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钦陵枭雄,不可小觑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家如此,天家亦是如此。
入秋之后,诸州贡赋便开始陆续向京中输送。整个关中诸水陆要道、从白天到黑夜,舟车往来不断,将天下各方的钱粮源源不断的向京畿进行输血。
同往年相比,今年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河北诸州在经过长达三年多的休养之后,今年也开始正式的向朝廷足额的缴纳赋税。
大唐虽然疆域广阔,但也并非处处都是富饶之乡,由于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包括生产技术与人口分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发展程度也是不尽相同。
后世所谓的湖广熟、天下足,眼下还没有什么影子。甚至就连眼下的江南,虽然已经成为大唐重要的粮仓,但仍有极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等待发掘。
讲到真正发展成熟的地区,河北绝对是名列前茅,无论是农耕还是手工业生产,都有着深厚的基础。特别是河北南部、黄河沿线诸州,在眼下的黄河尚未泛滥成灾的情况,绝对是大唐最重要的钱粮基地之一,甚至已经都超过了关中。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河北终于走出了兵灾动乱的阴影,再次恢复了向朝廷输血的能力。所以今年诸州贡赋运输的任务较之往年便更繁重一些,当然这一份劳累,没有人会觉得辛苦。
看着钱粮计簿上的数字逐日增长,京畿内外仓邸也逐渐变得充实起来,整个朝廷中、自圣人以下,人人都乐得合不拢嘴。
钱粮是一切人事运作维持并继续发展的基础,小到一家,大到一国,钱粮充盈起来便意味着会拥有着更多的选择与操作空间,无疑是一件令人身心都感到愉悦的事情。
李潼虽然贵为一国之君,而在还没有成为皇帝之前,身份地位也都称得上是高贵,但却很少有机会能够感受一下钱粮任使、挥霍无度的滋味。
虽然势力与地位一直在增长,但所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棘手,长期都是处于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中,对于钱粮的出入也一直保持着一种极为敏感的态度。
几天前,他甚至特意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前往太仓实地考察一番,看到那钱粮满仓的画面,心中便洋溢着一股老鼠掉进米仓的满足感。
有钱了当然是要花出去,这样赚钱才会有意义,只攒不花那是脑壳有问题。诸如隋文帝盛储几十年,结果遇上隋炀帝这么个败家子,大隋江山都被霍霍没了,攒下的钱粮却还能关照亲戚。
当然,眼下大唐的钱粮储备是绝难跟隋世相比,李潼也不太考虑儿孙败不败家的问题,因为他自己就已经饥渴难耐、想要挥霍一番。
虽然说诸州贡赋所收大体如何,早在前一年就会有一定的规划预估,但这当中的变量仍然不小。接下来一年会不会有水旱灾害、盗匪滋扰等等天灾人祸的影响,州县能否按时征缴、钱粮又能不能顺利运抵京畿。总之,只有看到这些钱粮赋税真正进入了官仓,心里才会感觉到踏实。
那么接下来,就是该要考虑怎么把这些钱花出去、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诸种消耗钱粮的方式中,战争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销金窟、焚化炉。
在此之前,李潼针对青海已经充满了各种设想,但在钱粮还没有正式到位的情况下,想法再多、心里难免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发虚,担心变故太猛烈,或许就把握不住。
可是现在,那是真的没什么好怕的了,躁起来!无论是吐蕃赞普,还是海西的钦陵,你们谁留手、谁就是我孙子!
不过人真的是不能太狂,否则便极有可能乐极生悲。很快,李潼便又再次体会了一把这个道理。
“九月中旬,海西钦陵自率三千精卒、秘密离开伏俟城,率部潜入积鱼城外,于彼境伏杀吐谷浑小王莫贺可汗,可汗所部死伤殆尽,可汗本人并赞蒙墀邦公主、亦伏尸积鱼城外……”
青海军使慕容复自海东快马入京,将青海刚刚发生的事情向朝廷进行详细的奏报。
听到钦陵竟然如此胆大妄为,无论是李潼,还是殿中其他臣员,也都忍不住瞪大双眼,倍感惊诧。
李潼当然明白,钦陵这样的英雄人物是绝不甘心束手待毙,所以在同噶尔家族进行积极互动的同时,他也在密切关注着彼方情势发展,对于钦陵会选择如何进行破局充满了好奇,并一再告令海东与陇边文武臣员一定要小心戒备,不要因为噶尔家当下所面对的困境便小觑其威胁。钦陵这样的人物,只要打不死,便随时都有可能暴起伤人。
不过他还是没想到,钦陵选择破局的手段竟然这么激烈,居然率领少量人马直接同其国赞普硬干起来,甚至连王室成员都干掉一个。虽然心中倍感诧异,但听起来却是让人感到快活。
“吐蕃国主气势汹汹而来,正为解决噶尔家,陡然遭此反噬,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李潼连忙又发问道,并且心里已经开始考虑要再向陇边增派多少人马,去凑上这一把热闹。
慕容复讲的虽然是敌国君臣反目内斗的事情,但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反而颇为凝重,听到圣人问话之后便又说道:“彼时积鱼城所聚甲兵已有数万之巨,俱吐蕃国中精悍卒众。但当时却并无一卒敢于出城,唯居城内观望。事后赞普亦并未发兵攻讨,唯因其错杀墀邦公主之事令其捐钱赎罪……”
“怎会如此?”
