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
黛玉换了一张纸,以镇纸压住,没好气地道:“还能干什么?正在抄书呢。今儿得了一部书,竟是没见过的,对你们在外面上学的也有好处,故此抄下来,送你和哥哥每人一部,改日再送苏姐姐一部,也好见识些。”
天下之大,果然有许多她不曾见过的书。
黛玉自觉藏书甚众,几达万卷,在诸位大家闺秀中名列第一,然而此时此刻她才明白,她收藏的书,在天下书籍中只占据冰山一角罢了。
这些在荣国府当真是暴殄天物了,竟然毫不可惜地折变出去。
黛玉摇头叹息,她恨不得家中金银尽换书籍,他们倒好,竟颠倒了过来。
她想起父母提起过,曾经爹爹在落魄的朱家买了许多字画书籍古物,也是因落魄所致,悉数变卖成钱,如今荣国府竟也步了朱家的后尘。
林智听了,连忙拿在手里细看,果然不曾见过,遂细细读了下去,暗暗叫绝,不禁道:“好姐姐,抄完了先送我一部,给哥哥的晚些无妨,哥哥已经做官了,我正在读书呢!苏姐姐又有了孩子,也不忙着先看书。”
黛玉伸手戳了他额头一下,笑应了。
其实不用林智开口,她也打算先送给林智,毕竟家里只他一人还在上学,比林睿用的时候多,而林睿已当了差,虽有用处,却不及林智。
林智顿时喜得合不拢嘴,忽然,他说道:“到底是我的姐姐,有了好东西从不昧下。外面的人大多敝帚自珍,真正的孤本好书都不曾流传开来,恨不得只有自己拥有,可怜天下贫寒学子,本就难买书籍,更无法见识真正的好书,如此,其智如何能开?其见识如何能博?”
黛玉心中一动,奇道:“竟有这等事?”
林智点点头,叹息一声,想起自己在自家书肆中新交到的朋友柳玉荷,说给黛玉道:“他比我大两岁,学问却不如我,不过因为我自小由父母兄姐陶冶教育,天生就有先生书籍,不必费心外物,所以如此。他家一贫如洗,原是世家子弟,说来,还是理国公府的旁支子弟呢,可惜已经落魄了,只有一个寡母守着他过活,常去咱家书肆里抄书,所以认得了。”
林智想到柳玉荷在书肆中抄书的痴狂,道:“从他嘴里我才知道,原来咱们家的书,竟有一多半儿都不曾流通于民间,多被世家收藏于家中,他们想看都没有门路。”
他和柳玉荷好上以后,借了不少书给柳玉荷,他都仔仔细细地抄了下来,且对他感恩戴德。林智看重柳玉荷,也是因为柳玉荷知道上进,而且非常爱惜字纸,林智去过他家里,听他母亲说,怕浪费纸墨,每次抄书,柳玉荷都非常用心,从不曾错过一个字。
林智原不肯信,后来亲自看柳玉荷抄书,一万余字果然一字不错,方信了。
柳玉荷这份毅力非常人所及,林智非常之佩服,故此他们俩虽然一个出身清贵,一个家世落魄,但因前者不倨傲,后者不自卑,倒成了极好的朋友。
黛玉听完来龙去脉,不禁沉吟起来。
林智说得口干舌燥,正好见丫鬟端茶上来,忙忙接在手里一气喝完,又道了谢,回头见黛玉若有所思,问道:“姐姐在想什么?”
黛玉抬眼笑道:“你说,横竖我左右无事,清闲得很,若是我把咱们家那些外面少见的孤本抄写一份,放在书肆里供民间读书人抄阅,你看如何?听你的话,我颇觉惭愧,咱们不过倚仗祖荫,才有比旁人更多的资本,一味珍藏密敛,反倒落了下乘。”
孤本的珍贵在于天下仅此一部,不然,怎么说是孤本?可若用不到实处,留在林家又有什么好处?只有林家数人通读,未免太也小气。倘或和贾家一样,后世子孙无能,岂不是失传了?自古以来,朝代更替,烽火乱世,多少文化断了传承,追根究底,都是因为拥有者敝帚自珍,便是那些匠人暗自私藏一手,因此一代不如一代。
黛玉本就是喜散不喜聚的人,皆因她想得到结局的不好,今日见到荣国府典当出去的东西,黛玉感慨万千,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家。现今自己家不曾有不肖子孙,百年之后呢?谁能说,林家就能长长久久地屹立于天地之间?朝代帝皇尚且不能,何况林家。
这些孤本流传出去,为人所用,即便林家湮灭,传承亦在,也算是一件功德了。
林智听了,又惊又喜,失声道:“姐姐竟舍得?”
