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节
现在,陈祖义想要匠人,想要打劫阳江船厂!
朱权眯着眼,下定了决心,说道:“没错,我们需要冒险一次,阳江船厂确实是一个好的目标。”
陈祖义看向朱权,嘴角微动:“若你我联手,定能成功。”
朱权伸出一只手:“我要五成的船只与匠人!”
陈祖义哈哈大笑,拒绝道:“你人手有限,最多只能分两成。”
朱权摇头,坚持道:“五成!”
陈祖义根本就不答应,两人扯皮半天,最终确定了分割方案:朱权取五成船只,三成匠人。
结盟已成,剩下的就是时机问题了。
陈祖义可不敢在这个时候动手,北风将起,大明水师可以飞快地跑过来,到时候自己躲在哪里都不安全,至少等到大明水师主力逆风的时候,也就是春夏两季。
会盟结束,两队船只朝着相反的方向离开。
朱权坐在船舱中,脸色阴沉地对杨山说:“拿出信鸽吧,给交趾安全局传信,就说,陈祖义盯上了阳江船厂,时间是明年春,让其十万加急送至京师,记住,消息用拼音与数字加密。”
杨山连忙答应,不久之后,五只信鸽飞出了鸟笼,扑腾着翅膀飞了出去。
加密过的消息,哪怕是落在海贼手中,也别想解读出来。
陈祖义站在船尾,看着分开又合拢的海水,沉默良久,才对陈二宝说:“给足利义满写一封信,让他们准备一千人!另外,之前的白银不够用了,让日本再送二十万两过来。”
陈二宝按照陈祖义的要求,拟写好了信件,交给了陈三才,不久之后,一艘船就离开了船队,朝着西面而去。
陈士良没有说话,只是有些担忧,在众人离开之后,才对陈祖义说:“一千倭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未必能控制得住。”
“死人是不需要控制的……”陈祖义阴森一笑,拍了拍船舷:“倭人嘛,人傻,好用。”
第七百八十章 病倒了(一更)
京师。
匡愚、王宾、盛寅带着药箱,神色紧张,脚步匆匆走向承乾宫,皇后马恩慧着急地看着门口方向,不时地催问:“太医还没到吗?”
侍女与宦官跪在地上,不敢言语。
宁妃站在承乾宫门外,眼看着匡愚等人来了,顾不得礼仪,连忙喊道:“莫要行礼,快去。”
匡愚三人气喘吁吁,进入承乾宫内,看着躺在床榻上昏睡的朱允炆,不由地大吃一惊,连忙诊脉,却因为自身气息浮乱,呼吸不稳,摸着脉象多时也没有说话。
马恩慧等不及,问道:“匡太医,皇上如何?”
匡愚继续诊脉,凝重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淑妃骆颜儿垂泪不已,哽咽中断断续续地讲了个明白。
因骆颜儿怀有身孕,朱允炆处理完朝政之后,多会来承乾宫陪着,可每一次来,朱允炆往往都会办公到深夜,这几日更是没怎么休息过,昨晚又是熬了一宿,起身时晕倒在地。
匡愚收回手,示意王宾与盛寅诊脉,之后三人商议一番,匡愚才对皇后等人说:“皇上本就劳累过度,亏空了气血,加之眼下天气转凉,露重风起,皇上染了风寒,体有高热,我们这就开个方子,差人煎药。”
马恩慧抬手擦了擦眼角,急切地问:“皇上现下身体如何?可有大碍?”