李潼听到这话不免更加的惊诧,怀疑自己听错了,又或者慕容复消息打探有错?
这是什么逻辑?吐蕃赞普憋了数年才憋出这么一个大招,终于要对噶尔家正式下手,李潼这里更是连勺子都准备好了,就打算着等到他们恶斗正酣的时候去舀几勺狗脑子尝尝,结果那赞普居然哑火了?
慕容复也不敢卖关子、让圣人疑惑太久,接着便继续说道:“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钦陵宣称吐谷浑小王大罪叛国,并掌握相关证据,蕃国赞普验证无疑,所以才进行了这样一番处理……”
讲到这里的时候,慕容复又顿了一顿,继而才又开口道:“至于吐谷浑小王所犯罪过,据说是要举部投靠我大唐,臣不知朝廷是否有此计议,但彼方声讯所传确是如此,唯据此以报。”
李潼听到这里的时候,不免又是一愣。慕容复此番归京所奏青海的情势变化,实在是给他带来了太大的惊讶,以至于一时间思路都有些跟不上。
这形势变化实在是太剧烈,完全不按照剧本走。本该掌握主动、咄咄逼人的吐蕃赞普一直引部不前,反倒是处境恶劣、需要被动防守的噶尔家族却主动出击,直接率兵冲到了伏俟城外。
至于所谓的吐谷浑小王,怎么又跟大唐扯上了关系?老实说,李潼还真不知道这家伙是哪根葱,虽然相关奏报中倒也言及此人,但在李潼眼中向来都是背景板一样的存在,区区一个亡国傀儡,也实在难给大局带来什么影响,全面经略青海,终究还是噶尔家为重点。
在听完慕容复的奏报后,李潼先是忍着心中的不解,着人将青海此前相关的情报资讯取来,在仔细翻阅一遍之后,心中顿时便恼怒起来,哪个狗日的在坑老子!
这件事看上去虽然只是吐蕃的君臣斗法,唯一跟大唐有些关系的,就是那个莫须有的吐谷浑小王意图背叛吐蕃、投靠大唐的罪名。但就是这一点关联,却能够让大唐在青海整体的军事布置都陷入被动之中!
首先,吐蕃赞普在不经大唐的许可之下率兵通过西康,大唐反应已经如此激烈,那现在大唐居然策反吐蕃一个重要的邦属首领背叛吐蕃,那吐蕃又会给出怎样的反应?
虽然在大唐方面而言,这件事实在有些莫名其妙,属于完全不明所以就被人扣了一个屎盆子。但想要消除误会,起码也得有点沟通吧?可不久前大唐刚刚表示不再跟吐蕃对话,现在转头上赶着去解释,我大唐圣人不要面子?
其次,大唐在青海方面的经营自有方略布置,那所谓的吐谷浑小王根本就不在计划之中。可是现在吐蕃君臣都认定吐谷浑小王犯此罪过,那其他人又会怎么想、怎么看?
特别是大唐如今在青海所沟通布置的那些原吐谷浑亡民们,他们会不会也觉得这件事是真的?大唐一边在笼络驱使着他们,一边在暗地里发展别的路线!
吐谷浑如今虽然已经亡国,但其分裂情势却是根深蒂固。大唐针对这个问题,自有一系列羁縻安抚的安排,当然不可能轻易的改弦易辙。而这些吐谷浑亡民们之间,也是矛盾深厚、不容调和,甚至勾结境外势力、覆灭自己的国家,都不能容忍对方掌权得势,可想而知是怎样的仇怨。
这时候,李潼才明白慕容复在讲起这件事的时候,为什么神情态度都有些怪异,想必其人心中也是怀疑是否真有此事。这慕容复还算是李潼的潜邸旧员,心态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相关人等又会作何猜度!
