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节
“明军水师不是……”
“明军强大,谁说南洋的水师就是水师的全部?”
“这……”
黄晦卿陷入了绝望。
若大明水师主力都去了西洋,尚且还能调动一部分水师来围剿,封锁安南外海,那胡季犛父子将再无退路!
胡季犛的最后方略就是撤出陆地,在海上躲避明军,以拖延战争,等待国内民变与雨季到来,继而反攻。可现在看来,明廷是打算彻底把胡季犛父子给玩死,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跑路啊。
“黄大人,这酒楼已经没希望了。”
范之贤轻轻说。
黄晦卿目光中透着挣扎:“我们毕竟在这里吃饭,喝酒,若换了地方,还能吃喝依旧吗?”
范之贤知道黄晦卿心动了,倒了一杯酒:“吃喝依旧不敢说,但至少,还能吃喝。”
黄晦卿明白了。
现在投降,至少还能活下去,若是等到几天后大明兵进清化,连命都未必能保得住。
“还有谁?”
黄晦卿沉默许久,低声道。
范之贤微微摇头:“此事不可说,若你愿意,那就等明日晚间巡哨时到西门来,有人会带我们出城。”
黄晦卿喝了一大碗酒,拿出了一块碎银,丢在桌上,起身道:“他日你再请我登酒楼吧。”
范之贤笑了。
局势已不可挽回,多邦城的毁灭预示了一切的终结,没必要再待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至于胡季犛,就看他自己的命吧,没有反攻倒算,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尽忠了。
负责进攻清化的是韩观,而作为先锋的,依旧是袁岳,是南宁卫与凭祥卫,这只军队行动迅猛,势不可挡,只花了两日时间,就已经打下整个长安州,距离清化已不到百里。
袁岳在清化州与长安州交界处停了下来,商议如何攻取清化,而就在此时,建宁府的军队与水师取得联系,千户许亮登岸,求见袁岳。
“水师船队到了?”
袁岳见到许亮,寒暄两句当即询问。
许亮摇了摇头,说:“水师船队主力尚未抵达,尚需要三五日时间,你们的速度实在是太快,比预期中的快得多。”
袁岳哈哈大笑:“确实,谁也不成想攻下多邦只用了一日。既然战局发生变化,那就不能一直留在北面,只要夺下清化,胡氏父子就无路可走。”
许亮思索了下,说:“是否等待水师主力抵达之后再攻取清化,一旦让其逃亡海外……”
袁岳看了看舆图,分析道:“不用,我们进军清化,也是两日后的事,胡氏父子纵想逃,也不会一下子逃出海外,他必会据江而战,待拖延三五日,水师便可完全封锁出海口,到时候让他彻底无路可走!”
许亮盘算着日期,估摸着足够了,便带人回到大福船上,率三艘大福船巡弋,一旦发现安南水军出海,便会将其击沉。
三艘大福船,控制不了漫长的海岸线,但扼守住出海口一片区域还是足够了,
此时,李坚、李兴正率水师船队满帆而行,直逼交趾洋。战略包围逐渐形成,留给安南胡氏父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上进,归附论(三更)
南京,落雪。
朱允炆走在雪中,看着茫茫的天地,对身旁的解缙、茹瑺感叹道:“这个冬日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
茹瑺眉宇间有些担忧,感叹道:“据钦天监说,此番寒气南下,贵州、广西也多有降温,虽没有大寒,却也比往年寒了许多,不少百姓之家因此还糟了灾,生了病。”
解缙伸手,看着落在掌心中的雪花转瞬即逝,嘴角一动:“这对南征大军是一个好消息啊,天冷一些,好过热一些。”
茹瑺微微点头,这倒是实话。
“张辅在十月十八日发来的文书你们也看了,两军成功会师,突破三江,已抵达多邦城下,依你们看,多邦城能守多久?”