匡愚看了一眼脸色苍白,气息偏弱的朱允炆,不敢对马恩慧保证什么,只好行礼道:“皇后,且容我们先开药方吧。”
“烦请几位了。”
“不敢。”
马恩慧看着去了偏殿的匡愚等人,心乱如麻。宁妃抱着朱文垣,一脸担忧。淑妃与贤妃走到柱子旁,暗暗哭泣。伊真儿感觉手有些疼,看了一眼抓着自己手的阿晓穆,见她满是忧虑地看着朱允炆,手很是冰,还冒着手汗。
太后赶来,见一屋子人围着,便让侍女、宦官出去,问过匡愚等太医之后,坐在床榻上,伸手抚摸着朱允炆的脸,满是悲伤地说:“你想效仿太祖爷勤勉政务,可也得量力而行。母后劝你多少次,皇后劝你多少回,莫要如此拼熬,身体扛不住,你偏是不听……”
“太后……”
马恩慧有些难过,不想让太后在此时再指责朱允炆。
朱允炆一日日忙碌,熬至深夜乃至通宵达旦,并不是他不爱惜身体,而是事情实在是太多太紧急,尤其是营造新都,征调民力与秋收出了冲突,不少百姓想要返家帮忙秋收,北平那里倒还好,工部与督造人员并没有阻拦,放走了十余万百姓归田,工程进度虽受影响,却也体现了朝廷宽宏,民力与匠人齐心,效率较高。
但在地方上,就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御史董镛在山西采木,不准百姓回家,甚至为了赶进度,过度劳累百姓,哪怕是暴雨天,也不让百姓歇息,一场山洪下来,折损了二百余百姓,最终激起六百多人的民变,若不是军士维稳大局,弹压及时,怕会演变为大乱。
虽是如此,山西卫所、百姓对朝廷大兴土木也表现出了诸多抱怨,朱允炆不得不再次派遣茹瑺巡抚山西,亲自负责采木,并下旨将违制御史董镛当众处斩,以平民怨。
再比如北直隶房山,为了开采巨石,派遣匠人深入山中找寻,结果遭遇猛兽袭击,官兵惊吓之下,竟先逃之夭夭,留下没有防备的匠人,被野兽吃了七八个,还摔残废了十几个,这样的事让匠人心寒,平安直接操刀子砍掉了带队的军官,可如何抚恤与安置匠人家属,还得朝廷发话。
还有陕西挖矿,为了赶进度,没有支护,活埋了五十多百姓……
而这些,只是马恩慧知道的诸多事中极少部分,朱允炆还时不时会召见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大臣,显然在筹谋军略。皇上心里扛着多少事,思虑着多少问题,马恩慧并不清楚,只觉得,他这段时间很忙,很累。
太后哀叹一声,看向马恩慧:“我的孩子,我还是说得。”
马恩慧低着头不言语。
太后伸手,触摸着朱允炆额头上的湿巾,感觉有些热,便吩咐人再换一条湿巾,对淑妃说:“你怀有身孕,不能忧思,皇上又是风寒,暂时也不好移宫,你暂且去慈宁宫住几日吧。”
“太后,我想留下……”
淑妃连忙说。
太后没有答应:“皇上不会有事,过几日就会好起来,去吧。”
淑妃看向马恩慧,想让她出面说情,可马恩慧也认为淑妃暂时离开为好,风寒容易传染,总需要考虑下她腹中胎儿。
宁妃、伊真儿、阿晓穆也被太后“赶走”,只留了马恩慧与贤妃。
解缙、郁新求见,内侍以皇上身体不适挡了回去。
当天中午,朱允炆高烧渐退,好了许多,可到了晚间,匡愚、郁震、王宾等太医院人员都被传入宫中,朱允炆再次发了高烧。
宫廷内外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值班的解缙也听闻了朱允炆重病的消息,不由地一阵害怕。这几年中,朱允炆身体算是好的,基本上没大的病症,这次风寒如此猛烈,实在是让人措手不及。
最让解缙担忧的是,朱标就是因染风寒最终离去,若朱允炆……
不会!
他还如此年轻,一定没事!
慌乱的内侍与后宫,根本没有人有心封锁消息,加上内侍火急火燎地往返太医院,自然惊动了不少人,在夜色之中,就有不少人家的大门被敲响。
徐辉祖陡然听闻消息,不由地紧张起来,连忙起身赶往皇宫,宫门紧闭,皇城护卫森严,安全局刘长阁带人守在城门之外,见徐辉祖来了,连忙迎了上去。
徐辉祖急忙询问:“皇上怎么样?”
