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诱敌深入
并州军在上党一共布署着六个营,要同时面对三面之敌,在兵力上肯定是捉襟见肘的,曹亮将最为精锐的三个骑兵营调往东线碗子城,颇有点田忌赛马的意思,以并州军最强的力量去对付司马军最弱的力量,显然碗子城的战斗是最没悬念的一个。
剩下的两路,杜预的射声营去阻止司马军的主力,羊祜的步兵营则需要拖往胡遵的西路军,剩下王濬的长水营则留作机动预备兵团,那边情况紧急,随时策应。
东面这一路当然不用曹亮担心,如果三个骑兵营还对付不了区区两万人的话,那曹亮干脆就趁早投降算了。
西路的羊祜那边问题也不大,曹亮给他的任务就是拖住胡遵所部,最好是诱敌深入,将胡遵引入到上党腹地来,这样曹亮在歼灭东路之敌后,便可以更方便地回头去对付胡遵这一路人马。
曹亮之所以将三个骑兵营全部集中于东路,最主要的考虑还是队伍的机动能力,骑兵营速度快,战斗力强,战场转移随心所欲,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任何想要去的地方,如果将步兵投入到东线战场的话,不但歼敌的速度慢,转场的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像对付敌人的这种三路围攻,保持速战速决高机动性是第一要素,否则一旦陷入苦战,就很有可能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只有在快速机动的作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各个击破,才是打破敌人围剿的有效手段。
所以,曹亮将最精锐的骑兵部队集合在一起,重拳出击,这样才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歼灭敌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下一个战场。
很显然,曹亮确实的攻击次序是东路——西路——南路,先打最弱之敌,后打次弱之敌,最后再来迎战最强之敌。
羊祜这方面曹亮无需担心,他的任务是诱敌深入,将胡遵的队伍引入到上党腹地,不管引到哪里都无所谓,反正越离东线近,越方便曹亮转移战场,也就是说胡遵的军队越接近上党腹地,他们离死亡也就越快些。
只有南线的杜预才是曹亮需要考虑的,尽管曹亮相信杜预的能力,坚守石门关三天时间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在曹亮打掉东西两路司马军之前石门关就失守了,被司马懿的大军杀入了上党腹地,那么战争形势就会变得异常严峻。
所以曹亮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杜预身上,万一杜预那边没有撑得住,后果便是不堪设想的,毕竟杜预的对手可是老谋深算诡计百出的司马懿,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而王濬的存在,就是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曹亮将王濬的长水营安排在了居中的位置上,基本上可以做到照应三路,但曹亮真实的意图,还是希望加强南路的防守,在杜预万一顶不住的时候,王濬可以充当第二梯队,继续地阻击司马懿的进攻。
这样的安排,基本上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上党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司马懿想要从石门关进军,那就必须走这一条路,再无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就算司马懿再妖,打得过杜预,也未必能打得过王濬,就算他真得能幸运地连闯两关,但恐怕也只能是在三天之后了。
而三天时间,已经足够曹亮可以利索地打两次伏击战了,全歼掉司马军的东西两路军,不知道司马懿杀入上党之后,又将做何感想?
不过曹亮给自己挖得坑也挺深,三天时间,连续地打两场恶战,而中间还得有一天时间来转移战场,时间上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
第一战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第二战,将对羊祜是一个考验。
羊祜对曹亮的战略安排理解地十分透彻,他的任务并不是像杜预那样阻击司马军,而是想方设法地诱敌深入,把司马军引入到并州军事先设计好的埋伏圈之中。
不过司马军的表现让羊祜发现这个胡遵有些不上道,这家伙似乎有些太过谨慎了,行动迟缓,步步为营,一遇到任何的风吹草动,就跟个缩头乌龟一样,缩在那儿不动了。
羊祜有些无语,这个胡遵,也太过小心了吧,司马军的西路军,有三万人马,如此众多的人马,居然胡遵如此谨小慎微,照这个走法,那怕再有个三天时间,也不见得胡遵能走到曹亮预定的伏击地点。
骑兵作战,最理想的地点自然是平原地带,上党四面皆山,盆地里也是丘陵居多,想要找到两处利于骑兵作战的平原地带并不太容易,东线打碗子城的时候,就是曹亮亲自勘查的地形,最后将伏击地点定在了碗子城,尽管碗子城的地理位置也不尽然全好,但从周围的情况来看,估计也是唯一的选择了。
事实证明,碗子城做为打伏击的地点还是差了一些的,否则的话,陈泰和胡奋那是插翅难飞,正是因为碗子城太靠近羊肠坂了,这才给陈泰和胡奋以逃亡的机会。
而对付司马西路军,最理想的伏击地点应该是深入上党腹地的平川地带,如果胡遵进军到阳阿就按兵不动了,那么对并州军围歼这支军队将产生相当大的难度。
曹亮三天打两仗,本来就是极限作战,如果胡遵的军队不到位的话,还真是很难按时完成任务。
所以诱敌深入的担子就落在了羊祜的肩上,他故意地示敌以弱,派出了一支并不齐整的队伍前去迎战司马军。
胡遵的表现一如既往,不管对手是强是弱,他仍然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
还好胡遵的副将王经是一个急功近利之人,他看到并州军如此不堪的队伍,立刻便动了心思,一路便追击了下去,想要彻底地消灭眼前的这一支并州军,在王经看来,送到嘴边的肉,又么怎么能让它飞了?