朱允炆伸手,将栏杆上的积雪扫去。
茹瑺想起那一份文书,有些凝重地说:“张辅、铁铉在文书中言说多邦城坚固难克,又有神机炮蹲坐城墙,重军把手,内外两城,依臣之见,想要拿下如此城池,怕要付出不小代价,至少也要打上五日。”
解缙笑了起来,摆了摆手:“茹阁过于保守了,拿下多邦城,只要下定决心,不会超出两日!”
茹瑺皱眉,问解缙:“如此重兵坚城,如何能轻易攻克?安南虽是国弱,但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吧?要知道当年陈友谅进攻洪都城,六十万人三个月都没有打进去,而洪都城还不如多邦城。”
解缙看向茹瑺,自信地说:“此一时,彼一时。茹阁主政山西时,京军可是发生了极大变化。”
“哦?”
茹瑺有些疑惑,莫不是有自己不知道的事?
朱允炆背负双手,看着南方,轻声说:“以张辅的统御能力,军队的战斗力,加上新式火器,拿下多邦城,朕以为只需一日!”
茹瑺与解缙都有些吃惊,一日时间是不是太短了?多邦城毕竟是有重兵把守。
“新式火器的威力真有如此大?”
茹瑺有些怀疑。
朱允炆转过身,坐在亭子里,示意两人也坐下:“新式火器的威力茹尚书可去二炮局亲眼见识一番,朕并不担心多邦城,而是担心如何治理安南。安南虽远,但对于大明而言,还是一块重要之地,不能有失。你们认为,谁来治理安南最为合适?”
解缙与茹瑺对视了一眼。
若没有开市舶司,没有远航,安南显得并不甚重要,可现在南洋贸易正在展开,民间出海贸易已初展头角,若有安南沿海作为中转之地,作为腹背之地,无疑是一种绝佳的选择。一旦有了安南,便可在二十日内抵达旧港宣慰司,对于旧港防护、支援、物资供应,都有极大好处。
可打下安南容易,收回安南也容易,但想要治理好安南,那就不太容易了。毕竟距离距离大明京师太远,四千多里,政令传达的时间太长,一旦出点事,等报给京师,那边事都结束了……
所以,想要治理好安南,必须有一条:给予镇守将领与文臣足够的权限,比如动员大军的权限,比如处理官员的权限。
而一旦给予权限过大,则会演变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藩镇割据,甚至会滋生野心,形成事实上的独立。
解缙沉思良久,说道:“皇上,臣想到一人,绝对可靠,而且有能力处理安南政务。”
茹瑺眼神一亮:“臣也想到一人,不若我们写出来,猜看谁的心思准。”
朱允炆哈哈笑起,心情舒畅,抬手让内侍准备笔墨,然后说:“那朕也写一人,看看与你们所推之人相符。”
“皇上请。”
解缙与茹瑺站起,背过身去。
朱允炆提笔写下一人名字,然后收起纸张,起身道:“你们写吧。”
茹瑺、解缙分别写下名字。
解缙笑道:“那就一起揭晓吧。”
茹瑺、解缙展开纸张,内侍将朱允炆所写纸张展开,三张纸条上,都写着同一个名字:
张紞。
三人不由会心一笑。
朱允炆放心了,说道:“既然都认准了他,那就由内阁拟旨吧,等圣旨传至,安南之战也该结束了。”
张紞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善于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在云南时就卓有政绩,眼下让他出云南至安南,管理安南各地文官,是再合适不过。
何况张紞因为耕牛的事被人盯着,不少人找他麻烦,现在对他委以重任,也算是给他一个补偿。最主要的是,此人的忠诚是无需怀疑的。
“皇上,臣以为安南平定之后,当设卫所,以戡平地方,威慑宵小。”
茹瑺建议。
朱允炆点了点头,说:“张辅打下安南,怕是无数人因此而破胆。若留着张辅驻守安南,地方上恐怕多有担忧,朕打算让韩观带五万兵暂时驻守安南,张辅暂领广西都司,一旦安南有变,张辅能随时出关。”
“五万,是不是少了?”
