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娘子 第205节
她前一日被李念使了人从岑府接入宫中,让她住了在甘露殿,更是在晚间来了一回,安抚了她好一会,才与她道,只要他登基就会下诏册封她为皇后,让她正位中宫。
他容颜还是那般清雅俊美,说的话也还是那么好听温柔,可为什么岑芸此时心里一片荒凉,从岑府走的时候,她还抱有一丝期望,兴许他始终是惦记着自己的,当时只是走得不得已,才会丢下她,现在还是想着要她跟在身边。
然而到了宫中,他让人将她送到甘露殿,晚间来时更是问了她许多长安贵府的事,直言不讳问她,她父亲岑侍郎可否愿意带领文臣清流一道上奏奏请先帝禅让,拥护他登基为帝,更是温言细语与她说着,若是岑侍郎肯,他必然许岑家国公之位,立她之子为太子,与她共享大唐盛世。
可是岑侍郎的性子岑芸最是清楚,她犹豫着道,只怕是难以说服父亲之时,分明看到李念的脸色变了变,好一会才又说起别的事来,但也是意兴阑珊了,说了几句便说登基大典事情多,让她留在甘露殿里等着诏谕。
因为太过仓促,甘露殿里用着的还是太后当初留下的物件,无一不让岑芸觉得陌生,她满心惶恐地在甘露殿里留了两日,却觉得越来越不踏实,吩咐人去请岑三夫人入宫来,她要与母亲说一说话,也好知道该怎么做。
兴许是李念还想着让岑侍郎臣服,便答应了让人去岑府再把岑三夫人接进宫来。
只是岑三夫人战战兢兢进了宫,在甘露殿见到了已经瘦了一圈岑芸,眼泪顿时就下来了:“这究竟做的什么孽,怎么就成了这副样子。”
岑芸看见了母亲,也终于眼泪落下来了,拉着她哀哀抽泣:“阿娘,如今可怎么好?”
岑三夫人忙忙擦了泪,看了看左右,扯出一丝笑来:“咱们母女好好说说话,今儿我留在这里陪你用饭。”
岑芸才恍然惊醒,转头吩咐:“你们先下去吧,我有话与母亲说,去准备宴席。”
待到殿中人都退下了,岑芸才哭着道:“阿娘,如今可怎么好,怎么就成了这副情形?”
岑三夫人凝着泪光问道:“他这是真要篡位了?还要立你为后?”
岑芸点头,满脸茫然:“登基大典就在后日,圣人还在他手中,倒是要亲自禅位给他,再颁封后诏谕,还说要立父亲为国公。”
岑三夫人咬牙切齿:“你父亲的性子你还不知道,若是真到了那一日,只怕他宁可碰柱而死殉国,也不会应承的。”
岑芸犹豫着道:“那,那可怎么好?他怕是由不得我们不答应。”
岑三夫人忽然想起了一个人来:“太后不是还未被他拿住,想来总能有法子阻止他才是!”还有一个人一定能找到太后,能想办法阻止这一场悲剧。
第490章 业障
韩嬷嬷的人把消息送到了铺子上,小葵亲自带了来禀报顾明珠,她坐在蒲团上思量好一会,才开口:“让嬷嬷想法子递个消息给岑三夫人,问问她芸娘究竟怎么打算。”
若是岑芸还不死心,还想着跟着李念,那只怕是神仙也救不了她,顾明珠也没有那样的好心,在这样的惊涛骇浪之中还想着要搭救别人,尤其是那样不知好歹的人。
毛氏这几日时时过去与顾明珠说说话,也是心里担惊受怕,这样的日子始终是朝不保夕,外边叛军还在四下搜查劫掠,虽然护国寺不起眼,一时也不会引来叛军,尚算安全,但无法让人逃出长安,说不得哪一日就会找上门来,她与顾元这几日可是连睡觉都提着心。
只有在顾明珠这里,与她说说话,看着她安稳自若的模样,毛氏的心才能安下来些许。
“……外边吵吵闹闹这几日,今儿到现在倒是安静许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叛军已经走了,兴许过些时日他们就会撤回安西去了。”毛氏叹了口气,“只是不知道还要多久,也不知道府里是什么情形了,怕是已经被人闯进去了。”
顾明珠却是知道府里的情形,将军府与郡主府终究也不曾被攻破门,兴许是因为府里大半侍卫被留下了,那些叛军只是散兵游勇,也或许是叛军早已知道府里的主人都不在,也就没有那样费力气去破府。
只是长安别的府里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好几处勋贵府里都被打破了门,叛军一拥而入烧杀抢掠,不仅抢走了财物,还伤了不少人,这里面就有燕国公府,送消息来的人说,燕国公府的院墙都被打破了大半,叛军将府里不少值钱的财物抢了去,带不走的还放了一把火,正院烧去了大半,女眷们还被扯去了头上的钗环首饰,哭喊之声震天响,远在胡同之外都听得分明。
只是这些顾明珠没有告诉毛氏,因为毛氏如今已经是惊弓之鸟,满心惶恐了,若是再知道这些只怕会更是害怕,何况这些消息都是私下送进寺里来的,她不能多说。
她轻笑着安抚毛氏:“二婶母宽心,父亲已经去调兵前来长安勤王,算算时候应该就在这几日就能赶到,那时候这些也就不足为惧了。”
她已经让崔临的亲卫全力尽快赶去西北,让父亲将那五千精兵带来,若是无诏调兵顾青要冒极大的风险,但那五千精兵与顾青的亲卫却是能够调动的,能赶来长安便可定大局。
这些毛氏自然也是不知道的,她只是叹气:“这样的日子真是教人害怕,这样大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闹出这些来,这一城的百姓还能安生度日吗?”
