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人师表的表,是表率的表!
  出山!
  郭三省下定了决心,离开这临松薤谷,离开这幽静隐居之地,去帮着明朝大军打败帖木儿,去京师看看建文皇帝,看看国子监的新学,看看这世间的变化!
  历史再一次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朱允炆以自己的仁政,赢得了诸多隐士的认同,纷纷出山,加入到大明西征的队伍之中,这让朱棣、徐辉祖等人意识到,这一场战争是人心所向。
  京师,武英殿。
  刘长阁递来一份绝密情报,低声说了句:“南面的消息。”
  朱允炆屏退左右,打开情报仔细看过,脸上浮现出了笑意:“不出所料,陈祖义果然没有逃向倭国,而是选择留在了大琉球岛。这个中山王武宁,倒有些骨气啊。”
  刘长阁不认为此人是有骨气,倒像是有些缺心眼:“皇上,武宁在国内乱政,残暴百姓,山南国蠢蠢欲动,似乎有反武宁的迹象,我们是不是应该提早动手?”
  朱允炆微微摇头:“山南国?呵呵,他们未必敢动手吧,陈祖义为了自保,也不会坐视中山国覆灭,有他海贼在,山南国想要吃掉武宁,可不容易。”
  “那要等到何时收手?”
  刘长阁有些担忧庞焕,一直隐藏在陈祖义身边,万一有点破绽,后果不堪设想。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目光锐利地看着刘长阁,道:“朝-鲜使臣快入京了吧,正使李从茂的情报可调查清楚了?”
  第八百四十九章 直捣京都,对马岛(三更)
  李从茂,朝-鲜全罗道人,因击退倭寇有功,封节度使、上将军。第二次王子之乱时,站队李芳远,受封长川君。
  凭:善弓马水战,为人老道,作战果决。
  朱允炆看着安全局如此简短的情报,不由得皱紧眉头。
  刘长阁也有些为难,安全局的分部还没开到朝-鲜,能收集到这些情报,还是商人与边军的功劳,剔除一堆乱七八糟的形容词、夸张词,留下真实的,就这么一些,你看着用吧……
  朱允炆看着“善弓马水战”五个字,道:“此人竟是个全才,少见。”
  刘长阁赞同这一点,凡是说起李从茂的,无一不说此人能力不凡,马上、马下功夫了得不说,还因为出生在海边,学习过不少海战,杀过几次倭寇。
  “等他们来京师,第二日安排其觐见,尽早商议对倭事宜。”
  朱允炆有些迫不及待。
  刘长阁答应,见朱允炆没有其他事,便告退离开。
  朱允炆将庞焕送来的情报焚成灰烬,展开舆图看着大琉球国(注:当时小琉球国指湾湾岛),这是一串岛屿,藏身之处确实很多,也适合陈祖义落脚。
  让朱允炆多少不满意的是,陈祖义没有去小琉球的山南或山北,而是选择了大琉球。
  若是现在出动水师,横扫大琉球群岛,活捉陈祖义与中山王武宁,水师不会失手,也不会再让陈祖义跑了,可一旦这样做,就偏离了朱允炆的东南战略。
  朱允炆不仅想要大琉球这一串的岛屿,更想要小琉球这一座宝岛。陈祖义这个祸水留在大琉球,祸得不够大啊,至少应该去小琉球岛上祸一下,也好给明军水师进入大小琉球提供完美借口。
  “庞焕,你还得想办法让陈祖义将手伸出去,当海贼了,应该放肆一点,别那么保守……”
  朱允炆看着舆图自言自语。
  “皇上,铁尚书求见。”
  内侍通报。
  朱允炆应允。
  铁铉行礼后,道:“皇上,接西征大军文书,大军已在四月十日安全穿过乌鞘岭,进入武威。”
  朱允炆从桌案后走了出来,到了一面挂着西域舆图的屏风面前,看着武威的方向,对铁铉道:“四月十日,距今已有半月,想来燕王此时正在张掖休整。”
  铁铉感叹:“燕王带兵果是神速,四千多里路,只用了两个多月。大督官王景彰也来了文书,说军士斗志昂扬,士气如虹。行军如此遥远而不损锐气,可见其将兵有方。”
  朱允炆看着张掖,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断匈奴之臂,张之掖”,是汉朝开拓西域后设置的军事重镇。如今这里依旧是一方重镇,扼守河西走廊中断。
  “燕王带兵穿山越岭,能将军队安全带到河西,确实不容易。不过在朕看来,更不容易的是支撑起西北后勤的百姓,是他们保障了大军行军速度。”
  朱允炆严肃地说。
  铁铉连连称是,想起什么,问:“陕西华洲军需库的大火一事,迟迟没有结果,臣请旨催问地方,急早调查清楚。”
  朱允炆也有些疑惑,这朱棣大军都离开西安月余,华洲军需大火一案还没有调查清楚,属实是有些太慢了。地方上没奏报,安全局也没个消息传来,这件事似乎石沉大海了,又似乎遇到了什么困难,无法进展下去。
  “着令内阁,给陕西布政使发文书,让其尽早查明奏报,不得拖延。”
  朱允炆不相信军需库着火是意外。
  沿途设置的军需库,虽然本身存在着临时性,但在设计时都是有模板的,也都清楚如何防火,且每一处粮仓设置,二百步内必然有河流、井渠,粮仓附近也配置有大量水翁,说句不客气的话,军需库的粮仓,一把火是点不完的,至少需要放个四五把火。
  可华洲的军需库一把火都烧光了,好巧不巧,就在大军抵达前夕烧了,这事中透着诡异,摆明了就是人为纵火。
  按理说,人为纵火也好查,点火烧粮食的人,肯定不是和粮食有仇,而是想要隐藏粮食不足的事实,也就是说,谁有权限调走粮食,谁就有嫌疑。
  这种事顺藤摸瓜,瓜也该到手了,怎么摸了这么久,手里还是一堆藤?