解缙有些担忧。
朱允炆笑道:“五万已是不少,足够遏守多邦、升龙、清化等地,再说了,朝廷要在安南征调兵力,组建安南卫所,让其听从指挥。只要主将、军官、乃至总旗都是大明的人,不怕他们有谋逆之心。”
“皇上圣明。”
解缙与茹瑺称赞。
以安南人治安南是没办法的办法,必须让那里的人知道听大明的话,大明就会给他们好处。将他们内化为大明人,逐渐的就会失去安南国的意识,老老实实为朝廷办事。
安南,建昌州。
陶容原是建昌州一个县的小小士绅,因为投降大明,被张辅亲自接待,并答应让他成为建昌州的同知。陶容很感谢张辅,但觉得一个同知还不够,还想求上进。
这一日,陶容找来自己的好友梁默,此人原只是一地知县,也投靠了张辅。陶容询问梁默如何才能让张辅更为器重自己。
梁默想了许多办法,像是送粮食,送衣服等,这些办法都被陶容否定了:“明军不缺粮食物资,我们就算是送去,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无足轻重,我们要做,就要做雪中送炭的事。”
梁默无语地看着陶荣,摊开手:“现在明军想要胡氏父子……”
陶容瞪了一眼梁默,开什么玩笑,胡氏父子虽然对付不了明军,但对付自己一个小小的同知还不再话下,而且自己手里也没兵。
梁默揉着脑袋,实在是想不出明军还需要什么,缺啥他们拿不到,真是的。
雪中送炭,那也得先有雪啊。
“等等,我想起来一件事。”梁默突然站了起来,严肃地看着陶容:“若此事可以办成,你很可能会被重用!”
陶容有些心急:“快说!”
梁默缓缓说:“归附之功!”
“归附?”
陶容先是疑惑,旋即瞪大眼,连连摇头:“你糊涂啊,虽说安南曾经属于中国,但五百年来都是以国独立在外,一旦让安南归附大明,那大明必然会派遣汉人、汉官来治理安南,说不得还会引入明廷律法、习俗,到时候,哪里还有我们越人的位置?让安南归附中国,万万不可。”
梁默看着陶容,认真说道:“学习明廷律法、习俗有何不妥?安南本身就习汉字,说汉化,几百年来,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说没有我们越人的位置,我也是不同意。云南、广西就在安南北面,现如何怎样?土司过着自己的舒坦日子,明廷也没有大肆杀戮吧?远的不说,就说广西南宁、桂林等地,听说商人来往,风华天宝,繁华一日赛过一日,陶兄莫不是想守着土屋子过日子?”
陶容喝了一口冷茶,叹息道:“并入中国是不行的,遥想始皇帝时期,广西并入中国,死了多少人?后来云南并入中国,又死了多少人?别看明廷行的是王道,王道之下,都是兵刃与枯骨啊。我们是安南人,越人,在汉人看来,就是异类,是蛮夷之人啊。一旦并入中国,华夷之争必然兴起,到时候安南国内必会血流成河啊。”
梁默向后倚靠,手搭在椅背上:“敢问陶兄一句,安南归附中国会流血,那安南不归附中国,就不会流血了吗?”
陶容脸色一变。
梁默看着无法反驳的陶容,严肃地说:“陈氏当政,荒唐无道,死得人少吗?胡氏当政,强征百姓为兵,不是修筑城池就是打造战船,各种奴役,横征暴敛,死得人还少吗?退一万步,大明再选一陈氏之后为王,张辅带兵回国,安南就此会安定吗?”
陶容张了张嘴,无法说话。
就眼下的局势来看,陈氏复立是不太可能了。毕竟胡氏父子已经铲除掉了大部分有威胁的陈氏之人,就算是随便找个人上台,也震慑不住场面,君弱臣强,地方迟早会出问题,到时候国内纷乱,死的人怕是更多。
梁默继续说道:“再说了,化夷入华夏,是多少人、多少族人希望的事,今日若陶兄不把握机会,信不信他日有人看穿,定会鼓动百姓,主动请求让安南归附大明!”