黛玉伸手在他身上拍了一下,嗔道:“难道我就是那最小气的人?有什么舍不得?况也不是将孤本拿出去,只是抄写一份罢了!”
林智连忙作揖,笑道:“是我的不是,我的姐姐自然是最大方体贴的,不然哪有这份胸怀,只因弟弟我抱怨了一句,姐姐就想到了这么许多。只是,姐姐自来爱惜笔墨,如何能传到外面去?偏生我和哥哥又没有抄书的时间,岂不是累着姐姐了?”
黛玉横了他一眼,道:“爹爹都不管我,你管我作甚?爹爹常说,若无外人传阅,漱玉词如何传世?易安居士又如何在宋词中备受推崇?皆因世人愚昧,偏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却不知不读书,不明理,如何晓得德之涵义?我抄的书,又不会署我的名字,外人怎能知道是谁抄的书?我再仿照你的笔迹,外人就更不知道了。”
说完,她又道:“至于你说累着我,你和哥哥一个上学,一个做官,都是大忙人,我在家能有什么事?除了赴宴吃酒,便是在家顽耍,空闲的时候多着呢,哪里会累着。再说,抄书又不急于一时,我慢慢地抄写就是。”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须得持之以恒,黛玉本就没打算一时之间就抄写千万卷。
林智默然半晌,笑道:“姐姐仿照我的笔迹,岂不是便宜我了?我在外面上学读书,结交了不少同窗好友,他们认了出来,还当我大方体贴呢!”
黛玉笑道:“那依你该当如何?”
林智拍了一下大腿,道:“依我说,咱们家又不是迂腐人家,崇尚什么劳什子女子无才便是德,姐姐只管抄写姐姐的,不妨起个别名,正经像个文人才好。署名后,日子久了,外面都知道姐姐的好处,在清流中名声也好。”
黛玉像林如海,有林家遗风,本就是一派文人做派,绝非不好名的人,她争强好胜,自恃奇才,每与人联诗作词,大多都高于众人之上。她好名,乃是才名,出自本心,坦然而对,不似薛宝钗分明也好名,偏作山中高士,倒有一点虚伪的味道了。所谓山中高士,绝非隐士,而是等着山外有人闻名识之而青睐,并且三顾茅庐来请。
所以,黛玉听了林智的提议,脸上喜动颜色,跃跃欲试。
林睿下班回来后听说此事,并未阻止,他自觉妹妹才高八斗,远胜于自己,自然不想她始终和寻常闺秀一般被约束于绣楼之中,所以建议道:“不仅如此,妹妹也可以做些诗词文章,只需不露闺名,不叫人知道是你写的,也可令民间传阅,免得湮灭于世间。”
黛玉惊喜道:“哥哥不怕外面说我不遵守规矩?”
相较于抄写书籍传阅于人,她对林睿的说法更为动心。
她自小启蒙,尤擅诗词文章,林如海常说自己年轻时亦有所不及,黛玉其实很希望别人能看到自己的诗词文章,继而称赞、诵读。
林睿哈哈一笑,顺了顺她两颊垂下来的小辫子,道:“理会外人的闲话作甚?只要咱们不说,外人怎么知道?再说,若是没有传阅出去,古往今来的那些诗词佳作如何传世?咱们须得取个别号,那才是真正的诗翁呢!”
黛玉听了,喜不自胜。
经由林如海熏陶,和林睿一样,林智一向认为黛玉的倾世才华不该埋没,自然没有反对,摇头晃脑地道:“取个什么别号?须得清新雅致些才好。”
黛玉望向林睿,道:“哥哥给我取一个。”
林睿忽然想起黛玉三岁那年来了个癞头和尚,嘴里念叨过什么绛珠,灵台师父也说过什么绛珠,他那时早已明白世事,虽然林如海不曾说过自己的怀疑,林睿却有所觉,便开口道:“若说别号,莫若绛珠二字如何?”
绛珠?黛玉心头一震,只觉得魂魄有所触动。
她念了两遍,笑道:“这个别号我极喜欢,就叫绛珠。”
林智拍手笑道:“好极!果然新雅!不过,绛珠居士未免太俗,雷同青莲居士、易安居士,不如就叫绛珠仙子,姐姐天纵奇才,又有仙人之姿,可不就是世外仙姝吗?”
