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金钱的作用(求票票求订阅)
方铅矿的使用历史可谓悠久,作为一种熔点只有300多度,放在陶锅里都能使其融化的金属,它无疑比铜更早的得到了运用。
早在殷商时期人类就已经掌握了冶炼金属铅的方法,甚至当时还出现过用铅铸成的武器——铅戈。
而且由于方铅矿表面会呈现强烈的金属反光,所以也非常容易辨认,另外方铅矿的储量也十分大,是一种很常见的矿物。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方铅矿并不只是用来生产金属铅而已,由于它的形成原因和银类似,都是热液沉积矿物的一种,也就是火山熔岩沉积而成,所以方铅矿,也就是硫化铅经常和硫化银伴生在一起,甚至共存。
方铅矿的主要成分是86.6%的铅,有的还包含1%的银,所以在我国古代,这种矿物也常常被用来提炼银,至于两者的分离方法,简直再简单不过了,利用两者的熔点温度差既可作到。
也就是说,300多度的时候,铅会率先融化成液态,这个时候把铅收集起来,然后继续加温,等温度提升到1000度时,再次出现的液态金属就是银。
金属铅的发现对现在的罗冲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用处,首先他又用不着制作枪弹或者炮弹,第二,作为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原料,现在根本用不着,剩下的用途就是拿来制作青铜合金了。
在铜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铅,可以增强合金熔液的流动性,有助于铸造更精细的纹路或者复杂而小巧的零件,举个例子,不加铅的青铜浇铸出来的东西很粗糙,加了铅之后成品的表面会很光滑,而且还能浇铸出来发丝般精细的纹路。
当然,这一点的用处并不是很大,除了用来制造青铜合金的轴承之外,在古代主要用于铸造钱币,铜钱中大多都含有5%左右的铅,这样有助于浇铸出来清晰的字迹或花纹,这也是加铅的主要原因,不然浇铸出来的很可能只是一个粗糙的铜板。
前一个用处对于罗冲来说不是很重要,他已经决定开始逐渐回收青铜器了,汉部落的钢铁产量足以支持整个部落的需要,有性能更好的铁器,青铜的用途就大大降低了,回收青铜,把铜当作贵金属制造钱币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铅的出现,正好弥补了铸币的不足之处。
整体来说,需要的产量并不是很大,当然这是不涉及制造武器的情况下,要知道‘叠·氮·化·铅’这东西可是比‘雷·汞’更优异的存在,只是现在用不着罢了。
虽然铅的用处不大,但是它里面含的银却很重要,或者说它的伴生矿硫化银很重要,如果说罗冲一开始还不能确认另外一种灰黑色的重金属矿物是什么,那么现在就已经不用猜了,能够和黄铁矿、方铅矿伴生在一起的,除了辉银矿还能是啥。
作为世人熟知的一种有色贵金属,白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这都是白花花的银砸’,呃,虽然现在还是不起眼的一块灰石头吧......
有了铜、铅、银这三种金属后,汉部落的整个货币体系的原料差不多就凑齐了,小面额的铜币,大面额的银币,足以灵活的应对各种交易的支付。
在私有制开始之前,钱币对于汉部落来说可有可无,或者说根本用不着,没有消费支出,要钱有个屁用,拿着钱都花不出去。
吃粮食,部落统一分配,房子农田,部落统一分配,穿衣服用的布料和兽皮,还是部落统一分配,你说拿着钱能干嘛?
但是一旦私有制开始之后,私人之间的交易就会产生,同样,私人与集体之间的交易也会产生,比如买粮食,拿什么买?用猪换吗?问题是对方不想要猪呢,或者说他只想要十斤猪肉呢,难道你还非要拿整头猪来换粮食不成?问题是人家找不开啊!
再举个例子,拿粮食换布匹,你想要两米布,但是对方只需要十斤粮食,可是十斤粮食最多换一米布料,这个时候怎么办,难道扯下来一米?问题一米不够长啊,扯下来也不够做一件衣裳,这个时候不就浪费了吗?
以上还都是私人之间可能会出现的交易,但是私人和公家,或者说和政府的交易同样不会少,公家收购粮食,拿什么来收购,用布换?老百姓要那么多布有个毛用,不能吃也不能喝,衣服够穿就行了,存起来发霉吗?