  铁铉答应下来。
  四月底,朝-鲜使臣抵达京师。
  正使李从茂、副使柳廷显入宫觐见朱允炆,设宴招待自不多说。宴会第二日,朱允炆便请李从茂、柳廷显等人入武英殿,另传召解缙、铁铉、梅殷、杨士奇等议事。
  朱允炆直入主题:“倭国派遣军士,勾结海贼陈祖义入侵大明阳江,朕对倭国宣战,此事你等也已详知,还有何疑问吗?”
  李从茂、柳廷显摇头,在两人进入到京师之后,便被兵部的人先邀请了过去,然后去了刑部大牢,看望了被关押起来的倭国俘虏,证明这些俘虏并非是寻常倭寇,而是倭国军士,是足利义满指派的。
  大明还不至于在这种事上造假,是倭寇就是倭寇,是倭国军人就是倭国军人,不需要看口供,也可以从这些张狂的俘虏中看出来,他们确实是军士出身,目中无人的很,倭寇可不会如此,被囚禁了还大声嚷嚷着要给大明一个教训。
  李从茂看着朱允炆,尊敬地说:“天朝皇帝,朝-鲜国王已委派我二人全权负责与大明商议对倭国作战事宜,愿意放开济州岛一线海道,为大明水师提供充足的物资。”
  朱允炆微微皱眉。
  铁铉走出来,问道:“如此说来,朝-鲜国王想要置身事外,只提供物资,而不愿意出兵,出船,联合作战?”
  李从茂见铁铉咄咄逼人,并没有畏惧:“倭寇搜掠朝-鲜多年,沿海深受其害,朝-鲜自然是愿意出船,出兵,与大明联合征讨倭国。只不过,外臣想问一问天朝皇帝,是打算一劳永逸,彻底消灭倭国,还是攻略一地,给其一个教训。”
  朱允炆瞳孔微微一凝,这个李从茂好是老道!
  梅殷不理解,开口问:“有何区别?无论是攻略一地,还是灭其国,朝-鲜都应配合宗主国征战,不是吗?”
  李从茂呵呵笑了笑,对梅殷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太大了。若天朝皇帝决心灭掉倭国,斩尽倭人,占其国土,那外臣可以代朝-鲜国王说一句,朝-鲜愿倾国之力,动员所有军士,所有船只,支持大明此番战事!”
  “可若是天朝皇帝只是打算给倭国一个教训,杀一些倭国人以求报复、示威与警告。朝-鲜很难全力支持,而且一旦卷入其中,天朝水师撤回,空留朝-鲜水师、军士与百姓面对狂暴的倭国,到时,国王没有办法给百姓交代,没有办法给军士交代,还请天朝皇帝细细思量,体谅藩属外臣难处。”
  解缙、梅殷、铁铉等人感觉有些头疼,眼前的李从茂很是棘手,他说出这般话,摆明了是堵住了大明的嘴,人家都说了,你们要真打,那我们就全力支持,如果你们不真打,那我们也不想参与其中……
  朱允炆第一次见是到如此厉害的朝-鲜使臣。
  确实,李从茂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的想法也是很清晰的,一切都建立在大明的行动之上。
  没错,朱允炆是对倭国宣战了,可宣战之后,当真是进行一次灭国之战吗?