她说着,又好奇地道:“圣人在那群贼人手里,可是为何不见贤王殿下,他不是也在长安,怎么不见来救驾勤王?”
贤王与圣人同为太后亲子,可是自从叛军之事后,一直不见他露面,许多人都猜测他是不是也落入了陈留王手中了。
顾明珠却是轻轻冷笑,太极宫中送出来的消息,贤王并不曾被拿住,而是闭门守着王府,他王府中死士亲卫众多,叛军一时也不曾攻破王府,奇怪的是陈留王对他也好像并无意理会,竟然就这样相安无事了。
但是也从未听说他使了人去打探天后的消息,好像他对这一场叛乱一无所知一般。
她摇了摇头:“不曾有消息。”
只是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形下,病重的贤王妃可还能撑得住。
毛氏又叹了口气:“这些皇家……看来也不比咱们寻常人家要好上哪里去。”
她这些时日虽然未曾见过太后,却也见到了伺候在太后身边的宫婢,进进出出的人也都见了不少,自然也听说了些风声,只觉得未必那尊贵的皇家就比将军府好到哪里去,都有不孝的子孙,都有理不清的家务事,太后看起来也只是个可怜的人。
顾明珠心里微微感叹,却是想起来问道:“为何不见明玉,她这几日也不大露面,却是做什么去了?”
毛氏皱了皱眉:“说的也是,这几日她也不大去我那里,只是让人送了东西过来。”
顾明珠更是觉得不对了,顾明玉与她们一道留在护国寺,每日除了在太后跟前伺候,却不怎么露面,再加上那一日她见顾明玉的神情分明不对,只怕是真有什么事。
她唤了小葵过来:“想法子让人打听一下,显王那边可是有什么事?”
陪着毛氏又说了一会子话,送了她回去,小葵才悄悄进了房来:“郡主,不曾听说有什么不对,王妃在房里,只是听说这几日饭食送过去都不怎么动过。”
顾明珠脸色更是有些不好看,顾明玉的性子她是知道的,等闲心里藏不住事,有什么便毫无保留地表露出来了,这情形只怕是有什么话,又不能与自己说。
只是顾明玉不说,她也不好直接问,只有等她自己想明白了说出来才好。
她吩咐小葵:“若是看着王妃往太后那边去便告诉我,我去见见她。”
有些话,得是她自己愿意相信顾明珠说出来才行。
只是看起来像是平静且压抑的一天,但那场悬在头顶上的暴风雨已经就要来了,所有的人像是都在等着这一刻,惧怕或者期待着。
暮色时分,长安下起了大雨,雨水瓢泼一般从屋檐上倒下来连成珠帘,佛堂里四下通透,雨水湿透了灰黄的帷幔滴滴答答湿了一地,太后却依然跪在佛前,闭目念诵着经卷,手上的佛珠不停地拨弄着。
徐司言担忧地上前来:“娘娘,雨大风急,不如先回房歇着吧。”
明日就是陈留王的禅让登基大典,她担心太后的心思重,身子顶不住。
太后却是眼都未曾睁开,诵完一卷经,才缓缓道:“无妨,我再念一段,总要为那些业障渡一渡才安心。”
徐司言不由地沉默,屈了屈膝退了下去。
关上门时,她看见的是那被风卷起籁籁而动的帷幔半遮半掩下跪在佛前的太后背影,沉默而无奈,一如跪在先帝灵柩前的她一般无二。
第491章 禅位大典
比起前几天的破落,太极殿又是焕然一新的模样,连朱柱上的鎏金蟠龙也都贴上了,只是那薄薄的金箔看起来着实有些太过晃眼,比不得殿中摆设的厚重,着实有些突兀。
只是此时已经顾不得这些了,殿前撑起的华盖在风中飘摇,铺开大红地毡直到太极门,两侧摆开的榻席足足有数百之多,比起前些时日那一场登基大典毫不逊色。
只是这一场大典看起来却有些冷清,榻席上虽然坐了不少人,文武大臣几乎都在席上,只是此时脸色都是十分难看,也没有人开口说话,都是战战兢兢踞坐着,谁也不敢四下看,唯恐看见不远处那一把把明晃晃的唐刀。
除了那几位早已投诚的,其余的官员脸上都难掩愤慨之意,这其中岑侍郎的愤怒之意尤为明显,他不像那几位,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脸色,梗着脖子坐在最前方为他安排的榻席上,死死盯着上方,等着陈留王出来。