黛玉听了,摇了摇头,不赞同地说道:“绛珠仙子?这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世人我是女子了?世上男儿,多不肯云自己逊于女子,若知诗词文章出自女子之手,不知道该当用什么污言秽语加以抨击呢!再说,居士虽俗,却大俗如大雅,便因世人都叫居士,才好与世俗同流。我活在世上,又不是超脱尘世,何必叫什么仙子,那才是俗气透顶。”
林睿点头道:“正是,妹妹说的极是,绛珠居士甚好。”
黛玉想了想,又道:“也不必叫什么绛珠居士,绛珠二字便是极恰的美号了。”
她本性刚强,下了决定后,十分用心,林睿和林智都是我行我素的性子,纵遵守世俗规矩,却在其中更按心意而行事,所以先帮黛玉挑了几部外面绝对没有字数算不得太多容易抄写完成的绝世孤本出来。
黛玉每抄完一册,林睿和林智便亲自送到自家书肆里,供人抄阅,不收分文。
这样无声无息地送过去,外人不知,哪里会来抄写?但是耐不住林睿和林智兄弟两个的人脉,一个有同窗、同科、同僚,一个有无数同窗好友,两兄弟漫不经心地说这里出现一孤本,十分罕见,立刻就爱书成痴的文人跑过来一看究竟。
既云孤本,当然没人认得真假,于是就有人请了在国子监教书的当代大儒亲看,待他确定内容是真的,竞相传阅抄写。
任由外面抄阅之前,林睿嘱咐掌柜的开口道:“此乃绛珠居士手稿,只供在书肆雅间抄阅,不会外卖,亦不外借,书肆虽不收分文,但却不允任何人损伤手稿,误了他人抄阅,故而抄阅之时,皆有伙计监察。”
世人敬惜字纸,更珍重书籍,有书籍令其传抄已是十分感恩戴德,其有不应之理?
因此,抄本出现书肆之时,书肆立刻激增了无数读书人,皆预备笔墨纸砚,等候抄写,更有几家书香门第的文人慕名而至,书香世家也没有这样的孤本啊,当然要抄写一份。
短短时间里,手抄孤本供人传抄的绛珠居士,在文人中的地位节节攀高。
原本没人在意绛珠其人,耐不住这位绛珠居士十分大方,不似旁人那般敝帚自珍,也不是只抄写一部孤本传出来,而是源源不绝地抄写送来,都是市面上见不到的,不知道有多少名臣大儒如获至宝,每每绛珠新的手稿送到,必定闻风而至,几乎打破了头。
一个月后,黛玉趁机录了一册自己的诗词。
其名曰葬花,乃因她将自己梦中所做的葬花词列在其中,另有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桃花行等。这些诗词吟从梦中而来,且十分忧伤无助,她因自己父母双全,兄弟皆有,与人设诗社时不做此等凄冷之语,故而除了林如海,外人皆不知这些是她所做。
绛珠居士本已在文人中有了些名气,再看其作,清丽、脱俗,布局精巧别致,非常人所及,无数文人拍案叫绝,竞相传阅,一时之间,长安城中洛阳纸贵。
黛玉兴奋非常,她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好。
不同于哥哥弟弟做学问后可以为官做宰,原来,她也可以在世上文人中占有一席之地。
每次听林睿和林智说外面称赞绛珠居士之才,看过葬花词后,许多人过目成诵,泪流三千尺,私下都在猜测绛珠居士来历身份,有人说男,有人说女,也有人说是文坛巨儒,议论不一而足,黛玉总是眉开眼笑,胸臆之间满是得意。
贾敏忙于林睿的婚事,不曾留心此事,全然不知自己儿女竟弄出这么大的动静。等她在别家赴宴,听说葬花词后,偶闻几句佳词,登时吓了一跳。
别人不知道,她常常出入黛玉书房,难道还能不知黛玉曾经做过的一些笔墨?
那些孤本,她也在自己家见过,除了自己家,谁还能有第二部?
望着和诸位千金小姐们说说笑笑的黛玉,贾敏心里又气又急,若不是在别人家作客,她早就质问黛玉了。贾敏见识虽高于众人之上,到底是女子,又没有像黛玉那般深受林如海当做男儿教养,觉得此事太过出格,不成体统。
黛玉敏感非常,察觉到贾敏隐隐的怒气,就知贾敏猜到了,她暗暗吐了吐舌头,想起今日林睿休沐,连忙打发雪雁悄悄回去告诉林睿,千万在贾敏生气的时候替自己辩解。她和这家千金颇有交情,说有一件要紧东西忘记了,叫雪雁去取,很容易就和驾车的婆子出去了。
林睿听说时,正和俞恒一处喝酒。
林家的书肆突然出现绛珠手稿诗词,皆是孤本,俞恒如何不心生疑惑?那些孤本他都在林家看过,亲自去了书肆一趟,看毕,一字不差。而且黛玉是他看着长大的,即使用的是颜体,不似平常所擅长之字迹,俞恒依旧认了出来,故来寻林睿一问。
林睿莞尔一笑,既不说是,也不说不是,斜眼看了看他,道:“难道你欲反对?”
