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时间
大部分的中国人清明节都要回家扫墓,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所以理所当然也要在清明节的这天,回家祀祖。四月五日是清明节,四月四日的傍晚,我从晋江坐车到中心站,然后转车到洪濑。四点半我开始上车,半个小时之后,我到了中心站,一进站,才知道整个车站都挤满了黑压压的人流。
先是排队买票,长长的一条队等了好长的时间,买到车票之后,我想可以上车了,可是走进候车室才知道,那里要到洪濑梅山的人,已经“之”字型地排了好几转的人队了,剪票员不断地吆喝大家到后边去排队,我顺着人龙转了几圈,才找到这条队伍的尾巴,只好乖乖地在那等待着。
五分钟一班的车,五分钟一次小蠕动,每一次蠕动,心里就有一点回家的快乐感觉。就这样,从五点钟下车到站,一直等到六点半才上车,整整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排队。最后,公交车从市区慢慢地转出,一路上,已是华灯初上,但还有很多要赶着回家的乘客,不顾一切地往上挤,直到整部车没有一点空当,最后,我在七点四十多分才到洪濑。原本从晋江到洪濑,坐班车只要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自驾只需五十分钟就可以到。可这一次,却用了整整三个多小时,多了一倍的时间。可见中国人在等车的问题上,浪费时间显见一斑。
据说中国人向来对钱财很是看破,花钱请客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对时间同样也很不珍惜,但这并不是中国人的传统,而是一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终于变成了某种习惯。中国人并不都有淡漠时间的观念,我们的老祖宗不是说了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中国人其实是很重视时间的,可是,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的影响,让近代的中国人形成了拖拉的习惯,不得不安于现状呢?比如这等车吧,本来就是一种无奈,我开始的时候,也是极度烦躁,后来想了想,过节嘛,大家都要回去,谁都在这个时候,走这条路赶这趟车,再说了,急是没用的,两条腿能走回去吗?二十五公里的路程,当然得靠车。所以这些等车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便都掏出了手机,有的玩起游戏,有的聊起qq,有的在打电话聊天,个把人掏出报刊杂志读了起来,所有的人都在利用这段无聊的时间,让自己充实起来,可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谁都没有真正做些什么,谁都在无奈中等待着。
既然中国人对年节的重视,促成了这种惰性,对时间的重度浪费,同样无亚于对金钱的浪费。那么,喜欢年节中国人,为了和亲人聚居,就得在这样的年节里,从五湖四海往家赶路,并在同一时间里回到他们的家乡,与亲人团聚。由于交通状况远远不能适应这么大一个人口国度的节日需求,因此,只要是逢年过节,中国人为了赶回家,对时间的大度,就和对金钱的大度一样,绝对是大把大把地在花费着的。
我们是个人口大国,更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大国,某种散懒习惯让我联想到农业社大锅饭的年代,好多人无所事事的场景。那时常常想着当时的大人们比我们这些小孩子更有时间,更好玩。因为农闲的时候没事可做,大人们都没地方可去,就是想去哪也没钱,所以都聚在一起玩牌打麻将,要不就是在一起品茶喝酒,那个时候,只能这样闲着,想做点小生意都不行,那叫四类分子,是要被割尾巴的,所以除了农忙到地里赚点工分,其它的时间便都没事可做,不玩下牌打下麻将,那做什么呢?所以,在这一二十年当中,前辈们就是在这样的等待中,过完了他们最为有价值的时光,他们的这种散懒习惯,后来也影响到了我们这一代。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散懒的习惯才被慢慢地修正,人们都开始忙了起来,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了,只要有钱赚,哪怕一天当做两天用,也是值得。这个时候的中国人,算是争分夺秒了。然而中国毕竟是个人口大国,在相对落后的环境里,尽管你十分珍惜时间,想要尽快解决问题,但终因力不从心,法制不可能一步健全,又受限于不太进步的环境和种种陈观陋习的束缚,慢慢地让部分激情最转化成习惯,最后也就成了另外一种新的惰性。其外,另一种新时代的惰性却又漫延开来,人多挤车只是中国人浪费时间的一种方式;泡网,玩游戏,看连续剧,成群结队到哪去玩乐,喝通宵酒,k通宵吧,玩博彩,没有任何事情找个人瞎侃上一天,最后连在网上种菜都种出时尚来了,这些,都是中国人可怕的虚度
近半个世纪来,我们的上一代,是在苦中作乐,他们的时间浪费是社会造成的;而我们这一代,却是在改革洪流中力不从心的一代,很多人成功了,很可喜;可很多人想成功,但因为种种因素没有成功,很可惜;后来我们的下一代,却有好多机会,但他们受到很高的教育,一般工作岗位对他们而言,总是不存在太大的诱惑,所以他们选择了另外一种浪费。新一代的幸福和高不上低不就的心态,让中国人的隋性显然更是有增无减,网络,ktv,吧场,游乐场,博彩,只要能刺激神经的地方,他们都会去;然而对工作,却总是以不适应为理由逃避,大有庞士元做县令的怀才不遇的心态。活到现在,我终于有点感悟,中国人数代的时间,真的够慷慨够潇洒大方的,如果现实的菜能象网络的菜长得那么快速和那么长钱,那么,中国人将会更有时间上网种菜聊天斗地主,哪怕一整天泡在网上也行