岑三夫人已经把岑芸的话带回了府里,他今日就是打算与那逆臣对抗到底,哪怕是死,也不能玷污了岑家的名声,让人以为岑家都是叛臣贼子的同党。
席上宗室与勋贵的脸色也不好看,虽然陈留王是先帝之子,但终究是用这样的法子夺了帝位,就算日后史书留名,他们只怕也是难逃贪生怕死之名,谁也不愿意就这样,可到了这时候还有什么办法?
燕国公缩在人群里,尽量低着头,唯恐被人看见他的脸,他脸上的伤痕很是明显,是前几日叛军闯入府里四处劫掠时候,他想要阻拦他们冲进书房搬走他心爱的田黄石摆件挨了两鞭子留下的,不仅是如此,府里大半财物已经被劫烧一空,连府里的女眷都被拉扯羞辱许久,这些消息早已传得满长安皆知了,他和燕国公府如今已经成了个笑话。
只是他瑟瑟缩缩的时候,却是发现对面的榻席上俨然坐着贤王李裕,他一身亲王打扮,却是坦然坐在榻席上,甚至还微微带着笑意与一旁的几位亲王说几句话,好似这一场登基大典不过是寻常宫宴。
这让燕国公都不由地咂舌起来,连他脸上的伤都顾不得掩藏,张大嘴望着那边,好半天才想起来低头,却已经听到身边的人在窃窃私语:“……连贤王殿下都已经来了,对着那位称了臣,想必太后与圣人都已经落到了他手里,如今怕是不愿意都不能了,何况这性命都还在他手里捏着了。”
这话的确是诸多人的心声,连贤王都已经称了臣,他们又还能如何,怕是也只能顺应大势了。
等到鼓乐声响,陈留王李念昂首大步走到上席,他虽然还是一身亲王打扮,却是意气风发让席上的人不敢直视,他身后跟着的就是畏畏缩缩被人半掺半扶着的圣人,走上席的时候还绊了一下,险些扑倒在地。
鼓楼开始响起鼓声,宦者捧出诏谕开始诵读,殿前的百官不得不都起身来拜伏在地恭听诏谕。
“……德才不足以承继宗嗣,君临天下,今谨遵先帝遗命禅位于皇长子念……”
下面拜伏的群臣不少已经不顾一切直起了身子,愤愤望向那上面站着的陈留王,打算只待诏谕诵完就奋起反抗,这几位都是清流文臣出身,宁愿身死都不愿意为叛臣附逆,岑侍郎更是已经脸红脖子粗,若不是要等到诏谕诵完,只怕此刻已经跳出去拼死力谏了。
高高的上席上还有一个人正看着他,看着他那已经按捺不住的愤怒,眼泪已经盈然于眼眶,是一身华丽宫装打扮得贵气逼人的岑芸,她一早就被李念命人打扮妆点半押半送带到了太极殿,今日在这里禅位登基大典之后就是封后大典,李念急需清流文人帮着他正名,所以岑侍郎便是一定要捏在手里的人。
只是岑芸心里再明白不过,岑侍郎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更是不会接受封赏,只怕接下来她就要眼睁睁看着最可怕的悲剧,却又偏偏无力反抗,恨不能立时死在这一场闹剧中,身子摇摇欲坠,只能靠在宫婢身上。
宦者的诏谕终于念完,还未等到合上诏谕,下面的几位文臣已经不约而同大步出席:“臣等不敢遵诏,圣人乃是先帝太子……”
只是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身后的兵士已经齐刷刷抽出唐刀,大步向着他们而去。
看着下面毫无惧色的文臣,李念的脸色难看至极,他没想到在这样的当头,这些酸腐的文臣居然还敢出来抗诏,居然连死都不怕,可他现在却是十分难办,如果不对这几个胆敢反抗的人动手,只怕接下来反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大局难稳,可是若他动了手,天下人都要知道他这暴虐之名,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他一时拧着眉头,看着下席那已经蠢蠢欲动的人群,心烦意乱。
只是此时远处一声巨响,惊破了登基大典的凝滞气氛。
有兵士快步冲过来,跪伏在地:“有人带兵攻打东阁门,已经抵挡不住了……”