刘长阁凝重地说:“尚不清楚,太医院的人都去了后宫。魏国公,当务之急是稳定京师,严禁军队无令调动,教场那边还需你亲自坐镇。”
徐辉祖看着担忧的刘长阁,皱眉道:“事情还没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吧?”
刘长阁保持沉默。
徐辉祖想了想,感觉到了一阵压力,朱允炆这次怕是病得很严重,否则刘长阁也不会如此担忧。
“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徐辉祖转身离开。
不久之后,京师戒严,城门戒备,严禁无令出城。
徐辉祖至教场,以临时军演的名义组织军士夜训,差人严防死守,不准军士与将校私自外出。夜训对京军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每个月都会有两三次,没有军士会多想其他。
看着投身于训练的军士,徐辉祖一脑子疑惑,就算是朱允炆生病,刘长阁也不至于这样紧张吧,谁没有个生病的时候?
莫不是说,这是朱允炆一次蓄意安排?
毕竟西北局势紧张,时不时会有急报传来,朱棣出征又是板上钉钉的事,一旦朱棣带走京军主力,朱允炆能放心吗?
他该不会是想通过一次重病来测试朱棣的反应吧?
但仔细想想又不像,朱棣虽然是朱允炆确定的西征统帅,但毕竟还没给他大印,他也没有调兵权,而且燕王府里面也没多少护卫,根本就无法威胁皇宫。
大不敬点说吧,即便是朱允炆出了意外,也有朱文奎太子接班,这是民心所向,是朝廷官员共识,可不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藩王能左右与改变的。
朱棣此时正站在皇宫门外,焦急不安地与其他藩王说着话。
朱允炆突然重病不醒,朱棣十分紧张与慌乱,图谋西域是朱允炆一手操作的军略,他要是出点意外,那自己带兵出征很可能会成为泡影,心心念念与帖木儿打一仗的想法也会落空。
毕竟,帝王意志对朝廷施政方向、国策与军略影响太大,换一个人,就如同换一条道路,朱文奎还小,他根本就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朝廷中诸多大臣是不支持对外开拓与进攻的,他们更多希望的是守成,是固守,是防御,是安稳!
“一定要好起来!”
朱棣紧握着拳头,看着紧闭的皇城。
太医匡愚、王宾等也拿不准办法,朱允炆退烧不到两个时辰,就会起烧,如同反弹,猛烈更甚上一次,这些经验丰富的太医也没遇到过如此棘手的情况,物理降温,吃药,针灸,都只能一时有效。
太后、马恩慧等人彻夜守在一旁,天将破晓时,朱允炆依旧没有醒来的迹象,温度也没有降下去,这让匡愚等人很是无力,更多太医院的人进入后宫,却也拿不准如何治疗,毕竟能想到的法子,匡愚等人都已经用过了。
“太后,皇后,藩王、朝廷重臣集聚在皇宫外,恩情入宫探视。”
内侍来报。
太后看了一眼疲倦的马恩慧,对内侍道:“让内阁大臣与藩王入宫,其他人各至衙署,各司其职。”
内侍答应,转身去安排。
解缙、郁新、朱棣、朱植等人入宫,朱文奎在偏殿接见众人,镇定地对众人说:“父皇定会无事,诸位放心。”
朱文奎的镇定让众人心安不少,可当看到病床上脸色蜡黄,气息微弱的朱允炆时,还是不由地吃了一惊。
这一场病,有些要人命啊。
第七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魔
朱允炆感觉身体很是沉重,似乎正在经历鬼压床,身体动弹不得,意识却还保留着,沉重感不断加重,让自己呼吸都变得困难。
意识的周围只有枯寂的白色雪原,纯净的白让人分不清方向,哪里都看不出其他颜色。
陡然之间,脚底下如同伸出了无数一只只手,每一只手都缠绕着黑色的烟雾,抓住了自己的脚,拖拽着自己前往地狱,呜呜地哭声中满是索命的愤怒。
“还我命来!”
“昏君!”
“下地狱吧!”