“明军强大,谁说南洋的水师就是水师的全部?”
“这……”
黄晦卿陷入了绝望。
若大明水师主力都去了西洋,尚且还能调动一部分水师来围剿,封锁安南外海,那胡季犛父子将再无退路!
胡季犛的最后方略就是撤出陆地,在海上躲避明军,以拖延战争,等待国内民变与雨季到来,继而反攻。可现在看来,明廷是打算彻底把胡季犛父子给玩死,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跑路啊。
“黄大人,这酒楼已经没希望了。”
范之贤轻轻说。
黄晦卿目光中透着挣扎:“我们毕竟在这里吃饭,喝酒,若换了地方,还能吃喝依旧吗?”
范之贤知道黄晦卿心动了,倒了一杯酒:“吃喝依旧不敢说,但至少,还能吃喝。”
黄晦卿明白了。
现在投降,至少还能活下去,若是等到几天后大明兵进清化,连命都未必能保得住。
“还有谁?”
黄晦卿沉默许久,低声道。
范之贤微微摇头:“此事不可说,若你愿意,那就等明日晚间巡哨时到西门来,有人会带我们出城。”
黄晦卿喝了一大碗酒,拿出了一块碎银,丢在桌上,起身道:“他日你再请我登酒楼吧。”
范之贤笑了。
局势已不可挽回,多邦城的毁灭预示了一切的终结,没必要再待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至于胡季犛,就看他自己的命吧,没有反攻倒算,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尽忠了。
负责进攻清化的是韩观,而作为先锋的,依旧是袁岳,是南宁卫与凭祥卫,这只军队行动迅猛,势不可挡,只花了两日时间,就已经打下整个长安州,距离清化已不到百里。
袁岳在清化州与长安州交界处停了下来,商议如何攻取清化,而就在此时,建宁府的军队与水师取得联系,千户许亮登岸,求见袁岳。
“水师船队到了?”
袁岳见到许亮,寒暄两句当即询问。
许亮摇了摇头,说:“水师船队主力尚未抵达,尚需要三五日时间,你们的速度实在是太快,比预期中的快得多。”
袁岳哈哈大笑:“确实,谁也不成想攻下多邦只用了一日。既然战局发生变化,那就不能一直留在北面,只要夺下清化,胡氏父子就无路可走。”
许亮思索了下,说:“是否等待水师主力抵达之后再攻取清化,一旦让其逃亡海外……”
袁岳看了看舆图,分析道:“不用,我们进军清化,也是两日后的事,胡氏父子纵想逃,也不会一下子逃出海外,他必会据江而战,待拖延三五日,水师便可完全封锁出海口,到时候让他彻底无路可走!”
许亮盘算着日期,估摸着足够了,便带人回到大福船上,率三艘大福船巡弋,一旦发现安南水军出海,便会将其击沉。
三艘大福船,控制不了漫长的海岸线,但扼守住出海口一片区域还是足够了,
此时,李坚、李兴正率水师船队满帆而行,直逼交趾洋。战略包围逐渐形成,留给安南胡氏父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上进,归附论(三更)
南京,落雪。
朱允炆走在雪中,看着茫茫的天地,对身旁的解缙、茹瑺感叹道:“这个冬日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
茹瑺眉宇间有些担忧,感叹道:“据钦天监说,此番寒气南下,贵州、广西也多有降温,虽没有大寒,却也比往年寒了许多,不少百姓之家因此还糟了灾,生了病。”
解缙伸手,看着落在掌心中的雪花转瞬即逝,嘴角一动:“这对南征大军是一个好消息啊,天冷一些,好过热一些。”
茹瑺微微点头,这倒是实话。
“张辅在十月十八日发来的文书你们也看了,两军成功会师,突破三江,已抵达多邦城下,依你们看,多邦城能守多久?”