李念的目光顿时森冷起来,盯着远远的东阁门,看来袁氏还是不肯死心,居然凑齐了兵马前来,只是她是从哪里调来的兵马,虽然顾青已经赶去了西北,但单有兵符没有诏谕贸贸然调兵赶来勤王要冒太大的风险,若是长安局势变化,那勤王便成了叛乱,西北的守将虽然大都是顾青的亲信,却也没有那么轻易做到,何况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那么这些兵马就是顾青的亲卫,区区两千亲卫再骁勇也不是他手中两万大军的对手,如此不过是螳臂当车。
他微微抬起头,开口道:“命大军迎敌!”
又扫了一眼下面乱成一团的群臣:“谁也不许动,禅位大典还未完成,擅动者死!”
无论外边是何等的混乱毁灭,他都要登上那座皇位,他将是大唐天子,他们都得臣服在他的脚下!
第492章 国贼当诛
登基大典还在继续,那几个站出来的文臣都已经被兵士拿下,场中又是一片死寂,外边的动荡厮杀之声让场中众人原本已经绝望了的心思又摇摆起来,原本有些打算随大流臣服的人此时又思量着要再观望观望,却又畏惧着李念,只能都静默地坐着。
圣人已经被推到中央,一旁的小宦手中端着崭新的旒冠送到他跟前,李念看了他一眼,一撩袍摆拜下去,微微低下了头,只等着他亲手将旒冠为李念戴上,便算是禅位礼成了。
只是圣人的手这时候哆嗦得不成样子,面如土色,连站也站不直身子,眼下的情形他再糊涂也知道了,只怕禅位大礼一成,自己就会被李念命人除掉。
可是一切由不得他了,见他许久不动,身后的宦者照着李念的吩咐上前端着他的手,强逼着他接过了那一定旒冠,往李念头上戴过去。
一切仿佛就要定格在那一刻,只是终究是被打破了,还未等旒冠戴在李念头上,远处轰隆一声巨响吓得圣人的身子一个激灵,从宦者飞快抽回了手,那一顶旒冠也被丢在了地上。
只是此时宦者也顾不得再去理会这个,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已经倒在了地上的东阁门,那里烟尘滚滚,众多手持长刀的精兵策马直冲而入,向着这边奔驰而来,而一马当先的便是铠甲在身威风凛凛的显王李密,他身后跟着的便是顾青与长安守将。
跌跌撞撞赶到太极殿前的副将已经衣袍浴血,却是满脸张惶:“殿下,来得是骁骑精兵与世家亲卫,只怕是,只怕是无法抵御……”
李念身子一动不动地在原地,没有人能看得见他的表情,只是从他绷直的身子,已经让所有人不敢开口。
慢慢地他直起身来,目光满是阴暗:“把他们全拿下,带着他和贤王随我去见袁氏!”他指着圣人。
那一刻,圣人已经彻底失去了力气,被兵士拖拽着身上的衣袍都扯散乱了,哭嚎着饶命被拖下玉阶去。
贤王李裕的脸色也变了,他伸手扶着案几想要站起身来,好几次都没能用上力气,好一会才晃着身子起身来,惊惶地看向东阁门不断涌入的骑兵,看着越来越近的李密与顾青,牙齿扣扣作响。
这一切都不在他的预计之中,他在叛军破城那一日已经想好了,圣人登基,太后对他早已不如从前,甚至比不得寻常亲王那样得了差事,整日赋闲在府中做了个闲散宗室,与其这样倒不如搏一搏,只要他肯臣服拥护李念登基,李念无论如何也不能慢待了他,还能以此大做文章,博一个宽容大度的美名。
他容颜还是那般清雅俊美,说的话也还是那么好听温柔,可为什么岑芸此时心里一片荒凉,从岑府走的时候,她还抱有一丝期望,兴许他始终是惦记着自己的,当时只是走得不得已,才会丢下她,现在还是想着要她跟在身边。
然而到了宫中,他让人将她送到甘露殿,晚间来时更是问了她许多长安贵府的事,直言不讳问她,她父亲岑侍郎可否愿意带领文臣清流一道上奏奏请先帝禅让,拥护他登基为帝,更是温言细语与她说着,若是岑侍郎肯,他必然许岑家国公之位,立她之子为太子,与她共享大唐盛世。
可是岑侍郎的性子岑芸最是清楚,她犹豫着道,只怕是难以说服父亲之时,分明看到李念的脸色变了变,好一会才又说起别的事来,但也是意兴阑珊了,说了几句便说登基大典事情多,让她留在甘露殿里等着诏谕。
