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六章 大明换届
永业十年,二月十五。
正月过去半月后,大明迎来了中枢的变动,廖焕之、董大山、王东、王樊这四位军机大臣到任离职,而他们的离职不仅标志着朱怡成在复兴大明后的第一任军机大臣已全部退出军机,同时也为未来军机大臣的任期作出了表率。
由于军机处换届之事,早在朱怡成还都北京时就已经着手做准备了,而在大半年前,军机处就开始了交接工作,所以虽然军机处换届是一件大事,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波澜,一切井井有条。
廖焕之等人到任离职后,首席军机大臣由史贻直接替,其余军机大臣的排名分别为:蒋瑾、庄岩、马功成、孙嘉淦、何显祖和曾逸书。
至此,军机处由五人增补为七人,以满足军机处日益繁忙的工作需求。此外,这个排名也有些耐人寻味,其中史贻直虽为首席军机大臣,但当初因为史贻直是军机处成立后不久以替代邬思道入的军机,所以史贻直在军机处的任职时间不会太长,也就是说最多两年不到,大概永业十一年年底,史贻直的军机大臣任期就会到了。
这样一来,史贻直在新组建的军机处中地位并没有像当初廖焕之那么稳固,他这个首席军机只是过渡而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他任期满,接替他为首席军机的自然是蒋瑾。
至于蒋瑾,他在朝中无论资格、地位、功劳都是排名前列的,假如当初不是朱怡成刻意压制,也许蒋瑾早就入军机了。而现在,蒋瑾终于如愿以偿,再加上由工部分出的铁道部,使得蒋瑾手中的实权更重几分,再加上入了军机后他的地位又进一步,在朝中的影响力更大。
庄岩、马功成两人代表着军方,前者一直是总参谋长,这些年朱怡成对总参谋部的看重是众人皆知的,虽然总参谋部从名义上来看仅仅只是参赞谋划的新设部门,但随着朱怡成不断扶持,总参谋部在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隐隐有代替皇帝对对战争进行规划和决策的最高级军事机构。
当然了,总参谋部的最终决定权依旧在皇帝手上,这个部门只是皇帝控制军队和战争的机构而控制新改制的五军都督府,所以庄岩入军机也代表着朱怡成向天下表态,以确定总参谋部职权的含义。
至于马功成,这是一位军方巨头,他在军方中的地位仅次于王东,同时又在五军都督府有着左都督的职衔。正是因为如此,王东到任离职后,由马功成接替王东是顺理成章的,并且也是在军机处加强军方的影响力。
除去上面的几位,孙嘉淦、何显祖和曾逸书的资格就要弱了不少。这三人中孙嘉淦和曾逸书是大明复国后科举为官,出身不能同廖焕之等从龙功臣相比。至于何显祖更是当年投降大明的满清官员,只不过因为琉球之事立下大功,为了安抚天下人心,并且拉拢那些由满清而来的文官,把他纳入军机大臣行列除了表彰他的功绩外,同样也是更多于出自政治考虑。
所以,这些从各人在军机处的排名就能足以看出,他们三人是排在最后的,而且他们的本职也不是很高,在朝中的影响力也远远不如前四人。这也是朱怡成考虑再三后把军机处由五人增补为七人的原因之一。
此外,朱怡成还准备了一个人以替代史贻直,而这人就是如今的新明总督潘梦园。不过因为潘梦园远在海外,眼下王东还未前往新明正式接替,所以按照时间来计算,等到潘梦园回到大明恐怕要在今年年底的时候了。等到那时候朱怡成会先给他一个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之衔,随后在令其军机行走,等史贻直到任后就让潘梦园接替,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军机处军方三人(总参谋部、陆军、海军),文臣四人的格局,而这个格局未来也会成为军机处的定例。
至于到任的几位军机大臣离职后的安排,朱怡成自然也是妥善安置。其中廖焕之授太师,王东授太保,董大山授太傅,王樊授以少师。
除此之外,廖焕之依旧留在朝中为臣,朱怡成还给了他一个参知政事的加衔。所谓的参知政事,这原本属于唐朝时宰相加衔,后来宋元时期改为平章政事,前明开国时期因为宰相的设置也存在过一些日子,后来朱元璋废除宰相和平章政事,同时改地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这个官位就不再使用。
但现在,朱怡成从故纸堆里把这个官位重新捡了起来,以加衔赐给了廖焕之,换而言之就等于设置了一个皇帝私人政事顾问一般的职务,这个官位虽然不是实官,但官衔却为一品,以示亲近和荣耀。
王东接替潘梦园去新明,董大山在军中职务依旧保留,同时又加左都督衔成为大明实际的陆军最高指挥官。
至于王樊,因为他强烈要求告老还乡,这些年他身为军机大臣和户部尚书,为大明可以说是尽心竭力。虽然王樊在朝野外的名声不比其他几人响亮,而且平日为人也颇为低调,但是朝中重臣心里都清楚,王樊是朱怡成的心腹之人,而且也正是因为王樊卓越的理财能力,才使得大明在起初几年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并满足军事方面的巨额开支需求。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现在的王樊看起来要比当初要老了许多,整个人也显得很是憔悴。毕竟朝廷的大管家不好当啊,在起初的日子里,整个朝廷到处都要用钱,可收入却一直入不敷出,靠着手上仅有的资源维持着运转,也只有王樊才能做到这一点,而现在大明终于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每年的财政收入节节拔高,大明不再缺钱了,王樊也能够心满意足地离开朝堂。
