称,此次疠疾极为可怕,便是大难不死,所留之后遗症也将十分严重……”
  仆人低着头,战战兢兢的把话说完,浑身上下都已被汗水打湿,却迟迟得不到子产的回应。
  当他抬头之时,却发现子产已经走到了门口。
  “子产大夫!您难道这是要亲自去查看?”
  李然冲到子产面前,急作一揖,拦住了子产的去路。
  “事关邦国安危,本卿责无旁贷。”
  “可大夫之身干系着整个郑国社稷,倘若真是疠疾,那定是凶险异常。若大夫信得过李然,然愿意代劳。”
  子产对于整个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的郑国正在经历由子产所主导的一系列改革。
  毫无疑问,一旦子产出了事,那么他的那些死对头便可迅速反扑。
  这些旧贵族对于新政可谓已是恨之入骨。若不信?李然刚来郑国时所听到野边的农夫们吟唱的那首民谣,便是最好的证据。
  李然虽不是郑国人,可他也知道子产大夫乃是一心为民,一心向公的君子。若是要他眼睁睁看着子产害病,他也是于心不忍。
  “你?你不怕?”
  子产讶异的看着他问道。
  只听李然继续回道:
  “君子生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大义当前,岂能惜命?”
  “再者,而今李然也算得半个郑国人,郑国有难,然又岂能坐视不理?”
  此一番话,铿锵有力,饶是子产也动容不已,当即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十分欣慰。
  “好!”
  “有子明这番话,本卿便放心了。既如此,本卿便委你调查此事,一应处置你与本卿交代即可,不必向他人汇报。”
  此次疠疾来得突然,源头在何处,如何医治,如何安排防治工作,都将是子产的工作重点,有李然帮忙,他自是能够轻松不少。
  在交代了李然一番后,子产当即便让李然去了。
  而当李然去了之后,他这才唤来仆人道:
  “速速更衣,我要去罕府!”
  ……
  罕氏府邸。
  罕虎原本在院中赏花,忽听府外同时来了二位公孙上卿求见,当即是皱了皱眉。
  罕虎,罕氏,名虎,字子皮。罕氏一族,自从罕虎的父亲当国之后,传到他这,就一直稳居郑国的首卿之位。虽然论辈分,他要比包括子产在内的另外两名“公孙”一辈的卿大夫要小上一辈,可这却丝毫不影响他罕氏在郑国的首卿当国之位。
  (要说起来,这也是极为稀奇的事。具体为何会是这样的坐次安排,历史上已无从考证。)
  “哦?子产与伯石来了?快将二位大人请进府内。”
  于是,在府内仆人的指引下,子产与另一位大夫一同来到院内。
  “二位如此着急来见本卿,难道是府外出了什么事吗?”
  “大人,今日城中突发疠疾,以致多人死亡,还请大人以当国的名义,下令关闭城防四门,并严禁民众出入!”
  还没等子产开口,与他站在一起的另一名大夫便已是抢先一步如是建议道。
  而这名大夫,不是别人,正是子产的政敌——丰段。
  丰段,字伯石,郑国的六位正卿之一,于朝堂之上的地位次于子产一级,而且因为年纪稍长于子产,经常拉拢其他卿大夫对子产之政进行围攻抨击,与子产的矛盾,可谓是水火不容。
  “什么?疠疾?”
  听得“疠疾”二字,罕虎也是一惊,急忙命人召众卿大夫前来议事。
  其实,眼前的子产与丰段已经是郑国朝堂上最有话语的两人,但罕虎深知此事事关重大,所以还是想找人一起商议一番才好定夺。
  毕竟郑邑乃是天下商贸的枢纽,一旦郑邑四门关闭,整个中原地区的商贸都将停摆,甚至影响到整个天下的货殖商贾。
  待得群臣皆至,罕虎这才询问起大家的意见来。
  可谁知群臣的意见竟是出奇的统一,竟都无条件支持丰段的建议。
  显而易见,眼下城中疠疾突起,且大有蔓延之势,若不及时控制,整个郑邑都将岌岌可危。
  而这些卿大夫的一家老小大也大都住在城中,所以一旦郑邑有事,他们想跑那也是绝不可能跑得掉的。
  所以,他们当然希望尽快关闭四门,彻底阻断疠疾的外传和内输,并采取最为严厉的手段来限制住病情的扩散。
  “当国,此事万万不能犹疑啊,万一是让染病之人逃了出去,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啊!”
  “要知我郑邑乃天下商道中心所在,一旦传了出去,那四邻之国都将难逃厄难,届时群起而问责于我们,我郑国又该如何应对?”
  丰段心急如焚,说话时胡子不断的抖动,像是对此事恐惧到了极点。
  事实上他说的也不无道理,若是疠疾只在郑国内流传,或许他们还能应付。可一旦传到楚国和晋国,让这两个国家遭了殃,那郑国可就走远了。
  现在的郑国在他们晋楚眼中,顶多就算个受气包。所以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打破这种来之不易的平衡。
  “是啊是啊,千万不能惹上晋楚两国啊。”
  “还请当国下令,严控!”
  众大夫亦是纷纷出声,着急的模样比之丰段可谓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子产,你的意思呢?”
  罕虎看向子产,毕竟子产是地位仅次于他的执政卿。一应政事,皆由他说的算。若是真要采取严控,这执行起来,毕竟还得仰仗于他。
  于是,众人的目光随之又转移到一直未曾说话的子产身上。
  “回禀当国,侨以为……伯石所言也确是在理。”
  子产停顿片刻,最终还是同意了丰段的主张。
  尽管他和丰段乃是政敌,可是面对此次突发事件,丰段的提议显然也不无道理。
  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眼下不惜一切代价控制病情扩散才是正招。
  而且也只有将疠疾严格的控制在郑邑,他才能找出此次疠疾源头,从而采取正确的方式消灭疫病。
  再者,他也已经让李然前去调查此事,此时关闭城门,也能有助于李然的调查。
  但他始终觉得有点奇怪,觉得此次疠疾来得如此凶猛,又来得如此怪异。就好像是早有一只大手在背后操控着这一切。
  无论是丰段的反应,还是城中盛行的言论,这一切都显得非常蹊跷。
  “希望子明能够尽快查出端倪吧。”
  此时此刻,他也只能是寄希望于李然那里了。
  第九十二章 何为大局?
  再说李然这边,既然是承应了此事,那自当上心。于是,他早早的便赶到了一间医馆门前,果见得一副人满为患的景象,一时也颇有些担忧起来。
  “主公,此地不宜久留,不如先回去,再做商议!”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