因为太过仓促,甘露殿里用着的还是太后当初留下的物件,无一不让岑芸觉得陌生,她满心惶恐地在甘露殿里留了两日,却觉得越来越不踏实,吩咐人去请岑三夫人入宫来,她要与母亲说一说话,也好知道该怎么做。
兴许是李念还想着让岑侍郎臣服,便答应了让人去岑府再把岑三夫人接进宫来。
只是岑三夫人战战兢兢进了宫,在甘露殿见到了已经瘦了一圈岑芸,眼泪顿时就下来了:“这究竟做的什么孽,怎么就成了这副样子。”
岑芸看见了母亲,也终于眼泪落下来了,拉着她哀哀抽泣:“阿娘,如今可怎么好?”
岑三夫人忙忙擦了泪,看了看左右,扯出一丝笑来:“咱们母女好好说说话,今儿我留在这里陪你用饭。”
岑芸才恍然惊醒,转头吩咐:“你们先下去吧,我有话与母亲说,去准备宴席。”
待到殿中人都退下了,岑芸才哭着道:“阿娘,如今可怎么好,怎么就成了这副情形?”
岑三夫人凝着泪光问道:“他这是真要篡位了?还要立你为后?”
岑芸点头,满脸茫然:“登基大典就在后日,圣人还在他手中,倒是要亲自禅位给他,再颁封后诏谕,还说要立父亲为国公。”
岑三夫人咬牙切齿:“你父亲的性子你还不知道,若是真到了那一日,只怕他宁可碰柱而死殉国,也不会应承的。”
岑芸犹豫着道:“那,那可怎么好?他怕是由不得我们不答应。”
岑三夫人忽然想起了一个人来:“太后不是还未被他拿住,想来总能有法子阻止他才是!”还有一个人一定能找到太后,能想办法阻止这一场悲剧。
第490章 业障
韩嬷嬷的人把消息送到了铺子上,小葵亲自带了来禀报顾明珠,她坐在蒲团上思量好一会,才开口:“让嬷嬷想法子递个消息给岑三夫人,问问她芸娘究竟怎么打算。”
若是岑芸还不死心,还想着跟着李念,那只怕是神仙也救不了她,顾明珠也没有那样的好心,在这样的惊涛骇浪之中还想着要搭救别人,尤其是那样不知好歹的人。
毛氏这几日时时过去与顾明珠说说话,也是心里担惊受怕,这样的日子始终是朝不保夕,外边叛军还在四下搜查劫掠,虽然护国寺不起眼,一时也不会引来叛军,尚算安全,但无法让人逃出长安,说不得哪一日就会找上门来,她与顾元这几日可是连睡觉都提着心。
只有在顾明珠这里,与她说说话,看着她安稳自若的模样,毛氏的心才能安下来些许。
“……外边吵吵闹闹这几日,今儿到现在倒是安静许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叛军已经走了,兴许过些时日他们就会撤回安西去了。”毛氏叹了口气,“只是不知道还要多久,也不知道府里是什么情形了,怕是已经被人闯进去了。”
顾明珠却是知道府里的情形,将军府与郡主府终究也不曾被攻破门,兴许是因为府里大半侍卫被留下了,那些叛军只是散兵游勇,也或许是叛军早已知道府里的主人都不在,也就没有那样费力气去破府。
只是长安别的府里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好几处勋贵府里都被打破了门,叛军一拥而入烧杀抢掠,不仅抢走了财物,还伤了不少人,这里面就有燕国公府,送消息来的人说,燕国公府的院墙都被打破了大半,叛军将府里不少值钱的财物抢了去,带不走的还放了一把火,正院烧去了大半,女眷们还被扯去了头上的钗环首饰,哭喊之声震天响,远在胡同之外都听得分明。
只是这些顾明珠没有告诉毛氏,因为毛氏如今已经是惊弓之鸟,满心惶恐了,若是再知道这些只怕会更是害怕,何况这些消息都是私下送进寺里来的,她不能多说。
她轻笑着安抚毛氏:“二婶母宽心,父亲已经去调兵前来长安勤王,算算时候应该就在这几日就能赶到,那时候这些也就不足为惧了。”
她已经让崔临的亲卫全力尽快赶去西北,让父亲将那五千精兵带来,若是无诏调兵顾青要冒极大的风险,但那五千精兵与顾青的亲卫却是能够调动的,能赶来长安便可定大局。
这些毛氏自然也是不知道的,她只是叹气:“这样的日子真是教人害怕,这样大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闹出这些来,这一城的百姓还能安生度日吗?”