朱允炆伸手,将栏杆上的积雪扫去。
茹瑺想起那一份文书,有些凝重地说:“张辅、铁铉在文书中言说多邦城坚固难克,又有神机炮蹲坐城墙,重军把手,内外两城,依臣之见,想要拿下如此城池,怕要付出不小代价,至少也要打上五日。”
解缙笑了起来,摆了摆手:“茹阁过于保守了,拿下多邦城,只要下定决心,不会超出两日!”
茹瑺皱眉,问解缙:“如此重兵坚城,如何能轻易攻克?安南虽是国弱,但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吧?要知道当年陈友谅进攻洪都城,六十万人三个月都没有打进去,而洪都城还不如多邦城。”
解缙看向茹瑺,自信地说:“此一时,彼一时。茹阁主政山西时,京军可是发生了极大变化。”
“哦?”
茹瑺有些疑惑,莫不是有自己不知道的事?
朱允炆背负双手,看着南方,轻声说:“以张辅的统御能力,军队的战斗力,加上新式火器,拿下多邦城,朕以为只需一日!”
茹瑺与解缙都有些吃惊,一日时间是不是太短了?多邦城毕竟是有重兵把守。
“新式火器的威力真有如此大?”
茹瑺有些怀疑。
朱允炆转过身,坐在亭子里,示意两人也坐下:“新式火器的威力茹尚书可去二炮局亲眼见识一番,朕并不担心多邦城,而是担心如何治理安南。安南虽远,但对于大明而言,还是一块重要之地,不能有失。你们认为,谁来治理安南最为合适?”
解缙与茹瑺对视了一眼。
若没有开市舶司,没有远航,安南显得并不甚重要,可现在南洋贸易正在展开,民间出海贸易已初展头角,若有安南沿海作为中转之地,作为腹背之地,无疑是一种绝佳的选择。一旦有了安南,便可在二十日内抵达旧港宣慰司,对于旧港防护、支援、物资供应,都有极大好处。
可打下安南容易,收回安南也容易,但想要治理好安南,那就不太容易了。毕竟距离距离大明京师太远,四千多里,政令传达的时间太长,一旦出点事,等报给京师,那边事都结束了……
所以,想要治理好安南,必须有一条:给予镇守将领与文臣足够的权限,比如动员大军的权限,比如处理官员的权限。
而一旦给予权限过大,则会演变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藩镇割据,甚至会滋生野心,形成事实上的独立。
解缙沉思良久,说道:“皇上,臣想到一人,绝对可靠,而且有能力处理安南政务。”
茹瑺眼神一亮:“臣也想到一人,不若我们写出来,猜看谁的心思准。”
朱允炆哈哈笑起,心情舒畅,抬手让内侍准备笔墨,然后说:“那朕也写一人,看看与你们所推之人相符。”
“皇上请。”
解缙与茹瑺站起,背过身去。
朱允炆提笔写下一人名字,然后收起纸张,起身道:“你们写吧。”
茹瑺、解缙分别写下名字。
解缙笑道:“那就一起揭晓吧。”
茹瑺、解缙展开纸张,内侍将朱允炆所写纸张展开,三张纸条上,都写着同一个名字:
张紞。
三人不由会心一笑。
朱允炆放心了,说道:“既然都认准了他,那就由内阁拟旨吧,等圣旨传至,安南之战也该结束了。”
张紞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善于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在云南时就卓有政绩,眼下让他出云南至安南,管理安南各地文官,是再合适不过。
何况张紞因为耕牛的事被人盯着,不少人找他麻烦,现在对他委以重任,也算是给他一个补偿。最主要的是,此人的忠诚是无需怀疑的。
“皇上,臣以为安南平定之后,当设卫所,以戡平地方,威慑宵小。”
茹瑺建议。
朱允炆点了点头,说:“张辅打下安南,怕是无数人因此而破胆。若留着张辅驻守安南,地方上恐怕多有担忧,朕打算让韩观带五万兵暂时驻守安南,张辅暂领广西都司,一旦安南有变,张辅能随时出关。”
“五万,是不是少了?”