朱允炆想要躲避,却发现如何都避不开,大手、小手、苍老的手牢牢抓着,连挣扎都挣扎不动。
朱权眯着眼,下定了决心,说道:“没错,我们需要冒险一次,阳江船厂确实是一个好的目标。”
陈祖义看向朱权,嘴角微动:“若你我联手,定能成功。”
朱权伸出一只手:“我要五成的船只与匠人!”
陈祖义哈哈大笑,拒绝道:“你人手有限,最多只能分两成。”
朱权摇头,坚持道:“五成!”
陈祖义根本就不答应,两人扯皮半天,最终确定了分割方案:朱权取五成船只,三成匠人。
结盟已成,剩下的就是时机问题了。
陈祖义可不敢在这个时候动手,北风将起,大明水师可以飞快地跑过来,到时候自己躲在哪里都不安全,至少等到大明水师主力逆风的时候,也就是春夏两季。
会盟结束,两队船只朝着相反的方向离开。
朱权坐在船舱中,脸色阴沉地对杨山说:“拿出信鸽吧,给交趾安全局传信,就说,陈祖义盯上了阳江船厂,时间是明年春,让其十万加急送至京师,记住,消息用拼音与数字加密。”
杨山连忙答应,不久之后,五只信鸽飞出了鸟笼,扑腾着翅膀飞了出去。
加密过的消息,哪怕是落在海贼手中,也别想解读出来。
陈祖义站在船尾,看着分开又合拢的海水,沉默良久,才对陈二宝说:“给足利义满写一封信,让他们准备一千人!另外,之前的白银不够用了,让日本再送二十万两过来。”
陈二宝按照陈祖义的要求,拟写好了信件,交给了陈三才,不久之后,一艘船就离开了船队,朝着西面而去。
陈士良没有说话,只是有些担忧,在众人离开之后,才对陈祖义说:“一千倭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未必能控制得住。”
“死人是不需要控制的……”陈祖义阴森一笑,拍了拍船舷:“倭人嘛,人傻,好用。”
第七百八十章 病倒了(一更)
京师。
匡愚、王宾、盛寅带着药箱,神色紧张,脚步匆匆走向承乾宫,皇后马恩慧着急地看着门口方向,不时地催问:“太医还没到吗?”
侍女与宦官跪在地上,不敢言语。
宁妃站在承乾宫门外,眼看着匡愚等人来了,顾不得礼仪,连忙喊道:“莫要行礼,快去。”
匡愚三人气喘吁吁,进入承乾宫内,看着躺在床榻上昏睡的朱允炆,不由地大吃一惊,连忙诊脉,却因为自身气息浮乱,呼吸不稳,摸着脉象多时也没有说话。
马恩慧等不及,问道:“匡太医,皇上如何?”
匡愚继续诊脉,凝重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淑妃骆颜儿垂泪不已,哽咽中断断续续地讲了个明白。
因骆颜儿怀有身孕,朱允炆处理完朝政之后,多会来承乾宫陪着,可每一次来,朱允炆往往都会办公到深夜,这几日更是没怎么休息过,昨晚又是熬了一宿,起身时晕倒在地。
匡愚收回手,示意王宾与盛寅诊脉,之后三人商议一番,匡愚才对皇后等人说:“皇上本就劳累过度,亏空了气血,加之眼下天气转凉,露重风起,皇上染了风寒,体有高热,我们这就开个方子,差人煎药。”
马恩慧抬手擦了擦眼角,急切地问:“皇上现下身体如何?可有大碍?”