俞恒闻言,心里登时明白了八九分。
他心悦黛玉,先是其才,然后是其心思品行,最后方是其貌,自然不在意黛玉才华胜过男儿,何况绛珠不曾泄露身份来历,亦不会惹来是非。
黛玉极聪明,所用笔迹诗词皆非外人所见,也只俞恒由林如海教导多时,比别人清楚。
就是亲密如妙玉和曾净、刘清泉等,亦不曾见过这些。
俞恒不自禁地隐隐感到十分骄傲,道:“虽说我不愿意压抑玉儿天生的才气,但是此事非同小可,还是小心谨慎些才好,莫叫外人知道。须知世上人心难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若有嫉妒玉儿者,必定流言蜚语猛如虎,处处诋毁玉儿。”
林睿听了,对他更满意了,他家就黛玉这么一个姑娘,当然不愿意她未来的夫婿是个迂腐板正没有半点回旋的夫子。
林睿想了想,将雪雁来意说明,雪雁如今聪明得很,说话亦十分模糊,只说黛玉怕贾敏恼怒云云,林睿却明白其中的意思,对俞恒道:“家慈必定知道了,妹妹怕家慈生气,叫我替她说些好话,你有什么主意。”
俞恒问道:“岳母在旁人府上不好发作,想必得回到家解决,几时回来?”
林睿亦不知晓,忙问雪雁。
雪雁笑嘻嘻地道:“今儿是喜事,得午后才散席呢。”
林睿点了点头,问俞恒如何。
俞恒道:“只管交给我罢,你不用担心。”当即告辞。
俞恒却没有说明该当如何解决,林睿恨恨地看了他一眼,他素知俞恒性子,他既不说,自己也不好询问,只得送他离开。
用罢午饭,林睿左右无事,正在心中筹措言语,好替黛玉缓解贾敏之怒,忽听人通报说,六宫都总管丁奇带着一众小太监,骑马过来。他连忙迎了出去,方引进来,便听丁奇说奉俞皇后懿旨,接黛玉入宫觐见。
林睿一怔,忙命人去接黛玉回来。
俞恒说的法子,就是请俞皇后给黛玉撑腰,免得贾敏责怪她么?林睿想到。
黛玉正担心贾敏恼了自己,很有些坐卧不宁,贾敏脸上亦无好声色,闻听此信,忙向主人告罪,未等席散便携黛玉回家,让黛玉更换衣裳,坐了一顶小轿进宫。
黛玉进京数年,这是头一回拜见俞皇后。
☆、第089章:
皇宫深深,共计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殿阁屋宇,俞皇后既为皇后,自然住在中宫,其恢弘华丽,莫可逼视。小轿穿过层层守卫,走过高墙长道,方停在中宫宫门外面,此处已无侍卫出没,唯有太监和宫娥彩嫔侍立,丁奇方命停轿,进去通报。
早几年南巡时,黛玉便被太上皇和皇太后召见过,又常伴孝敬王妃,那时候她年纪极小,行止进退已然十分有度,如今大了几岁,行礼拜见,越发落落大方。
不过,黛玉想到自己已与俞恒定亲,立下两家之好,今日初见年长俞恒许多岁的俞皇后,腮上微红,神情羞涩,心底免不得暗自忖度俞皇后宣召自己的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极为小心谨慎,恐惹俞皇后不满。
长庆帝因自己是中宫所出,登基立后封妃之际,下了一道圣旨,乃云除皇后可接受公主王妃诰命之大礼叩拜外,余者嫔妃皆不能受之,哪怕已位列四妃之位。本朝皇后之下,便是贵、淑、德、贤四妃,历代以来,每逢三节两寿并册封典礼都有接受公主王妃诰命参拜的资格,哪里想到长庆帝居然会下这样的旨意,后宫已得封的德妃、贤妃纵不满,亦无可奈何。
太上皇本就对俞皇后非常满意,闻听此事,唯有赞同,并不反对。
皇太后心里倒有几分酸意,想当初自己身为皇后时,四妃皆可受公主王妃诰命的参拜,自己皇后之名,实则只比她们强在名分和俸禄上罢了。俞皇后做了皇后,竟能高高凌驾于后宫之上,如何不让她羡慕?可是想到自己不是长庆帝的生母,不敢对俞皇后怎样。