但是发生这些情况的时候,如果有了钱就不一样了,钱的价值零散,非常适合那些不对等的小额交易,比如之前拿猪换粮食的例子,如果有了钱,那么买粮食至于要支付等价值的钱币即可,想买猪肉,也可以按照肉的价值支付钱币,这样就不会出现以大换小,以小换大的情况,对于买卖的双方都是公平的。
第二,如果有了钱作为一种万用交换物,那么政府收购粮食就可以用钱币支付,老百姓也不用担心拿到一堆用不着的东西在手里烂掉的风险,他们就可以用得到的钱币去购买自家需要的东西,不管是柴米油盐,还是肉食,布匹,亦或是笔墨纸砚,都可以灵活的选择,而经过交易得到的钱还可以再次拿来交换别的东西,这也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流通。
这次浮岛伴生矿的发现可谓及时啊,作为钱币的主要原料,能够在私有制推行之前发现,那么罗冲就能想办法在明年之前,用半年的时间造出适用的钱币,为私有制的推行铺平道路,起到一个辅助的功能,同样,一旦钱币制造出来,对于汉部落的对外贸易同样重要。
你能想象用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金属片,就能从别人那里换取大量的资源吗,没错,用货币抢劫其他部落才是正途,而且他们拿到钱又花不出去,最后还只能到汉部落买东西,而这样一来,掌握货币发行权的罗冲无疑就等于掌握了众生。
早在殷商时期人类就已经掌握了冶炼金属铅的方法,甚至当时还出现过用铅铸成的武器——铅戈。
而且由于方铅矿表面会呈现强烈的金属反光,所以也非常容易辨认,另外方铅矿的储量也十分大,是一种很常见的矿物。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方铅矿并不只是用来生产金属铅而已,由于它的形成原因和银类似,都是热液沉积矿物的一种,也就是火山熔岩沉积而成,所以方铅矿,也就是硫化铅经常和硫化银伴生在一起,甚至共存。
方铅矿的主要成分是86.6%的铅,有的还包含1%的银,所以在我国古代,这种矿物也常常被用来提炼银,至于两者的分离方法,简直再简单不过了,利用两者的熔点温度差既可作到。
也就是说,300多度的时候,铅会率先融化成液态,这个时候把铅收集起来,然后继续加温,等温度提升到1000度时,再次出现的液态金属就是银。
金属铅的发现对现在的罗冲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用处,首先他又用不着制作枪弹或者炮弹,第二,作为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原料,现在根本用不着,剩下的用途就是拿来制作青铜合金了。
在铜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铅,可以增强合金熔液的流动性,有助于铸造更精细的纹路或者复杂而小巧的零件,举个例子,不加铅的青铜浇铸出来的东西很粗糙,加了铅之后成品的表面会很光滑,而且还能浇铸出来发丝般精细的纹路。
当然,这一点的用处并不是很大,除了用来制造青铜合金的轴承之外,在古代主要用于铸造钱币,铜钱中大多都含有5%左右的铅,这样有助于浇铸出来清晰的字迹或花纹,这也是加铅的主要原因,不然浇铸出来的很可能只是一个粗糙的铜板。
前一个用处对于罗冲来说不是很重要,他已经决定开始逐渐回收青铜器了,汉部落的钢铁产量足以支持整个部落的需要,有性能更好的铁器,青铜的用途就大大降低了,回收青铜,把铜当作贵金属制造钱币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铅的出现,正好弥补了铸币的不足之处。
整体来说,需要的产量并不是很大,当然这是不涉及制造武器的情况下,要知道‘叠·氮·化·铅’这东西可是比‘雷·汞’更优异的存在,只是现在用不着罢了。
虽然铅的用处不大,但是它里面含的银却很重要,或者说它的伴生矿硫化银很重要,如果说罗冲一开始还不能确认另外一种灰黑色的重金属矿物是什么,那么现在就已经不用猜了,能够和黄铁矿、方铅矿伴生在一起的,除了辉银矿还能是啥。
作为世人熟知的一种有色贵金属,白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这都是白花花的银砸’,呃,虽然现在还是不起眼的一块灰石头吧......
有了铜、铅、银这三种金属后,汉部落的整个货币体系的原料差不多就凑齐了,小面额的铜币,大面额的银币,足以灵活的应对各种交易的支付。
在私有制开始之前,钱币对于汉部落来说可有可无,或者说根本用不着,没有消费支出,要钱有个屁用,拿着钱都花不出去。
吃粮食,部落统一分配,房子农田,部落统一分配,穿衣服用的布料和兽皮,还是部落统一分配,你说拿着钱能干嘛?
但是一旦私有制开始之后,私人之间的交易就会产生,同样,私人与集体之间的交易也会产生,比如买粮食,拿什么买?用猪换吗?问题是对方不想要猪呢,或者说他只想要十斤猪肉呢,难道你还非要拿整头猪来换粮食不成?问题是人家找不开啊!
再举个例子,拿粮食换布匹,你想要两米布,但是对方只需要十斤粮食,可是十斤粮食最多换一米布料,这个时候怎么办,难道扯下来一米?问题一米不够长啊,扯下来也不够做一件衣裳,这个时候不就浪费了吗?
以上还都是私人之间可能会出现的交易,但是私人和公家,或者说和政府的交易同样不会少,公家收购粮食,拿什么来收购,用布换?老百姓要那么多布有个毛用,不能吃也不能喝,衣服够穿就行了,存起来发霉吗?
但是发生这些情况的时候,如果有了钱就不一样了,钱的价值零散,非常适合那些不对等的小额交易,比如之前拿猪换粮食的例子,如果有了钱,那么买粮食至于要支付等价值的钱币即可,想买猪肉,也可以按照肉的价值支付钱币,这样就不会出现以大换小,以小换大的情况,对于买卖的双方都是公平的。
第二,如果有了钱作为一种万用交换物,那么政府收购粮食就可以用钱币支付,老百姓也不用担心拿到一堆用不着的东西在手里烂掉的风险,他们就可以用得到的钱币去购买自家需要的东西,不管是柴米油盐,还是肉食,布匹,亦或是笔墨纸砚,都可以灵活的选择,而经过交易得到的钱还可以再次拿来交换别的东西,这也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流通。
这次浮岛伴生矿的发现可谓及时啊,作为钱币的主要原料,能够在私有制推行之前发现,那么罗冲就能想办法在明年之前,用半年的时间造出适用的钱币,为私有制的推行铺平道路,起到一个辅助的功能,同样,一旦钱币制造出来,对于汉部落的对外贸易同样重要。
你能想象用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金属片,就能从别人那里换取大量的资源吗,没错,用货币抢劫其他部落才是正途,而且他们拿到钱又花不出去,最后还只能到汉部落买东西,而这样一来,掌握货币发行权的罗冲无疑就等于掌握了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