匡愚看了一眼脸色苍白,气息偏弱的朱允炆,不敢对马恩慧保证什么,只好行礼道:“皇后,且容我们先开药方吧。”
“烦请几位了。”
“不敢。”
马恩慧看着去了偏殿的匡愚等人,心乱如麻。宁妃抱着朱文垣,一脸担忧。淑妃与贤妃走到柱子旁,暗暗哭泣。伊真儿感觉手有些疼,看了一眼抓着自己手的阿晓穆,见她满是忧虑地看着朱允炆,手很是冰,还冒着手汗。
太后赶来,见一屋子人围着,便让侍女、宦官出去,问过匡愚等太医之后,坐在床榻上,伸手抚摸着朱允炆的脸,满是悲伤地说:“你想效仿太祖爷勤勉政务,可也得量力而行。母后劝你多少次,皇后劝你多少回,莫要如此拼熬,身体扛不住,你偏是不听……”
“太后……”
马恩慧有些难过,不想让太后在此时再指责朱允炆。
朱允炆一日日忙碌,熬至深夜乃至通宵达旦,并不是他不爱惜身体,而是事情实在是太多太紧急,尤其是营造新都,征调民力与秋收出了冲突,不少百姓想要返家帮忙秋收,北平那里倒还好,工部与督造人员并没有阻拦,放走了十余万百姓归田,工程进度虽受影响,却也体现了朝廷宽宏,民力与匠人齐心,效率较高。
但在地方上,就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御史董镛在山西采木,不准百姓回家,甚至为了赶进度,过度劳累百姓,哪怕是暴雨天,也不让百姓歇息,一场山洪下来,折损了二百余百姓,最终激起六百多人的民变,若不是军士维稳大局,弹压及时,怕会演变为大乱。
虽是如此,山西卫所、百姓对朝廷大兴土木也表现出了诸多抱怨,朱允炆不得不再次派遣茹瑺巡抚山西,亲自负责采木,并下旨将违制御史董镛当众处斩,以平民怨。
再比如北直隶房山,为了开采巨石,派遣匠人深入山中找寻,结果遭遇猛兽袭击,官兵惊吓之下,竟先逃之夭夭,留下没有防备的匠人,被野兽吃了七八个,还摔残废了十几个,这样的事让匠人心寒,平安直接操刀子砍掉了带队的军官,可如何抚恤与安置匠人家属,还得朝廷发话。
还有陕西挖矿,为了赶进度,没有支护,活埋了五十多百姓……
而这些,只是马恩慧知道的诸多事中极少部分,朱允炆还时不时会召见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大臣,显然在筹谋军略。皇上心里扛着多少事,思虑着多少问题,马恩慧并不清楚,只觉得,他这段时间很忙,很累。
太后哀叹一声,看向马恩慧:“我的孩子,我还是说得。”
马恩慧低着头不言语。
太后伸手,触摸着朱允炆额头上的湿巾,感觉有些热,便吩咐人再换一条湿巾,对淑妃说:“你怀有身孕,不能忧思,皇上又是风寒,暂时也不好移宫,你暂且去慈宁宫住几日吧。”
“太后,我想留下……”
淑妃连忙说。
太后没有答应:“皇上不会有事,过几日就会好起来,去吧。”
淑妃看向马恩慧,想让她出面说情,可马恩慧也认为淑妃暂时离开为好,风寒容易传染,总需要考虑下她腹中胎儿。
宁妃、伊真儿、阿晓穆也被太后“赶走”,只留了马恩慧与贤妃。
解缙、郁新求见,内侍以皇上身体不适挡了回去。
当天中午,朱允炆高烧渐退,好了许多,可到了晚间,匡愚、郁震、王宾等太医院人员都被传入宫中,朱允炆再次发了高烧。
宫廷内外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值班的解缙也听闻了朱允炆重病的消息,不由地一阵害怕。这几年中,朱允炆身体算是好的,基本上没大的病症,这次风寒如此猛烈,实在是让人措手不及。
最让解缙担忧的是,朱标就是因染风寒最终离去,若朱允炆……
不会!
他还如此年轻,一定没事!
慌乱的内侍与后宫,根本没有人有心封锁消息,加上内侍火急火燎地往返太医院,自然惊动了不少人,在夜色之中,就有不少人家的大门被敲响。
徐辉祖陡然听闻消息,不由地紧张起来,连忙起身赶往皇宫,宫门紧闭,皇城护卫森严,安全局刘长阁带人守在城门之外,见徐辉祖来了,连忙迎了上去。
徐辉祖急忙询问:“皇上怎么样?”