天下之大,果然有许多她不曾见过的书。
黛玉自觉藏书甚众,几达万卷,在诸位大家闺秀中名列第一,然而此时此刻她才明白,她收藏的书,在天下书籍中只占据冰山一角罢了。
这些在荣国府当真是暴殄天物了,竟然毫不可惜地折变出去。
黛玉摇头叹息,她恨不得家中金银尽换书籍,他们倒好,竟颠倒了过来。
她想起父母提起过,曾经爹爹在落魄的朱家买了许多字画书籍古物,也是因落魄所致,悉数变卖成钱,如今荣国府竟也步了朱家的后尘。
林智听了,连忙拿在手里细看,果然不曾见过,遂细细读了下去,暗暗叫绝,不禁道:“好姐姐,抄完了先送我一部,给哥哥的晚些无妨,哥哥已经做官了,我正在读书呢!苏姐姐又有了孩子,也不忙着先看书。”
黛玉伸手戳了他额头一下,笑应了。
其实不用林智开口,她也打算先送给林智,毕竟家里只他一人还在上学,比林睿用的时候多,而林睿已当了差,虽有用处,却不及林智。
林智顿时喜得合不拢嘴,忽然,他说道:“到底是我的姐姐,有了好东西从不昧下。外面的人大多敝帚自珍,真正的孤本好书都不曾流传开来,恨不得只有自己拥有,可怜天下贫寒学子,本就难买书籍,更无法见识真正的好书,如此,其智如何能开?其见识如何能博?”
黛玉心中一动,奇道:“竟有这等事?”
林智点点头,叹息一声,想起自己在自家书肆中新交到的朋友柳玉荷,说给黛玉道:“他比我大两岁,学问却不如我,不过因为我自小由父母兄姐陶冶教育,天生就有先生书籍,不必费心外物,所以如此。他家一贫如洗,原是世家子弟,说来,还是理国公府的旁支子弟呢,可惜已经落魄了,只有一个寡母守着他过活,常去咱家书肆里抄书,所以认得了。”
林智想到柳玉荷在书肆中抄书的痴狂,道:“从他嘴里我才知道,原来咱们家的书,竟有一多半儿都不曾流通于民间,多被世家收藏于家中,他们想看都没有门路。”
他和柳玉荷好上以后,借了不少书给柳玉荷,他都仔仔细细地抄了下来,且对他感恩戴德。林智看重柳玉荷,也是因为柳玉荷知道上进,而且非常爱惜字纸,林智去过他家里,听他母亲说,怕浪费纸墨,每次抄书,柳玉荷都非常用心,从不曾错过一个字。
林智原不肯信,后来亲自看柳玉荷抄书,一万余字果然一字不错,方信了。
柳玉荷这份毅力非常人所及,林智非常之佩服,故此他们俩虽然一个出身清贵,一个家世落魄,但因前者不倨傲,后者不自卑,倒成了极好的朋友。
黛玉听完来龙去脉,不禁沉吟起来。
林智说得口干舌燥,正好见丫鬟端茶上来,忙忙接在手里一气喝完,又道了谢,回头见黛玉若有所思,问道:“姐姐在想什么?”
黛玉抬眼笑道:“你说,横竖我左右无事,清闲得很,若是我把咱们家那些外面少见的孤本抄写一份,放在书肆里供民间读书人抄阅,你看如何?听你的话,我颇觉惭愧,咱们不过倚仗祖荫,才有比旁人更多的资本,一味珍藏密敛,反倒落了下乘。”
孤本的珍贵在于天下仅此一部,不然,怎么说是孤本?可若用不到实处,留在林家又有什么好处?只有林家数人通读,未免太也小气。倘或和贾家一样,后世子孙无能,岂不是失传了?自古以来,朝代更替,烽火乱世,多少文化断了传承,追根究底,都是因为拥有者敝帚自珍,便是那些匠人暗自私藏一手,因此一代不如一代。
黛玉本就是喜散不喜聚的人,皆因她想得到结局的不好,今日见到荣国府典当出去的东西,黛玉感慨万千,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家。现今自己家不曾有不肖子孙,百年之后呢?谁能说,林家就能长长久久地屹立于天地之间?朝代帝皇尚且不能,何况林家。
这些孤本流传出去,为人所用,即便林家湮灭,传承亦在,也算是一件功德了。
林智听了,又惊又喜,失声道:“姐姐竟舍得?”