原本朱怡成是打算把王樊同廖焕之一般留在朝中,可经不起王樊的几次要告老还乡的请求。所以,朱怡成最终只能答应下来,但给予他的荣耀却丝毫不少,同时还把皇家商行和大明皇家银行的大权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够在回江南后继续以私人名义协助朱怡成打理皇家的产业。
对此,王樊倒是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就此他从一个朝廷重臣摇身一变,成了手握大明资本最雄厚,也最有实力的两大财团的当家人。这样的转变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王樊也在离职之后没几日就兴冲冲地告别了朱怡成,然后坐船南下宁波,在老家呆些日子后就去上海赴任。
除去军机处的变动,自然还有朝廷部门的变动,那就是除六部外增设铁道部、商部、外交部这三部。
六部变成九部,各部尚书、侍郎等自然要逐一安排和任命,这些在军机处换届的同时一并进行。再加上五军都督府的实际职能改动,可以说永业十年初是大明朝堂变动最大的一年,也是奠基了朱怡成对未来大明整个框架改革的基础。
除去这些明面上的变动外,对于锦衣卫和通事处内部的调整朱怡成也着手开始。相比锦衣卫,通事处的变动却小些,不过通事处的主官提督四夷通事由原来的三品升为二品,以此同朝廷其他部门尚书包括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官位职权相当,并且根据地域进行内部划分,设置五个司,分别对亚洲包括南洋、新明、欧洲、非洲和中东各地的情报工作。
锦衣卫方面的动作就要比通事处大些,张冉在朱怡成的授意下对锦衣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加强锦衣卫的控制和情报网络的工作。此外张冉的和邓秉同时被授中将军衔,再兼右都督之职,从而以确定这两个情报机构在军中的合法性,同时也便于在必要时候皇帝可以通过这两个情报机构插手和调查军方。
等做完这一切后,朱怡成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辽东,早在前些时候,同邬思道细谈过后的朱怡成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先解决辽东问题,而这一次他任命统帅,并带兵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从军机大臣之位退下来的董大山。
正月过去半月后,大明迎来了中枢的变动,廖焕之、董大山、王东、王樊这四位军机大臣到任离职,而他们的离职不仅标志着朱怡成在复兴大明后的第一任军机大臣已全部退出军机,同时也为未来军机大臣的任期作出了表率。
由于军机处换届之事,早在朱怡成还都北京时就已经着手做准备了,而在大半年前,军机处就开始了交接工作,所以虽然军机处换届是一件大事,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波澜,一切井井有条。
廖焕之等人到任离职后,首席军机大臣由史贻直接替,其余军机大臣的排名分别为:蒋瑾、庄岩、马功成、孙嘉淦、何显祖和曾逸书。
至此,军机处由五人增补为七人,以满足军机处日益繁忙的工作需求。此外,这个排名也有些耐人寻味,其中史贻直虽为首席军机大臣,但当初因为史贻直是军机处成立后不久以替代邬思道入的军机,所以史贻直在军机处的任职时间不会太长,也就是说最多两年不到,大概永业十一年年底,史贻直的军机大臣任期就会到了。
这样一来,史贻直在新组建的军机处中地位并没有像当初廖焕之那么稳固,他这个首席军机只是过渡而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他任期满,接替他为首席军机的自然是蒋瑾。
至于蒋瑾,他在朝中无论资格、地位、功劳都是排名前列的,假如当初不是朱怡成刻意压制,也许蒋瑾早就入军机了。而现在,蒋瑾终于如愿以偿,再加上由工部分出的铁道部,使得蒋瑾手中的实权更重几分,再加上入了军机后他的地位又进一步,在朝中的影响力更大。
庄岩、马功成两人代表着军方,前者一直是总参谋长,这些年朱怡成对总参谋部的看重是众人皆知的,虽然总参谋部从名义上来看仅仅只是参赞谋划的新设部门,但随着朱怡成不断扶持,总参谋部在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隐隐有代替皇帝对对战争进行规划和决策的最高级军事机构。
当然了,总参谋部的最终决定权依旧在皇帝手上,这个部门只是皇帝控制军队和战争的机构而控制新改制的五军都督府,所以庄岩入军机也代表着朱怡成向天下表态,以确定总参谋部职权的含义。
至于马功成,这是一位军方巨头,他在军方中的地位仅次于王东,同时又在五军都督府有着左都督的职衔。正是因为如此,王东到任离职后,由马功成接替王东是顺理成章的,并且也是在军机处加强军方的影响力。
除去上面的几位,孙嘉淦、何显祖和曾逸书的资格就要弱了不少。这三人中孙嘉淦和曾逸书是大明复国后科举为官,出身不能同廖焕之等从龙功臣相比。至于何显祖更是当年投降大明的满清官员,只不过因为琉球之事立下大功,为了安抚天下人心,并且拉拢那些由满清而来的文官,把他纳入军机大臣行列除了表彰他的功绩外,同样也是更多于出自政治考虑。