她说着,又好奇地道:“圣人在那群贼人手里,可是为何不见贤王殿下,他不是也在长安,怎么不见来救驾勤王?”
贤王与圣人同为太后亲子,可是自从叛军之事后,一直不见他露面,许多人都猜测他是不是也落入了陈留王手中了。
顾明珠却是轻轻冷笑,太极宫中送出来的消息,贤王并不曾被拿住,而是闭门守着王府,他王府中死士亲卫众多,叛军一时也不曾攻破王府,奇怪的是陈留王对他也好像并无意理会,竟然就这样相安无事了。
但是也从未听说他使了人去打探天后的消息,好像他对这一场叛乱一无所知一般。
她摇了摇头:“不曾有消息。”
只是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形下,病重的贤王妃可还能撑得住。
毛氏又叹了口气:“这些皇家……看来也不比咱们寻常人家要好上哪里去。”
她这些时日虽然未曾见过太后,却也见到了伺候在太后身边的宫婢,进进出出的人也都见了不少,自然也听说了些风声,只觉得未必那尊贵的皇家就比将军府好到哪里去,都有不孝的子孙,都有理不清的家务事,太后看起来也只是个可怜的人。
顾明珠心里微微感叹,却是想起来问道:“为何不见明玉,她这几日也不大露面,却是做什么去了?”
毛氏皱了皱眉:“说的也是,这几日她也不大去我那里,只是让人送了东西过来。”
顾明珠更是觉得不对了,顾明玉与她们一道留在护国寺,每日除了在太后跟前伺候,却不怎么露面,再加上那一日她见顾明玉的神情分明不对,只怕是真有什么事。
她唤了小葵过来:“想法子让人打听一下,显王那边可是有什么事?”
陪着毛氏又说了一会子话,送了她回去,小葵才悄悄进了房来:“郡主,不曾听说有什么不对,王妃在房里,只是听说这几日饭食送过去都不怎么动过。”
顾明珠脸色更是有些不好看,顾明玉的性子她是知道的,等闲心里藏不住事,有什么便毫无保留地表露出来了,这情形只怕是有什么话,又不能与自己说。
只是顾明玉不说,她也不好直接问,只有等她自己想明白了说出来才好。
她吩咐小葵:“若是看着王妃往太后那边去便告诉我,我去见见她。”
有些话,得是她自己愿意相信顾明珠说出来才行。
只是看起来像是平静且压抑的一天,但那场悬在头顶上的暴风雨已经就要来了,所有的人像是都在等着这一刻,惧怕或者期待着。
暮色时分,长安下起了大雨,雨水瓢泼一般从屋檐上倒下来连成珠帘,佛堂里四下通透,雨水湿透了灰黄的帷幔滴滴答答湿了一地,太后却依然跪在佛前,闭目念诵着经卷,手上的佛珠不停地拨弄着。
徐司言担忧地上前来:“娘娘,雨大风急,不如先回房歇着吧。”
明日就是陈留王的禅让登基大典,她担心太后的心思重,身子顶不住。
太后却是眼都未曾睁开,诵完一卷经,才缓缓道:“无妨,我再念一段,总要为那些业障渡一渡才安心。”
徐司言不由地沉默,屈了屈膝退了下去。
关上门时,她看见的是那被风卷起籁籁而动的帷幔半遮半掩下跪在佛前的太后背影,沉默而无奈,一如跪在先帝灵柩前的她一般无二。
第491章 禅位大典
比起前几天的破落,太极殿又是焕然一新的模样,连朱柱上的鎏金蟠龙也都贴上了,只是那薄薄的金箔看起来着实有些太过晃眼,比不得殿中摆设的厚重,着实有些突兀。
只是此时已经顾不得这些了,殿前撑起的华盖在风中飘摇,铺开大红地毡直到太极门,两侧摆开的榻席足足有数百之多,比起前些时日那一场登基大典毫不逊色。
只是这一场大典看起来却有些冷清,榻席上虽然坐了不少人,文武大臣几乎都在席上,只是此时脸色都是十分难看,也没有人开口说话,都是战战兢兢踞坐着,谁也不敢四下看,唯恐看见不远处那一把把明晃晃的唐刀。
