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走到一架绿色的高大收割机前面,郭星辰转身跟他们介绍:“这是今年的新款,裕收三号,在去年二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秸秆打捆的功能。”
  哇!
  无形的赞叹声在众人头顶冒泡。
  就连已经见过并且开过很多现代车辆的嬴政,也在看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时震惊到失语。
  如此庞大的器物,一个高大的人站在他旁边也显得那么渺小,完整的天镜上,小仙人和几个皇帝站在这个绿色大车旁边,在位面时空的人看来,就跟一小撮儿土坷垃一般。
  徐霞客经过了一处小村庄,看见天镜上出现的这一幕的时候,他正在一户竹篱瓦舍的农家院门前借水喝。
  主人家热情的给他端来一碗水,笑道:“这是凉开水,先生放心喝。”
  在知识不下移、各阶层能以身上的衣服明显辨别出来的时代,身着长衫的人在外面总容易得到普通市井百姓的尊敬。
  徐霞客道谢,双手端着粗瓷碗把这一碗水一饮而尽。
  冒着袅袅炊烟的厨房里走出来一个老太太,对外面的男人说道:“儿啊,你父亲说家里早饭要做好了,请先生在咱们家用一顿便饭。”
  “先生,留下来吃顿便饭吧。”男人便也笑道,“我看这天镜正好到精彩的地方,您是读书人,对天镜上的东西肯定比我们懂,若是能给我们讲讲,就是我们一家人的造化了。”
  明朝万历年间,下层百姓比上面的人对天镜的接受程度更高。
  天镜所展现的是没有教化的世界?天镜上的女人都不裹脚穿衣暴露?
  别开玩笑了,对于他们这些种地都需要租佃别人家的底层人来说,女人裹脚是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的奢侈。
  穿衣暴露的问题就更别提了。
  在农家,每当夏秋季节,直接光膀子在打麦场干活儿的人比比皆是。
  虽然这只是针对男人来说的,但他们对穿衣服暴露不暴露的问题总归没有城里人敏感。
  这家农户的孩子还咬着手指头,一会儿看看徐霞客一会儿看看天镜。
  徐霞客笑了笑,点头应允了。
  很快,左右的邻居都知道罗家人留下来一个读书的先生一起看天镜,纷纷提着自家的食物过来。
  天镜上的很多东西,他们看得都不太明白。
  听说读书人什么都懂,听先生讲讲,能涨个见识就是这一辈子最大的机遇了。
  其他地方,比如国子监茶馆等地方,也聚集了很多人。
  “我就不信,一群不知礼仪的野蛮人,能有什么厉害的大家伙!”京城一家茶馆中,一位翘着胡子的老先生神情轻蔑地说道。
  “就是个注重奇技淫巧的蛮邦罢了。”有人说道。
  许森根本想不到,他们正在听郭星辰讲解大型秋收机的时候,明清时空里有这么一批无论怎么样都看不上这些东西的人。
  唐宋几个位面的情况要好很多,听到那个拿着一串钥匙的小伙子介绍那个机器,能把玉米棒掰下来直接打成子,充满想象力的唐宋人士把天镜当成一个天上世界。
  “---这里是出子口,”郭星辰指着一个高高凸起的仓斗说道,“这里大约能装一亩半的玉米子。这里,是吐秸秆的地方,直接就打成捆了,出来的东西可以买到收青储饲料的养殖场,环保的同时还能创收。”
  随后,是司机楼里面的介绍,有风扇还有小空调,保证司机在高温室外操作也不会被热到。
  看到这里,农家院儿里的人都懵了,向被大家围在中心的徐霞客问道:“先生,他们的风扇那样小,也没有个那的把手,怎么扇啊?”
  徐霞客:乡亲们也太高看我了。
  许森家里没有风扇,只有空调,也难怪才看直播一两天的明朝百姓们不明所以。
  至于空调,连是哪两个字都不确定的明朝百姓们直接忽略了。
  介绍完了功能和外部性状,郭星辰又给他们说这个收割机所用到的发动机型号,以及它的用油量。
  这下子连刘邦刘彻等人也懵了,什么缸什么油啊。
  “政哥,你知不知道他说的什么缸是什么意思?”
  嬴政:“应该是发动机的主体部分吧,记下来,回去了上网查。”而这个发动机的款式,他之前听都没听说过。
  刚搬迁回北京忙着平叛的朱棣,这天是出了北京城的,因为父皇就在天上,就算这两天京城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也觉得很稳。
  出门在外还看着天镜,听不懂的便让人记下来。
  比如现在,跟在他身后的侍从文臣,此时就被要求记下来“上网”两个字。
  朱棣心想接下来的时间,他最好不错过天镜上皇帝们的一举一动,好看看秦始皇和汉高祖是怎么上网的。
  康熙今天不想看折子了,手抖,再加上天镜的声音时不时在耳边响着,特别容易让人分心。
  也不知道是怎样的神物,当它分成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时候,不被注意到的部分就听不到声音,但是完全不看天镜的话,传到耳朵里的就是四个部分一同发出来的各种声音。
  今天几个皇帝一起出门,天镜没有分部分,若是坐在屋里不看天镜,就能听见很清晰的从天镜上发出来的声音。
  康熙本来还想趁着和臣子们议完政事的这段时间批改几本折子,但是不行,天镜上的声音让他静不下心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