刘长阁凝重地说:“尚不清楚,太医院的人都去了后宫。魏国公,当务之急是稳定京师,严禁军队无令调动,教场那边还需你亲自坐镇。”
徐辉祖看着担忧的刘长阁,皱眉道:“事情还没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吧?”
刘长阁保持沉默。
徐辉祖想了想,感觉到了一阵压力,朱允炆这次怕是病得很严重,否则刘长阁也不会如此担忧。
“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徐辉祖转身离开。
不久之后,京师戒严,城门戒备,严禁无令出城。
徐辉祖至教场,以临时军演的名义组织军士夜训,差人严防死守,不准军士与将校私自外出。夜训对京军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每个月都会有两三次,没有军士会多想其他。
看着投身于训练的军士,徐辉祖一脑子疑惑,就算是朱允炆生病,刘长阁也不至于这样紧张吧,谁没有个生病的时候?
莫不是说,这是朱允炆一次蓄意安排?
毕竟西北局势紧张,时不时会有急报传来,朱棣出征又是板上钉钉的事,一旦朱棣带走京军主力,朱允炆能放心吗?
他该不会是想通过一次重病来测试朱棣的反应吧?
但仔细想想又不像,朱棣虽然是朱允炆确定的西征统帅,但毕竟还没给他大印,他也没有调兵权,而且燕王府里面也没多少护卫,根本就无法威胁皇宫。
大不敬点说吧,即便是朱允炆出了意外,也有朱文奎太子接班,这是民心所向,是朝廷官员共识,可不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藩王能左右与改变的。
朱棣此时正站在皇宫门外,焦急不安地与其他藩王说着话。
朱允炆突然重病不醒,朱棣十分紧张与慌乱,图谋西域是朱允炆一手操作的军略,他要是出点意外,那自己带兵出征很可能会成为泡影,心心念念与帖木儿打一仗的想法也会落空。
毕竟,帝王意志对朝廷施政方向、国策与军略影响太大,换一个人,就如同换一条道路,朱文奎还小,他根本就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朝廷中诸多大臣是不支持对外开拓与进攻的,他们更多希望的是守成,是固守,是防御,是安稳!
“一定要好起来!”
朱棣紧握着拳头,看着紧闭的皇城。
太医匡愚、王宾等也拿不准办法,朱允炆退烧不到两个时辰,就会起烧,如同反弹,猛烈更甚上一次,这些经验丰富的太医也没遇到过如此棘手的情况,物理降温,吃药,针灸,都只能一时有效。
太后、马恩慧等人彻夜守在一旁,天将破晓时,朱允炆依旧没有醒来的迹象,温度也没有降下去,这让匡愚等人很是无力,更多太医院的人进入后宫,却也拿不准如何治疗,毕竟能想到的法子,匡愚等人都已经用过了。
“太后,皇后,藩王、朝廷重臣集聚在皇宫外,恩情入宫探视。”
内侍来报。
太后看了一眼疲倦的马恩慧,对内侍道:“让内阁大臣与藩王入宫,其他人各至衙署,各司其职。”
内侍答应,转身去安排。
解缙、郁新、朱棣、朱植等人入宫,朱文奎在偏殿接见众人,镇定地对众人说:“父皇定会无事,诸位放心。”
朱文奎的镇定让众人心安不少,可当看到病床上脸色蜡黄,气息微弱的朱允炆时,还是不由地吃了一惊。
这一场病,有些要人命啊。
第七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魔
朱允炆感觉身体很是沉重,似乎正在经历鬼压床,身体动弹不得,意识却还保留着,沉重感不断加重,让自己呼吸都变得困难。
意识的周围只有枯寂的白色雪原,纯净的白让人分不清方向,哪里都看不出其他颜色。
陡然之间,脚底下如同伸出了无数一只只手,每一只手都缠绕着黑色的烟雾,抓住了自己的脚,拖拽着自己前往地狱,呜呜地哭声中满是索命的愤怒。
“还我命来!”
“昏君!”
“下地狱吧!”
朱允炆想要躲避,却发现如何都避不开,大手、小手、苍老的手牢牢抓着,连挣扎都挣扎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