所以,这些从各人在军机处的排名就能足以看出,他们三人是排在最后的,而且他们的本职也不是很高,在朝中的影响力也远远不如前四人。这也是朱怡成考虑再三后把军机处由五人增补为七人的原因之一。
此外,朱怡成还准备了一个人以替代史贻直,而这人就是如今的新明总督潘梦园。不过因为潘梦园远在海外,眼下王东还未前往新明正式接替,所以按照时间来计算,等到潘梦园回到大明恐怕要在今年年底的时候了。等到那时候朱怡成会先给他一个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之衔,随后在令其军机行走,等史贻直到任后就让潘梦园接替,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军机处军方三人(总参谋部、陆军、海军),文臣四人的格局,而这个格局未来也会成为军机处的定例。
至于到任的几位军机大臣离职后的安排,朱怡成自然也是妥善安置。其中廖焕之授太师,王东授太保,董大山授太傅,王樊授以少师。
除此之外,廖焕之依旧留在朝中为臣,朱怡成还给了他一个参知政事的加衔。所谓的参知政事,这原本属于唐朝时宰相加衔,后来宋元时期改为平章政事,前明开国时期因为宰相的设置也存在过一些日子,后来朱元璋废除宰相和平章政事,同时改地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这个官位就不再使用。
但现在,朱怡成从故纸堆里把这个官位重新捡了起来,以加衔赐给了廖焕之,换而言之就等于设置了一个皇帝私人政事顾问一般的职务,这个官位虽然不是实官,但官衔却为一品,以示亲近和荣耀。
王东接替潘梦园去新明,董大山在军中职务依旧保留,同时又加左都督衔成为大明实际的陆军最高指挥官。
至于王樊,因为他强烈要求告老还乡,这些年他身为军机大臣和户部尚书,为大明可以说是尽心竭力。虽然王樊在朝野外的名声不比其他几人响亮,而且平日为人也颇为低调,但是朝中重臣心里都清楚,王樊是朱怡成的心腹之人,而且也正是因为王樊卓越的理财能力,才使得大明在起初几年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并满足军事方面的巨额开支需求。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现在的王樊看起来要比当初要老了许多,整个人也显得很是憔悴。毕竟朝廷的大管家不好当啊,在起初的日子里,整个朝廷到处都要用钱,可收入却一直入不敷出,靠着手上仅有的资源维持着运转,也只有王樊才能做到这一点,而现在大明终于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每年的财政收入节节拔高,大明不再缺钱了,王樊也能够心满意足地离开朝堂。
原本朱怡成是打算把王樊同廖焕之一般留在朝中,可经不起王樊的几次要告老还乡的请求。所以,朱怡成最终只能答应下来,但给予他的荣耀却丝毫不少,同时还把皇家商行和大明皇家银行的大权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够在回江南后继续以私人名义协助朱怡成打理皇家的产业。
对此,王樊倒是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就此他从一个朝廷重臣摇身一变,成了手握大明资本最雄厚,也最有实力的两大财团的当家人。这样的转变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王樊也在离职之后没几日就兴冲冲地告别了朱怡成,然后坐船南下宁波,在老家呆些日子后就去上海赴任。
除去军机处的变动,自然还有朝廷部门的变动,那就是除六部外增设铁道部、商部、外交部这三部。
六部变成九部,各部尚书、侍郎等自然要逐一安排和任命,这些在军机处换届的同时一并进行。再加上五军都督府的实际职能改动,可以说永业十年初是大明朝堂变动最大的一年,也是奠基了朱怡成对未来大明整个框架改革的基础。
除去这些明面上的变动外,对于锦衣卫和通事处内部的调整朱怡成也着手开始。相比锦衣卫,通事处的变动却小些,不过通事处的主官提督四夷通事由原来的三品升为二品,以此同朝廷其他部门尚书包括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官位职权相当,并且根据地域进行内部划分,设置五个司,分别对亚洲包括南洋、新明、欧洲、非洲和中东各地的情报工作。
锦衣卫方面的动作就要比通事处大些,张冉在朱怡成的授意下对锦衣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加强锦衣卫的控制和情报网络的工作。此外张冉的和邓秉同时被授中将军衔,再兼右都督之职,从而以确定这两个情报机构在军中的合法性,同时也便于在必要时候皇帝可以通过这两个情报机构插手和调查军方。
等做完这一切后,朱怡成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辽东,早在前些时候,同邬思道细谈过后的朱怡成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先解决辽东问题,而这一次他任命统帅,并带兵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从军机大臣之位退下来的董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