  想,很想!
  可朱允炆现在没有这个力量,郑和率领水师主力去了大海深处,等他们回来,至少也需要两三年甚至更久。而凭借着目前水师的力量,用于基本的海岸保护与海上商道的维护已经是极限了,抽出力量去远征日本,根本不足以打一场灭国之战。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对付倭国,只能选择局部作战,有限作战。
  朱允炆看向解缙,解缙了然,走出来对李从茂等人说:“大明水师主力尚在西洋,想要一举灭除倭国还有些难度。眼下大明想要一场战争,让倭国彻底知道惹怒大明的后果。你们认为,水师能不能直接从堺港中,直捣倭国京都,活捉足利义满?”
  “直捣京都?”
  李从茂吃了一惊,大明的作战设想也太疯狂了一些吧,他们想要采取尖刀战术,直接刺入倭国的心脏位置,将足利义满抓走。
  难以想象,大明竟有这种打算!
  不过!
  李从茂连忙劝道:“不合适,我听说过堺港,那里不仅有重兵把守,而且修筑有大量箭楼,即便大明水师撕开了堺港,登陆之后也很难抵达倭国京都,足利义满为了稳固统治,将大量武士家族都集中在了京都,那里是一座大城,人口超出十万,一旦京都危险,顷刻之间便会有两万至三万的兵力……”
  铁铉与梅殷有些担忧,若是如此,直接进攻倭国京都是不合适的,郑和水师船队如此庞大,也才带了三万六千余人,何况此时水师没有如此多的宝船!
  灭国之战,直捣黄龙,这些都不是几千水师偷袭可以做成的。
  朱允炆沉声:“若不能直捣京都,活捉足利义满,朕心不安。集朝-鲜、大明两国水师之力,未尝不可一试。”
  李从茂打了个哆嗦,这种事哪里是尝试着玩的,朝-鲜水师很弱,别说去堺港了,就是去九州岛逛逛都费劲啊。
  为了阻止朱允炆的疯狂,李从茂只好说道:“天朝皇帝还请息怒,外臣以为,若只是给倭国一个教训,不妨先选择对马岛!”
  “对马岛?”
  解缙、铁铉等人疑惑。
  李从茂认真地点了点头,让柳廷显拿出舆图,指给众人看:“对马岛,处在朝-鲜与倭国之间,距离釜山只有百里,距离倭国九州岛、本州岛,也只有百里。统治这座岛的是倭国大名宗贞茂,足利义满的重臣。只要打下这里,杀掉宗贞茂,定会让足利义满肉疼不已。”
  朱允炆起身走向舆图,看了看对马岛,这里确实是一块神奇的岛屿,横亘在一道海峡的中间,从这里,可以向北跳向釜山,向南跳向倭国福冈、长崎等地。
  ps:
  因倭国古代地图资料实在是太少太少,一些地名在明初存在与否,没查清楚、姑且以后世名暂代替,若有读者有地图与资料的,可以联系惊雪告知,感谢。
  第八百五十章 大明的对马岛(一更)
  李从茂看着舆图中的对马岛,生怕大明不答应,便点了一把火:“对马岛上不仅有宗贞茂的两千倭国军士,还有宗贞茂收拢的倭寇八百余人。另外,据全罗道水师情报,早年间倭寇搜掠朝-鲜沿海与大明沿海所得人口,也被倭寇带到了对马岛。”
  朱允炆冷眸森森:“你是说,对马岛上有大明百姓?”
  李从茂看着朱允炆那双威严而冰冷的目光,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压力,这股压力远非李芳远可比,似乎朱允炆是一条巨龙,已经伸出了龙爪踏在了自己胸口,难以呼吸!
  好强的威势!
  李从茂暗自吃惊,稳住心神,肃然回答:“据朝-鲜掌握情报,两年前,至少有三十名大明百姓被倭寇带到对马岛,当时已将消息告知大明水师。如今这些人是死是活,不好确定……”
  朱允炆看向铁铉。
  铁铉想了起来,两年前确实有过一封对马岛的情报,只不过当时水师主力不在,兵力有限,无法深入作战,这才搁置下来,最后不了了之。
  朱允炆并没有责怪铁铉,大明水师虽然厉害,但海岸线太长,又将重心放在了南洋与西洋,这两年市舶司刚运作,海道还需要水师维护,保障贸易畅通,很难分出力量去远征对马岛。
  李从茂等待着朱允炆的决定,很是期待大明水师能出动,彻底消灭对马岛上的倭人,这是朝-鲜精心挑选的地方,也是最合适的进攻目标。
  选择对马岛,是有历史原因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