黛玉伸手在他身上拍了一下,嗔道:“难道我就是那最小气的人?有什么舍不得?况也不是将孤本拿出去,只是抄写一份罢了!”
林智连忙作揖,笑道:“是我的不是,我的姐姐自然是最大方体贴的,不然哪有这份胸怀,只因弟弟我抱怨了一句,姐姐就想到了这么许多。只是,姐姐自来爱惜笔墨,如何能传到外面去?偏生我和哥哥又没有抄书的时间,岂不是累着姐姐了?”
黛玉横了他一眼,道:“爹爹都不管我,你管我作甚?爹爹常说,若无外人传阅,漱玉词如何传世?易安居士又如何在宋词中备受推崇?皆因世人愚昧,偏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却不知不读书,不明理,如何晓得德之涵义?我抄的书,又不会署我的名字,外人怎能知道是谁抄的书?我再仿照你的笔迹,外人就更不知道了。”
说完,她又道:“至于你说累着我,你和哥哥一个上学,一个做官,都是大忙人,我在家能有什么事?除了赴宴吃酒,便是在家顽耍,空闲的时候多着呢,哪里会累着。再说,抄书又不急于一时,我慢慢地抄写就是。”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须得持之以恒,黛玉本就没打算一时之间就抄写千万卷。
林智默然半晌,笑道:“姐姐仿照我的笔迹,岂不是便宜我了?我在外面上学读书,结交了不少同窗好友,他们认了出来,还当我大方体贴呢!”
黛玉笑道:“那依你该当如何?”
林智拍了一下大腿,道:“依我说,咱们家又不是迂腐人家,崇尚什么劳什子女子无才便是德,姐姐只管抄写姐姐的,不妨起个别名,正经像个文人才好。署名后,日子久了,外面都知道姐姐的好处,在清流中名声也好。”
黛玉像林如海,有林家遗风,本就是一派文人做派,绝非不好名的人,她争强好胜,自恃奇才,每与人联诗作词,大多都高于众人之上。她好名,乃是才名,出自本心,坦然而对,不似薛宝钗分明也好名,偏作山中高士,倒有一点虚伪的味道了。所谓山中高士,绝非隐士,而是等着山外有人闻名识之而青睐,并且三顾茅庐来请。
所以,黛玉听了林智的提议,脸上喜动颜色,跃跃欲试。
林睿下班回来后听说此事,并未阻止,他自觉妹妹才高八斗,远胜于自己,自然不想她始终和寻常闺秀一般被约束于绣楼之中,所以建议道:“不仅如此,妹妹也可以做些诗词文章,只需不露闺名,不叫人知道是你写的,也可令民间传阅,免得湮灭于世间。”
黛玉惊喜道:“哥哥不怕外面说我不遵守规矩?”
相较于抄写书籍传阅于人,她对林睿的说法更为动心。
她自小启蒙,尤擅诗词文章,林如海常说自己年轻时亦有所不及,黛玉其实很希望别人能看到自己的诗词文章,继而称赞、诵读。
林睿哈哈一笑,顺了顺她两颊垂下来的小辫子,道:“理会外人的闲话作甚?只要咱们不说,外人怎么知道?再说,若是没有传阅出去,古往今来的那些诗词佳作如何传世?咱们须得取个别号,那才是真正的诗翁呢!”
黛玉听了,喜不自胜。
经由林如海熏陶,和林睿一样,林智一向认为黛玉的倾世才华不该埋没,自然没有反对,摇头晃脑地道:“取个什么别号?须得清新雅致些才好。”
黛玉望向林睿,道:“哥哥给我取一个。”
林睿忽然想起黛玉三岁那年来了个癞头和尚,嘴里念叨过什么绛珠,灵台师父也说过什么绛珠,他那时早已明白世事,虽然林如海不曾说过自己的怀疑,林睿却有所觉,便开口道:“若说别号,莫若绛珠二字如何?”
绛珠?黛玉心头一震,只觉得魂魄有所触动。
她念了两遍,笑道:“这个别号我极喜欢,就叫绛珠。”
林智拍手笑道:“好极!果然新雅!不过,绛珠居士未免太俗,雷同青莲居士、易安居士,不如就叫绛珠仙子,姐姐天纵奇才,又有仙人之姿,可不就是世外仙姝吗?”