解缙有些担忧。
朱允炆笑道:“五万已是不少,足够遏守多邦、升龙、清化等地,再说了,朝廷要在安南征调兵力,组建安南卫所,让其听从指挥。只要主将、军官、乃至总旗都是大明的人,不怕他们有谋逆之心。”
“皇上圣明。”
解缙与茹瑺称赞。
以安南人治安南是没办法的办法,必须让那里的人知道听大明的话,大明就会给他们好处。将他们内化为大明人,逐渐的就会失去安南国的意识,老老实实为朝廷办事。
安南,建昌州。
陶容原是建昌州一个县的小小士绅,因为投降大明,被张辅亲自接待,并答应让他成为建昌州的同知。陶容很感谢张辅,但觉得一个同知还不够,还想求上进。
这一日,陶容找来自己的好友梁默,此人原只是一地知县,也投靠了张辅。陶容询问梁默如何才能让张辅更为器重自己。
梁默想了许多办法,像是送粮食,送衣服等,这些办法都被陶容否定了:“明军不缺粮食物资,我们就算是送去,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无足轻重,我们要做,就要做雪中送炭的事。”
梁默无语地看着陶荣,摊开手:“现在明军想要胡氏父子……”
陶容瞪了一眼梁默,开什么玩笑,胡氏父子虽然对付不了明军,但对付自己一个小小的同知还不再话下,而且自己手里也没兵。
梁默揉着脑袋,实在是想不出明军还需要什么,缺啥他们拿不到,真是的。
雪中送炭,那也得先有雪啊。
“等等,我想起来一件事。”梁默突然站了起来,严肃地看着陶容:“若此事可以办成,你很可能会被重用!”
陶容有些心急:“快说!”
梁默缓缓说:“归附之功!”
“归附?”
陶容先是疑惑,旋即瞪大眼,连连摇头:“你糊涂啊,虽说安南曾经属于中国,但五百年来都是以国独立在外,一旦让安南归附大明,那大明必然会派遣汉人、汉官来治理安南,说不得还会引入明廷律法、习俗,到时候,哪里还有我们越人的位置?让安南归附中国,万万不可。”
梁默看着陶容,认真说道:“学习明廷律法、习俗有何不妥?安南本身就习汉字,说汉化,几百年来,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说没有我们越人的位置,我也是不同意。云南、广西就在安南北面,现如何怎样?土司过着自己的舒坦日子,明廷也没有大肆杀戮吧?远的不说,就说广西南宁、桂林等地,听说商人来往,风华天宝,繁华一日赛过一日,陶兄莫不是想守着土屋子过日子?”
陶容喝了一口冷茶,叹息道:“并入中国是不行的,遥想始皇帝时期,广西并入中国,死了多少人?后来云南并入中国,又死了多少人?别看明廷行的是王道,王道之下,都是兵刃与枯骨啊。我们是安南人,越人,在汉人看来,就是异类,是蛮夷之人啊。一旦并入中国,华夷之争必然兴起,到时候安南国内必会血流成河啊。”
梁默向后倚靠,手搭在椅背上:“敢问陶兄一句,安南归附中国会流血,那安南不归附中国,就不会流血了吗?”
陶容脸色一变。
梁默看着无法反驳的陶容,严肃地说:“陈氏当政,荒唐无道,死得人少吗?胡氏当政,强征百姓为兵,不是修筑城池就是打造战船,各种奴役,横征暴敛,死得人还少吗?退一万步,大明再选一陈氏之后为王,张辅带兵回国,安南就此会安定吗?”
陶容张了张嘴,无法说话。
就眼下的局势来看,陈氏复立是不太可能了。毕竟胡氏父子已经铲除掉了大部分有威胁的陈氏之人,就算是随便找个人上台,也震慑不住场面,君弱臣强,地方迟早会出问题,到时候国内纷乱,死的人怕是更多。
梁默继续说道:“再说了,化夷入华夏,是多少人、多少族人希望的事,今日若陶兄不把握机会,信不信他日有人看穿,定会鼓动百姓,主动请求让安南归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