除了那几位早已投诚的,其余的官员脸上都难掩愤慨之意,这其中岑侍郎的愤怒之意尤为明显,他不像那几位,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脸色,梗着脖子坐在最前方为他安排的榻席上,死死盯着上方,等着陈留王出来。
岑三夫人已经把岑芸的话带回了府里,他今日就是打算与那逆臣对抗到底,哪怕是死,也不能玷污了岑家的名声,让人以为岑家都是叛臣贼子的同党。
席上宗室与勋贵的脸色也不好看,虽然陈留王是先帝之子,但终究是用这样的法子夺了帝位,就算日后史书留名,他们只怕也是难逃贪生怕死之名,谁也不愿意就这样,可到了这时候还有什么办法?
燕国公缩在人群里,尽量低着头,唯恐被人看见他的脸,他脸上的伤痕很是明显,是前几日叛军闯入府里四处劫掠时候,他想要阻拦他们冲进书房搬走他心爱的田黄石摆件挨了两鞭子留下的,不仅是如此,府里大半财物已经被劫烧一空,连府里的女眷都被拉扯羞辱许久,这些消息早已传得满长安皆知了,他和燕国公府如今已经成了个笑话。
只是他瑟瑟缩缩的时候,却是发现对面的榻席上俨然坐着贤王李裕,他一身亲王打扮,却是坦然坐在榻席上,甚至还微微带着笑意与一旁的几位亲王说几句话,好似这一场登基大典不过是寻常宫宴。
这让燕国公都不由地咂舌起来,连他脸上的伤都顾不得掩藏,张大嘴望着那边,好半天才想起来低头,却已经听到身边的人在窃窃私语:“……连贤王殿下都已经来了,对着那位称了臣,想必太后与圣人都已经落到了他手里,如今怕是不愿意都不能了,何况这性命都还在他手里捏着了。”
这话的确是诸多人的心声,连贤王都已经称了臣,他们又还能如何,怕是也只能顺应大势了。
等到鼓乐声响,陈留王李念昂首大步走到上席,他虽然还是一身亲王打扮,却是意气风发让席上的人不敢直视,他身后跟着的就是畏畏缩缩被人半掺半扶着的圣人,走上席的时候还绊了一下,险些扑倒在地。
鼓楼开始响起鼓声,宦者捧出诏谕开始诵读,殿前的百官不得不都起身来拜伏在地恭听诏谕。
“……德才不足以承继宗嗣,君临天下,今谨遵先帝遗命禅位于皇长子念……”
下面拜伏的群臣不少已经不顾一切直起了身子,愤愤望向那上面站着的陈留王,打算只待诏谕诵完就奋起反抗,这几位都是清流文臣出身,宁愿身死都不愿意为叛臣附逆,岑侍郎更是已经脸红脖子粗,若不是要等到诏谕诵完,只怕此刻已经跳出去拼死力谏了。
高高的上席上还有一个人正看着他,看着他那已经按捺不住的愤怒,眼泪已经盈然于眼眶,是一身华丽宫装打扮得贵气逼人的岑芸,她一早就被李念命人打扮妆点半押半送带到了太极殿,今日在这里禅位登基大典之后就是封后大典,李念急需清流文人帮着他正名,所以岑侍郎便是一定要捏在手里的人。
只是岑芸心里再明白不过,岑侍郎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更是不会接受封赏,只怕接下来她就要眼睁睁看着最可怕的悲剧,却又偏偏无力反抗,恨不能立时死在这一场闹剧中,身子摇摇欲坠,只能靠在宫婢身上。
宦者的诏谕终于念完,还未等到合上诏谕,下面的几位文臣已经不约而同大步出席:“臣等不敢遵诏,圣人乃是先帝太子……”
只是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身后的兵士已经齐刷刷抽出唐刀,大步向着他们而去。
看着下面毫无惧色的文臣,李念的脸色难看至极,他没想到在这样的当头,这些酸腐的文臣居然还敢出来抗诏,居然连死都不怕,可他现在却是十分难办,如果不对这几个胆敢反抗的人动手,只怕接下来反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大局难稳,可是若他动了手,天下人都要知道他这暴虐之名,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他一时拧着眉头,看着下席那已经蠢蠢欲动的人群,心烦意乱。