原本对大唐而言,分外明朗的青海计略,也将会因此而变得情势迷离起来。
入秋之后,诸州贡赋便开始陆续向京中输送。整个关中诸水陆要道、从白天到黑夜,舟车往来不断,将天下各方的钱粮源源不断的向京畿进行输血。
同往年相比,今年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河北诸州在经过长达三年多的休养之后,今年也开始正式的向朝廷足额的缴纳赋税。
大唐虽然疆域广阔,但也并非处处都是富饶之乡,由于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包括生产技术与人口分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发展程度也是不尽相同。
后世所谓的湖广熟、天下足,眼下还没有什么影子。甚至就连眼下的江南,虽然已经成为大唐重要的粮仓,但仍有极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等待发掘。
讲到真正发展成熟的地区,河北绝对是名列前茅,无论是农耕还是手工业生产,都有着深厚的基础。特别是河北南部、黄河沿线诸州,在眼下的黄河尚未泛滥成灾的情况,绝对是大唐最重要的钱粮基地之一,甚至已经都超过了关中。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河北终于走出了兵灾动乱的阴影,再次恢复了向朝廷输血的能力。所以今年诸州贡赋运输的任务较之往年便更繁重一些,当然这一份劳累,没有人会觉得辛苦。
看着钱粮计簿上的数字逐日增长,京畿内外仓邸也逐渐变得充实起来,整个朝廷中、自圣人以下,人人都乐得合不拢嘴。
钱粮是一切人事运作维持并继续发展的基础,小到一家,大到一国,钱粮充盈起来便意味着会拥有着更多的选择与操作空间,无疑是一件令人身心都感到愉悦的事情。
李潼虽然贵为一国之君,而在还没有成为皇帝之前,身份地位也都称得上是高贵,但却很少有机会能够感受一下钱粮任使、挥霍无度的滋味。
虽然势力与地位一直在增长,但所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棘手,长期都是处于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中,对于钱粮的出入也一直保持着一种极为敏感的态度。
几天前,他甚至特意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前往太仓实地考察一番,看到那钱粮满仓的画面,心中便洋溢着一股老鼠掉进米仓的满足感。
有钱了当然是要花出去,这样赚钱才会有意义,只攒不花那是脑壳有问题。诸如隋文帝盛储几十年,结果遇上隋炀帝这么个败家子,大隋江山都被霍霍没了,攒下的钱粮却还能关照亲戚。
当然,眼下大唐的钱粮储备是绝难跟隋世相比,李潼也不太考虑儿孙败不败家的问题,因为他自己就已经饥渴难耐、想要挥霍一番。
虽然说诸州贡赋所收大体如何,早在前一年就会有一定的规划预估,但这当中的变量仍然不小。接下来一年会不会有水旱灾害、盗匪滋扰等等天灾人祸的影响,州县能否按时征缴、钱粮又能不能顺利运抵京畿。总之,只有看到这些钱粮赋税真正进入了官仓,心里才会感觉到踏实。
那么接下来,就是该要考虑怎么把这些钱花出去、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诸种消耗钱粮的方式中,战争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销金窟、焚化炉。
在此之前,李潼针对青海已经充满了各种设想,但在钱粮还没有正式到位的情况下,想法再多、心里难免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发虚,担心变故太猛烈,或许就把握不住。
可是现在,那是真的没什么好怕的了,躁起来!无论是吐蕃赞普,还是海西的钦陵,你们谁留手、谁就是我孙子!
不过人真的是不能太狂,否则便极有可能乐极生悲。很快,李潼便又再次体会了一把这个道理。
“九月中旬,海西钦陵自率三千精卒、秘密离开伏俟城,率部潜入积鱼城外,于彼境伏杀吐谷浑小王莫贺可汗,可汗所部死伤殆尽,可汗本人并赞蒙墀邦公主、亦伏尸积鱼城外……”
青海军使慕容复自海东快马入京,将青海刚刚发生的事情向朝廷进行详细的奏报。
听到钦陵竟然如此胆大妄为,无论是李潼,还是殿中其他臣员,也都忍不住瞪大双眼,倍感惊诧。
李潼当然明白,钦陵这样的英雄人物是绝不甘心束手待毙,所以在同噶尔家族进行积极互动的同时,他也在密切关注着彼方情势发展,对于钦陵会选择如何进行破局充满了好奇,并一再告令海东与陇边文武臣员一定要小心戒备,不要因为噶尔家当下所面对的困境便小觑其威胁。钦陵这样的人物,只要打不死,便随时都有可能暴起伤人。
不过他还是没想到,钦陵选择破局的手段竟然这么激烈,居然率领少量人马直接同其国赞普硬干起来,甚至连王室成员都干掉一个。虽然心中倍感诧异,但听起来却是让人感到快活。
“吐蕃国主气势汹汹而来,正为解决噶尔家,陡然遭此反噬,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李潼连忙又发问道,并且心里已经开始考虑要再向陇边增派多少人马,去凑上这一把热闹。
慕容复讲的虽然是敌国君臣反目内斗的事情,但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反而颇为凝重,听到圣人问话之后便又说道:“彼时积鱼城所聚甲兵已有数万之巨,俱吐蕃国中精悍卒众。但当时却并无一卒敢于出城,唯居城内观望。事后赞普亦并未发兵攻讨,唯因其错杀墀邦公主之事令其捐钱赎罪……”
“怎会如此?”