黛玉听了,摇了摇头,不赞同地说道:“绛珠仙子?这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世人我是女子了?世上男儿,多不肯云自己逊于女子,若知诗词文章出自女子之手,不知道该当用什么污言秽语加以抨击呢!再说,居士虽俗,却大俗如大雅,便因世人都叫居士,才好与世俗同流。我活在世上,又不是超脱尘世,何必叫什么仙子,那才是俗气透顶。”
林睿点头道:“正是,妹妹说的极是,绛珠居士甚好。”
黛玉想了想,又道:“也不必叫什么绛珠居士,绛珠二字便是极恰的美号了。”
她本性刚强,下了决定后,十分用心,林睿和林智都是我行我素的性子,纵遵守世俗规矩,却在其中更按心意而行事,所以先帮黛玉挑了几部外面绝对没有字数算不得太多容易抄写完成的绝世孤本出来。
黛玉每抄完一册,林睿和林智便亲自送到自家书肆里,供人抄阅,不收分文。
这样无声无息地送过去,外人不知,哪里会来抄写?但是耐不住林睿和林智兄弟两个的人脉,一个有同窗、同科、同僚,一个有无数同窗好友,两兄弟漫不经心地说这里出现一孤本,十分罕见,立刻就爱书成痴的文人跑过来一看究竟。
既云孤本,当然没人认得真假,于是就有人请了在国子监教书的当代大儒亲看,待他确定内容是真的,竞相传阅抄写。
任由外面抄阅之前,林睿嘱咐掌柜的开口道:“此乃绛珠居士手稿,只供在书肆雅间抄阅,不会外卖,亦不外借,书肆虽不收分文,但却不允任何人损伤手稿,误了他人抄阅,故而抄阅之时,皆有伙计监察。”
世人敬惜字纸,更珍重书籍,有书籍令其传抄已是十分感恩戴德,其有不应之理?
因此,抄本出现书肆之时,书肆立刻激增了无数读书人,皆预备笔墨纸砚,等候抄写,更有几家书香门第的文人慕名而至,书香世家也没有这样的孤本啊,当然要抄写一份。
短短时间里,手抄孤本供人传抄的绛珠居士,在文人中的地位节节攀高。
原本没人在意绛珠其人,耐不住这位绛珠居士十分大方,不似旁人那般敝帚自珍,也不是只抄写一部孤本传出来,而是源源不绝地抄写送来,都是市面上见不到的,不知道有多少名臣大儒如获至宝,每每绛珠新的手稿送到,必定闻风而至,几乎打破了头。
一个月后,黛玉趁机录了一册自己的诗词。
其名曰葬花,乃因她将自己梦中所做的葬花词列在其中,另有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桃花行等。这些诗词吟从梦中而来,且十分忧伤无助,她因自己父母双全,兄弟皆有,与人设诗社时不做此等凄冷之语,故而除了林如海,外人皆不知这些是她所做。
绛珠居士本已在文人中有了些名气,再看其作,清丽、脱俗,布局精巧别致,非常人所及,无数文人拍案叫绝,竞相传阅,一时之间,长安城中洛阳纸贵。
黛玉兴奋非常,她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好。
不同于哥哥弟弟做学问后可以为官做宰,原来,她也可以在世上文人中占有一席之地。
每次听林睿和林智说外面称赞绛珠居士之才,看过葬花词后,许多人过目成诵,泪流三千尺,私下都在猜测绛珠居士来历身份,有人说男,有人说女,也有人说是文坛巨儒,议论不一而足,黛玉总是眉开眼笑,胸臆之间满是得意。
贾敏忙于林睿的婚事,不曾留心此事,全然不知自己儿女竟弄出这么大的动静。等她在别家赴宴,听说葬花词后,偶闻几句佳词,登时吓了一跳。
别人不知道,她常常出入黛玉书房,难道还能不知黛玉曾经做过的一些笔墨?
那些孤本,她也在自己家见过,除了自己家,谁还能有第二部?
望着和诸位千金小姐们说说笑笑的黛玉,贾敏心里又气又急,若不是在别人家作客,她早就质问黛玉了。贾敏见识虽高于众人之上,到底是女子,又没有像黛玉那般深受林如海当做男儿教养,觉得此事太过出格,不成体统。
黛玉敏感非常,察觉到贾敏隐隐的怒气,就知贾敏猜到了,她暗暗吐了吐舌头,想起今日林睿休沐,连忙打发雪雁悄悄回去告诉林睿,千万在贾敏生气的时候替自己辩解。她和这家千金颇有交情,说有一件要紧东西忘记了,叫雪雁去取,很容易就和驾车的婆子出去了。
林睿听说时,正和俞恒一处喝酒。
林家的书肆突然出现绛珠手稿诗词,皆是孤本,俞恒如何不心生疑惑?那些孤本他都在林家看过,亲自去了书肆一趟,看毕,一字不差。而且黛玉是他看着长大的,即使用的是颜体,不似平常所擅长之字迹,俞恒依旧认了出来,故来寻林睿一问。
林睿莞尔一笑,既不说是,也不说不是,斜眼看了看他,道:“难道你欲反对?”