不可能的!
剩下的两路,杜预的射声营去阻止司马军的主力,羊祜的步兵营则需要拖往胡遵的西路军,剩下王濬的长水营则留作机动预备兵团,那边情况紧急,随时策应。
东面这一路当然不用曹亮担心,如果三个骑兵营还对付不了区区两万人的话,那曹亮干脆就趁早投降算了。
西路的羊祜那边问题也不大,曹亮给他的任务就是拖住胡遵所部,最好是诱敌深入,将胡遵引入到上党腹地来,这样曹亮在歼灭东路之敌后,便可以更方便地回头去对付胡遵这一路人马。
曹亮之所以将三个骑兵营全部集中于东路,最主要的考虑还是队伍的机动能力,骑兵营速度快,战斗力强,战场转移随心所欲,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任何想要去的地方,如果将步兵投入到东线战场的话,不但歼敌的速度慢,转场的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像对付敌人的这种三路围攻,保持速战速决高机动性是第一要素,否则一旦陷入苦战,就很有可能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只有在快速机动的作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各个击破,才是打破敌人围剿的有效手段。
所以,曹亮将最精锐的骑兵部队集合在一起,重拳出击,这样才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歼灭敌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下一个战场。
很显然,曹亮确实的攻击次序是东路——西路——南路,先打最弱之敌,后打次弱之敌,最后再来迎战最强之敌。
羊祜这方面曹亮无需担心,他的任务是诱敌深入,将胡遵的队伍引入到上党腹地,不管引到哪里都无所谓,反正越离东线近,越方便曹亮转移战场,也就是说胡遵的军队越接近上党腹地,他们离死亡也就越快些。
只有南线的杜预才是曹亮需要考虑的,尽管曹亮相信杜预的能力,坚守石门关三天时间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在曹亮打掉东西两路司马军之前石门关就失守了,被司马懿的大军杀入了上党腹地,那么战争形势就会变得异常严峻。
所以曹亮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杜预身上,万一杜预那边没有撑得住,后果便是不堪设想的,毕竟杜预的对手可是老谋深算诡计百出的司马懿,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而王濬的存在,就是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曹亮将王濬的长水营安排在了居中的位置上,基本上可以做到照应三路,但曹亮真实的意图,还是希望加强南路的防守,在杜预万一顶不住的时候,王濬可以充当第二梯队,继续地阻击司马懿的进攻。
这样的安排,基本上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上党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司马懿想要从石门关进军,那就必须走这一条路,再无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就算司马懿再妖,打得过杜预,也未必能打得过王濬,就算他真得能幸运地连闯两关,但恐怕也只能是在三天之后了。
而三天时间,已经足够曹亮可以利索地打两次伏击战了,全歼掉司马军的东西两路军,不知道司马懿杀入上党之后,又将做何感想?
不过曹亮给自己挖得坑也挺深,三天时间,连续地打两场恶战,而中间还得有一天时间来转移战场,时间上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
第一战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第二战,将对羊祜是一个考验。
羊祜对曹亮的战略安排理解地十分透彻,他的任务并不是像杜预那样阻击司马军,而是想方设法地诱敌深入,把司马军引入到并州军事先设计好的埋伏圈之中。
不过司马军的表现让羊祜发现这个胡遵有些不上道,这家伙似乎有些太过谨慎了,行动迟缓,步步为营,一遇到任何的风吹草动,就跟个缩头乌龟一样,缩在那儿不动了。
羊祜有些无语,这个胡遵,也太过小心了吧,司马军的西路军,有三万人马,如此众多的人马,居然胡遵如此谨小慎微,照这个走法,那怕再有个三天时间,也不见得胡遵能走到曹亮预定的伏击地点。
骑兵作战,最理想的地点自然是平原地带,上党四面皆山,盆地里也是丘陵居多,想要找到两处利于骑兵作战的平原地带并不太容易,东线打碗子城的时候,就是曹亮亲自勘查的地形,最后将伏击地点定在了碗子城,尽管碗子城的地理位置也不尽然全好,但从周围的情况来看,估计也是唯一的选择了。
事实证明,碗子城做为打伏击的地点还是差了一些的,否则的话,陈泰和胡奋那是插翅难飞,正是因为碗子城太靠近羊肠坂了,这才给陈泰和胡奋以逃亡的机会。
而对付司马西路军,最理想的伏击地点应该是深入上党腹地的平川地带,如果胡遵进军到阳阿就按兵不动了,那么对并州军围歼这支军队将产生相当大的难度。
曹亮三天打两仗,本来就是极限作战,如果胡遵的军队不到位的话,还真是很难按时完成任务。
所以诱敌深入的担子就落在了羊祜的肩上,他故意地示敌以弱,派出了一支并不齐整的队伍前去迎战司马军。
胡遵的表现一如既往,不管对手是强是弱,他仍然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
还好胡遵的副将王经是一个急功近利之人,他看到并州军如此不堪的队伍,立刻便动了心思,一路便追击了下去,想要彻底地消灭眼前的这一支并州军,在王经看来,送到嘴边的肉,又么怎么能让它飞了?
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