李潼听到这话不免更加的惊诧,怀疑自己听错了,又或者慕容复消息打探有错?
这是什么逻辑?吐蕃赞普憋了数年才憋出这么一个大招,终于要对噶尔家正式下手,李潼这里更是连勺子都准备好了,就打算着等到他们恶斗正酣的时候去舀几勺狗脑子尝尝,结果那赞普居然哑火了?
慕容复也不敢卖关子、让圣人疑惑太久,接着便继续说道:“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钦陵宣称吐谷浑小王大罪叛国,并掌握相关证据,蕃国赞普验证无疑,所以才进行了这样一番处理……”
讲到这里的时候,慕容复又顿了一顿,继而才又开口道:“至于吐谷浑小王所犯罪过,据说是要举部投靠我大唐,臣不知朝廷是否有此计议,但彼方声讯所传确是如此,唯据此以报。”
李潼听到这里的时候,不免又是一愣。慕容复此番归京所奏青海的情势变化,实在是给他带来了太大的惊讶,以至于一时间思路都有些跟不上。
这形势变化实在是太剧烈,完全不按照剧本走。本该掌握主动、咄咄逼人的吐蕃赞普一直引部不前,反倒是处境恶劣、需要被动防守的噶尔家族却主动出击,直接率兵冲到了伏俟城外。
至于所谓的吐谷浑小王,怎么又跟大唐扯上了关系?老实说,李潼还真不知道这家伙是哪根葱,虽然相关奏报中倒也言及此人,但在李潼眼中向来都是背景板一样的存在,区区一个亡国傀儡,也实在难给大局带来什么影响,全面经略青海,终究还是噶尔家为重点。
在听完慕容复的奏报后,李潼先是忍着心中的不解,着人将青海此前相关的情报资讯取来,在仔细翻阅一遍之后,心中顿时便恼怒起来,哪个狗日的在坑老子!
这件事看上去虽然只是吐蕃的君臣斗法,唯一跟大唐有些关系的,就是那个莫须有的吐谷浑小王意图背叛吐蕃、投靠大唐的罪名。但就是这一点关联,却能够让大唐在青海整体的军事布置都陷入被动之中!
首先,吐蕃赞普在不经大唐的许可之下率兵通过西康,大唐反应已经如此激烈,那现在大唐居然策反吐蕃一个重要的邦属首领背叛吐蕃,那吐蕃又会给出怎样的反应?
虽然在大唐方面而言,这件事实在有些莫名其妙,属于完全不明所以就被人扣了一个屎盆子。但想要消除误会,起码也得有点沟通吧?可不久前大唐刚刚表示不再跟吐蕃对话,现在转头上赶着去解释,我大唐圣人不要面子?
其次,大唐在青海方面的经营自有方略布置,那所谓的吐谷浑小王根本就不在计划之中。可是现在吐蕃君臣都认定吐谷浑小王犯此罪过,那其他人又会怎么想、怎么看?
特别是大唐如今在青海所沟通布置的那些原吐谷浑亡民们,他们会不会也觉得这件事是真的?大唐一边在笼络驱使着他们,一边在暗地里发展别的路线!
吐谷浑如今虽然已经亡国,但其分裂情势却是根深蒂固。大唐针对这个问题,自有一系列羁縻安抚的安排,当然不可能轻易的改弦易辙。而这些吐谷浑亡民们之间,也是矛盾深厚、不容调和,甚至勾结境外势力、覆灭自己的国家,都不能容忍对方掌权得势,可想而知是怎样的仇怨。
这时候,李潼才明白慕容复在讲起这件事的时候,为什么神情态度都有些怪异,想必其人心中也是怀疑是否真有此事。这慕容复还算是李潼的潜邸旧员,心态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相关人等又会作何猜度!
原本对大唐而言,分外明朗的青海计略,也将会因此而变得情势迷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