只是此时远处一声巨响,惊破了登基大典的凝滞气氛。
有兵士快步冲过来,跪伏在地:“有人带兵攻打东阁门,已经抵挡不住了……”
李念的目光顿时森冷起来,盯着远远的东阁门,看来袁氏还是不肯死心,居然凑齐了兵马前来,只是她是从哪里调来的兵马,虽然顾青已经赶去了西北,但单有兵符没有诏谕贸贸然调兵赶来勤王要冒太大的风险,若是长安局势变化,那勤王便成了叛乱,西北的守将虽然大都是顾青的亲信,却也没有那么轻易做到,何况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那么这些兵马就是顾青的亲卫,区区两千亲卫再骁勇也不是他手中两万大军的对手,如此不过是螳臂当车。
他微微抬起头,开口道:“命大军迎敌!”
又扫了一眼下面乱成一团的群臣:“谁也不许动,禅位大典还未完成,擅动者死!”
无论外边是何等的混乱毁灭,他都要登上那座皇位,他将是大唐天子,他们都得臣服在他的脚下!
第492章 国贼当诛
登基大典还在继续,那几个站出来的文臣都已经被兵士拿下,场中又是一片死寂,外边的动荡厮杀之声让场中众人原本已经绝望了的心思又摇摆起来,原本有些打算随大流臣服的人此时又思量着要再观望观望,却又畏惧着李念,只能都静默地坐着。
圣人已经被推到中央,一旁的小宦手中端着崭新的旒冠送到他跟前,李念看了他一眼,一撩袍摆拜下去,微微低下了头,只等着他亲手将旒冠为李念戴上,便算是禅位礼成了。
只是圣人的手这时候哆嗦得不成样子,面如土色,连站也站不直身子,眼下的情形他再糊涂也知道了,只怕禅位大礼一成,自己就会被李念命人除掉。
可是一切由不得他了,见他许久不动,身后的宦者照着李念的吩咐上前端着他的手,强逼着他接过了那一定旒冠,往李念头上戴过去。
一切仿佛就要定格在那一刻,只是终究是被打破了,还未等旒冠戴在李念头上,远处轰隆一声巨响吓得圣人的身子一个激灵,从宦者飞快抽回了手,那一顶旒冠也被丢在了地上。
只是此时宦者也顾不得再去理会这个,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已经倒在了地上的东阁门,那里烟尘滚滚,众多手持长刀的精兵策马直冲而入,向着这边奔驰而来,而一马当先的便是铠甲在身威风凛凛的显王李密,他身后跟着的便是顾青与长安守将。
跌跌撞撞赶到太极殿前的副将已经衣袍浴血,却是满脸张惶:“殿下,来得是骁骑精兵与世家亲卫,只怕是,只怕是无法抵御……”
李念身子一动不动地在原地,没有人能看得见他的表情,只是从他绷直的身子,已经让所有人不敢开口。
慢慢地他直起身来,目光满是阴暗:“把他们全拿下,带着他和贤王随我去见袁氏!”他指着圣人。
那一刻,圣人已经彻底失去了力气,被兵士拖拽着身上的衣袍都扯散乱了,哭嚎着饶命被拖下玉阶去。
贤王李裕的脸色也变了,他伸手扶着案几想要站起身来,好几次都没能用上力气,好一会才晃着身子起身来,惊惶地看向东阁门不断涌入的骑兵,看着越来越近的李密与顾青,牙齿扣扣作响。
这一切都不在他的预计之中,他在叛军破城那一日已经想好了,圣人登基,太后对他早已不如从前,甚至比不得寻常亲王那样得了差事,整日赋闲在府中做了个闲散宗室,与其这样倒不如搏一搏,只要他肯臣服拥护李念登基,李念无论如何也不能慢待了他,还能以此大做文章,博一个宽容大度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