俞恒闻言,心里登时明白了八九分。
他心悦黛玉,先是其才,然后是其心思品行,最后方是其貌,自然不在意黛玉才华胜过男儿,何况绛珠不曾泄露身份来历,亦不会惹来是非。
黛玉极聪明,所用笔迹诗词皆非外人所见,也只俞恒由林如海教导多时,比别人清楚。
就是亲密如妙玉和曾净、刘清泉等,亦不曾见过这些。
俞恒不自禁地隐隐感到十分骄傲,道:“虽说我不愿意压抑玉儿天生的才气,但是此事非同小可,还是小心谨慎些才好,莫叫外人知道。须知世上人心难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若有嫉妒玉儿者,必定流言蜚语猛如虎,处处诋毁玉儿。”
林睿听了,对他更满意了,他家就黛玉这么一个姑娘,当然不愿意她未来的夫婿是个迂腐板正没有半点回旋的夫子。
林睿想了想,将雪雁来意说明,雪雁如今聪明得很,说话亦十分模糊,只说黛玉怕贾敏恼怒云云,林睿却明白其中的意思,对俞恒道:“家慈必定知道了,妹妹怕家慈生气,叫我替她说些好话,你有什么主意。”
俞恒问道:“岳母在旁人府上不好发作,想必得回到家解决,几时回来?”
林睿亦不知晓,忙问雪雁。
雪雁笑嘻嘻地道:“今儿是喜事,得午后才散席呢。”
林睿点了点头,问俞恒如何。
俞恒道:“只管交给我罢,你不用担心。”当即告辞。
俞恒却没有说明该当如何解决,林睿恨恨地看了他一眼,他素知俞恒性子,他既不说,自己也不好询问,只得送他离开。
用罢午饭,林睿左右无事,正在心中筹措言语,好替黛玉缓解贾敏之怒,忽听人通报说,六宫都总管丁奇带着一众小太监,骑马过来。他连忙迎了出去,方引进来,便听丁奇说奉俞皇后懿旨,接黛玉入宫觐见。
林睿一怔,忙命人去接黛玉回来。
俞恒说的法子,就是请俞皇后给黛玉撑腰,免得贾敏责怪她么?林睿想到。
黛玉正担心贾敏恼了自己,很有些坐卧不宁,贾敏脸上亦无好声色,闻听此信,忙向主人告罪,未等席散便携黛玉回家,让黛玉更换衣裳,坐了一顶小轿进宫。
黛玉进京数年,这是头一回拜见俞皇后。
☆、第089章:
皇宫深深,共计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殿阁屋宇,俞皇后既为皇后,自然住在中宫,其恢弘华丽,莫可逼视。小轿穿过层层守卫,走过高墙长道,方停在中宫宫门外面,此处已无侍卫出没,唯有太监和宫娥彩嫔侍立,丁奇方命停轿,进去通报。
早几年南巡时,黛玉便被太上皇和皇太后召见过,又常伴孝敬王妃,那时候她年纪极小,行止进退已然十分有度,如今大了几岁,行礼拜见,越发落落大方。
不过,黛玉想到自己已与俞恒定亲,立下两家之好,今日初见年长俞恒许多岁的俞皇后,腮上微红,神情羞涩,心底免不得暗自忖度俞皇后宣召自己的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极为小心谨慎,恐惹俞皇后不满。
长庆帝因自己是中宫所出,登基立后封妃之际,下了一道圣旨,乃云除皇后可接受公主王妃诰命之大礼叩拜外,余者嫔妃皆不能受之,哪怕已位列四妃之位。本朝皇后之下,便是贵、淑、德、贤四妃,历代以来,每逢三节两寿并册封典礼都有接受公主王妃诰命参拜的资格,哪里想到长庆帝居然会下这样的旨意,后宫已得封的德妃、贤妃纵不满,亦无可奈何。
太上皇本就对俞皇后非常满意,闻听此事,唯有赞同,并不反对。
皇太后心里倒有几分酸意,想当初自己身为皇后时,四妃皆可受公主王妃诰命的参拜,自己皇后之名,实则只比她们强在名分和俸禄上罢了。俞皇后做了皇后,竟能高高凌驾于后宫之上,如何不让她羡慕?可是想到自己不是长庆帝的生母,不敢对俞皇后怎样。