先是排队买票,长长的一条队等了好长的时间,买到车票之后,我想可以上车了,可是走进候车室才知道,那里要到洪濑梅山的人,已经“之”字型地排了好几转的人队了,剪票员不断地吆喝大家到后边去排队,我顺着人龙转了几圈,才找到这条队伍的尾巴,只好乖乖地在那等待着。
五分钟一班的车,五分钟一次小蠕动,每一次蠕动,心里就有一点回家的快乐感觉。就这样,从五点钟下车到站,一直等到六点半才上车,整整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排队。最后,公交车从市区慢慢地转出,一路上,已是华灯初上,但还有很多要赶着回家的乘客,不顾一切地往上挤,直到整部车没有一点空当,最后,我在七点四十多分才到洪濑。原本从晋江到洪濑,坐班车只要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自驾只需五十分钟就可以到。可这一次,却用了整整三个多小时,多了一倍的时间。可见中国人在等车的问题上,浪费时间显见一斑。
据说中国人向来对钱财很是看破,花钱请客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对时间同样也很不珍惜,但这并不是中国人的传统,而是一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终于变成了某种习惯。中国人并不都有淡漠时间的观念,我们的老祖宗不是说了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中国人其实是很重视时间的,可是,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的影响,让近代的中国人形成了拖拉的习惯,不得不安于现状呢?比如这等车吧,本来就是一种无奈,我开始的时候,也是极度烦躁,后来想了想,过节嘛,大家都要回去,谁都在这个时候,走这条路赶这趟车,再说了,急是没用的,两条腿能走回去吗?二十五公里的路程,当然得靠车。所以这些等车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便都掏出了手机,有的玩起游戏,有的聊起qq,有的在打电话聊天,个把人掏出报刊杂志读了起来,所有的人都在利用这段无聊的时间,让自己充实起来,可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谁都没有真正做些什么,谁都在无奈中等待着。
既然中国人对年节的重视,促成了这种惰性,对时间的重度浪费,同样无亚于对金钱的浪费。那么,喜欢年节中国人,为了和亲人聚居,就得在这样的年节里,从五湖四海往家赶路,并在同一时间里回到他们的家乡,与亲人团聚。由于交通状况远远不能适应这么大一个人口国度的节日需求,因此,只要是逢年过节,中国人为了赶回家,对时间的大度,就和对金钱的大度一样,绝对是大把大把地在花费着的。
我们是个人口大国,更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大国,某种散懒习惯让我联想到农业社大锅饭的年代,好多人无所事事的场景。那时常常想着当时的大人们比我们这些小孩子更有时间,更好玩。因为农闲的时候没事可做,大人们都没地方可去,就是想去哪也没钱,所以都聚在一起玩牌打麻将,要不就是在一起品茶喝酒,那个时候,只能这样闲着,想做点小生意都不行,那叫四类分子,是要被割尾巴的,所以除了农忙到地里赚点工分,其它的时间便都没事可做,不玩下牌打下麻将,那做什么呢?所以,在这一二十年当中,前辈们就是在这样的等待中,过完了他们最为有价值的时光,他们的这种散懒习惯,后来也影响到了我们这一代。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散懒的习惯才被慢慢地修正,人们都开始忙了起来,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了,只要有钱赚,哪怕一天当做两天用,也是值得。这个时候的中国人,算是争分夺秒了。然而中国毕竟是个人口大国,在相对落后的环境里,尽管你十分珍惜时间,想要尽快解决问题,但终因力不从心,法制不可能一步健全,又受限于不太进步的环境和种种陈观陋习的束缚,慢慢地让部分激情最转化成习惯,最后也就成了另外一种新的惰性。其外,另一种新时代的惰性却又漫延开来,人多挤车只是中国人浪费时间的一种方式;泡网,玩游戏,看连续剧,成群结队到哪去玩乐,喝通宵酒,k通宵吧,玩博彩,没有任何事情找个人瞎侃上一天,最后连在网上种菜都种出时尚来了,这些,都是中国人可怕的虚度
近半个世纪来,我们的上一代,是在苦中作乐,他们的时间浪费是社会造成的;而我们这一代,却是在改革洪流中力不从心的一代,很多人成功了,很可喜;可很多人想成功,但因为种种因素没有成功,很可惜;后来我们的下一代,却有好多机会,但他们受到很高的教育,一般工作岗位对他们而言,总是不存在太大的诱惑,所以他们选择了另外一种浪费。新一代的幸福和高不上低不就的心态,让中国人的隋性显然更是有增无减,网络,ktv,吧场,游乐场,博彩,只要能刺激神经的地方,他们都会去;然而对工作,却总是以不适应为理由逃避,大有庞士元做县令的怀才不遇的心态。活到现在,我终于有点感悟,中国人数代的时间,真的够慷慨够潇洒大方的,如果现实的菜能象网络的菜长得那么快速和那么长钱,那么,中国人将会更有时间上网种菜聊天斗地主,哪怕一整天泡在网上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